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可能不是將冠狀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動物

2020-12-03 最新前線

科學家說,穿山甲可能不是將冠狀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動物,因為人與穿山甲病毒基因的相似性不足以達到99%的閾值。據《南華早報》報導,自流行病爆發以來,穿山甲-穿山甲-被認為是冠狀病毒感染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多項研究顯示出相似性。引起疾病的Sars-CoV-2病毒與穿山甲中發現的類似病毒之間存在銅離子。但是,由張志剛研究員領導的雲南大學的一組科學家告訴《科學日報》,這兩種病毒之間遺傳相似性的證據沒有通過。接受99%的閾值可以得出結論,該病毒已從穿山甲病毒轉移到了人類。張說,蝙蝠和穿山甲等動物早已被公認為是類似於Sars-CoV-2病毒的天然宿主,但天然宿主通常無法將病毒傳播給人類。

據信冠狀病毒流行病已使穿山甲免於瀕臨滅絕。照片:AP。相反,研究人員需要找到一個中間宿主-這可以幫助病毒從其自然宿主傳播到人類。蝙蝠和穿山甲現在正吸引著科學家的注意力,因為它們知道它們所攜帶的許多病毒與Sars-CoV-2類似。今年1月,來自武漢病毒研究所的一組中國科學家發現,Sars-CoV-2病毒與BatCoV RaTG13共享了整個基因組的96%,BatCoV RaTG13是一種在日惹發現的日冕病毒。馬蹄蝠-通常生活在雲南省的山洞中。在上周《當代生物學》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研究小組還發現,在馬來亞穿山甲中發現的冠狀病毒株-Pangolin-CoV-是最親近的親屬。 Sars-CoV-2中的2個是因為這兩種病毒的遺傳鑑定相似度為91.02%。2月初,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說,他們發現兩種病毒之間有99%的相似性,並聲稱馬來亞穿山甲是潛在的中宿主。力量。但是,他們隨後進行了檢查和糾正,並說相似度僅為90.3%。香港大學的病毒學家關毅後來表示,他的研究也顯示出相似性,僅為92.4%。雲南大學的科學家認為,武漢病毒研究所已經消除了馬蹄蝠是將疾病傳播給人類的媒介的可能性,但是其他類型的蝙蝠也可以這樣做。研究應繼續進行調查。張說,科學家應該研究馬蹄鐵和馬來穿山甲的自然環境,以找到將Sars-CoV-2傳播給人類的中間宿主。張說:「如果可以證明馬蹄和馬來穿山甲是天然宿主,那麼它們目前的棲息地將是新的日冕病毒的起源地。」「現在重要的是找到中間宿主,病毒從那裡跳到那裡,以及為什麼在武漢發生爆發。這些問題應該是科學研究的主要方向。」 「將來研究,」張先生補充說。由於間病毒,蝙蝠湯和蛇粥從中國餐館消失了疫情爆發後,中國政府收緊了野生動植物的銷售和消費禁令,使廚師,餐館老闆和牲畜養殖者感到悲慘。

