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具有潛在致癌性

2020-12-06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具有潛在致癌性

  充滿未來感的基因療法已經在不斷突破的技術和報導裡,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

  在這種治療方法中,目的基因被導入到靶細胞(target cells)內,它們或與宿主細胞(host cell)染色體整合成為宿主遺傳物質的一部分,或不與染色體整合而位於染色體外,但都能在細胞中得到表達,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病毒載體則是將目的基因導入靶細胞的重要一環。目前有兩大類病毒載體最為常用,一類是逆轉錄病毒載體(Retroviral vectors),一類是腺相關病毒載體(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其中,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目前發現的一類結構最簡單的單鏈DNA缺陷型病毒。而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rAAV)源於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關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細胞範圍廣和在體內表達時間長等特點,目前的科學界共識是AAV不會導致任何人類疾病,因此成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

  而近日,一份發表在國際期刊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technology 的研究論文打破了AAV病毒基因治療這一神話。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對患有A型血友病的狗進行的AAV病毒基因治療試驗,效果明顯,在治療後長達十年的觀測,研究團隊發現AAV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事實上,近20年來,科學界對AVV基因療法安全性的懷疑從未停止。先前已有研究發現:在新生小鼠體內注入高劑量的AAV病毒後,它可以將其遺傳物質整合到動物的DNA中,最終導致肝癌的發生。但許多基因治療專家仍然認為,在新生小鼠身上的發現與人類成年人無關。

  這也提示了未來的研究需要對AAV基因治療的潛在遺傳毒性進行長期監測。儘管基因療法的為人類打開了另一扇大門,無論是基因編輯還是基因修飾,都給罕見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為人類壽命的延長和生存率的提高提供了更多可能。

  但任何前沿技術都需要面對倫理的考驗,從基因編輯的性質、效應和制度,我們依然需要更多的謹慎和設計。

(文章來源:OFweek)

(責任編輯:DF515)

