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穿山甲或是中間宿主,人類的貪婪最終會害了自己!

2020-12-04 櫻桃小房子

就在今天早上11點,華南農業大學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研究攻關情況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科研人員,公布最新研究,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由此判斷,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先科普下,宿主的意思是病毒不能自己獨立生存,也稱為「寄生」,是指寄生物所寄生的生物, 包括自然宿主,中間宿主,最終宿主。

科學家們認為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蝙蝠。

而「中間宿主」,是傳播病毒的媒介,穿山甲被認為是中間宿主,當然現在不排除還有其他中間宿主,據說專家現在還在排查蛇。

而人類則貌似是病毒的「終點站」,類似於「最終宿主」,因為現在還沒法證實人傳染其他動物。

那麼這樣就形成了,新型冠狀病毒從自然宿主(蝙蝠)——中間宿主(穿山甲或者其他)—— 「最終宿主」(人)這個傳播路徑。

並且因為人與人的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達到傳播頂峰。

公布這一結論有啥意義:

1. 對朔源有價值,追蹤溯源已經很難了。現在還無法確定第一批病人到底是吃的什麼動物而生病的。已經查封的市場沒有看見明著賣穿山甲的,但是至少說明吃穿山甲是可以傳播此病毒了,大家千萬不可再碰穿山甲了。

2. 對研究和認識這個病毒,具有意義的,特別是專家提到的,阻斷動物源,防止長期傳播。

認識穿山甲

穿山甲通常有這麼一些習性:

善打洞

和《葫蘆娃》裡描述的那種開山鑿石不同,穿山甲通常還是會選擇一個土質鬆軟溼潤、土層厚、地表有機質豐富土坡上打洞,白天棲息於內,到了傍晚和夜間開始活動。夏秋季的洞穴只要一兩米長就夠,而冬春季的洞穴可以長達十米以上——得益於有力的爪,一個洞只消一兩天即可打好。

披鱗甲

而更為引人注目的是穿山甲所披的一身交錯排布的鱗甲——和魚鱗有本質的不同,穿山甲的鱗片實際是由皮膚角質化而來。如果仔細觀察,還能看見鱗片間夾雜著稀疏的硬毛,顯示著它作為哺乳動物一員的特徵。

遇險團成球

和犰狳一樣,這層鱗片也是穿山甲的防禦手段,在遇到敵害時,穿山甲也會縮成一團,用鱗片將柔弱的腹部保護起來,從而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的傷害。

吃白蟻

穿山甲以白蟻為食,用自己長而纖細的舌頭伸入蟻穴之內舔食的。

用尾巴馱寶寶,極富母愛。

網上在非洲工作的一個華人曾經披露了一個案例,讓人唏噓不已。這種小動物真的像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葫蘆娃裡描述的那樣,有愛。

這種有趣而人畜無害的動物,卻以他的習性和一身鱗甲,成為了人們覬覦的目標。

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評估,已被列為「極危(CR)」物種,比大熊貓目前的評級「易危(VU)還要高兩級。可以說是非常稀少。

這跟近些年人類的捕殺有關。

如果你輸入「穿山甲的功效和作用」,百度大概能搜出3百萬條回答,一堆醫學老專家會告訴你他的神奇功效。

人類撲殺主要有三個理由:

長著鱗片,「可治風溼」;

擅長打洞,古人便借著「象形」的思維方式,認為吃了能「通」,比如通奶,月經停閉等。

因為瀕危,所以珍貴;因為珍貴,更要一嘗.

在被做藥和做菜的雙重驅動,我國每年對穿山甲的需求量高達20萬隻,其中用作藥物和食用的大致各佔50%

前兩年,微博上有個穿山甲公子,因為吃穿山甲,火遍了網絡:

大家看一下,都是李局長,黃書記這類稱呼,而且這個穿山甲公子被網曝是國家行政學院畢業的,可以喝特供,收鹿茸,像這類吃野味的屢禁不止。

除了吃野味,流行的中醫一直認為穿山甲的鱗片可以通奶祛風溼。

並且有各種做法:

而就是因為這些未經證實的理由,導致穿山甲鱗片走私屢禁不止。

2016年4月,廣東中山邊防支隊查獲一起涉嫌走私穿山甲鱗片案,查扣涉嫌走私的穿山甲鱗片約1.6噸,案值約人民幣1280萬元。

據推斷,或有4000隻穿山甲慘遭殺害。

2015年,江門查貨了重大穿山甲走私案,涉及穿山甲2600多隻。

而實際上呢?

