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

2020-11-29 澎湃新聞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加快成果轉化

2020-11-11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11月10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來到華中科技大學,調研高校科研及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堅持「四個面向」,以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打通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最先一公裡」和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市場化應用的「最後一公裡」,加快建設全國科創中心城市。校黨委書記邵新宇、校長李元元和副校長解孝林陪同調研。

在先進電工材料與器件研究中心,程時傑院士介紹了「電氣化+」學科發展戰略和創新研發思路,闡述了電化學儲能材料與器件、半導體脈衝功率器件、電磁超材料等電磁能產業技術設備的理論與應用。

在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李德群院士介紹了高分子形成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領域的應用,以及鋰離子電池雙面擠壓塗布機、模擬仿真成形工藝智能設置等新材料的應用和產業化情況。

在先進位造綜合實驗中心,王忠林聽取了邵新宇院士、丁漢院士等團隊負責人的介紹,了解了汽車車身大功率雷射加工工藝與裝備、基於超導回旋加速器的質子放療設備、數字PET、新型顯示製造技術與裝備等高端裝備成果轉化及產業化推進情況。

「今天是來討教學習、聽取意見建議的。」聽取院士們的介紹後,王忠林說,武漢科教資源豐富、科研實力雄厚,決不能「抱著金飯碗討飯吃」。各級各部門要及時動態掌握高校院所最新科研成果,搭建平臺、加強對接、做好服務,確保科研成果留得下、接得住。

調研中,王忠林與青年科研工作者們親切交談:「你們都是各自戰線的優秀人才和主力軍,來到大江大湖大武漢,我們非常歡迎。」他指出,近年來,武漢不斷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從住房、落戶、子女教育等各方面給予人才支持,希望大家安心在漢創新創業,「凡是別的城市能做到的,武漢都要做到,還要做得更好」。

王忠林與邵新宇、李元元,以及各開發區、有關部門負責人圍繞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問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邵新宇表示,華中大一直堅持「以服務求支持,在貢獻中發展」的傳統,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積極發揮創新引領支撐作用。學校將以「四個面向」為指向,在未來著力打造對外開放的窗口,進一步服務大科研平臺建設,力爭搶佔科技發展制高點,解決高精尖缺等「卡脖子」問題,為武漢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創新作出更大貢獻。

李元元表示,當前武漢匯聚了各項創新要素,擁有巨大的創新發展潛力,將形成強大的發展引領力和推動力。華中大與武漢經濟社會發展同命運共進步,並始終與武漢共建共享共榮。學校將進一步推動創新研發與科技成果在漢轉化,力促校地聯動再上臺階。為更好服務地方高質量發展、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學校希望在國際教育科技創新園區建設等方面得到武漢市的更多指導和支持。

王忠林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面向「十四五」,武漢市要加強與華中大等在漢高校院所合作,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卡脖子」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進一步夯實武漢科教、先進位造業等基礎優勢,更好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要釋放高校基礎研究、科技創新潛力,加快科技成果在漢轉化,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帶動輻射城市圈、城市群發展;要完善創新體制機制,樹立「大人才觀」,全力支持華中大國際校區建設,解決好在漢高校院所辦學中的實際困難,實現共贏發展。

市領導胡亞波、汪祥旺、龍良文、陳紅輝,臨空港經開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東西湖區委書記楊澤發,以及我校相關職能部門和院系負責人參加調研。

華中科技大學(ihuster)

