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甲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但它的境遇遠比人類可憐!

2021-01-16 上瀕教育

近日,華南農業大學的官方微博發送了一條消息稱: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此言一出,很多人表示:


報應來了!


下面這只在獅爪下團成一個球的正是一隻穿山甲,獅子對這種身披硬甲的小東西都無能為力,然而這身大自然賦予穿山甲的甲冑卻為它們帶來了殺身之禍。



穿山甲是這個世界上唯一長有鱗片的哺乳動物,也是這個世界上被販賣最多的野生動物。


這種動物的境遇之所以如此悲慘,完全是因為它的鱗片,在《草本綱目》裡,關於穿山甲,是這樣記錄的:


《本草綱目》:穿山甲入厥陰、陽明經。古方鮮用,近世風瘧、瘡科、通經、下乳、用為要藥。


這裡面有一個荒謬的因果關係,因為穿山甲善於打洞,所以古人就認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遇到癰疽疥腫、乳汁不通、月經不調等需要「通」的疾病,穿山甲就不幸成為藥方中的一員。


這並非笑談,在穿山甲急劇減少的現在,食蟻獸也遭了「會打洞」的殃。


已經有些人開始砍下食蟻獸的爪子,來做為「活血散結」的特效藥進行售賣了。



雖然現代醫學已經證明,穿山甲的鱗片主要成分是角蛋白,類似人類的指甲,藥用價值並不特殊,用豬蹄甲完全可以替代。


但對於人類來說,「寧可信其有」這五個字就足以讓他們豪擲千金了。


這幾天,2018年BBC發布的紀錄片《穿山甲:被捕殺最多的動物》又開始熱了起來。



很多人通過這個紀錄片,才第一次對穿山甲這種經常出現在盜獵、走私新聞裡的動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甫一了解,就開始心疼。


穿山甲是一種膽小又神秘的動物;


它們已經在地球上生活超過了4000萬年,有八個種類,四種在非洲,四種在亞洲;


它們的爪子可以挖穿混凝土,它們的舌頭和它們的身體一樣長,它們可以用後肢步行。



每年有10萬+的穿山甲被獵殺和交易。平均每5分鐘就有1隻穿山甲被抓走。


他們的鱗片和肉變成了賺錢的商品,售價500美元一公斤,「比象牙還貴」。


紀錄片的主人公瑪利亞,是世界上為數不多能夠拯救穿山甲性命的人。



她變賣了所有的家產,遠赴非洲,創立一個旨在保護穿山甲的中心。


她說:以前官方攔截的走私貨,都是犀牛角和象牙。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穿山甲成為了走私貨。


在說服一個盜獵穿山甲的人將幼年穿山甲交給她的時候,她說:「在這個世界上,除了三個人,沒有人能飼養(活的)穿山甲。」


所以,那些所謂「我賣的穿山甲是人工養殖的」這樣的謊話,還真是編得一點都不走心呢!


4個小時的談判後,一個幼年穿山甲跟著瑪利亞回了家。瑪利亞給它起了個名字叫「Honey Bun」(甜寶)。


小傢伙在瑪利亞身邊長大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的,簡直就是一個人類小孩子。


它喜歡躲在媽媽懷裡撒嬌:



它每天都要花很長時間在外面玩耍,覓食,喜歡跑在媽媽前面:



然而,即使有瑪利亞的庇護,危機卻依然時時存在,


瑪利亞和助手在家附近發現了圈套,是鐵絲做成的——這是盜獵者專門為甜寶準備的。


在他們看來,甜寶就是行走的美金。



瑪利亞來到亞洲尋找最終消費者,希望能夠以此來阻止亞洲市場,終結消費。


她來到了越南,與穿山甲保護組織的世界領導者會面,在這裡,她看到了甜寶的亞洲親戚,它們的命運同樣悽慘,這裡的穿山甲走私金額涉及百萬英鎊。



為了讓穿山甲在被宰殺和端上餐桌前,增加體重和價格,人們把管子從穿山甲的嘴巴伸進胃裡,灌注水,大米,甚至水泥。


在泰國,這個問題同樣嚴峻。



在僅一次走私穿山甲案中,就繳獲22袋,重達1069公斤的穿山甲。


每個袋子中可能有50-100個穿山甲,這22袋中,就有1100-2200隻穿山甲,甚至更多。


瑪利亞發現她無能為力,她只想回家,和看到甜寶。


但她還必須去一個地方,非洲穿山甲最終流向地——中國。


在中國,只要對穿山甲有需求,你就能從黑市上找到它。


瑪利亞與穿山甲公益大使楊穎會面,她說:如果想要在中國做出改變,也許只有依靠年輕人了。


成年以後的甜寶,最終將回歸養育它的大自然,成為一隻真正的野生動物。



希望到時候,沒有人因為它的鱗片和肉,就輕易剝奪了它的生命。


紀錄片中預測:未來十年,穿山甲有很大可能滅絕。那麼,如果在經歷了這次損失慘重的疫情之後,人類能夠學會敬畏生命,控制貪婪,那麼是不是有可能,穿山甲,以及更多在我們「野味」菜單上的那些動物,能夠迎接他們在地球上的下一個十年?


