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首批概念驗證項目亮相 跑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先一公裡」

2020-12-05 金臺資訊

科技研發要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吸附式加工機器人關鍵技術與裝備、面向機器人安全的電子皮膚技術研究、柔性機器人和新型人工肌肉……近日,一批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北航、北理工、北工大的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項目集中亮相。作為首批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概念驗證項目,這些技術有望藉助概念驗證項目計劃,坐上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轉向產業化落地的「快車」。

首批33個硬科技項目亮相

不僅具備感知能力,還能模擬生物體從獲得外界刺激開始,到神經信號傳遞、存儲等一系列複雜過程的多功能二維材料人造電子皮膚項目;解決傳統機器人無法多關節驅動、多肌肉協同等缺陷的柔性機器人和新型人工肌肉項目;微小型智能仿生機器鼠……路演現場,一個個高門檻、潛在市場應用價值巨大的前沿技術項目登臺。這也是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今年啟動概念驗證項目徵集後通過初審的首批33個項目。

所謂實驗室概念驗證項目,是指在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內,依託國家各類重點研發專項、已經取得基礎研究等成果的項目,為減少轉化風險和不確定性,這些前沿技術項目需進一步開展技術可行性、商業可行性論證等工作。

「通過對概念驗證項目的驗證,能夠讓具有潛在市場價值、國際或國內行業領先的技術項目吸引不同的科學家圍繞核心技術問題進行攻關。」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王田苗說。

7大高精尖領域獲支持

遨博智能是一家專注從事協作機器人產品研發的企業,此次概念驗證項目路演會上,遨博智能董事長魏洪興看上了多個心儀的項目。

「有的高校和研究所研發了協作機器人的安全控制、人機互動以及理療按摩等關鍵技術,這些成果可以在我們公司共同研發、快速轉化。通過中關村管委會搭建的平臺,我們可以專注於產品技術,把基礎技術研究交給高校和研究所,多方合作共贏,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率。」魏洪興說。

「躺」在高校科研院所實驗室裡的科研成果,唯有加速走向生產線,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為聚焦基礎研究原始創新的「最先一公裡」,「填平」實驗室基礎研究成果與可市場化成果之間的鴻溝,中關村管委會面向人工智慧、5G、虛擬實境、集成電路、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智能裝備、新材料等7個高精尖產業領域,啟動了首批概念驗證項目徵集工作。

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助跑」

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長三角科技戰略前沿研究中心主任陳曉劍看來,加強科技和產業創新,需要跑好「最先一公裡」。借鑑國際成功經驗,科技概念驗證實驗室能針對實驗室科研人員的想法、實驗和論文等有形或無形的成果進行評估、輔導和經費支持,助推科技成果轉化跨越「死亡谷」,實現實驗室的「驚險一跳」。

中關村管委會二級巡視員劉航介紹,此次路演中得到與會企業投資和聯合研發支持的項目,中關村管委會將優先給予配套支持,加快概念驗證過程。

據悉,資金支持方向主要包括設備購置、研發支出、產品驗證、技術轉讓、房屋租賃等。其中產品驗證支持包括聘任職業經理人、研究成果實驗驗證分析、商業可行性研究、智慧財產權申請和推廣、產品商業化探討及投資接洽、成立初創公司費用等。

此外,中關村管委會還將搭建中關村機器人產業創新中心,由創新中心為這些概念驗證項目提供敏捷製造、共享實驗室等硬科技孵化服務手段,促進核心技術突破和成果產業化落地。本報記者 孫奇茹