穿山甲的鱗甲只是角質化的皮膚附屬物,主要成分是β-角蛋白,和毛髮、指甲等成分沒有本質區別。

根據測定,穿山甲鱗片中各胺基酸組成和豬蹄甲並無顯著差異。 甚至,穿山甲的鱗片也會累積砷、銅等有毒元素。所以,穿山甲製品的功效,只是古人們樸素的觀察聯想而來。

小財女在這裡呼籲,保護穿山甲,應該從自己做起,拒絕食用穿山甲,拒絕使用穿山甲製品

穿山甲徒有一身堅甲,卻難抵人類的貪婪和愚妄。

下面這張圖片很有寓意,當我們猜測自然宿主可能來自蝙蝠的時候,兩隻蝙蝠抓住了一個穿山甲,穿山甲成了新的中間宿主。

當穿山甲被屢屢成為了人類的盤中餐,病毒卻選擇了穿山甲作為中間宿主。

也許,貪婪是根源,這一切都是輪迴!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有新發現!穿山甲被冤枉了?宿主或是這兩種動物
    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至今,關於病毒的來源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了解新冠病毒來源,對於防止疫情死灰復燃意義重大。從最開始的蛇、水貂、烏龜到近期的穿山甲,科研人員尋找中間宿主的腳步從未停止,但找尋過程並非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可能需要不斷推倒重來。
  • 重大發現!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毒株相似度接近99%
    2020年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沈永義、肖立華等,通過詳細研究和徹夜奮戰,在新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研究的最新結果表明,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困難重重的實驗過程毫不停息分析1000多份樣品,最終確定了分離毒株的相似度。在科研人員實驗過程中,經歷了枯燥且準確地等待。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他們最終鎖定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不是穿山甲?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但它的境遇遠比人類可憐!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的官方微博發送了一條消息稱: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此言一出,很多人表示:報應來了!雖然現代醫學已經證明,穿山甲的鱗片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類似人類的指甲,藥用價值並不特殊,用豬蹄甲完全可以替代。但對於人類來說,「寧可信其有」這五個字就足以讓他們豪擲千金了。這幾天,2018年BBC發布的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又開始熱了起來。
  • 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據新華社倫敦5月8日電《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基於基因組數據比對等分析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項研究由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動物園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之前,相關成果2月份已在國內發布,當時曾引起較大關注。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記者 | 陳鑫2020年2月7日凌晨,一則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消息迅速在網絡流傳。這是繼蛇和水貂假說後,又一項針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進行的研究。2月7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 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可能還有其他小型食肉動物
    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並稱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這項研究成果是攻關團隊分析1000多份樣品之後的結果,鎖定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通過病毒檢測,並對病毒基因組進行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基因序列相似性表達99%。不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稱:「穿山甲是潛在的中間宿主,但中間宿主可能有多個。以SARS為例,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動物也可能對病毒擴大作用。」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華農這一最新發現意味著什麼?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肖立華表示,團隊的發現,首次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有利於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原的長期傳播,也可能促進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視頻:華農團隊確定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宿主,高清電鏡照片曝光,時長約2分25秒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如何發現的?有何意義?