相關焦點

  • 也可能不是穿山甲?新冠病毒動物來源尚未找到決定性證據
    溝通失誤在 2 月 7 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人員提出,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動物來源。穿山甲的肉和鱗片在中國很受青睞,尤其是鱗片可以入傳統藥材。穿山甲交易在世界範圍內遭禁,中國也不允許售賣穿山甲,但仍有穿山甲從一些東南亞和非洲國家走私到中國境內。
  • 爆發性致命冠狀病毒,從蝙蝠最後到人類,中間可能是走私的穿山甲
    爆發性致命冠狀病毒,從蝙蝠最後到人類,中間可能是走私的穿山甲Pangolins trafficated are probably intermidiate host of coronavirus中國科技人員說,這次爆發的致命性冠狀病毒,起於蝙蝠,最後傳到人類,中間可能是通過非法販賣的穿山甲(
  • Nature 表示可能不是穿山甲,現有研究的證據不足……
    文章來源:丁香學術 新型冠狀病毒天然宿主和潛在中間宿主準確溯源,對阻斷病毒動物源頭、避免病原長期傳播、促進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防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死灰復燃具有重大意義。
  • 《自然》:新冠病毒或是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
    2月份,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潛在中間宿主。但3月份來自中國的2項研究推翻了這一結論,穿山甲或不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管軼和胡豔玲團隊發表在《自然》的論文發現,穿山甲身上攜帶有新冠病毒相關的冠狀病毒,基因組相似率在85.5%-92.4%。但認定中間宿主要求其病毒基因組相似性達到99%以上,因此,不足以證明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 管軼論文揭示穿山甲樣本攜冠狀病毒,專家:不一定是新冠
    專家稱,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而言,動物與動物之間,動物與人之間如何傳播,這個鏈條現在還缺乏有效證據。「比如現在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或來源於蝙蝠,蝙蝠如何將病毒傳染給穿山甲之類的動物,穿山甲又如何將病毒傳染給人,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 ...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可能還有其他小型食肉動物
    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並稱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不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在接受《羊城晚報》採訪時表示,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動物也可能對病毒存在擴大作用。「我們公布的目的,是希望公眾遠離野生動物,也希望給其他科學家做提示,挖出更多潛在宿主。」
  • 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這篇名為Identification of 2019-nCoV related coronaviruses in Malayan pangolins in southern China(華南地區馬來亞穿山甲中2019-nCoV相關冠狀病毒的鑑定)的論文認為,儘管蝙蝠可能是2019-nCoV的原始宿主,但尚不清楚任何有助於轉移給人類的中間宿主的身份。
  • 管軼新論文:穿山甲中發現冠狀病毒與新冠相似度約9成
    這篇名為Identification of 2019-nCoV related coronaviruses in Malayan pangolins in southern China(華南地區馬來亞穿山甲中2019-nCoV相關冠狀病毒的鑑定)的論文認為,儘管蝙蝠可能是2019-nCoV的原始宿主,但尚不清楚任何有助於轉移給人類的中間宿主的身份。
  • 西交利物浦大學:研究表明冠狀病毒可能早已具備感染人類的能力
    自疫情暴發以來,科學家就在尋找一種可能促使病毒從蝙蝠傳播給人類的中間宿主。蝙蝠和人類在生理上並不相似,因此科學家認為由前者直接傳播給後者,即由動物直接感染人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一般動物病毒在傳播給人類前需要先適應人體。非典(SARS)病毒由蝙蝠通過果子狸傳播給人類,而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病毒則是通過駱駝。
  • 穿山甲,又一個快被吃滅絕的動物
    如果評選2020年最慘動物,蝙蝠敢爭第二,絕對沒有其他動物爭第一。不僅平白無故被人當成食材吃了不說,還要莫名其妙背起「傳播新型冠狀病毒」這口鍋。不過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把鍋全扣在蝙蝠身上,比如2月7日,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就認為穿山甲可能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不是穿山甲?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不是穿山甲?此前,科學界認為SARS-CoV-2可能首先從蝙蝠傳播到中間動物宿主,然後再傳播到人類。SARS-CoVs或蝙蝠源性冠狀病毒對ACE2蛋白的受體識別是決定病毒跨物種傳播和人傳人的重要因素之一。為了探索可能的中間宿主動物假說,研究人員採用分子動力學模擬和自由能計算的方法,研究了蝙蝠冠狀病毒與來自公共資料庫的47種動物物種ACE2蛋白的結合情況。
