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大楊榮貴教授團隊在柔性熱電器件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2021-03-01 新材料資訊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發表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在柔性熱電器件方面的最新研究論文《可自我修復,可回收和樂高式模塊化的高性能可穿戴熱電發電機》(High-performance wearabl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with self-healing, recycling, and Lego-like reconfiguring capabilities)。楊榮貴教授從事熱電研究二十餘年,近幾年在新型柔性熱電材料、可穿戴器件方面成果斐然,在Nature子刊和Applied Energy等高影響因子期刊發表的一系列高水平文章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Wan et al,Nature materials14, pp. 622-627;Zhao et al,Applied Energy218, pp. 282-291;Lou et al,Energy and Buildings226, art # 110374)。此次刊發的論文是楊榮貴教授、哈爾濱工業大學張麗霞教授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校區肖建亮教授等團隊的合作研究成果。楊榮貴教授團隊的博士生任偉、博士後趙東亮、博士生Ablimit Aili參與了工作。任偉、趙東亮、孫妍為共同第一作者

研究團隊合作將模塊化熱電晶片、動態共價多亞胺和可流動的液態金屬電子布線結合到「軟襯底-剛性插件模塊」的機械結構設計中,製備了高性能、可穿戴式熱電發電機(TEG),使其具有出色的可拉伸性、自修復性、可回收性和類似樂高一樣的模塊化可重構性。在95 K的溫差下,該柔性熱電發電機實現了創紀錄的高達1 V/cm2的開路電壓。此外,熱電發電機的冷熱端熱管理與散熱對能量採集和效率至關重要。在室外太陽照射下,體溫與環境的溫差極小,熱電採集困難。此次研究把楊榮貴教授的最新研究成果「輻射製冷超材料薄膜」集成在熱電發電機的冷端,實現了發電機在太陽輻射下仍可利用體溫與環境的溫差發電的性能。

此次研究成果集可穿戴、自修復、樂高式模塊化、液態金屬電子線路、柔性電子、熱電、輻射製冷和體溫發電技術為一體,團隊製備的可穿戴式熱電發電機小巧輕便,形狀酷似戒指。該研究的熱電發電機性能和設計理念,為交付下一代高性能、適應性強、可定製、經濟、耐用、環保的能量收集設備鋪平道路,具有廣泛應用前景。此項研究一經發布就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關注。到目前為止,論文刊發僅6天時間,已有包括美國MSN、USA Today、CNN、ABC,英國Engineers、New Scientists等在內的133家新聞媒體發布了136篇相關報導。據相關統計,此項研究的關注度超過了科技資料庫裡99%的研究論文,位列1697萬篇研究論文的第6227。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全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7/7/eabe0586

