免疫故事兩則:胞內囊泡運輸與抗原呈遞及胞外囊泡運輸與過敏反應

2021-01-19 盧鎮嶽齋聊生物學

今天繼續抽空更個小新。內容都來自Science官網,是免疫故事兩則。


上周鬧得風風雨雨的事現在就等有關部門調查清楚了。先聊CCR5,再談點倫理。


然而從純生命科學角度,我還是想強調生命的複雜系統特性,很多我們以為有解的地方很可能不止唯一解,而我們發現的解還可能是另一個方程的未知變量。


今天的第一個故事是關於樹突狀細胞如何處理病原體等所攜帶的抗原信息並呈遞給T細胞的。



這個故事講的是樹突狀細胞1膜上存在特異性受體CLEC9A能把入侵病原體或癌細胞碎片等帶有抗原信息的結構帶到胞內一種稱為RAB11A+ERC的囊泡結構中,這種囊泡結構膜上有WDFY4蛋白,幫助囊泡與溶酶體相錨定,與溶酶體融合後抗原關鍵信息部分被分解出來,然後與MHC-1結合,最後此信息返回到細胞膜上呈遞給CD8+T Cell(T細胞的一種)。


第二個故事是講過敏反應的,這裡涉及一種我之前也不知道的運輸方式,胞外的囊泡運輸,也就是胞吞、胞吐以外的方式,我暫時命名為「胞發」吧。



這個故事主要講的是過敏原信息為什麼會短時間引起全身性的反應,主要就是樹突狀細胞2會通過「胞發」過程放出一些囊泡,這些囊泡會帶著過敏原給肥大細胞,肥大細胞接觸到過敏原會迅速進入脫粒狀態產生引發過敏反應的化合物。雖然說過敏反應一般來得快去得快,但如果過敏反應的部位特殊,比如說是引起支氣管水腫,那同樣是致命的,我自己就試過一次,還好及時去醫院吊了一晚針治好了,那時呼吸逐漸變困難的感覺現在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



免疫系統極其精密複雜,我一直強調要用系統思維理解生命現象,而我講的系統思維其實很簡單哦,一學就會,不過用好就要反覆練習了,而用這種思維理解免疫系統就特別有用。


簡單來說就三步:釐清系統邊界,找全系統元素,理順元素關係。今天兩個故事特別適合拿來練腦,大家不妨給學生試試。


至於什麼是樹突狀細胞,我就不多解釋了,推薦一部估計大家已經知道的有趣動畫——《工作細胞》,裡面用生動有趣的畫面和角色講解了人體內細胞的故事。我還藉助這部有生物學背景內容的素材學習日語。