相關焦點

  • 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首批概念驗證項目亮相
    來源:中國證券網原標題: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首批概念驗證項目亮相跑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先一公裡」科技研發要面向經濟社會主戰場,成為推動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吸附式加工機器人關鍵技術與裝備、面向機器人安全的電子皮膚技術研究、柔性機器人和新型人工肌肉……近日,一批來自清華、北大、中科院、北航、北理工、北工大的中關村開放實驗室項目集中亮相。作為首批中關村開放實驗室概念驗證項目,這些技術有望藉助概念驗證項目計劃,坐上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轉向產業化落地的「快車」。
  • 把實驗室建進工廠,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
    為了這個項目,於宏兵自籌科研經費200多萬元,把實驗室建到天津天鋼聯合特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特鋼)裡面,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研究成果可直接應用和轉化。通過技術不斷創新和改進,4年內企業實現新增收入60億元。
  • 前沿科技成果轉化呼喚「耐心資本」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尤其像量子科技等一些前沿科技成果,由於尚處於探索研究期,需要進行深入的概念驗證,技術成熟度不高,往往得不到資本的認可,轉移轉化存在諸多困難。最近,龍桂魯團隊基於該技術,成功研製出了國際上第一臺具有實用價值量子直接通信樣機,相關成果也在預備轉化期。概念新、應用不清晰、沒人感興趣,道出了許多前沿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困難的主要原因。項目的不成熟使企業在轉化過程中存在著風險,企業和資本在投資這類項目時,變得慎之又慎。
  • 實驗室發布首批6個創新研究和成果轉化項目……
    8月31日,由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能源研究院(安徽省能源實驗室)與安徽應流集團共同發起的「極端環境材料和特種加工聯合實驗室」揭牌成立,現場發布了超大型熱等靜壓三相調製負荷綜合校正裝置、新型高能電離輻射屏蔽材料研製
  •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加快成果轉化 2020-11-11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挖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早期項目 中科智匯工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挖掘國家納米科學中心早期項目 中科智匯工場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 把科技「勢能」轉化為發展「動能」
    為了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率低這一難題,哈市先後建立了市校合作「契約」機制,制定實施了《科技創業三年行動計劃》、「科技政策39條」等,沿著「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企業成長路徑,布置服務鏈,配備資金鍊,打造產業鏈。僅以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為例,目前已形成教師帶技術,技術變產品,產品成產業,進而做大做強的良性循環,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進入「黃金期」。
  • 美空軍選定智能無人僚機等項目為首批新快速研發轉化項目
    美空軍將這類項目定義為能夠「成為遊戲規則改變者」,「大幅改變(美國空軍)作戰和運用空中力量方式」的項目。這3個項目是由美空軍高層於2019年秋季從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空軍作戰能力集成中心(AFWIC)和空軍能力開發委員會(AFCDC)提交的候選項目清單中篩選出的。
  • 「遠非最後一公裡」:從科技成果轉化總被放在報告最後一頁說起
    作者 |秦志偉 「成果轉化為何總在校長工作報告最後一頁?」 在2020年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家學術生態與創新文化主題沙龍上,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副主任陳耀軍這一發問,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是全國唯一經省級政府批准設立的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其重要使命是幫企業轉型、幫老師創富。
  • 國企科技成果轉化激勵,方法模型詳解
    知本諮詢在《國企科技成果轉化五種激勵形式及實施難題破解》一文中,就涉及到的自主實施、作價投資、許可使用、技術轉讓、項目跟投等五種科技創新技術成果轉化激勵工具進行了大致介紹。很多企業的朋友,政策文件讀了很多遍,各種激勵工具的名詞也能倒背如流,但是具體到本企業一項具體科研成果,在轉化過程中還是有兩個問題搞不清楚:在五種激勵工具中,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最有效的激勵工具?
  • 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亮相,首月記
    雙方將在科技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創新人才資源引聚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助力中國西部(成都)科學城建設,構築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和動力源。為創新企業配置最優質的資源要素,培育有活力有競爭力的創新主體。6月29日,成都召開以「場景匯·賦能科創 築夢天府」為主題的2020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高品質科創空間專場。
  • 泉州打好「組合拳」 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近日,在泉州市科技局的支持下,師院還舉辦了一場線上科技成果推介會,5個科研團隊輪番推介各自的研發成果,它們都是泉州人才"港灣計劃"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出臺政策 完善科研成果轉化體系今年1月份,《泉州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若干意見》出臺,這是泉州第一份專門為構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而出臺的政策文件。
  • 美國冷泉港實驗室在廣州建立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
    16日,廣州市委常委、廣州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周亞偉與冷泉港實驗室執行長BruceStillman在美國代表雙方籤訂合作備忘錄,聯合打造冷泉港(廣州)研究院和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共同設立冷泉港(廣州)生物醫藥產業基金。
  • 昌發展「未來奇點」科技成果轉化系列活動即將啟幕
    當2018年北京市正式提出「校城融合」概念時,沙河高教園區已匯集北京師範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央財經大學、外交學院6所高校的數十個學院。其中,儀器科學與技術、教育、安全科學與工程等一流學科及航空發動機氣動熱力、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未來教育高精尖創新中心、雷射增材製造等七十餘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也逐步開始在園區布局發展。
  • 從實驗室到市場,看中科院科學家如何華麗轉身將尖端科技成果轉化?
    獵雲網(微信號:ilieyun)北京】3月25日報導(文/馬麗)國科嘉和在2017年投了很多中科院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項目有量子通信,環保科技類,半導體集成電路,新型儲能能源等。中科院的傳統核心高科技技術,如何做成果轉化,經過市場檢驗的效果又是怎樣?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 大灣區四大重點實驗室「開跑」
    來源:時代周報大灣區的國家實驗室「預備隊」開跑了。6月17日,東莞市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第二批重大項目集中動工暨中子科學城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項目動工奠基儀式在松山湖舉行。「誰掌握了材料,誰就掌握了未來。」
  • 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轉換
    更何況,經歷過資本市場多輪洗禮,各類風險投資機構、上市公司對高校科技成果都是「挖地三尺」,我懷疑還有多少具有經濟價值、能夠轉化的成果一直鎖在柜子裡?     張煒:我也對這個提法保留意見。科技成果轉化本身是一個概念,如果分子和分母沒有明確的計量方法,那麼轉化率如何計算?
  • 浙報關注丨大膽探索科技成果轉化路徑 寧波這樣讓科創「落地開花」
    圖片由中科院寧波材料所提供2016年秋天,寧波是唯一一個以城市的身份,被科技部選為全國首批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怎麼打通?如何通過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先進產業培育?怎樣實現科創平臺建設與地方產業發展的同頻共振?
  • 打通生物醫藥轉化「最後一公裡」,北京經開區這場大賽結碩果
    為科研人員搭建了從科學研究到產業化的重要橋梁在首屆"未來之星"生物醫藥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大賽上,來自國內高校、科研院所、醫院及醫藥企業的48個項目登臺亮相,專家學者和專業投資人現場嚴格審評,經過1天時間的激烈角逐,大賽在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兩個類別分別評選出一、二、三等獎。
  • 首屆「未來之星」生物醫藥創新成果轉化項目大賽在京舉行
    本次大賽採取項目團隊匯報、權威專家評議,按照項目創新點、成果轉化前景,市場前景、投資價值等要素進行評比。參賽項目將獲得與行業權威專家、專業投資機構面對面交流的機會;並獲得參評導師在轉化、創業過程中關鍵節點的指導,推動項目順利實現成果轉化。大賽分為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兩個類別,分別評選出一、二、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