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01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陳根
充滿未來感的基因療法已經在不斷突破的技術和報導裡,離人們的生活越來越近。簡單來說,基因療法就是將功能基因遞送到患者體內,以矯正或置換治病基因的一種治療方法。
在這種治療方法中,目的基因被導入到靶細胞(target cells)內,它們或與宿主細胞(host cell)染色體整合成為宿主遺傳物質的一部分,或不與染色體整合而位於染色體外,但都能在細胞中得到表達,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
病毒載體則是將目的基因導入靶細胞的重要一環。目前有兩大類病毒載體最為常用,一類是逆轉錄病毒載體(Retroviral vectors),一類是腺相關病毒載體(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s)。
其中,腺相關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是目前發現的一類結構最簡單的單鏈DNA缺陷型病毒。而重組腺相關病毒載體(rAAV)源於非致病的野生型腺相關病毒,具有安全性好、宿主細胞範圍廣和在體內表達時間長等特點,目前的科學界共識是AAV不會導致任何人類疾病,因此成為目前最有前景的基因治療載體。
而近日,一份發表在國際期刊 Nature 子刊 Nature Biotechnology 的研究論文打破了AAV病毒基因治療這一神話。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對患有A型血友病的狗進行的AAV病毒基因治療試驗,效果明顯,在治療後長達十年的觀測,研究團隊發現AAV病毒攜帶的治療性基因片段有些被整合到了狗的染色體上控制生長的基因附近,有誘發癌症的可能性。
事實上,近20年來,科學界對AVV基因療法安全性的懷疑從未停止。先前已有研究發現:在新生小鼠體內注入高劑量的AAV病毒後,它可以將其遺傳物質整合到動物的DNA中,最終導致肝癌的發生。但許多基因治療專家仍然認為,在新生小鼠身上的發現與人類成年人無關。
這也提示了未來的研究需要對AAV基因治療的潛在遺傳毒性進行長期監測。儘管基因療法的為人類打開了另一扇大門,無論是基因編輯還是基因修飾,都給罕見病提供了新的治療方案,為人類壽命的延長和生存率的提高提供了更多可能。
但任何前沿技術都需要面對倫理的考驗,從基因編輯的性質、效應和制度,我們依然需要更多的謹慎和設計。
關鍵詞 >> 基因編輯,醫療,科技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