祝近安。

相關焦點

  • 山東大學鮑曉明課題組:改善囊泡運輸提高釀酒酵母纖維素酶胞外展示...
    山東大學鮑曉明課題組:改善囊泡運輸提高釀酒酵母纖維素酶胞外展示的活性 來源:上海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3-09   今日/總瀏覽:2/
  • 基礎醫學院史岸冰教授團隊在囊泡運輸領域取得新進展
  • The Scientist:胞外體最新研究進展
    它們形成於細胞內稱作多囊泡胞內體(multivesicular endosome, MVE)的區室中,其中這種多囊泡內體是將少量細胞質及其包含的物質帶到膜包圍的小囊泡裡。MVE最初被認為只是有助於運輸胞外細分子到溶酶體中進行降解。但是,大約25年前,研究人員描述了一個相反的過程---發育中的紅細胞MVE與細胞膜融合,釋放出它們所包含的物質,包括眾多小囊泡(後來被稱作胞外體),到細胞外面。
  • 細胞內物質常見的運輸方式-囊泡運輸
    試題:詹姆斯·E·羅斯曼等三位科學家因從事「細胞內囊泡運輸機制」的研究共同獲得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下列物質從合成部位運輸到作用部位不需要藉助囊泡運輸的是(    )解析:DNA聚合酶的本質是蛋白質,在核糖體合成後,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發揮作用,無需藉助囊泡的運輸,A正確;乙醯膽鹼是神經遞質,由突觸小泡與突觸前膜融合,並釋放到突觸間隙,所以需要藉助囊泡的運輸,B錯誤;白細胞介素-2是由T細胞分泌到細胞外的的淋巴因子,需要藉助囊泡的運輸,C錯誤;甲狀腺激素是由甲狀腺細胞分泌到細胞外的的激素,需要藉助囊泡的運輸
  • 囊泡運輸分子機制研究獲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細胞生命活動依賴於胞內運輸系統。
  • 把細胞外囊泡當抗原 或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原標題:把細胞外囊泡當抗原 或可治療多發性硬化症主持人:本報記者 陸成寬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以神經炎症和脫髓鞘為特徵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少突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可作為抗原在小鼠模型中使用髓鞘特異性自身抗原誘導耐受性已被證明有效,但識別疾病相關抗原面臨困難。美國託馬斯傑斐遜大學的賈科莫·卡塞拉等研究人員發現,少突膠質細胞源性胞外囊泡(Ol-EVs)含有多種髓鞘相關抗原。為測試其潛在的治療效果,他們構建了多個實驗性自身免疫性腦脊髓炎(EAE)的齧齒動物模型,給予胞外囊泡後可恢復免疫耐受並降低疾病的病理症狀。研究提示,胞外囊泡可能是一種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的有效方法。
  • 外囊與SNARE囊泡運輸體系的相互作用助力植物的生長
    SNARE複合體的相互作用以及這些相互作用對運輸,分泌和生長的影響。研究背景:細胞利用囊泡將貨物運輸遍及細胞併到達質膜,這對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功能至關重要。好幾種不同的蛋白幫助控制和調節囊泡運輸,以將細胞貨物遞送至其發揮功能的位置。
  • 每天一個知識點:胞吞和胞吐是不是跨膜運輸?
    (3)免疫細胞行使免疫功能時,會涉及胞吞和胞吐這兩種物質跨膜運輸方式,這兩種方式的共同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兩點即可)。【答案】(1)免疫功能下降(2)抗原     漿細胞      迅速增殖分化,大量分泌抗體(3)能運輸生物大分子等;運輸過程形成囊泡;需要消耗能量2.(2016年全國2卷,30題)      乙醯膽鹼可作為興奮性神經遞質,其合成與釋放見示意圖
  • . | ​使用囊泡包裹遞送的TLR激動劑
    本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作者將針對免疫細胞的Toll樣受體激動劑咪唑並喹啉(IMDQ)與聚乙二醇連接起來,從而組裝成囊泡遞送至免疫細胞內,經過此方法得到的囊泡藥物相比於單獨的分子而言,具有低擴散性,高利用率以及更為持久的免疫系統激活的優點。
  • UBL3影響蛋白質向小型胞外囊泡轉化
    外泌體是一種小型胞外囊泡(sEVs),來自於多泡體(MVBs),通過運輸蛋白質、mRNA和miRNA介導細胞間的通信在這裡,作者報導了泛素樣3(UBL3)膜錨定的Ub摺疊蛋白MUB作為翻譯後修飾因子PTM調節蛋白向胞外囊泡轉化。作者發現UBL3的修飾對於將UBL3歸類到MVBs是不可缺少的。同時作者還發現從UBL3缺失型小鼠樣本中純化的sEVs總蛋白,與野生型小鼠相比減少60%,並從蛋白質組學分析結果中發現了1241個與UBL3互作蛋白,包括Ras。
