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息在人類居住領地內的蝙蝠,是如何將病毒傳播給人類的?|科學

2020-11-27 標籤動畫DESIGN

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果蝠主要食物是水果,它攜帶的病毒也不是吃素的。

果蝠每年孕育兩次後代,身體體內血液裡以及體外毛髮裡面寫著帶大量的傳播性病毒。

果蝠同樣喜歡群居生活,而且棲息在人類種植的水果園附近。

科學家在加納捕捉活的蝙蝠採取血液標本,通過研究發現了SARS傳染病病毒。

通過對孟加拉蝙蝠的血液樣本檢測,發現了2004年在孟加拉果傳播的尼帕流感病毒。

通過捕捉活的錘頭果蝠採取血液標本,通過研究發現果蝠身上攜帶著像伊波拉這樣的超級傳染病病毒。

通過對不同地區不同品種蝙蝠抽血化驗,分離出各個地區曾經爆發過的傳染病病毒,病毒種類多大80多種。

此圖是伊波拉病毒,伊波拉病毒2019年依然在剛果地區持續爆發。

科學家在緬甸樹蝠體內也分離出了SARS病毒,與我們國家流傳的新冠狀病毒很類似。

蝙蝠是如何將這些病毒超級的傳播者,又是如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呢?一部分是通過野生動物,一部分是通過家畜,還有一部分是人類直接被蝙蝠傳染。

這是孟加拉國椰樹分泌的汁液,因其口感甘甜清爽,當地人每年都會採集椰樹汁液到市場上銷售,果蝠也喜歡喝這個汁液,在沒有安全防護措施的森林裡,果蝠用舌頭舔食裡泥罐裡的汁液,將病毒傳播到汁液裡。人喝了被感染過的椰樹汁液隨即就被感染上尼帕超級流感。

烹飪蝙蝠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蝙蝠的生存條件和習性,不僅體內攜帶病毒,體外更是攜帶著數以萬計的病毒。要想吃蝙蝠又不被病毒感染,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吸血蝙蝠會傳染所有哺乳動物,一邊吸取他們的血液,一邊將病毒傳染給他們。這就是科學家建議我們不要吃野味,不要生吃動物肉的原因。

銀毛蝠常常棲息在人類的豬棚裡面,常年與家畜生活在一起,晚上他們就會出來捕食昆蟲,渴了就會去家畜的水槽裡喝水,借著舌頭將病毒傳給家畜或者寵物。如今寵物攜帶的狂犬病病毒,人類目前也沒有很好的疫苗治癒狂犬病。