讓我們為地球上的所有動物祈禱,包括人類,包括穿山甲,包括果子狸、蝙蝠……


相關焦點

  • 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
    據新華社倫敦5月8日電《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科研人員基於基因組數據比對等分析發現,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這項研究由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華南農業大學、廣州動物園等機構研究人員合作開展。之前,相關成果2月份已在國內發布,當時曾引起較大關注。
  • 不是穿山甲?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新研究稱樹鼩、雪貂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Winnie Lee • 2020-04-07 08:46:07 來源:前瞻網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專家:需公開基因序列
    記者 | 陳鑫2020年2月7日凌晨,一則穿山甲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消息迅速在網絡流傳。這是繼蛇和水貂假說後,又一項針對新冠病毒中間宿主進行的研究。2月7日上午,華南農業大學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攻關團隊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鎖定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繼而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揭示穿山甲中β冠狀病毒的陽性率為70%;進一步對病毒進行分離鑑定,電鏡下觀察到典型的冠狀病毒顆粒結構;最後通過對病毒的基因組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
  • 穿山甲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華農這一最新發現意味著什麼?
    華南農業大學教授肖立華表示,團隊的發現,首次表明穿山甲是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研究結果有利於阻斷病毒動物源,避免病原的長期傳播,也可能促進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視頻:華農團隊確定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宿主,高清電鏡照片曝光,時長約2分25秒華南農業大學發現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如何發現的?有何意義?
  • 穿山甲體內病毒與新冠病毒相似度達99%,它會是潛在中間宿主嗎?
    據華南農業大學發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報導,穿山甲或為此次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那為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具體來說是這樣的,華南農業大學的研究團隊先是進行了宏基因組檢測對比,他們就驚訝地發現穿山甲的可能性是要更高一些的。於是,研究團隊就把之前穿山甲的樣本進行更進一步的檢測,就發現了和這次新型冠狀病毒高度相似的病毒。
  • 最新研究表明: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繼蝙蝠、穿山甲之後,2月26日,暨南大學吳建國課題組聯合湖北醫藥學院附屬人民醫院的劉龍在《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發表文章稱,龜類(西部錦龜、綠海龜、中華鱉)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 ...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是穿山甲?華南農業:可能還有其他小型食肉動物
    2月7日凌晨,華南農業大學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並稱這一最新發現將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源頭防控具有重大意義。這項研究成果是攻關團隊分析1000多份樣品之後的結果,鎖定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通過病毒檢測,並對病毒基因組進行分析,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基因序列相似性表達99%。不過華南農業大學教授沈永義稱:「穿山甲是潛在的中間宿主,但中間宿主可能有多個。以SARS為例,除了果子狸,其他小型食肉動物也可能對病毒擴大作用。」
  • 萌神穿山甲,被偷獵成瀕危,又被鑑定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2月7日凌晨,穿山甲被專家鑑定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今天之前,我對穿山甲的印象還停留在葫蘆娃裡形象,正是穿山甲鑽壞了鎮妖石,才有了葫蘆七兄弟大戰蛇精、蠍子精的故事。,這種狀態下獅子老虎都奈何不了它:穿山甲 - 球當穿山甲跑起來,像一隻小恐龍:
  • 新冠病毒中間宿主有新發現!穿山甲被冤枉了?宿主或是這兩種動物
