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在《科學》發表論文!

2021-01-09 科教頭條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該研究工作第一署名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餘帛陽、段將將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周軍教授為通訊作者。此外,論文合作者還包括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叢恆將副教授、周軍教授團隊多名研究生(謝文科、柳容、莊欣妍、王卉、齊備)、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鳴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等(圖1)。

圖1 發表信息

低品位熱能(<100℃)廣泛存在於自然環境和工業生產過程中,包括環境熱(太陽光熱、地熱)、工業廢熱以及人體熱等,但由於缺乏經濟高效的能源回收技術,該部分能量基本被廢棄。水系熱化學電池被認為是一種低成本、易放大的熱電轉換技術。據預測,熱化學電池的相對卡諾循環效率若達到5%以上即有望實現商業化應用,但至今仍無法跨過這一門檻(此前最高相對卡諾循環效率為~3.95%)。水系熱化學電池相對卡諾循環效率與塞貝克係數、熱導率以及電導率三個參數緊密關聯。例如,增大塞貝克係數、提高電導率或降低熱導率均可提升電池轉化效率。然而,這三個參數之間強耦合,難以實現協同優化,使得熱化學電池效率的提升存在巨大挑戰。在前期研究工作中,周軍教授團隊以K3Fe(CN)6/K4Fe(CN)6水系熱化學電池基準體系作為研究對象,通過特異性配體協同調控氧化還原對溶劑化結構,獲得了熱化學電池領域最高塞貝克係數4.2 mV K-1(Nat. Commun.2018, 9, 5146)。在此工作基礎上,該團隊提出利用熱敏性晶體材料誘導可持續離子濃度梯度的科學思想(圖2A),實現了塞貝克係數和有效熱導率的協同優化,獲得了目前熱化學電池領域最高相對卡諾循環效率11.1%(圖2B)。

圖2 低成本、高效熱化學電池(A)熱敏性結晶材料誘導可持續溶度梯度示意圖;(B)本工作與文獻報導相對卡諾循環效率比較圖;(C)器件模組為智慧型手機充電,左上插圖為器件模組的光學照片。

通常,在封閉體系下離子濃度梯度為不可持續的熱力學非平衡態,必然會通過自發擴散過度到離子均勻分布的熱力學平衡態。該團隊發現,胍離子與亞鐵氰根離子結合會形成一種全新的熱敏性晶體材料——亞鐵氰鉀胍水合物(K2(C(NH2)3)2Fe(CN)6·6H2O)。該材料具有低的晶格能以及高的溶解熵,展現出優異的溶解度溫敏性。由於熱敏性晶體材料的引入,在有溫差存在的情況下,可以在器件的熱冷兩端形成穩定的亞鐵氰根離子濃度梯度。例如,在50℃溫差條件下,亞鐵氰根離子濃差可達47倍,相應塞貝克係數從基準體系的1.4 mV K-1提升至3.73 mV K-1。此外,由於器件熱端還存在大量未溶解的晶體沉澱物,從而可極大地抑制溶液對流,大幅降低有效熱導率。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實現了熱化學電池相對卡諾循環效率的大幅度提升。進一步地,該團隊還開發出熱化學電池模組原型,在50℃溫差條件下驅動了多種商業化電子器件,並實現為智慧型手機充電(圖2C),證實水系熱化學電池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該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1672097)、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計劃、華中科技大學學術前沿青年團隊、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主任基金等經費支持。在研究過程中,還得到了復旦大學許寧生院士、中山大學鄧少芝教授、武漢大學鄧鶴翔教授、華中科技大學唐江教授、同濟大學裴豔中教授和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陳俊助理教授等人的幫助。

(來源: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新聞網 通訊員 劉葉菁菁)

