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Science在線發布這一最新研究進展,來自華中科技大學!

2020-09-11 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34;。該研究工作第一署名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餘帛陽、段將將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周軍教授為通訊作者。此外,論文合作者還包括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叢恆將副教授、周軍教授團隊多名研究生(謝文科、柳容、莊欣妍、王卉、齊備)、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鳴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等。

低品位熱能(<100℃)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和工業生產過程中,包括環境熱(太陽光熱、地熱)、工業廢熱以及人體熱等,但由於缺乏經濟高效的能源回收技術,該部分能量基本被廢棄。水系熱化學電池被認為是一種低成本、易放大的熱電轉換技術。據預測,熱化學電池的相對卡諾循環效率若達到5%以上即有望實現商業化應用,但至今仍無法跨過這一門檻(此前最高相對卡諾循環效率為~3.95%)。水系熱化學電池相對卡諾循環效率與塞貝克係數、熱導率以及電導率三個參數緊密關聯。例如,增大塞貝克係數、提高電導率或降低熱導率均可提升電池轉化效率。然而,這三個參數之間強耦合,難以實現協同優化,使得熱化學電池效率的提升存在巨大挑戰。

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周軍教授團隊以K3Fe(CN)6/K4Fe(CN)6水系熱化學電池基準體系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特異性配體協同調控氧化還原對溶劑化結構,獲得了熱化學電池領域最高塞貝克係數4.2 mV K-1(Nat. Commun.2018, 9, 5146)。在此工作基礎上,該團隊提出利用熱敏性晶體材料誘導可持續離子濃度梯度的科學思想(圖2A),實現了塞貝克係數和有效熱導率的協同優化,獲得了目前熱化學電池領域最高相對卡諾循環效率11.1%(圖2B)。

圖2 低成本、高效熱化學電池(A)熱敏性結晶材料誘導可持續溶度梯度示意圖;(B)本工作與文獻報導相對卡諾循環效率比較圖;(C)器件模組為智慧型手機充電,左上插圖為器件模組的光學照片。

通常,在封閉體系下離子濃度梯度為不可持續的熱力學非平衡態,必然會通過自發擴散過度到離子均勻分布的熱力學平衡態。該團隊發現,胍離子與亞鐵氰根離子結合會形成一種全新的熱敏性晶體材料——亞鐵氰鉀胍水合物(K2(C(NH2)3)2Fe(CN)6·6H2O)。該材料具有低的晶格能以及高的溶解熵,展現出優異的溶解度溫敏性。由於熱敏性晶體材料的引入,在有溫差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在器件的熱冷兩端形成穩定的亞鐵氰根離子濃度梯度。此外,由於器件熱端還存在大量未溶解的晶體沉澱物,從而可極大地抑制溶液對流,大幅降低有效熱導率。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實現了熱化學電池相對卡諾循環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進一步地,該團隊還開發出熱化學電池模組原型,在50℃溫差條件下驅動了多種商業化電子器件,並實現為智慧型手機充電(圖2C),證實水系熱化學電池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該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672097)、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前沿青年團隊、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主任基金等經費支持。在研究過程中,還得到了復旦大學許寧生院士、中山大學鄧少芝教授、武漢大學鄧鶴翔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唐江教授、同濟大學裴豔中教授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陳俊助理教授等人的幫助。