  • 穿山甲疑為新型肺炎中間宿主:穿山甲,你有救了!
    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穿山甲,你一定不陌生。
  • 穿山甲體內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9%,它會是潛在中間宿主嗎?
    據華南農業大學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導,穿山甲或為此次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具體來說是這樣的,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先是進行了宏基因組檢測對比,他們就驚訝地發現穿山甲的可能性是要更高一些的。於是,研究團隊就把之前穿山甲的樣本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就發現了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
  • 最終鎖定「穿山甲」為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99%的人不知道英語表達!
    2月7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相信那些吃過穿山甲的人心裡在發抖,我們不要為吃野味造成的後果再付出重中的代價了。
  • 疑似中間宿主的穿山甲,有神奇「功效」嗎?
    根據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博消息,相關研究人員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的中間宿主。 在我國,穿山甲是允許用於製備中成藥的。 中醫認為穿山甲具有活血、散結、通經下乳、消癰潰堅的作用。 我個人猜測,顯然這是和穿山甲的習性以及名字有著一定的關係。 民間還會把穿山甲片和黃酒在一起服用,認為可以催乳。
  • 爆發性致命冠狀病毒,從蝙蝠最後到人類,中間可能是走私的穿山甲
    爆發性致命冠狀病毒,從蝙蝠最後到人類,中間可能是走私的穿山甲Pangolins trafficated are probably intermidiate host of coronavirus中國科技人員說,這次爆發的致命性冠狀病毒,起於蝙蝠,最後傳到人類,中間可能是通過非法販賣的穿山甲(
  • 穿山甲:我的鱗片是大補?人類,你還不如把自己的腳趾甲煲一鍋湯
    每年2月的第三個星期六是國際穿山甲日,穿山甲這種已經在地球上存活5000萬年的古老物種,卻在現代社會源於人類的貪婪,已抵近滅絕的邊緣。早在九年前,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就已經發起了國際穿山甲日,呼籲國際社會喚起對穿山甲的保護意識,停止對穿山甲的捕殺。
  • 萌神穿山甲,被偷獵成瀕危,又被鑑定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凌晨,穿山甲被專家鑑定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今天之前,我對穿山甲的印象還停留在葫蘆娃裡形象,正是穿山甲鑽壞了鎮妖石,才有了葫蘆七兄弟大戰蛇精、蠍子精的故事。足具5趾,並有強爪;前足爪長,尤以中間第3爪特長,後足爪較短小。全身鱗甲如瓦狀。棲息於丘陵、山麓、平原的樹林潮溼地帶。喜炎熱,能爬樹。能在泥土中挖深2-4米、徑20-30 釐米的洞。末端的巢徑約2米。以長舌舐食白蟻、蟻、蜜蜂或其他昆蟲。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寮人民民主共和國、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可能40至70年前從蝙蝠病毒中分化出,穿山甲不大可能是中間宿主
    已有的研究將蝙蝠病毒RaTG13鑑定為與新冠病毒關係最密切的病毒,也有研究在穿山甲體內發現了相似的冠狀病毒。來自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英國愛丁堡大學、中國香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基於乙型冠狀病毒支系B(新冠病毒所屬的冠狀病毒亞屬)的基因組數據,分析了新冠病毒的演化歷史。研究人員採用了3種方法來鑑定未經歷重組的以及可用於重構病毒演化歷史的新冠病毒區域。
  • 最新研究駁斥新冠病毒為「人造」產物 蛇不是中間宿主
    現在,最新發表在ACS《蛋白質組研究雜誌》上的一項研究反駁了這兩種觀點,並指出,有鱗的、類食蟻獸的穿山甲是在蝙蝠和人類之間傳播SARS-CoV-2的缺失環節。了解致使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的SARS-CoV-2病毒的來源和傳播方式,對其控制和治療非常重要。大多數專家認為,蝙蝠是天然的SARS-CoV-2宿主,但要讓這種病毒從蝙蝠傳染給人類,還需要一個中間宿主。
  • 《自然》:新冠病毒或是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冠狀病毒重組...
    2月份,華南農業大學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發現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潛在中間宿主。但3月份來自中國的2項研究推翻了這一結論,穿山甲或不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管軼和胡豔玲團隊發表在《自然》的論文發現,穿山甲身上攜帶有新冠病毒相關的冠狀病毒,基因組相似率在85.5%-92.4%。但認定中間宿主要求其病毒基因組相似性達到99%以上,因此,不足以證明穿山甲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 從蝙蝠到穿山甲,病毒是如何來到人類世界的?
    中間宿主:病毒傳播的重要一環有了自然宿主還不夠。因為病毒通常很難直接從自然宿主傳播給人類——甚至根本無法感染人類,其中還涉及中間宿主。比如2003年的SARS病毒,就被認為是蝙蝠將病毒傳給果子狸,然後再由果子狸傳給人類的。正是中間宿主為病毒提供了大量繁殖、變異進化和接觸人類的機會,才最終按下疫情開始的開關。對於很多人類疫病,中間宿主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