文字 / 記者 範千 長江日報記者 鄭汝可

圖片 / 辛國勝

原標題:《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加快成果轉化》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王忠林調研武漢開發區: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當好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8月29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赴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調研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並召開座談會,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在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解放思想、大膽創新,主動作為、奮發有為,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努力當好武漢疫後重振和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 ...實驗室首批概念驗證項目亮相 跑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先一公裡」
    首批33個硬科技項目亮相不僅具備感知能力,還能模擬生物體從獲得外界刺激開始,到神經信號傳遞、存儲等一系列複雜過程的多功能二維材料人造電子皮膚項目;解決傳統機器人無法多關節驅動、多肌肉協同等缺陷的柔性機器人和新型人工肌肉項目;微小型智能仿生機器鼠……路演現場,一個個高門檻、潛在市場應用價值巨大的前沿技術項目登臺
  • 河北:全面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 打通科技創新「最後一公裡」
    根據實施方案,圍繞科技創新薄弱環節和短板問題,河北將著力打造一支由農業科技特派員、企業科技特派員、鄉鎮科技特派員組成,面向「三農」、面向企業、面向基層的新型科技特派員隊伍;圍繞提升科技特派員服務效能,將打造主要由科技特派員工作站、科技特派員工作室、科技專幹組成的新型科技特派員服務支撐體系,進一步健全河北省科技特派員工作體系、拓展服務領域、壯大隊伍規模、強化政策支持,著力解決科技創新「最後一公裡
  • 「遠非最後一公裡」:從科技成果轉化總被放在報告最後一頁說起
    近兩年來,陳耀軍帶領團隊調研,試圖弄清「科技成果轉化究竟難在哪兒?」 「大學技術轉移機構負責人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得到學校特別是校領導對技術轉移工作的重視、支持和信任。」說起「被放最後一頁」,深圳中科新灣投資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夏洪流分享了他的看法。
  • 華中科技大學(蘇州)打造世界一流腦科學研究中心
    10月8日,蘇州市政府、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華中科技大學、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籤訂「關於共建華中科技大學(蘇州)腦空間信息技術研究院」的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項目組將協同國內頂尖科研院所和高校,整合相關學科領域的智力資源,力爭建設成為世界一流水平的腦科學國際合作研究中心。
  • 華中科技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 「2020年全國優秀大學生暑期夏令營」報名申請正式啟動! 為了促進優秀大學生之間的學術交流,加強青年學生對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的了解,充分利用頂級的國家大科學平臺的優質科研資源,大力推動、選拔優秀學生到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深造,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將於2020年7月11日—12日舉行2020
  • 華中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哪所實力最強?
    一、社會影響力 華中科技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綜合研究性綜合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985工程」、「211工程」大學,入選國家首批「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A類院校。
  • 工科出身的全國性大學,天津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
    天津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都是工科出身的高校,但是天津大學是百年老店,而華中科技大學相對建校史要短得多。天津大學前身是北洋大學,他也幾乎繼承了北洋大學的優勢,所以天津大學始終在化學工程方面實力強勁,國內多所高校的化工,其實都來自天津大學的支援。這是華中科技大學無法比的地方。
  • 王忠林走訪調研市各民主黨派及公檢法系統
    5月13日,湖北省委常委、武漢市委書記王忠林在市各民主黨派及公檢法系統走訪調研,看望慰問機關幹部並主持召開座談會。王忠林調研市各民主黨派機關,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武漢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記者 周超 攝在市各民主黨派機關,王忠林聽取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對武漢經濟社會發展的意見和建議,對廣大統一戰線全面參與和鼎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表示感謝。王忠林指出,1武漢加快疫後重振,再現昔日輝煌,需要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共同努力。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副校長許曉東代表學校對蒞臨專家學者表示歡迎,對長期關心、支持學校特別是天文學科發展的專家學者表示感謝。他指出,華中科技大學高度重視天文學科的發展,學校將面向一流人才培養,面向前沿科學研究,推動天文學、物理學等學科的交叉發展,不斷產出引領性的研究成果。他表示,喻家山天文臺將在技術支持、學生培養和科學普及方面發揮巨大作用。
  • 從「最先一公裡」解決豬肉問題 科學家開網店推優質種豬
    從「最先一公裡」解決豬肉問題 科學家開網店推優質種豬 2021-01-12 15:06:34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季 責任編輯:李季
  • 洛陽三中收到華中科技大學發來的喜報
    華中科技大學發來喜報洛陽市第三中學:多年來,貴校向華中科技大學輸送了大批品學兼優的學子,他們在我校的精心培育下,銳意進取,再接再厲,全面發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些學生的成長凝聚著貴校多年的心血,藉此機會,謹向貴校和獲獎同學表示熱烈而誠摯的祝賀!
  • 烏鞘嶺氣象站經常@華中科技大學,快來康康是為何?
    他來到室內觀測大屏前,注視著溫度、氣壓、環境溼度、風向、風速等一系列氣象數據,經過一番分析、研判,他拿起電話,向遠在湖北武漢的華中科技大學專家打電話:「烏鞘嶺將有一次雨雪降溫過程,人工增雨雪試驗站設備可以開機。」位於烏鞘嶺氣象站內的華中科技大學人工增雨雪試驗基地烏鞘嶺有雨雪天氣,與華中科技大學有什麼關係?
  • 參賽隊介紹:華中科技大學女籃
    華中科技大學是國家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
  • Science在線發布這一最新研究進展,來自華中科技大學!
    該研究工作第一署名單位為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博士生餘帛陽、段將將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周軍教授為通訊作者。此外,論文合作者還包括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叢恆將副教授、周軍教授團隊多名研究生(謝文科、柳容、莊欣妍、王卉、齊備)、華中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徐鳴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院士等。
  • 華中科技大學2020研究生錄取通知書來啦,氣勢恢宏!
    酸了酸了~)先來一睹高顏值快來看看高顏值2020年研究生錄取通知書的高清特寫!華中科技大學2020年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在2019年的版本上做了不小的改動,封面圖片由華中大的南大門正視圖變成了南大門俯視圖,視覺上更加宏偉壯麗,氣勢恢宏。封面顏色以紅色和金色為主,色調柔和,突出了簡潔典雅的風格。輔以我校校徽和校訓,彰顯了我校的歷史底蘊。
  • 華中科技大學與華為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IT之家5月23日消息 昨日,華中科技大學在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已於月初與華為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成果轉化等方面的合作。華為公司董事、戰略研究院院長徐文偉在籤約儀式上介紹了華為成立創新研究院的初衷與計劃,未來華為將圍繞信息全流程開展全方位的探索,不斷開拓創新。
  • 華中科技大學全國第3,走出116位傑出醫學校友,附屬醫學院更硬核
    醫學發展是國家大計,近日,軟科發布了中國大學造就傑出醫學校友排名,華中科技大學以116名傑出醫學校友總數位列榜單第3。累計獲批國家基金委創新群體2個,教育部創新團隊6個,湖北省創新群體11個。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20項,省部級科技獎399項,其中一等獎87項。
  • 《前進華中科技大學》超燃MV來了!
    《前進華中科技大學》超燃MV來了!多年來,我雖然投資拍攝了一些電影和電視劇,但策劃一首歌頌母校的歌曲,一直是我多年的夙願。在策劃《前進華中科技大學》過程中,我和兩位校友對歌曲進行了反覆的討論和修改,力求更好地展現母校的辦學理念和特色,以及母校師生們的精神風貌。祝願母校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 華中科技大學成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
    「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天文學系暨喻家山天文臺規劃,正式啟動!」。7月26日,在線上線下十位院士、近四十家天文單位負責人的見證下,華中地區首個天文學系在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7月26日揭牌。與其一同揭開「面紗」的還有武漢喻家山天文臺規劃設想。天文學是研究宇宙及宇宙間各類天體的形成、結構和演化的學科,也是六大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數、理、化、天、地、生),其關注最前瞻的科學問題,相關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學和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