相關焦點

  • 2020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李強教授團隊誠聘優秀青年...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是科技部首批獲批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是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的學科交叉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強博士曾任美國杜克大學教授、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副總裁,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在醫學影像技術與醫療器械等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和深厚的造詣。
  • 華中科技大學獲批組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6個國家研究中心的通知》,決定批准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由華中科技大學擔任組建單位的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獲批。   國家研究中心作為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組建的學科交叉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和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提升我國國家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 光電律動,綠韻華中——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項目概況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原名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大樓),是科技部首批批准組建的6個國家級研究中心之一。項目用地位於華中科技大學校內,東鄰武漢市東湖生態風景區,項目總規劃用地面積約4.4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12萬平方米。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是中國光電領域最大實驗室,也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武漢·中國光谷」的創新研究基地。項目功能定位為國家級科研實驗室,兼顧展陳與會議功能的科研綜合體建築。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物業服務項目中標公告
    湖北省招標股份有限公司受華中科技大學的委託,就「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物業服務項目」項目(項目編號:HBT-15200004-200020)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HBT-15200004-200020
  • 2019湖北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舒學文教授課題組誠聘...
    在光電子領域重要國際期刊(包括Nature Photonics, Optics Letters等)和國際會議(包括OFC、ECOC、CLEO等)共發表論文200餘篇,論文總引用次數3600餘次,單篇引用次數770餘次,2016年被IEEE選為光波技術33年來最有影響力的論文之一。
  •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引進的Vistec電子束光刻系統
    中國武漢/荷蘭貝斯特--(美國商業資訊)--Vistec光刻有限公司今天非常高興的宣布,位於中國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的Vistec EBPG5000pES系統成功完成安裝調試,並且通過驗收.中國光電領域的重點實驗室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WNLO),中國知名高校華中科技大學(HUST),業界領先的電子束光刻設備製造商
  •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新華社武漢11月27日電(記者徐海波 俞儉)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大樓封頂現場會27日在武漢舉行,這標誌著我國在武漢建設的光電國家研究中心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未來將建設成為引領光電科學發展的學術創新中心、學科引領中心、人才培育中心和成果轉移中心。
  • 華中科技大學在Science發表重要成果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報名申請正式啟動! 為了促進優秀大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加強青年學生對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了解,充分利用頂級的國家大科學平臺的優質科研資源,大力推動、選拔優秀學生到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深造,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將於2020年7月11日—12日舉行2020
  •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第二屆「創意光電」科普大賽落下帷幕
    為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於2019年積極組織了首屆科普大賽,取得圓滿勝利。2020年「新冠」疫情讓全社會再次認識到科普的重要意義。在這個特殊時期,研究中心越來越多的師生加入到科普宣傳的行列。在師生們的期盼中,第二屆「創意光電」科普大賽如期舉行。
  •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追光馭電攀高峰
    記者 柳潔攝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作為我國首批組建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圍繞集成光子學、光子輻射與探測、光電信息存儲、雷射科學與技術等方向,開展基礎性、前瞻性、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研究,取得多項全球領先的技術成果,並成功轉化應用於產業和市場華中科技大學被譽為中國光谷的「斯坦福」。
  • 疫情下的武漢存儲: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謝長生教授
    武漢對於中國存儲產業也有非比尋常的意義:武漢有依託於華中科技大學的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作為科技部首批批准組建的6個國家研究中心之一,研究領域就涉及光電信息存儲,為國家存儲產業發展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武漢長江存儲是一家專注於3D NAND快閃記憶體設計製造一體化的IDM集成電路企業,同時也提供存儲器解決方案,方案廣泛應用於移動通信、消費數碼、計算機、伺服器及數據中心等領域。2017年10月,長江存儲成功設計製造了中國首款3D NAND快閃記憶體。2019年9月,搭載長江存儲自主創新Xtacking架構的64層TLC 3D NAND快閃記憶體正式量產。
  •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獲批 全國六大研究中心之一
    湖北日報訊 據新華社電 科技部27日宣布,經專家論證,批准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國家研究中心是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的學科交叉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 華中科技大學3位教授入選2020年度國家傑青名單!
    8月1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建議資助項目申請人名單,華中科技大學共有3位教授入選,分別為:萬謙、趙海波、周軍。1997年獲得華中師範大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巴黎第十一大學博士學位,2004-2007年在美國斯隆-凱特林癌症研究中心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2007-2011年就職於美國安進位藥。
  • 《科學》刊發!華中科技大學周軍教授團隊揭示水系熱化學電池廣闊應用前景
    9月11日,《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Thermosensitive-crystallization boosted liquid thermocells for low-grade heat harvesting」。
  •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2020屆本科畢業生胡滿琛獲評「長江學子」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信息學院胡滿琛同學入選。胡滿琛是光電信息學院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2020屆本科畢業生,目前已被錄取至史丹福大學電子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是全校首個獲得該資格的本科生。本科期間,胡滿琛以超人的毅力和恆心在科研路上潛心鑽研,共發表SCI學術論文10篇,其中3篇為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評華中大創新創業活動標兵及全校唯一的華中大科學研究之星。不僅如此,胡滿琛成績名列前茅,積極參與學生活動,曾獲評國家勵志獎學金、華中大學習特優生、優秀共青團幹部等榮譽。
  • 華中科技大學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研究員吳非:數據應用對存儲提出的...
    2019年7月14日,由中國新一代IT產業推進聯盟指導,CIO時代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計算機質檢中心主辦,全國高校大數據教育聯盟、章魚大數據、萬山數據協辦的"第八屆中國大數據應用論壇暨中國電科15所大數據應用論壇"在京隆重開幕。
  • 名校名院: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介紹!
    今天就隨著小招一起走進——華中大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願你所「院」,終有風景!點說院系一流學科:擁有2個國家級重點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學科A+全國並列第一,生物學學科A-全國並列第九。一流平臺: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國家納米藥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分子生物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脈衝強磁場科學中心等18個國家、省部級科研平臺。
  •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科技創新紅利需徹底釋放
    近日,一種用於研究分析全腦、名為「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系統」的專利,在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時,與武漢沃億生物有限公司以1000萬元成交。該專利的發明人,正是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的駱清銘教授和他帶領的研發團隊。
  • Science在線發布這一最新研究進展,來自華中科技大學!
    9月11日,國際著名期刊《科學》(Science)以First Release的形式刊發了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周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進展&34;。該研究工作第一署名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餘帛陽、段將將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周軍教授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