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實驗室建進工廠,打通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

2021-01-11 環球網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

在2020年度天津市科學技術獎擬授獎名單中,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於宏兵團隊的《高溫多變量複雜生產體系節能減排理論方法與關鍵技術應用研究》名列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為了這個項目,於宏兵自籌科研經費200多萬元,把實驗室建到天津天鋼聯合特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津特鋼)裡面,與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研究成果可直接應用和轉化。通過技術不斷創新和改進,4年內企業實現新增收入60億元。

都說高校成果轉化難,打通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裡」更難,但於宏兵教授已經為全國1000多家企業做了節能減排技術服務,為400餘家鋼鐵加工企業做了三年轉型升級規劃,為兩家大型鋼鐵企業做了五年創新發展規劃。

「我們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成果轉化機制,一是把實驗室建在企業,二是產學研無縫連接,三是直接服務於生產。科研成果轉化快,企業創新進步也特別快。」於宏兵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作為科研成果的資源庫,高校通過實現成果轉化落地、推動企業創新責無旁貸。

深挖企業技術需求

「科技創新不是簡單的事,不是有專利就能轉讓。很多專利都是研究人員在實驗室做出來的,一放大就不行。高校教師的實驗室專利不少,但是能轉化的卻不多。」於宏兵對此感觸很深,「很多能轉化的成果都必須通過中試試驗和生產性驗證,這些都離不開企業。我們是在企業車間診斷問題後在實驗室做研發,之後再去企業現場驗證。」

於宏兵每到一家企業,都會進生產車間從頭走到尾,從第三方的角度反覆去觀察、審核。為了找出問題,他還經常邀請企業一線工人座談,啟發他們提出技術上存在的問題。

「我們一般會從原料、設備、工業技術、管理、產品設計、過程控制等生產的8個方面去診斷,特別是上遊企業,技術稍微改進,對下遊產業鏈貢獻很大。」於宏兵表示,這樣幫企業從原料到產品全鏈條通盤考慮診斷,企業感到耳目一新,也就樂於接受建議。

深入企業進行研究

「了解企業需求後,我們的整個研究過程也和企業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很多成果投入大,企業在不了解的情況下,是不會貿然進行成果轉化的。我們的做法可以建立起企業對成果的信心,成果轉化效率特別高,產學研合作無縫連接,直接服務於生產。」2014年,於宏兵開始了在天津特鋼的研究項目,針對燒結過程進行技術提升。

燒結是整個鋼鐵行業的第一道工序,也是汙染最重,能源和資源消耗最大的過程。於宏兵說:「中國鋼鐵產業規模已經連續16年世界第一,燒結也是世界第一,它的能耗佔整個鋼鐵行業總能耗的20%,大氣汙染物佔總排放的70%,實現節能減排的難度和複雜程度都非常大。除了自己去研發提升改進,沒有別的路可走。」

但減排的項目投入大,而且又是一個全新領域,企業開始也有些將信將疑。於是於宏兵自籌經費200多萬元,在企業裡建起了一個中試水平的燒結杯實驗室。

於宏兵每周都去企業實驗室兩三天,在現場不斷指導,和企業技術員交流。這樣一幹就是6年,三伏天冒著鋼鐵廠高溫環境測料溫,腳下溫度達200℃—400℃,鞋底都烤焦了。燒結的源頭是配料,於宏兵創造出一個雙平衡理論,讓物料平衡和熱平衡相結合,建立神經網絡模型,以此來搭配配料。工廠經過逐年改造,燒結床上的料層從600毫米增加到1000毫米,提升了20%產量。

於宏兵說:「6年裡,企業全程參與了燒結全過程節能減排技術研究,並結合他們自身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對生產中的多個環節進行了改造提升,讓參數得到優化並實現了智能化控制。」

歷經6年的攻關,於宏兵在燒結全過程節能減排技術上取得獨創性成果,提出了全過程系統節能減排技術理論方法體系,並研發出了整套關鍵技術。技術經濟指標優於國際指標,經過院士組織的鑑定會認為其「總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解決了困擾鋼鐵行業燒結工序多年的節能減排關鍵技術難題。企業雖然為新成果投入兩億元資金進行工藝改造,但是通過節能減排,幾年下來,總經濟效益達到60多億元。

解決企業實際問題

每次從企業走訪回來,於宏兵都會把發現的問題,具體怎麼改進,需要哪方面技術,清楚地寫進清潔生產報告。根據企業需求,讓企業自己選擇是在社會上找相關技術支持,還是通過高校去研發。他說:「一個報告裡,中高費用方案起碼五六個,低費用方案二三十個。」

