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礎醫學院史岸冰教授團隊在囊泡運輸領域取得新進展
-
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在牛支原體致病機制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PLoS Pathogens刊登了華中農業大學牛病研究團隊題為「An emerging role for cyclic di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 and nanoRNase activities inMycoplasma bovis: Securing survival in
-
《科學》:華中科大周軍教授團隊在熱化學電池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華中農大近期科學研究進展
BnPIR提供油菜分子生物學和育種豐富資源,有助於油菜研究人員在泛基因組背景下搜索和可視化其結果,並為其他物種泛基因組分析提供有價值的模板和平臺。本研究由華中農大和廣西大學合作完成,廣西大學預聘副教授宋佳明和華農博士生劉東旭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陳玲玲教授和楊慶勇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中國海洋大學柳偉團隊在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領域取得系列進展
半島記者 劉金震 通訊員 崔永朋近日,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柳偉教授在新型鉀離子超級電容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進展。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生崔永朋為第一作者,柳偉教授為通訊作者,中國海洋大學為唯一署名單位。隨著鋰離子電池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在動力汽車和大規模儲能方面的推廣應用,導致全球鋰資源日趨緊張,嚴重限制了鋰離子電池的廣泛應用。作為鋰離子電池潛在的替代品,鉀離子儲能器件研發受到廣泛關注。鉀離子因電化學性能與鋰離子相近,儲量豐富,來源廣泛,價格低廉,從而在儲能領域表現出良好的應用前景。
-
青島科技大學王霞科研團隊超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10月28日,記者從青島科技大學獲悉,該校王霞教授科研團隊在光子功能材料的相位調控領域取得新進展,在一區期刊Nano Letters(影響因子11.238)上發表標題為「Circular Phase-Dichroism of Chiral Metasurface Using Birefringent Interference
-
囊泡運輸分子機制研究獲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細胞內的運輸系統將大量需要運輸的物質分揀、包裝到膜狀的囊泡結構中,利用動力蛋白(又稱為分子馬達molecular motor)水解ATP產生的能量驅動囊泡在微管或微絲細胞骨架充當的軌道上移動,高效精確地將各種貨物定向運輸到相應的亞細胞結構發揮生理功能。囊泡運輸分為幾個環節:貨物識別、沿著微管軌道運輸以及貨物卸載。
-
【學術前沿】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五期WLLA學員關鋒團隊揭示糖基化...
【學術前沿】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五期WLLA學員關鋒團隊揭示糖基化修飾抑制乳腺腫瘤細胞外囊泡的生物學… 2020-11-02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研究團隊兩項成果取得新進展
近日,河北科技大學理學院王德松教授研究團隊在構建負載型銀納米催化劑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催化領域頂級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21, 283, 119592, IF="16.68)。
-
Science在線發布這一最新研究進展,來自華中科技大學!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34;。該研究工作第一署名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餘帛陽、段將將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周軍教授為通訊作者。
-
細胞外囊泡成疾病治療新熱點!廣東已有多家醫院在做臨床試驗
南都訊 記者馬建忠 隨著癌症發病率的提升,國內醫藥學界對這類疾病的研究也在加碼。記者從近日在廣州召開的2020年腫瘤學大會獲悉,除了常規的疾病治療方法、藥物和手段的研究外,一項被稱為細胞外囊泡(下稱EVS)的學科,正在引起多位科學家關注。
-
《自然》:暨南大學團隊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5月20日,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蘭雨研究員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在人類巨噬細胞發育領域取得重要進展,題為「Deciphering Human Macrophage Development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的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表。
-
我國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有何新進展
北京量子院院長、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謝心澄院士,北京計算科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海青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常凱院士等專家參加大講堂活動,圍繞量子物態調控、量子計算與模擬技術、量子網絡與量子信息系統技術等方面分享了量子科技前沿的新進展,研討了量子科技發展的新思路。
-
華中科大楊榮貴教授團隊在柔性熱電器件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發表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
-
2020年世界神經領域研究十大進展揭曉,華中科技大學研究成果入選
長江日報-長江網12月22日訊 近日,由梅斯醫學評選的2020年世界神經領域研究十大進展揭曉,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院長王偉教授領銜全國7家醫院開展的《針灸用於無先兆發作性偏頭痛預防的RCT研究》入選。
-
基礎前沿交叉領域2019年進展與趨勢
基礎前沿交叉領域2019年進展與趨勢[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2020, 42(6): 608-622.在數學及其交叉、物理及其交叉、化學及其交叉、納米科技方面,世界主要國家部署戰略、計劃,對基礎前沿交叉領域的發展進行頂層設計。
-
西北大學王仲孚教授團隊硫酸化寡糖研究取得新進展:用於糖晶片分析...
近日,西北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王仲孚教授團隊在硫酸化寡糖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該團隊一項研究成果、題為《Strategy for Isolation, Preparation,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of Chondroitin Sulfate Oligosaccharides
-
潛心基礎研究!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被收入其中。羅俊院士帶領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經過35年的山洞蟄伏,於2018年成功測得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該事件還獲得了中國科技部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連結——萬有引力是什麼?
-
微生物所等在捕食性子囊菌的起源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7月3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杏忠研究員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安志強教授共同領導的研究團隊在捕食性子囊菌起源與進化方面所取得的新進展。捕食性真菌是通過營養菌絲形成的特化捕食結構來捕獲線蟲、變形蟲等微小生物作為營養源的一類特殊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