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種用於研究分析全腦、名為「顯微光學切片斷層成像系統」的專利,在光谷聯合產權交易所掛牌交易時,與武漢沃億生物有限公司以1000萬元成交。該專利的發明人,正是來自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的駱清銘教授和他帶領的研發團隊。
駱清銘教授是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並擔任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他告訴記者:「這是教育部直屬高校內首個進行公開掛牌交易的科研成果。」
該儀器如何「直觀」地顯示大腦神經元網絡?昨日,經特許,記者換上工裝,經除塵後進入該實驗室。
以一隻小鼠的全腦進行現場演示,在一個大屏幕前,只見五彩繽紛、密密麻麻的神經元網絡圖譜撲面而來,不同顏色的神經元顯示得越來越大;而在小窗口顯示的,則是某個神經元在整個大腦中的走向。
在此前,使用常規儀器進行切片,切片會較厚,不夠精細,加之不能同時顯示全腦結構,給神經元研究帶來極大不便。此項專利技術發明後,可迅速對神經元進行系統和直觀的分析,目前,這已是全球唯一能展示出以一微米體素解析度獲得小鼠全腦三維圖譜的研究方法。
科技創新紅利需徹底釋放
這項專利技術,僅僅只是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獲得的眾多專利中的一個。據了解,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及「武漢·中國光谷」的創新研究基地。其定位於國家創新體系下的科研基地,光電科學與技術的學科創新基地,光電領域高層次、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培養基地,光電領域國際交流與合作基地。2004年以來,共獲得各類科技獎勵近120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2004年-2012年,實驗室獲發明專利近500項。
武漢光電國家實驗室是科技部於2003年11月批准籌建的第一批五個國家實驗室之一,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漢市共建,其依託單位是華中科技大學。
實驗室位於武漢市華中科技大學喻家山東路特1號,喻家山東麓,毗鄰東湖磨山,於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建設,已於2005年秋季投入使用。實驗室由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任理事長,林林任總支書記。實驗室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發展,按基礎光子學、集成光電器件與微納製造、雷射科學與技術、光通信與光網絡、光電測控技術與儀器、光電信息存儲、生物醫學光子學、有機光電子學、先進光電材料與能源光電子學等9個研究方向以及技術支持與服務部等機構。實驗室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成立了實驗室理事會、管理委員會、學術諮詢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