由於生產過程中有一定廢品率,天津靜海一家生產鍍鋅管的企業集團每年約產生1500多噸廢品,過去都是當廢鐵賣,形成了極大浪費。由於之前有相關研發的經驗,於宏兵很快就提出方案,並研究成功退鍍技術。為了讓企業能快速應用到成果,於宏兵低價向企業轉讓了相關技術和設備,解決了企業的實際問題,降低了企業的成本。

「這些年,關於企業技術轉讓的辛酸苦辣很多,不過只要有企業從中受益,我們的技術實實在在地解決了需求,我就很滿足了。」於宏兵說。

相關焦點

  • 打通生物醫藥轉化「最後一公裡」,北京經開區這場大賽結碩果
    打通生物醫藥轉化「最後一公裡」,北京經開區這場大賽結碩果 2021-01-10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遠非最後一公裡」:從科技成果轉化總被放在報告最後一頁說起
    作者 |秦志偉 「成果轉化為何總在校長工作報告最後一頁?」 在2020年中國科技峰會系列活動青年科學家學術生態與創新文化主題沙龍上,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副主任陳耀軍這一發問,引起了大家的共鳴。 廣東高校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是全國唯一經省級政府批准設立的聚焦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其重要使命是幫企業轉型、幫老師創富。
  • ...實驗室首批概念驗證項目亮相 跑好科技成果轉化「最先一公裡」
    這也是中關村開放實驗室今年啟動概念驗證項目徵集後通過初審的首批33個項目。所謂實驗室概念驗證項目,是指在中關村開放實驗室內,依託國家各類重點研發專項、已經取得基礎研究等成果的項目,為減少轉化風險和不確定性,這些前沿技術項目需進一步開展技術可行性、商業可行性論證等工作。
  •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創新樣板工廠:教授「下海」激起產業「浪花」
    如今,憑藉在電池領域的深厚積累,他又帶領團隊在材料實驗室開始新的創業。「材料實驗室為我們提供了完備的實驗設備和場地條件,在資金和機制方面也給予大力支持,使得我們順利走完產業化應用的『最後一公裡』。」黃學傑表示,落地東莞以來,周邊完善的產業配套,為團隊工作開展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 平涼市崆峒區打通農村信息高速公路「最後一公裡」
    打通農村信息高速公路「最後一公裡」平涼日報記者 楊曼藝 文/圖每日甘肅網5月21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 「以前家裡沒有信號,網絡也差得不行。我看電視,用的是接收鍋,接收的臺也少,電視畫面也不清晰。楊家山村是麻武鄉的一個偏遠山村,距離平涼市32公裡。5月10日,楊家山村光網正式建成開通,這標誌著全市電信普遍服務項目圓滿收官。村民現場操作。
  • 西藏統一電網打通「最後一公裡」
    這標誌著西藏統一電網打通了「最後一公裡」,我國國家大電網也實現了大陸所有縣域的全覆蓋。1689公裡的線路,從開工到投運僅用了14個月。  「十三五」時期,國家電網對西藏電網建設累計投資達913億元,西藏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17%。
  • 金海湖新區打通脫貧攻堅路網「最後一公裡」
    海拔村通村路「十三五」期間,金海湖新區按照「交通優先」發展戰略,建成公路裡程1223.16公裡,其中,境內高速公路24.88公裡,國道20.48公裡,省道29.4公裡,縣道177.72公裡,鄉道208.29公裡,村道438.96公裡,組組通硬化路
  • 打通軍事理論創新「最後一公裡」
    當前,軍事理論創新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即各項研究在面上已經鋪開,深度上卻突破不夠,真正的軍事理論創新成果呼之欲出卻又始終「猶抱琵琶半遮面」。究其原因在於,對信息化戰爭的認識「不深不透」,許多研究停留在知性認識階段。推進軍事理論現代化,最根本的是促成知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提高軍事理論創新深度思考能力,打通軍事理論創新「最後一公裡」。
  • 打通理論通往人心的「最後一公裡」
    在網際網路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解決好理論掌握群眾並轉變為物質力量這個問題,就要充分發揮網絡新媒體優勢,不斷提高理論傳播的生動性、實效性和互動性,讓黨的理論創新成果走進網絡、佔領網絡、引領網絡,讓黨的理論傳播真正在線、時刻在線。
  •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
    王忠林在華中科技大學調研科技創新:解決「最先一公裡」和「最後一公裡」,加快成果轉化 2020-11-11 18: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方大炭素聯合蘭州大學拜永孝教授課題組:正在將石墨烯科研成果轉化...