相關焦點

  • 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Sci.Adv.》:可自修復,可回收和樂高式模塊化的高性能可穿戴熱電發電機
    2021年2月10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發表了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楊榮貴教授團隊在柔性熱電器件方面的最新研究論文《可自修復,可回收和樂高式模塊化的高性能可穿戴熱電發電機》(High-performance wearabl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 with self-healing, recycling
  • 《科學》:華中科大周軍教授團隊在熱化學電池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該研究工作第一署名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餘帛陽、段將將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周軍教授為通訊作者。此外,論文合作者還包括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叢恆將副教授、周軍教授團隊多名研究生(謝文科、柳容、莊欣妍、王卉、齊備)、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鳴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等(圖1)。
  • 同濟蔡克峰教授課題組在柔性熱電材料方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同濟蔡克峰教授課題組在柔性熱電材料方向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9-07-11  瀏覽:
  • 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誠聘優秀青年教師與博士後
    擁有10餘項已批和待批美國專利,數十項中國和其他國家專利團隊隸屬於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現有包括楊榮貴教授在內的專任教師5名(正高級3名,副高級2名),博士後2名,博士與碩士研究生23名。團隊致力於探究微納米尺度熱能輸運與轉化的基礎理論,實現基於微納米新技術的先進能源轉化、存儲及熱管理的規模化應用。
  •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上海矽酸鹽所在柔性有機/無機熱電複合材料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0-06-01 上海矽酸鹽研究所 研究團隊初步製備了包含4個PVDF/50 wt% Ta4SiTe4熱電單偶的原型熱電器件,在溫差35.5K時,器件歸一化最大功率密度達到0.13 Wm-1
  •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合作在柔性聲學器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清華新聞網10月17日電 近日,微納電子系任天令教授團隊在《美國化學學會·納米》(ACS Nano)上發表了題為「柔性二維碳化鈦薄膜用於熱聲器件」(Flexible Two-Dimensional Ti3C2
  • 華中科大史玉升團隊:在4D列印傳感/執行一體化器件取得進展
    日前,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史玉升教授團隊提出材料組合的思想製備柔性4D列印器件,為性能變化、功能變化的4D列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相關成果以封面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為解決傳感/執行一體化的難題,史玉升教授團隊受蠍子縫感受器超敏縫結構的啟發,仿生設計出梯度縫結構,4D列印炭黑納米粒子/聚乳酸(PLA)複合材料,成形出具有自主形變並能自感知應變和溫度的仿生縫結構器件,實現了傳感/執行一體化功能,相關成果以封底文章發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 先進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研究進展
    綜述簡介南昆士蘭大學陳志剛教授與昆士蘭大學鄒進教授課題組總結了近年來高性能熱電材料與器件設計的最新研究進展,相關成果發表於知名化學綜述期刊Chemical Reviews (DOI: 10.1021/acs.chemrev.0c00026)。
  • 張晗教授綜述:二維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2 綜述了基於微納器件的單層/少層二維材料本徵熱電性能測試方法及研究進展。3 討論了基於二維材料的光-熱電效應在自供電光電器件中的應用進展及機制。內容簡介近年來,大量的理論預測表明,包括石墨烯、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第四主族硫族化合物、黑磷、MXene等在內的二維材料具有非常優異的熱電性能,實驗也證實這些材料具有較大的應用潛力。近日,深圳大學張晗教授等人發表綜述,詳細總結了二維材料在熱電領域的研究進展。
  • 大幅提高熱電轉換效率!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8日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金洪竹)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青島大學在柔性儲能器件電極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大進展
    近期,青島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王超(導師:趙修松教授、王憲芬副教授)在柔性儲能器件電極材料研究方向取得重大進展,其關於「Hollow Rutile Cuboid Arrays Grown on Carbon Fiber Cloth as a Flexible Electrode for Sodium-Ion Batteries
  • 上海大學駱軍教授團隊發表關於發現柔性無機非晶熱電材料研究進展
    上海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駱軍教授對Ag2Te基熱電材料進行了持續深入研究,最近指導碩士生何世洋、李永博發現了一種兼具優異柔性和熱電性能的無機非晶熱電材料Ag2(同時,由於該材料自身的結構無序特徵,導致極低的晶格熱導率,因而展現出優異的熱電性能。該材料的室溫無量綱熱電優值達到0.22,300℃時接近0.70。利用該材料製備的單臂面內柔性器件在50K溫差下,輸出功率可達3.47×10-6W,輸出功率密度達2.9W·m-2,優於絕大多數現有的柔性熱電器件。
  • 華中科大《Science》水系熱化學電池取得重要進展!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博士後招聘信息:華科能源學院楊榮貴教授團隊
    華中科技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楊榮貴教授團隊誠聘博士後
  • 物理所在高性能緊湊型柔性熱電模塊研究中取得進展
    熱電模塊能把產生於自然熱源(如太陽能或地熱能)的熱能和工業、生活廢熱直接轉換為有價值的電能,實現能源的循環利用,也可用於固態製冷,在能源危機和環境汙染日益嚴重的今天,具有重大的意義。面對傳統無機熱電材料存在的不足,對環境友好且價格低廉的新型柔性熱電材料引起了研究者的巨大關注。由於在熱電模塊中,p型和n型熱電材料組成的熱電偶是基本工作單元。
  • 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和Nano Energy上,昆明理工大學是第一作者單位。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2018級碩士研究生朱鈺可、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俊。葛振華教授、馮晶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金屬所高性能柔性複合熱電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近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邰凱平研究員課題組、劉暢研究員課題組與合作者研製出一種高性能碲化鉍/單壁碳納米管(Bi2Te3/SWCNT)柔性熱電材料。據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11月20日消息,該複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彎曲柔性與自支撐結構,可使用離子束、飛秒雷射等微納加工方法將其裁剪成任意幾何形狀和轉移至各種類型的基底上,有利於靈活方便地製備各種結構的熱電器件,甚至可以通過靜電力等非接觸式方法操控該複合熱電材料。
  • 上海矽酸鹽所在熱電器件研究中取得進展
    熱電發電器件是利用半導體材料的澤貝克效應將熱能直接轉換成電能,可用於空間特種電源、工業餘廢熱回收等領域。在實際應用中,轉換效率和功率密度是熱電發電系統設計的重要技術指標。長期以來,熱電器件的研究聚焦在如器件能量轉換效率的最大化,而另一個關鍵性能參數——功率密度一直被忽略。開發同時具有高轉換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即:「雙高」熱電發電器件,已成為推進熱電發電技術實用化的關鍵。
  • 楊榮貴:從寒門子弟到科技英傑
    可喜可賀的是,取得這項重大發現的華裔科學家楊榮貴是個地地道道的福建莆田人!楊榮貴博士,這位從媽祖故鄉莆田走出來的平民子弟的研究課題和成果,正越來越引起全人類高度關注和探詢的目光。楊博士從2006 年1 月起任職於科羅拉多大學博德分校,於2011 年提前兩年晉升副教授(終身教席),並於2016 年晉升正教授。而他的團隊一直致力於納米材料、器件和系統的能量輸運機理和熱控制研究,是聲子導熱的多尺度模擬和超快雷射探測方面的國際權威,在納米複合熱電材料和器件、鋰電電池的三維納米電極、高功率電子設備的熱管理技術等方面有著開創性的貢獻。
  • 楊榮貴:從寒門子弟到科技英傑
    教授們目前正在努力,爭取將該材料早日商業化,讓更多人享受到它的好處,早日減緩地球變暖的趨勢。或許這就是這個重大科技發現的價值所在!也是全人類的又一個福音!李嘉誠說過:每一個革命性工具的發明都會誕生一個新的商務時代,而每一個新的商務時代的到來都會鍛造一批大富翁。誰能否認,楊榮貴和他的合作夥伴們的這一重大發現,焉能不會給人類帶來福音並造就一批新時代的富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