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泡和上帝粒子--中國數字科技館

2020-12-06 中國科學技術館

囊泡和上帝粒子

 

策劃/ 本刊編輯部

統籌/ 謝 飛

 

看文章之前,先給同學們做個小測試:看到本篇文章的標題,你會想到什麼呢?

呵呵,難度是不是有點大啊?

如果關注每年諾貝爾獎的人,就會知道,囊泡和上帝粒子,可是今年諾獎的關鍵詞。如果你還不清楚囊泡和上帝粒子是怎麼回事,就跟著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201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獲 獎 人: 美國的詹姆斯· E·羅斯曼【美國】

蘭迪·W·謝克曼【美國】

託馬斯·C·蘇德霍夫【德國】

獲獎理由:發現了細胞囊泡運輸系統的運行與調節機制。

26127

詹姆斯· E·羅斯曼  蘭迪·W·謝克曼  託馬斯·C·蘇德霍夫

 

細胞內的「快遞員」

在電子商務高度發達的今天,快遞員在各地的大街小巷中穿梭,把包裹為人們快遞到家。在我們身體內,也有不少「快遞員」在忙忙碌碌地輸送著各種物質,有的是營養物,有的是垃圾,有的甚至是毒素。其中有一類「快遞員」專門幫助細胞運輸物質,這個「快遞員」的名字叫囊泡。

26128

細胞的3D 模型圖

說到囊泡,還得從細胞膜說起。細胞膜,就是細胞最外邊的那層邊界。以前人們一直很困惑,細胞膜是怎麼組成的呢?後來經過研究發現,這層膜是由一類叫「磷脂」的特殊的分子構成。磷脂分子的樣子很奇妙,它有一個「腦袋」,這個「腦袋」可以溶解在水裡;它還有兩條「小尾巴」,而「小尾巴」不溶於水。

於是,這些磷脂分子們,手拉手,分兩層:外層的磷脂分子頭朝外;內層的磷脂分子頭朝內。這樣,它們不溶於水的尾部就形成了一個隔絕內外液體環境的薄薄「油層」!這層可以流動的薄薄的油膜,就是細胞膜。

26129

細胞的胞吞和胞吐

細胞膜就像一個表面布滿了油層的水滴。而這個水滴不時會脫落下一個更小的、包裹著油膜的小「水滴」。這個更小的「水滴」就是囊泡。當囊泡遇到了相對應的細胞,就會和它碰撞在一起,合二為一。而在這個過程中,物質被從一個細胞傳遞到了另一個細胞。

 

揭示囊泡的秘密

長期以來,囊泡一直被視為細胞運輸系統的關鍵部分。但囊泡如何把物質在正確的時間傳遞到正確的地點,一直是個謎。美國和德國的3 位科學家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因此獲得了2013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謝克曼發現了囊泡的基因秘密

早在20 世紀70 年代,謝克曼就對細胞內的組織運輸系統很著迷,他決定用酵母作為模型系統,研究其遺傳基礎。通過研究,他發現由於某些基因的變化,會導致囊泡堆積在細胞的特定部位,造成類似公交擁堵現象。通過逐步定位這些基因,他發現了3 類調節囊泡運輸的基因。

他的研究成果極大促進了現代生物、製藥工業的發展。

26130

細胞內的結構

羅斯曼發現了囊泡與細胞膜結合的秘密

羅斯曼發現一種蛋白複合物能使囊泡與目標膜進行對接、融合。在融合過程中,囊泡和目標膜上的蛋白以拉鏈的方式相結合。

囊泡融合如何精確被控制,蘇德霍夫給出了答案

20 世紀90 年代,蘇德霍夫對大腦內神經細胞是如何相互溝通的很感興趣。傳遞信息的物質被稱為神經遞質。這種特殊分子正是由囊泡負責運輸至神經細胞的細胞膜上,並能在準確的時機獲得釋放。

科學家們此前便已經知道鈣離子參與了這一過程,後來蘇德霍夫在神經細胞中找到對鈣離子敏感的蛋白質。他還揭示了這種蛋白質的作用原理:它會對注入的鈣離子做出反應,並控制鄰近的蛋白質迅速讓囊泡與神經細胞的外部細胞膜相結合,然後迅速釋放信號物質。

26131

神經細胞之間,通過「胞吐」的方式傳遞神經遞質

 