    從新冠肺炎疫情開始至今,關於病毒的來源問題一直是大家關注的一個重點,了解新冠病毒來源,對於防止疫情死灰復燃意義重大。從最開始的蛇、水貂、烏龜到近期的穿山甲,科研人員尋找中間宿主的腳步從未停止,但找尋過程並非大家想像中那麼簡單,可能需要不斷推倒重來。
  • 華南農業大學宣布發現穿山甲為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記者在發布會上獲悉,華南農業大學、嶺南現代農業科學與技術廣東省實驗室教授沈永義、肖立華等科研人員,通過聯合攻關,在新型冠狀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突破。他們的最新研究表明,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自然》雜誌: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多國出現聚集性感染病例
    《自然》雜誌在線論文:穿山甲或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自然》雜誌日前在線發表的一篇論文顯示,通過現有基因組的比較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冠狀病毒與蝙蝠身上的一株冠狀病毒的重組。研究結果表明,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
  • 新研究顯示,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
    新研究:龜類也可能是新冠病毒潛在中間宿主 目前,新冠病毒已致我國數萬人感染,上千人喪生,並蔓延至全球20多個國家。確認中間宿主對阻止病毒的進一步傳播至關重要。
  • 穿山甲為潛在中間宿主,毒株相似度接近99%
    2020年2月7日上午11時,華南農業大學的科研人員沈永義、肖立華等,通過詳細研究和徹夜奮戰,在新病毒潛在中間宿主的溯源上取得重大突破。他們研究的最新結果表明,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通過分析1000多份宏基因組樣品,他們最終鎖定穿山甲為新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他們先是通過分子生物學檢測基因組樣品,發現穿山甲基因組中新病毒的陽性率為70%。隨後對病毒進行下一步分離,看到電鏡下的新病毒顆粒結構。最後對病毒的基因組詳細分析,才最終確認分離毒株與人感染病毒的相似度接近99%。
  • 新冠病毒的來源:由蝙蝠和穿山甲的病毒重組而來
    文章指出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是穿山甲可能性較大。文章的團隊是之前介紹過的華南農業大學的沈永義團隊,他們曾經開發布會指出新冠病毒可能來自穿山甲,並發表了相關論文如何評價鍾南山稱「疫情首先出現在中國,不一定發源在中國」?​
  • 龜鱉不可能是新冠病毒中間宿主——致吳建國教授的公開信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新冠病毒來源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和科學研究的重點。近日,暨南大學病原微生物研究院吳建國教授作為通訊作者之一在《醫學病毒學雜誌》上發表論文並得出結論:龜類也可能是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潛在中間宿主。
  • 新冠病毒都有哪些潛在宿主:魚類鳥類最不易感染
    新發地切割三文魚案板發現新冠病毒,提醒我們可能的冷鏈漏洞。已知三文魚不可能是病毒傳播中間宿主,進口三文魚是否是汙染源尚有待科學的調查分析。我們很高興地看到北京反應迅速、信息通報及時透明,對於防控前景非常有信心。但是,我們也要藉此機會提醒讀者朋友們:新冠病毒的潛在宿主很多,在日常生活中,仍要對與人密切接觸的動物保持警惕。
  • 最新研究駁斥新冠病毒為「人造」產物 蛇不是中間宿主
    :蛇是這種新病毒的中間宿主,以及一種關鍵的冠狀病毒蛋白與HIV-1蛋白有著「不可思議的相似之處」。此外,穿山甲冠狀病毒突刺蛋白的受體結合域僅與SARS-CoV-2存在5個胺基酸差異,而人與蝙蝠病毒蛋白的差異為19個。因此,研究人員認為,這一證據表明穿山甲是最有可能的新冠狀病毒中間宿主,但也有可能是其他中間宿主。
  • 最新研究:新冠病毒可能40至70年前從蝙蝠病毒中分化出,穿山甲不大可能是中間宿主
    新華社倫敦7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一個國際團隊28日在英國期刊《自然·微生物學》發表報告說,新冠病毒可能在40至70年前從與之關係最緊密的蝙蝠病毒中分化出來,這意味著產生新冠病毒的病毒譜系可能已在蝙蝠中傳播幾十年了。
  • 穿山甲或是中間宿主,人類的貪婪最終會害了自己!
    科研人員,公布最新研究,發現分離的病毒株與目前感染人的毒株序列相似度高達99%。由此判斷,穿山甲為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在中間宿主。先科普下,宿主的意思是病毒不能自己獨立生存,也稱為「寄生」,是指寄生物所寄生的生物, 包括自然宿主,中間宿主,最終宿主。科學家們認為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蝙蝠。
  • 專家發現新冠病毒新宿主,與穿山甲同類病毒相似度超蝙蝠,達99%
    一般認為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產自於蝙蝠身上,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石正麗團隊率先發表研究結果,指出蝙蝠為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鍾南山院士也表示基本可以肯定這種病毒最先出現在蝙蝠身上,但是有很多專家以及一些學術機構發表的論文認為這種病毒經歷了多種野生動物的接力,在多種野生動物身上演變和傳播,最後才傳到了人身上,這些野生動物包括蛇、鳥類、水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