    而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拜永孝教授課題組自2009年便開始以應用為導向的石墨烯製備及其延伸應用領域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開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及規模化製備高電導率石墨烯的核心技術,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有了科研成果,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使其成為產品和商品,實現從書架到貨架的知識轉化?
  • 打通科學傳播「最後一公裡」 ! 雨花科普e站進學校、進社區
    8月7日,站在雨花家園社區三樓的科普e站,雨花區科協主席彭知一臉自信。據悉,雨花區在轄區學校、社區等地建設了10餘處科普e站,有效打通了科學傳播的「最後一公裡」。居民通過科普E站查詢失業就業服務,了解住戶保障辦事流程,即簡單方便又降低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 昌吉首批「百姓書屋」啟用,打通閱讀「最後一公裡」
    據悉,書屋作為昌吉市圖書館分館,首批設4處,分別設在昌吉市北京南路街道昌建社區閱讀點、寧邊路文化中心閱讀點、南公園西路市民服務中心閱讀點、原規劃展館圖書自助借還閱讀點,總藏書26000冊。
  • 泉州打好「組合拳」 助推科技成果轉化
    然而,從技術研發成功的3年以來,該項成果卻一直養在深閨人未識。 「泉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環境的優化,打破了很多條條框框的束縛,而眾多激勵政策的出臺更是讓科研人員幹勁倍增。」泉州師範學院科研處處長戴聰傑表示,去年學校成立了技術轉移中心,同年就被評為省級技術轉移機構,大家幹勁十足。大膽地打破體制機制的攔路虎,科研成果的應用轉化通道就變得順暢、通達起來。
  • 方大炭素聯合蘭州大學拜永孝教授課題組:正在將石墨烯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而蘭州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拜永孝教授課題組自2009年便開始以應用為導向的石墨烯製備及其延伸應用領域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已開發出低成本、高效率及規模化製備高電導率石墨烯的核心技術,並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有了科研成果,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後一公裡」,使其成為產品和商品,實現從書架到貨架的知識轉化?
  • 慧眼工程:打通「平安鄉村」的最後一公裡
    現代化社會中我們力爭用科技為生活賦能提高群眾生活的安全性、便利性「慧眼工程」築起治安千裡眼撐起群眾保護傘架起親情連心橋打通「平安鄉村」的最後一公裡推進「慧眼工程」建設,不斷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中國移動綿陽市安州區分公司副總經理 張婷婷:在這個項目的實施過程當中,就是國家補貼一點點,移動公司補貼一點點,老百姓自己再出一點點,按照自願選擇的原則,就解決了「平安鄉村」的最後一公裡,在建成以後,將是對天網工程、雪亮工程的有效延伸,真正可以實現農村信息化建設,安防工作無縫覆蓋和銜接。
  • 打通汙水處理「最後一公裡」
    寒風凜冽中,1057米長的汙水管網如一條長龍,盤踞在園區內一層多高樓房的位置,貼著廠房外牆,輸送著23家小微企業甚至小作坊的工業廢水。  長江經濟帶各省份在持續推進沿江沿河化工企業關停搬轉、整合入園後,加強園區汙水處理設施整治就成為打通汙水處理「最後一公裡」的關鍵之舉。浙江省「汙水零直排區」建設便是其2020年實施園區整治的一項重要舉措。
  • 廣東省科學院助力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有聲—新聞—科學網
    依託 2017 年「珠江人才計劃」創新創業團隊項目,周成虎院士加盟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並於2017年6月創辦廣州中科雲圖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雲圖」);2019年9月引入廣東省科學院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佛山產業技術研究院)的戰略投資,並在佛山開設工廠。「成果的快速投產,與廣東省科學院的推動密不可分。」周成虎對《中國科學報》表示。
  • 仁懷市九倉鎮:多元幫教,打通戒毒人員回歸社會「最後一公裡」
    近年來,仁懷市九倉鎮多措並舉,多元幫教,為戒毒人員打通回歸社會的「最後一公裡」,堅定戒毒人員自我激勵和遠離毒品信心,增強對戒毒學員教育轉化工作的感染力,有效幫助戒毒康復人員重燃生活希望、重新融入社會。
  • 打通文化文物單位文創產品開發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裡
    對工作推進快、創新舉措實的地區,將總結經驗、宣傳推廣、激勵創新,並適時選擇試點成效顯著的地方召開現場會,進一步總結推廣試點工作經驗;在有關資金安排中對真抓實幹、試點成效顯著的地方和單位予以資金扶持,加大激勵支持力度;在重點展會中舉辦試點成果展,展示推廣《意見》落實和試點工作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