研究囊泡的意義

諾貝爾評獎委員會在聲明中寫道,3 位獲獎者的發現,讓我們了解到細胞生成的物質如何及時且精確地在細胞內傳遞。從酵母到人,不同的生物體利用相同的機制進行囊泡運輸和融合。就像現實中的快遞員會出錯一樣,囊泡也會因為種種原因出錯,有的「罷工」不運輸物質,有的運輸能力減弱,有的會運錯物質。這些紊亂的囊泡會讓人們生病。

囊泡秘密的發現幫助研究人員更好地了解了多種疾病,如帕金森病、腦神經功能障礙和免疫系統紊亂等。3 位科學家的研究可讓人們準確清楚地認識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並為尋找治療靶點提供了理論支持,從而使人類更好地戰勝疾病成為可能。

26132

細胞胞吞的作用

 

201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

獲 獎 人:弗朗索瓦·恩格勒【比利時】

彼得·W·希格斯【英國】

獲獎理由:從理論上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

26133

弗朗索瓦·恩格勒  彼得·W·希格斯

 

當你站到電子秤上稱體重時,你可能會氣惱:最近的體重貌似又增加,看來晚上真的不能吃太多。牛頓是不是也曾為體重煩惱過呢?沒人知道。不過他卻為質量是什麼困惑了很久。

質量是怎麼來的呢?愛因斯坦曾經鼓搗出了「能量= 質量× 光速2 這樣的公式,可也沒搞清楚質量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希格斯等人預言,存在一種玻色子,能夠使物質帶有質量,這種玻色子就是「希格斯玻色子」。按照他們的推測,137 億年前,宇宙在爆炸中誕生,初成之時,所有的粒子都以光速在空間中運動,包括希格斯玻色子。之後,隨著宇宙的冷卻,希格斯玻色子凍結形成了均勻的結構。這時候,它們的存在阻礙了一種叫做費米子的粒子的運動,使這些粒子減速,然後具備了質量,而玻色子則不受影響。

26134

對撞機

26135

希格斯玻色子在對撞機中

這個說法顯然會讓很多人如墜雲裡霧裡,更有英國官方徵集一個可以讓政客們看得懂的比喻,於是有了這樣的說法:有一間屋子,政客們均勻的分布在裡面,當一個普通人經過時,沒人關注他,他沒有任何阻力地通過了屋子;可當首相到來時,這些政客們則會因為各種原因圍攏過來,聚集在首相的周圍,使首相不得不停下來減速……

正是這些慢下來的費米子開始組合在一起,形成中子、質子直至原子和我們所熟知的物體。如果將空間中的希格斯玻色子撤除,我們身上的電子等粒子就立刻會以光速飛出,原子解體——這顯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場面。希格斯玻色子以其作為物質構成的基礎而被稱為「上帝粒子」。

理論上希格斯玻色子無處不在,但我們卻觀察不到它。科學家利用大功率對撞機在最近幾年找到了它的蛛絲馬跡,並最終在2013 年初確認了它的存在。這是科學前進的一大步,人類關於物理世界的一系列假說因此得以證實,一個新的紀元由此展開。

 

2013 年 諾貝爾化學獎

計算機裡的化學反應

獲 獎 人:馬丁·卡普拉斯【美國】

麥可·萊維特【美國】

和亞利耶·瓦謝爾【美國】

獲獎理由:發展了多尺度模型來研究複雜的化學體系。

26136

馬丁·卡普拉斯  麥可·萊維特  和亞利耶·瓦謝爾

 

化學家的難題

化學反應是非常微觀的變化,一支試管中的反應可能在千分之一秒內完成,化學家想要捕捉到反應的過程非常困難,所以,很多時候要靠計算。

經典的分子力學可以通過考慮原子之間電荷的引力和斥力等來計算出分子的大致結構,化學家們更是習慣了以此為基礎製作出球棍模型擺放在桌子上把玩。這些模型可以將很大的分子結構解讀出來,但是卻不能用來描述原子中的電子的運動特徵和能量,也就是無法預測出反應的結果。

26137

如此多的數據,只有計算機能有那個實力去計算

計算機擁有遠超人類大腦的計算能力,如果用它來描述分子的結構和預測反應的結果是不是會容易很多呢?

