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2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腫瘤來源的細胞外囊泡能夠傳遞活性生物分子,如蛋白質,核酸等進入受體細胞,在腫瘤微環境中促進血管形成、調控免疫細胞功能、重構腫瘤微環境、促進腫瘤細胞的生長和遷移。雖然細胞外囊泡普遍存在糖基化修飾的現象,但相對於細胞外囊泡中的核酸和蛋白分子,糖基化修飾對細胞外囊泡的包裝、分揀、內吞等功能的研究尚不夠深入。
近日,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關鋒教授團隊在平分型GlcNAc修飾抑制乳腺癌來源細胞外囊泡的促遷移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新進展,研究結果以研究長文(Article)形式發表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題名 「Bisecting GlcNAc modification diminishes the pro-metastatic functions of sma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 from breast cancer cells 」。
圖. 整合蛋白β1上平分型GlcNAc修飾抑制胞外囊泡功能的示意圖
平分型GlcNAc修飾是在N-乙醯氨基葡糖轉移酶(MGAT3)的催化下,將GlcNAc以β-1,4糖苷鍵連接在五糖核心中的甘露糖上所形成,平分型GlcNAc修飾能夠抑制糖鏈的延伸,改變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水平,從而影響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該研究發現,乳腺癌發展過程中平分型GlcNAc修飾水平顯著下降,且乳腺癌細胞來源細胞外囊泡表達低水平的平分型GlcNAc修飾,而低平分型GlcNAc修飾的細胞外囊泡顯著促進受體細胞的遷移能力;反之,平分型GlcNAc修飾水平的升高會抑制細胞外囊泡對受體細胞的促遷移作用。通過糖蛋白質組手段,發現乳腺癌細胞來源胞外囊泡對受體細胞遷移能力的調控,依賴於細胞外囊泡膜表面整合蛋白(Integrin)β1的平分型GlcNAc修飾水平。該研究闡明了細胞外囊泡表面糖基化修飾的重要性,並提示細胞外囊泡膜表面糖基化修飾的改性有望成為癌症治療的新方向。
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雜誌為細胞外囊泡領域的頂級期刊(中科院一區,IF=14.976)。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後譚增琦、博士生曹琳為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西北大學關鋒教授和李想教授,以及浙江大學醫學院代志軍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陝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等項目的支持。
1980-2020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學術前沿】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五期WLLA學員關鋒團隊揭示糖基化修飾抑制乳腺腫瘤細胞外囊泡的生物學功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