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的官方微博發送了一條消息稱: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此言一出,很多人表示:
報應來了!
下面這只在獅爪下團成一個球的正是一隻穿山甲,獅子對這種身披硬甲的小東西都無能為力,然而這身大自然賦予穿山甲的甲冑卻為它們帶來了殺身之禍。
穿山甲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長有鱗片的哺乳動物,也是這個世界上被販賣最多的野生動物。
這種動物的境遇之所以如此悲慘,完全是因為它的鱗片,在《草本綱目》裡,關於穿山甲,是這樣記錄的:
《本草綱目》:穿山甲入厥陰、陽明經。古方鮮用,近世風瘧、瘡科、通經、下乳、用為要藥。
這裡面有一個荒謬的因果關係,因為穿山甲善於打洞,所以古人就認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遇到癰疽疥腫、乳汁不通、月經不調等需要「通」的疾病,穿山甲就不幸成為藥方中的一員。
這並非笑談,在穿山甲急劇減少的現在,食蟻獸也遭了「會打洞」的殃。
已經有些人開始砍下食蟻獸的爪子,來做為「活血散結」的特效藥進行售賣了。
雖然現代醫學已經證明,穿山甲的鱗片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類似人類的指甲,藥用價值並不特殊,用豬蹄甲完全可以替代。
但對於人類來說,「寧可信其有」這五個字就足以讓他們豪擲千金了。
這幾天,2018年BBC發布的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又開始熱了起來。
很多人通過這個紀錄片,才第一次對穿山甲這種經常出現在盜獵、走私新聞裡的動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甫一了解,就開始心疼。
穿山甲是一種膽小又神秘的動物;
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活超過了4000萬年,有八個種類,四種在非洲,四種在亞洲;
它們的爪子可以挖穿混凝土,它們的舌頭和它們的身體一樣長,它們可以用後肢步行。
每年有10萬+的穿山甲被獵殺和交易。平均每5分鐘就有1隻穿山甲被抓走。
他們的鱗片和肉變成了賺錢的商品,售價500美元一公斤,「比象牙還貴」。
紀錄片的主人公瑪利亞,是世界上為數不多能夠拯救穿山甲性命的人。
她變賣了所有的家產,遠赴非洲,創立一個旨在保護穿山甲的中心。
她說:以前官方攔截的走私貨,都是犀牛角和象牙。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穿山甲成為了走私貨。
在說服一個盜獵穿山甲的人將幼年穿山甲交給她的時候,她說:「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三個人,沒有人能飼養(活的)穿山甲。」
所以,那些所謂「我賣的穿山甲是人工養殖的」這樣的謊話,還真是編得一點都不走心呢!
4個小時的談判後,一個幼年穿山甲跟著瑪利亞回了家。瑪利亞給它起了個名字叫「Honey Bun」(甜寶)。
小傢伙在瑪利亞身邊長大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簡直就是一個人類小孩子。
它喜歡躲在媽媽懷裡撒嬌:
它每天都要花很長時間在外面玩耍,覓食,喜歡跑在媽媽前面:
然而,即使有瑪利亞的庇護,危機卻依然時時存在,
瑪利亞和助手在家附近發現了圈套,是鐵絲做成的——這是盜獵者專門為甜寶準備的。
在他們看來,甜寶就是行走的美金。
瑪利亞來到亞洲尋找最終消費者,希望能夠以此來阻止亞洲市場,終結消費。
她來到了越南,與穿山甲保護組織的世界領導者會面,在這裡,她看到了甜寶的亞洲親戚,它們的命運同樣悽慘,這裡的穿山甲走私金額涉及百萬英鎊。
為了讓穿山甲在被宰殺和端上餐桌前,增加體重和價格,人們把管子從穿山甲的嘴巴伸進胃裡,灌注水,大米,甚至水泥。
在泰國,這個問題同樣嚴峻。
在僅一次走私穿山甲案中,就繳獲22袋,重達1069公斤的穿山甲。
每個袋子中可能有50-100個穿山甲,這22袋中,就有1100-2200隻穿山甲,甚至更多。
瑪利亞發現她無能為力,她只想回家,和看到甜寶。
但她還必須去一個地方,非洲穿山甲最終流向地——中國。
在中國,只要對穿山甲有需求,你就能從黑市上找到它。
瑪利亞與穿山甲公益大使楊穎會面,她說:如果想要在中國做出改變,也許只有依靠年輕人了。
成年以後的甜寶,最終將回歸養育它的大自然,成為一隻真正的野生動物。
希望到時候,沒有人因為它的鱗片和肉,就輕易剝奪了它的生命。
紀錄片中預測:未來十年,穿山甲有很大可能滅絕。那麼,如果在經歷了這次損失慘重的疫情之後,人類能夠學會敬畏生命,控制貪婪,那麼是不是有可能,穿山甲,以及更多在我們「野味」菜單上的那些動物,能夠迎接他們在地球上的下一個十年?
讓我們為地球上的所有動物祈禱,包括人類,包括穿山甲,包括果子狸、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