  • 專家探索新冠病毒源頭 預測未來將出現更多冠狀病毒
    但Holmes教授和張永振教授很快指出,由於「並非所有的早期COVID19案例都與該市場有關,因此病毒源頭可能比最初猜測的更複雜」。文章總結道,新型冠狀病毒很可能成為人類第5種地方性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顯然有能力跨越物種界限,適應新的宿主,這讓我們更直接的預測未來會出現更多的冠狀病毒」。因此人類需要更多的研究來幫助制定公共衛生政策,以應對類似病毒的出現。
  • 冠狀病毒的宿主除了動物外,植物有可能是宿主嗎?
    冠狀病毒可以感染豬、牛、雞、鳥等動物,也可以感染人類。研究表明,這類病毒的根源是野生動物,主要的宿主之一是蝙蝠。冠狀病毒在中間宿主上發生遺傳變異之後,它們就有可能會感染人類。那麼,除了動物之外,植物會是冠狀病毒的宿主嗎?植物會被冠狀病毒感染嗎?冠狀病毒是一種動物病毒,這意味著它們不會感染植物,所以植物不會是冠狀病毒的宿主,也不會是中間宿主。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中間宿主:病毒傳播的重要一環有了自然宿主還不夠。因為病毒通常很難直接從自然宿主傳播給人類——甚至根本無法感染人類,其中還涉及中間宿主。比如2003年的SARS病毒,就被認為是蝙蝠將病毒傳給果子狸,然後再由果子狸傳給人類的。正是中間宿主為病毒提供了大量繁殖、變異進化和接觸人類的機會,才最終按下疫情開始的開關。對於很多人類疫病,中間宿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
  • 穿山甲或是中間宿主,人類的貪婪最終會害了自己!
    科學家們認為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蝙蝠。而「中間宿主」,是傳播病毒的媒介,穿山甲被認為是中間宿主,當然現在不排除還有其他中間宿主,據說專家現在還在排查蛇。而人類則貌似是病毒的「終點站」,類似於「最終宿主」,因為現在還沒法證實人傳染其他動物。
  • ...重磅論文:新冠病毒或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
    穿山甲?從新冠疫情爆發之初,到如今全球累計確診病例數逾 383 萬,這個問題仍然沒有確切的答案。近日,我國研究人員給出了最新的答案:新冠病毒可能是由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產生!當地時間 2020 年 5 月 7 日,來自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包括其肇慶分中心)、廣州動物園、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廣東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研究團隊於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在線發表了題為 Isolation of SARS-CoV-2-related coronavirus from Malayan pangolins(馬來亞穿山甲中新冠病毒相關冠狀病毒的分離
  • Science子刊:新冠病毒是蝙蝠和穿山甲冠狀病毒重組的結晶
    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杜克大學、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德克薩斯大學埃爾帕索分校和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探究導致COVID-19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的起源時發現它在獲得感染人體細胞的能力時特別適合通過變身從動物跳躍到人類中。
  • 但管軼等論文所涉穿山甲來源與武漢華南海鮮...
    針對兩個研究團隊所分析的穿山甲冠狀病毒與人類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同源性的差異,一位中科院生物與化學交叉研究中心研究員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可能對比對的(樣本組織)位置不一樣,有偏差很正常。但是兩個研究團隊的結論方向看上去一致,都證明了穿山甲冠狀病毒與人類冠狀病毒的同源性要高於蝙蝠。」
  • J Proteome Res:穿山甲最可能是讓SARS-CoV-2從蝙蝠跳躍到人類的...
    隨著科學家們爭相了解更多關於SARS-CoV-2的信息,近期針對這種病毒基因組的兩項研究得出了有爭議的結論:蛇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一種重要的冠狀病毒蛋白與一種HIV-1蛋白具有「不可思議的相似性」。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駁斥了這兩種觀點,並提出像食蟻獸一樣有鱗的穿山甲是蝙蝠和人類之間傳播SARS-CoV-2的缺失環節。
  • 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這麼容易感染人類細胞?
    新型冠狀病毒成為了全球的眾矢之的,原因無它,因為它的傳播渠道簡直防不勝防,輕易就能「攻破」人類的身體防線,致使感染!為什麼新型冠狀病毒這麼容易感染人類細胞呢?最新研究為我們揭曉了答案!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冠狀病毒用來附著在人類細胞上的蛋白質有一個緊湊的「脊」,這使得它比類似病毒更牢固地附著在人類細胞上,使它能夠更好地感染和更快地傳播。科學家稱這個脊為突刺」蛋白,而冠狀病毒就是通過這種「突刺」蛋白質與人類細胞結合,最關鍵的是它的「突刺蛋白」比類似病毒更容易與細胞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