相關焦點

  • 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2020-12-01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陳根: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病毒載體則是將目的基因導入靶細胞的重要一環。目前有兩大類病毒載體最為常用,一類是逆轉錄病毒載體(Retroviral vectors),一類是腺相關病毒載體(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 陳根:研究報告十年監測,打破AAV病毒基因神話
    目前有兩大類病毒載體最為常用,一類是逆轉錄病毒載體(Retroviral vectors),一類是腺相關病毒載體(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而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rAAV)源於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關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細胞範圍廣和在體內表達時間長等特點,目前的科學界共識是AAV不會導致任何人類疾病,因此成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
  • 十年監測發現,最安全基因治療載體AAV,竟有潛在致癌性
    它是否具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它會不會有副作用? 該研究對患有A型血友病的狗進行的AAV病毒基因治療試驗,效果明顯,在治療後長達十年的觀測,研究團隊發現AAV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 基因編輯遭遇重大危機,Cas9蛋白有潛在致癌性,促進p53突變富集
    進一步表明了Cas9蛋白本身具有潛在致癌性,給基於CRISPR/Cas9基因編輯的臨床治療帶來新的疑問。1953年,沃森、克裡克等發現了DNA雙螺旋結構,人類自此開啟了分子生物學時代,在此後短短的幾十年裡,美麗而又複雜的生命之迷被人類快速破解。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
    圖|該項研究論文(來源:Nature Biotechnology)「安全神話破滅」、「晴天霹靂」 等詞彙出現在諸多文章中,但事實果真如此嗎?生輝聯繫採訪了多名病毒學教授、基因治療教授和相關創業者,他們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
    ,研究人員發現 AAV 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如果把複製酶去掉,AAV 的整合又開始具有隨機性,和逆轉的病毒相近。過去逆轉錄病毒和慢病毒載體都發生類似的情況,所以這並不是有什麼意外,也不是『晴天霹靂』、『神話破滅』,這太過煽情。
  • 獨家|基因治療載體AAV「安全神話破滅」?6位專家全方位解讀:太炒作...
    ,研究人員發現 AAV 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如果把複製酶去掉,AAV 的整合又開始具有隨機性,和逆轉的病毒相近。過去逆轉錄病毒和慢病毒載體都發生類似的情況,所以這並不是有什麼意外,也不是『晴天霹靂』、『神話破滅』,這太過煽情。
  • 碧博直播回顧:可擴展、高質量的pDNA和AAV製造平臺以加速AAV基因治療
    老師對於用sf9細胞生產aav的路線怎麼看Q2.What Material do you use for AEX?Q3.老師,dna合成也是自己做嗎Q4.相比其他國內的AAV 基因治療平臺,你們的優勢會有哪些呢?Q5.如何有效的去除空殼?Q6.老師,如何提高AAV治療的安全性?
  • AAV基因治療致5歲患者死亡,已是今年第四例死亡
    腺病毒基因治療臨床實驗後,發生嚴重免疫反應後死亡,成為第一個因基因治療而死的人。此後,美國FDA開始調查並嚴格審核基因治療臨床試驗,當時基因治療明星載體腺病毒也因此逐漸沒落,基因治療也因此沉寂了近20年時間。
  • 孔雀石綠具潛在致癌性 上海明令禁止監測四年未見
    東方網7月13日消息:昨天,記者聯繫到上海市水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站長孫振中告訴記者,幾年前,專家們就發現孔雀石綠具有潛在的致癌性,因此2001年上海市政府就出臺了地方法規,明確規定食用水產品內不能用孔雀石綠。他透露,四年來,相關執法部門曾送檢了幾十個食用水產品樣本進行監測,均未發現有孔雀石綠。
  • 實驗小站:慢病毒系列(一)
    慢病毒中的毒性基因已經被剔除並被外源性目的基因所取代,屬於假型病毒因此沒有毒性作用。但該病毒仍然具有可能的潛在的生物學危險,Western Biotechnology建議不要使用編碼已知或可能會致癌的基因的假型病毒。除非已經完全公認某個基因肯定沒有致癌性,否則均不建議採用假型病毒進行生物學實驗。慢病毒操作必須在生物安全水平2的實驗室內進行。
  • 未知基因組的神秘「巨型病毒」揭示病毒世界變異性
    來源:新浪科技該病毒被稱為「Yaravirus」,是在巴西貝洛哈裡桑塔城帕普哈人工湖中發現的,它是以巴西神話傳說中「水仙(Yara)」的名字命名的。它是一種具有未知基因組的神秘巨型病毒。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具有未知基因組的神秘巨型病毒。該病毒被稱為「Yaravirus」,是在巴西貝洛哈裡桑塔城帕普哈人工湖中發現的,它是以巴西神話傳說中「水仙(Yara)」的名字命名的。儘管該病毒可能不是什麼超自然警報,但它可能像神話中的「水仙(Yara)」一樣神秘。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記者 | 陳鑫2020年2月7日凌晨,一則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消息迅速在網絡流傳。這是繼蛇和水貂假說後,又一項針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進行的研究。2月7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 《細胞》: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近日在《細胞》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指出,激酶是潛在的新冠病毒藥物靶標,一些針對激酶活性的藥物可以抑制病毒感染。研究人員稱,他們已確認了數種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激酶藥物,希望有關人員能儘快對其進行臨床測試。 在該項研究中,由美、英、德、法等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團隊,使用質譜分析法對新冠病毒如何修飾其宿主蛋白以促進病毒傳播進行了分析。
  • 新冠病毒出現潛在「耐藥性」基因突變,對控制疫情有何影響?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日前,丹麥政府宣布,將殺掉全國水貂農場中的超過1700萬頭水貂,以預防新冠病毒突變株的潛在傳播。並且,至少有12人被這一名為「cluster 5」的病毒突變株感染。
  • Cas9蛋白存在「致癌性」引熱議,你可能過分解讀了
    如近日,Broad研究所 Uri Ben-David 團隊在 Nature Genetics 雜誌發表論文,發現在沒有sgRNA存在的情況下,過表達Cas9蛋白可能激活p53通路的現象,卻被部分媒體斷章取義理解為:「Cas9蛋白本身有潛在致癌性」,因此小編在讀到「Cas9致癌」的報導後又研讀了Nature Genetics上的這篇論文,發現有關Cas9可能致癌的報導其實
  • 提高基於杆狀病毒的AAV的生產方法及相關系統的可擴展性與生物安全性
    編譯:張震東 陳曉晴 魏韜(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腺相關病毒(AAV)載體是一種安全、可靠的基因轉移載體,可在體內和體外高效地傳遞基因。最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對臨床AAV產品Luxturna和Zolgensma的批准,進一步證明了這一種載體的重要性。
  • 基因治療病毒載體有毒?這種方法可降低對神經細胞的毒性
    目前,許多體內基因治療的方法都是以腺相關病毒(AAV)為載體。腺相關病毒是一種結構簡單的單鏈DNA缺陷型病毒,通常需要輔助病毒的幫助才能複製。基因治療通常將腺相關病毒內部編碼病毒蛋白的DNA刪掉,然後治療性的轉基因或基因編輯工具包裝進腺相關病毒,隨後通過病毒將之遞送至患者靶細胞內最終進入細胞核,取而代之的是治療性轉基因,從而實現基因治療。
  • 人類基因工程裡潛在的幽靈是什麼?
    來自芝加哥的一位研究人員曾經提出,要將高致病性人類皰疹病毒基因插入細菌細胞,然後創建出攜帶致死性毒素基因的人類腸道細菌菌株,而該研究表面上看起來是為了研究皰疹病毒基因的毒性(伯格對此婉言相拒)。通常情況下,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以在細菌之間進行互換。如今基因居然可以在不同生物的種屬之間自由穿梭,仿佛在瞬間就跨越了過去百萬年才能完成的生物進化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