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官網

相關焦點

  • 華中科大《Science》水系熱化學電池取得重要進展!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華中科技大學在Science發表重要成果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科學》:華中科大周軍教授團隊在熱化學電池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該研究工作第一署名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餘帛陽、段將將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周軍教授為通訊作者。此外,論文合作者還包括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叢恆將副教授、周軍教授團隊多名研究生(謝文科、柳容、莊欣妍、王卉、齊備)、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鳴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等(圖1)。
  • 華中科大楊榮貴教授團隊在柔性熱電器件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近日,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科學》子刊《科學進展》發表華中科技大學楊榮貴教授團隊
  •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發布時間:2019年09月16日 10:11 來源:湖北日報 :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被收入其中。  如今,最新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必修第二冊的課本已添加了相關內容。  羅俊院士帶領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經過35年的山洞蟄伏,於2018年成功測得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該事件還獲得了中國科技部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正式啟動!」7月26日,來自國家及地方天文臺、兄弟高校、科研院所天文學科的院士、專家200多人,線上線下齊聚一堂,共同見證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的誕生。
  • 潛心基礎研究!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寫入中學教材
    年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必修第二冊的課本,出現了一個新變化:華中科技大學萬有引力G值研究成果被收入其中。如今,最新出版的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必修第二冊的課本已添加了相關內容。羅俊院士帶領華中科技大學引力中心團隊經過35年的山洞蟄伏,於2018年成功測得國際最精確萬有引力常數G。該事件還獲得了中國科技部評選的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以及中國科學院等單位評選的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 優秀:2018華中科技大學3篇Nature、1篇Science,彌補領域空白!
    截止到2018年11月9號為止,經iNature盤點,華中科技大學共發表了3篇Nature以及1篇Sciences,(如有疏漏,請及時後臺聯繫小編!)彌補了相關領域研究的空白,是可謂強勢突起,勢頭正猛!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正式啟動!」。7月26日,在線上線下十位院士、近四十家天文單位負責人的見證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7月26日揭牌。與其一同揭開「面紗」的還有武漢喻家山天文臺規劃設想。天文學是研究宇宙及宇宙間各類天體的形成、結構和演化的學科,也是六大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數、理、化、天、地、生),其關注最前瞻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應用價值。
  • 華中農大近期科學研究進展
    BnPIR提供油菜分子生物學和育種豐富資源,有助於油菜研究人員在泛基因組背景下搜索和可視化其結果,並為其他物種泛基因組分析提供有價值的模板和平臺。本研究由華中農大和廣西大學合作完成,廣西大學預聘副教授宋佳明和華農博士生劉東旭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陳玲玲教授和楊慶勇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 華中科技大學周軍教授團隊揭示水系熱化學電池廣闊應用前景
    9月11日,《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加快成果轉化 2020-11-11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中科技大學80後副教授三個月內發表兩篇頂刊PRL,一篇science
    CNS主刊論文出現,這篇論文來自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80後副教授祝雪豐和90後博士生的科研成果,祝雪豐副教授2014年入職華中科技大學,短短幾年就在華中科技大學快速的成長,2019年連續三個月在國際物理頂刊發表論文三篇,2019年2月9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3月8日一篇物理頂刊PRL,2019年4月12日一篇科研雜誌頂刊《science》,這名出生於1983年的副教授顯示出強大的科研潛力,
  • 華中大周軍教授團隊《Science》:揭示水系熱化學電池廣闊應用前景
    9月11日,《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快訊: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在《科學》發表論文!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復旦、華中科大分別在《Science》發文
    高分子科學系聶志鴻教授團隊在納米「人造分子」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在熱化學電池研究領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工作分別發表在《科學》(Science )主刊上。9月11日,《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
    圖為天文學系揭牌環節「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在線上線下十位院士、近四十家天文單位負責人、十餘萬關注我國天文事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的見證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正式揭牌。與其一同揭開「面紗」的還有武漢喻家山天文臺規劃設想。
  • 百萬年薪項目四人當中三人來自這所院校——華中科技大學
    中國之前的把大學工學院中,有四所是教育部直屬的工學院,這四所現在也被稱為「四大工學院」,而當初的「八大工學院」也很少被人提及了。這四大工學院現在的名字分別是,華中科技大學,東南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如果這四所院校非要有個排名的話,也許就是這樣的順序。
  • 華中科技大學在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研究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近期,華中科技大學材料學院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新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發表了關於稀土上轉換發光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Enhancing multiphoton upconversion through
  • 華中科技大學(蘇州)打造世界一流腦科學研究中心
    10月8日,蘇州市政府、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華中科技大學、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籤訂「關於共建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技術研究院」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項目組將協同國內頂尖科研院所和高校,整合相關學科領域的智力資源,力爭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水平的腦科學國際合作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