  • 植物胞質分裂中成膜體的動態調控及囊泡運輸機制
    然而,特異地幹擾內質網到高爾基體的運輸或者細胞膜內吞過程,提示是外泌途徑而非內吞途徑在胞質分裂中起主要作用。在植物細胞中,外泌和內吞都可以經過TGN,因此TGN也被稱為早期內體。有些蛋白(如細胞板特有的Qa-SNARE)只在胞質分裂時期表達,合成後從高爾基體運往TGN,然後直接運往細胞板,這是一個外泌過程。
  • 【前沿進展】華中科技大學基礎醫學院史岸冰教授團隊在囊泡運輸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細胞內大分子貨物需通過細胞物流系統準確運輸到不同地點行使功能,比如一些受體蛋白要送到細胞膜、神經遞質需要釋放到突觸周邊。細胞物流體系主要由囊泡運輸系統所構成,其正常運轉對細胞及個體的健康至關重要。在神經系統和免疫系統疾病、糖尿病等患者中,科學家們觀察到囊泡轉運缺陷,這些缺陷與疾病的關係如果得以闡明,我們或許有可能找到治療思路。
  • Cell:科學家解析囊泡運輸機制
    然而不論大小,這些軸突似乎都利用了相似的分子馬達在相似的微管軌道上運作傳送囊泡貨物。在近期發表在《細胞》Cell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的研究人員證實,這些馬達的主要能量來源或許並非傳統認為的是線粒體,供給這些馬達動力的ATP似乎是來自囊泡附帶的糖分解機器——GADPH(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
  • 胞吞、胞吐、主動運輸與跨膜運輸辨析
    有些大分子和顆粒物質不能以穿膜運輸的的形式進出細胞,而是通過內吞和外排兩種膜泡運輸的方式完成。根據能量的來源不同,將主動運輸分為三種: 由 ATP 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動運輸( ATP 驅動泵) 、協同轉運、光碟機動泵。ATP 驅動泵直接利用 ATP 水解提供能量,實現離子或小分子逆濃度梯度的跨膜運輸。如人的紅細胞內是高 K+低 Na+,而細胞外環境是低 K+高 Na+,這種離子梯度是離子逆濃度梯度,利用 ATP 直接釋放能量推動的一種典型的主動運輸結果。
  • 囊泡和上帝粒子--中國數字科技館
    在我們身體內,也有不少「快遞員」在忙忙碌碌地輸送著各種物質,有的是營養物,有的是垃圾,有的甚至是毒素。其中有一類「快遞員」專門幫助細胞運輸物質,這個「快遞員」的名字叫囊泡。 揭示囊泡的秘密長期以來,囊泡一直被視為細胞運輸系統的關鍵部分。但囊泡如何把物質在正確的時間傳遞到正確的地點,一直是個謎。
  • 高中生物《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微課精講+知識點+課件教案習題
    這些物質通過與膜上某種蛋白的特異親和力而附著於膜上,這部分細胞膜內陷形成小囊,將附著物包在裡面,然後分離下來形成小囊泡進入細胞內部。這個過程稱為內吞作用。吞噬泡或吞飲泡一般與細胞質內的溶酶體融合,逐步將吞進的物質消化分解。與內吞作用相反,有些物質通過形成囊泡從細胞內部逐步移至細胞表面,囊泡的膜與細胞膜融合,將物質排出細胞。這個過程稱外排作用。
  • 古樹新芽亦爭春,蛋白質組學深入揭示囊泡運輸的重要機制
    這些分子的運輸需要依賴一種叫囊泡的細胞結構——這種有膜包被的小型泡狀結構能夠將待運輸的分子包裹起來,送到目的地並釋放。在「細胞碼頭」中,這些「貨櫃」的吞吐量是驚人的。這些「貨櫃」持續不斷的形成,被生產出來就馬上投入使用,帶著它們的貨物奔向細胞內或細胞外的目的地。
  • 高中生物--主動運輸和胞吞胞吐(教材挖空)
    當細胞攝取大分子時,首先是大分子與膜上的蛋白質結合,從而引起這部分細胞膜內陷形成小囊,包圍著大分子。然後,小囊從細胞膜上分離下來,形成       ,進入細胞內部,這種現象叫       ( endocytosis)。細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細胞內形成囊泡,囊泡移動到細胞膜處,與細胞膜融合,將大分子排出細胞,這種現象叫     吐( exocytosis)(P71圖4-8)。
  • 講壇預告 | 聽諾獎大師解密囊泡運輸的秘密
    它,是你體內辛勤的運輸兵,忙碌地往返於細胞間;它帶著細胞必須的物質出發,精準地輸送,隨後融入那巨大的細胞膜;是的,它就是
  • 【教材答案】主動運輸與胞吞、胞吐
    (P69)1.細胞膜結構的流動性是胞吞、胞吐的基礎;胞吞、胞吐過程中膜的變形本身也體現了膜的流動性。(P71)2.因為游離於細胞質基質中的核糖體,所合成的蛋白質也只能游離於細胞質基質中,由於蛋白質是大分子有機物,無法直接通過被動運輸或主動運輸穿過細胞膜運輸到細胞外,所以一般只能留在細胞內供細胞自身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