但是,即使是計算機也無法利用量子力學將大分子的每一個部分進行監控和分析。這時候,研究人員採取了一種折中的創新——用經典物理學來描述分子的絕大部分,而用量子力學來描述分子的化學反應的活性中心,從而來模擬和預測整個反應的過程。

現在,科學家已經能夠藉助計算機模擬極複雜的化學反應,然後科學家可以一點一點關注反應所發生的過程了。

 

化學革命

以計算機為媒介從不同的尺度去模擬複雜的化學系統,這無疑是化學界的革命。通過該模型,我們不僅可以觀察過程,也可以改造分子、設計實驗。比如,在模擬藥物如何到達體內靶蛋白的實驗中,電腦可直接對與藥物相互作用的靶蛋白原子執行量子理論計算,精確分析出藥物發生作用的全過程,全面評估藥物造成的影響。

26138

滑雪分子的球棍模型

相關焦點

  • 細胞的「快遞員」——囊泡--中國數字科技館
    然而,這些物質不能直接從細胞內到達血液中,它們得靠囊泡這個「快遞員」來幫忙運送。這些小小的囊泡十分機動靈活,可以隨意地和細胞膜融合或分離。因此,也可以說囊泡是某些物質進出細胞的「鑰匙」。他發現一種蛋白複合物能使囊泡與目標膜進行對接、融合。在融合過程中,囊泡和目標膜上的蛋白以拉鏈的方式相結合。「詹姆斯既有嘗試的勇氣,也有成功的技能,」耶魯大學醫學院院長羅伯特·阿爾伯恩表示,「當他開始研究生涯時,許多成功的生物化學家都意識到在無細胞系統中研究分子過程很重要,但沒人想到在無細胞系統中還可以研究囊泡運輸,這種方法徹底改革了這一領域。」
  • 杜建忠教授創新構建「四臂囊泡」,展現粒子自組裝之美,成果發表於...
    我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附屬第十人民醫院杜建忠教授受生物體內囊泡融合現象啟發,結合「剛柔並濟、不偏不倚」的思想,提出了「融合誘導粒子自組裝」的新策略,構建了美輪美奐的四臂囊泡。當囊泡到達終點時,就要開始衝刺,與目的細胞器融合。在其融合過程中的一些科學奧秘,早已被生物學家揭開。化學家和材料學家基於這些規律,製造一些很小的納米材料,它們通常只有一根頭髮絲的千分之一。高分子囊泡就是這些納米家族的一員,具有「外冠-膜層-內冠」結構,可以很好地分散在水中,因此可應用於醫藥等領域。它是通過一種叫做「自組裝」的技術製造而成的。目前,自組裝已經成為製造納米材料的一把利器。
  • 新型的磁性囊泡,具有可調諧厚度和磁導率
    引言 由於具有良好的穩定性、生物相容性、合適的尺寸及磁響應性,超順磁性的氧化鐵納米粒子(SPIONs)在生物醫學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比如生物成像、免疫分析、細胞分離、腫瘤成像和治療等。 成果簡介 近日,美國國立衛生院陳小元教授聯合馬裡蘭大學帕克分校聶志宏教授和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Niveen M. Khashab(共同通訊作者)報導了可調層結構的由SPIONs緊密包裹構成的磁性囊泡,通過調整PS-b-PAA和SPIONs的比例,可以控制膜的厚度由9.8變化為93.2 nm,同時觀測到磁性囊泡由單層變為多層結構。
  • --中國數字科技館
    70多年來,雜誌秉承「科學大眾化、大眾科學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為提高中華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服務,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 外囊與SNARE囊泡運輸體系的相互作用助力植物的生長
    研究背景:細胞利用囊泡將貨物運輸遍及細胞併到達質膜,這對植物細胞的生長和功能至關重要。好幾種不同的蛋白幫助控制和調節囊泡運輸,以將細胞貨物遞送至其發揮功能的位置。在分泌過程中,位於囊泡和質膜上的SNARE蛋白質相互作用,從而將兩種膜融合在一起並卸載蛋白質貨物。儘管SNARE是膜融合所必需的,但它們依賴於其他機制來使囊泡接近其靶膜。外囊是一種已被充分研究的栓系(tethering)複合體,幫助將囊泡遞送至質膜。儘管已有假設認為SNARE和外囊蛋白複合體在相同的分泌途徑起作用,但仍然缺乏蛋白質亞基或複合體在植物中相互作用的體內證據。
  • 科學動態前沿--中國數字科技館
    「悟空」可能首次看見暗物質  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首次直接測量到目前世界上最精確的高能電子宇宙線能譜。而其中的數據表明,宇宙空間中存在著「質量為1.4萬億電子伏左右的新物理粒子」。在大數據應用上,IPv6更能把地址和用戶身份對應,可以更好地定向給用戶推送產品及宣傳廣告。
  • 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華人科學家--中國數字科技館