相關焦點

  • 「2020生物多樣性與人類健康」科學傳播系列活動進校園:認識蝙蝠在...
    根據2011年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一隻棕色的小蝙蝠一小時內就能吃掉1000隻蚊子大小的昆蟲。」所有這些表明,蝙蝠消耗的昆數量費使美國農業在殺蟲劑方面的支出平均每年減少約229億美元。另一項研究得出,在德克薩斯州中南部的8個縣,巴西無尾蝙蝠作為防治棉花減產的害蟲的手段,年平均值約為74.1萬美元。例如,德克薩斯州的布蘭肯洞穴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蝙蝠棲息。
  • 「死神」蝙蝠是如何與病毒共舞的?
    而當病毒試圖進犯蝙蝠的細胞時,蝙蝠的免疫系統能夠提前發出預警信號,迅速做出反應,將病毒隔離在細胞之外。有些蝙蝠的免疫系統始終處於蓄勢待發的狀態,隨時準備抵抗病毒的感染,包括那些已知可將病毒傳播給人類的蝙蝠類群。這一機制儘管可以最大程度保護蝙蝠不受高載量病毒的威脅,但也促進了病毒複製速度的提高。所謂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
  • 新冠病毒或可以從蝙蝠直接傳播給人類,不需要中間宿主
    Olival是非營利研究組織生態健康聯盟的成員,他在那裡捕捉蝙蝠並收集它們的體液樣本。然後他和他的合作者將測試樣本中的病毒。蝙蝠以攜帶一些危險的病毒而聞名,尤其是那些有可能通過所謂的"溢出效應"(動物病毒跳到人體內)引發全球疫情的病毒。因此,研究人員正在尋找下一個重大威脅。
  • 蝙蝠與人類:罪惡之源歸何處
    但根據一份對秘魯20個蝙蝠棲息地為期3年的調查表明,事情非但沒好轉,還變得更糟了——結果是不僅無法將吸血蝠全部殺滅,還導致食蟲蝙蝠因此遭殃,並且蝙蝠因棲息地被破壞加劇了四處擴散,反而增加了狂犬病的傳播風險。
  • 蝙蝠究竟能傳播什麼病毒?
    作者 | 五次方 之前談到了錘頭果蝠能傳播伊波拉病毒,實際上不太準確。早期人們曾認為錘頭果蝠是傳播伊波拉病毒的元兇,但最近的研究未能在其體內檢出伊波拉病毒的RNA。科學就是這麼慫,有一分證據就只敢說一分話,此事只能暫時存疑。
  • 蝙蝠,人類的另一面!
    首先,我們要知道人類和蝙蝠及所有的動物一樣,無論在人類的體內還是體外,都有微生物棲息著,在人身上微生物的數量超過人類細胞,在豬的消化道內,微生物多達500—1000種。 在人的身體內,不同部位也分布著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對我們的身體產生的不同方面的影響,但具體分析時,以微生物為名稱,是沒有意義的,在我國,將微生物分為八種,有細菌、病毒、真菌等。 病毒是一類比較原始的、有生命特徵的、能夠自我複製和嚴格在細胞內寄生的非細胞生物。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它這種「六親不認」的功能,就是為了保護機體,因為病毒等致病病原體也是帶有核酸片段的。而蝙蝠作為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巨大的能量消耗會加劇細胞的損傷和碎裂,產生更多的細胞碎片,導致身體內頻繁的免疫攻擊,甚至激發強烈的炎症反應。這無疑是不利於生存的。因此蝙蝠捨棄了一些執行免疫反應的基因,將識別異物的敏感度調低,防止免疫系統大驚小怪。
  • 人類為何怕蝙蝠?吃蟲吸血偷水果,想方設法傳播病毒
    我們都知道蝙蝠身上存在著大量的病毒,據說可以多達1500種,從愛滋病病毒到伊波拉病毒,從流感病毒到蠕蟲病毒,應有盡有,沒有你找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簡直可以稱得上一座移動病毒庫,正因為如此我們人類才對它天生本能的害怕,見了就避而遠之。
  • 《科學》封面:蝙蝠與人類,到底是誰傷害了誰?
    但是,大多數動物會在他們熟悉的小範圍內頻繁移動。在這些尺度上,基於地圖的導航的參考框架可以通過支持內部定位和矢量計算的空間的內部同心軸表示法以及對環境時空特徵的長期記憶來提供一張「認知圖」。基於此,研究人員將一種特殊的跟蹤系統ATLAS(一種創新的反向GPS系統,成本低,重量輕,本地化定位)安裝於172隻自由覓食的果蝠上。
  • 新冠病毒從何而來——從蝙蝠到人類的演變之路
    從蝙蝠開始,病毒經過怎樣的傳播和演變最終成為危害人類的新冠病毒,需要我們去好好探尋一番。、馬爾堡病毒、尼帕病毒等,它們的自然宿主都是蝙蝠。,但是由於大部分蝙蝠都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山洞中,很少與人類接觸,所以,蝙蝠身上的病毒一般很難傳播到人類群體中。
  • 我們如何與蝙蝠安全共處?一份權威的手冊在等你領取
    象妹的好朋友泓螢翻譯了一本關於如何與蝙蝠安全相處的小圖冊,今天來分享給大家!沒錯,我們可以選擇與蝙蝠安全共處,而不是消滅他們。蝙蝠是環境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也是保護人類健康的重要因素。蝙蝠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蝙蝠對維護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起著關鍵作用。例如:蝙蝠能幫助很多用於生產木材的闊葉樹木和果樹傳播種子。蝙蝠還能幫助很多果樹傳播花粉。世界上有超過300種的果樹依靠蝙蝠來傳播花粉,包括芒果、香蕉、番石榴、榴槤、荔枝、龍眼等。一些蝙蝠也捕食對莊稼有害的飛蛾或者甲蟲。
  • 美媒: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 但人類卻會?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26日發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研究員利維婭·洛雷羅題為《為什麼蝙蝠不會因為攜帶病毒而得病,但人類卻會?》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利維婭·洛雷羅認為,儘管深受負面輿論困擾,蝙蝠還是為環境和人類生活作出了積極貢獻。
  • 為何蝙蝠具有攜帶傳播傳染病毒的能力?自身卻不被病毒傷害|科學
    根據科學家研究,世界上所有傳染病病毒都都能夠從蝙蝠身上提取到,例如:SARS、伊波拉、尼帕、HENDRA、馬爾堡等等,他們都是世界上最毒的傳染病病毒。要想了解病毒如何被傳播,就得先了解蝙蝠的生活習性、日常作息以及飲食習慣。經過觀察發現蝙蝠也是群居性哺乳動物,不同種類的蝙蝠能夠和諧共居一穴。
  • 為什麼病毒攜帶者每次都是蝙蝠?這真不是蝙蝠的錯!
    人類史上,出現過很多危險病毒,如尼帕、亨德拉、伊波拉、馬爾堡、非典型肺炎等等,這些病毒都很可怕,其中伊波拉病毒能殺死90%的感染者,致命性極高。而冠狀病毒雖然達不到這麼高的致死率,但是其傳播速度很快。這些令人生畏的病毒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是近50年內出現於人類身上的,並且有著共同的攜帶者—蝙蝠。雖然說蝙蝠是病毒的攜帶者,但是需要澄清一下的是這還真不是蝙蝠的錯。我們養的家禽牲畜甚至是我們自己肆意侵入蝙蝠棲息地才很大可能是導致近日疫情爆發和展開的主要原因,熱帶地區更是如此。
  • 趣味科普:為什麼蝙蝠身上攜帶那麼多可怕的病毒
    尼帕 亨德拉 伊波拉 馬爾堡 SARS它們都是世界上最危險的病毒伊波拉病毒這類出血熱病毒極其致命它們會殺死高達90%的受感染者儘管冠狀病毒的致死率沒那麼高但它傳播得快這些臭名昭著的病毒都是近50年內才出現在人類中的
  • 如果人類消滅了蝙蝠,會發生什麼?病毒傳播更狂,生態穩定被破壞
    儘管到現在為止官方仍未把這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爆發歸因為食用野生動物,但是公眾早已將那些在武漢吃野生動物的人看作是罪魁禍首了。同時有些人好奇,既然蝙蝠身上攜帶著幾百種對人類有害的病毒,為什麼人類不對蝙蝠趕盡殺絕呢?
  • 新冠傳播錯怪了蝙蝠
    因此了解蝙蝠所攜帶的病原體非常關鍵,因為它可能會傳播給人類」。蝙蝠專家們啟動了一個名為「不要怪罪蝙蝠」(Don't Blame Bats)的倡議活動,意在打消對於蝙蝠無根據的恐懼和誤解,因為這些誤解正在對保育工作造成威脅。他們說,蝙蝠是地球上最被誤解和低估的動物之一。
  • 病毒從何而來?蝙蝠為何不受病毒侵擾?
    科學家認為這樣的事實體現了病毒如何在我們的DNA上留下痕跡。事實上,據估計8%的人類基因包含著最初來至病毒的染色體組。病毒與我們共存。/ 04 /蝙蝠為什麼不受病毒侵襲?伊波拉,馬爾堡,非典型肺炎....
  • 穿山甲可能不是將冠狀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動物
    科學家說,穿山甲可能不是將冠狀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動物,因為人與穿山甲病毒基因的相似性不足以達到99%的閾值。據《南華早報》報導,自流行病爆發以來,穿山甲-穿山甲-被認為是冠狀病毒感染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多項研究顯示出相似性。
  • 澳大利亞山火引發30萬蝙蝠接近人類,這會引發病毒流行嗎?
    這導致一些病毒不會在自然界消失,而是保存在大多數蝙蝠體內。由於蝙蝠不發病,所以蝙蝠在與其他蝙蝠接觸的過程中,病毒也在相互交流,這導致一隻蝙蝠身上可能攜帶著上百種病毒。一般情況下,蝙蝠和人類的生活空間幾乎不重疊,只要人類不主動接近蝙蝠,蝙蝠身上攜帶的病毒很難傳播到人類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