    《科學畫報》在80年的辦刊歷程中,形成了通俗生動、圖文並茂地介紹最新科技知識,形式多樣地普及科學技術的特點,對提高廣大群眾的科學水平,啟發青年愛好科學、投身科學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當今的不少著名學者、教授、科學家,青少年時代都曾受到它的薰陶和啟發。
  • 超重和失重問題及其拓展--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超重和失重問題及其拓展
  • --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單擺周期公式的理解和應用--中國數字科技館
    文章數 單擺周期公式的理解和應用2009-02-14 14:14:21
  • 「長生不老」的動植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70多年來,雜誌秉承「科學大眾化、大眾科學化」的宗旨,矢志不渝地為提高中華民族特別是青少年科學素質服務,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得到了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肯定。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 導電的奧秘--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PTRB: 影響神經細胞功能的囊泡
    2014年10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研究發現,微小囊泡中含有保護性物質,顯然,其在神經元的功能上傳送神經細胞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細胞生物學家發現,神經細胞會尋求鄰近的神經膠質細胞小囊泡的援助用來抵禦壓力和其他潛在的有害因素。這些囊泡稱為外核體,似乎在不同水平上刺激神經元:它們影響電刺激傳導,生化信號傳遞和基因調控。外核體因此是一種多功能信號發射器,它在大腦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已經觀察到在此前的一項研究中,少突神經膠質細胞釋放外核體去刺激神經。這些外核體被神經元吸收,並改善神經元應激耐受力。
  • 粉紅噪音--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loading ©2011-2020 版權所有:中國數字科技館
  • 地動儀--中國數字科技館
    由共青團中央主管,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主辦。《我們愛科學》旨在傳播科學知識,激發創造靈感,啟迪科學智慧,培養科學素質。2004年,多家博物館和研究所合作,成立了「張衡地動儀科學復原」課題組,由地震專家馮銳任課題組組長,再次展開復原地動儀的工作。
  • 免疫故事兩則:胞內囊泡運輸與抗原呈遞及胞外囊泡運輸與過敏反應
    這個故事講的是樹突狀細胞1膜上存在特異性受體CLEC9A能把入侵病原體或癌細胞碎片等帶有抗原信息的結構帶到胞內一種稱為RAB11A+ERC的囊泡結構中,這種囊泡結構膜上有WDFY4蛋白,幫助囊泡與溶酶體相錨定,與溶酶體融合後抗原關鍵信息部分被分解出來,然後與MHC-1結合,最後此信息返回到細胞膜上呈遞給CD8+T Cell(T細胞的一種
  • Cell:科學家解析囊泡運輸機制
    然而不論大小,這些軸突似乎都利用了相似的分子馬達在相似的微管軌道上運作傳送囊泡貨物。在近期發表在《細胞》Cell雜誌上的一篇論文中,來自法國國家衛生研究院(INSERM)的研究人員證實,這些馬達的主要能量來源或許並非傳統認為的是線粒體,供給這些馬達動力的ATP似乎是來自囊泡附帶的糖分解機器——GADPH(甘油醛-3-磷酸脫氫酶)。
  • 太空人新套裝--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註冊失敗!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 最新發現囊泡運輸和花粉管生長調控新機制
    Plant Cell | 蘭州大學向雲課題組揭示囊泡運輸和花粉管生長調控新機制責編 | 逸雲 Rab GTPases在植物極性細胞生長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其中RabA4亞家族成員在花粉管頂端呈現「倒錐形」的分布【1】。
  • 例析二分法的應用--中國數字科技館
    尊敬的用戶,您已成功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立即登錄! 立即登錄 尊敬的用戶,您未能註冊「中國數字科技館」帳號,請重新註冊! 重新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