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提出: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與受體形狀有關

2020-1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1月6日表示,他們發現了感染禽類的病毒和感染人類的病毒之間存在著的關鍵性差異——對於感染人類的病毒,其感染能力取決於人類呼吸系統細胞表面受體是否有同病毒能夠結合的特定形狀。該發現可能有助於科學家監視禽流感毒株的進化,並有助於開發抵禦致命的流行性流感的疫苗。

  以往的研究表明,禽流感病毒是否能感染人類,取決於它的血凝素(病毒表面的一種蛋白質)是否能夠與呼吸道多糖受體結合。人類呼吸系統細胞中有alpha2-6類的多糖受體;禽類呼吸系統細胞中則是alpha2-3類多糖受體。細胞中糖分子的連接方式是受體分類的基礎。科學家認為,讓病毒與alpha2-6受體而非alpha2-3受體結合的基因開關決定了禽流感病毒感染人類的能力。

  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表示,人們過去提出的觀點並不足以解釋病毒如何進化並感染人類。他們最新完成的研究更詳細地顯示,流感病毒與細胞中alpha2-6多糖受體的特定形狀(或者說拓撲結構)的結合能力才是決定它是否能夠感染人類的關鍵。

  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類呼吸細胞中的Alpha2-6多糖受體有兩種形狀,分別為傘形和圓錐形。流感病毒如果要感染人類,必須與傘形的alpha2-6受體結合。也就是說,細胞中糖分子的形狀(而非連接的類型)是這些致命病毒能否感染人類的關鍵因素。據此,研究小組重新定義了流感的宿主受體以及H5N1病毒如何能夠跳躍到人類身上的標準。

  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和衛生科學技術教授、研究報告主要作者拉姆?薩西塞卡仁表示說,新的觀點解釋了此前研究模型中存在的一些矛盾。例如,有些可以與alpha2-6受體結合的流感毒株並不能很好地感染人類。其原因是雖然這些病毒能與圓錐形alpha2-6受體結合,但是人類呼吸道中這種受體的數量遠遠少於傘形的alpha2-6受體。

  薩西塞卡仁表示:「現在我們知道了要尋找什麼,這不僅可能有助於我們監視禽流感病毒,而且還可能幫助開發更好的針對禽流感和季節性流感的治療和預防措施。」他同時認為,這項研究成果可以幫助科學家開發更好的手段,追蹤禽流感適應人類的進化過程。目前,他們知道了要尋找那些已經進化出能與傘形alpha2-6受體結合的病毒。這些知識可能幫助他們開發新的疫苗,專門用於應對可能暴發的大規模流感。同樣,這些發現還將有助於制訂更有效的應對季節性流感的措施。
 
    (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一種特殊的受體參與了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過程
    科學家們可能已經發現了一個以前未知的步驟,參與了使新冠病毒感染細胞的機制。科學家們發現,SARS-CoV-2與一種名為神經纖毛蛋白-1(NRP1)的受體結合,這種受體存在於人體內部的各個地方。這種連接促進了刺突糖蛋白和ACE2受體之間的關鍵聯動。
  • 人接觸了流感樣病貓後可導致A型禽流感病毒感染
    禽流感病毒是一種屬於正粘病毒科的RNA病毒,該病毒一般不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染。
  • 禽流感病毒什麼來頭?
    流感病毒是一種在多物種中流行且非常容易變異的病毒。雖然由於禽類和人類細胞基因的差異,禽流感病毒不能輕易地感染人類,但它可以藉助其他動物為「跳板」,逐漸進化成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例如:它可以先感染豬、猴子等哺乳動物,使自己逐漸適應哺乳動物體內的環境,再經過「二次跨越」感染人類,又逐漸「學」會感染人的本領。
  • 科學網—《科學》雜誌刊登有關禽流感病毒爭議論文
    美國《科學》雜誌6月21日在線發表了引發數月爭議的禽流感病毒論文,論文公布了製成易在哺乳動物雪貂間傳播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變種實驗的相關數據。
  • Nature communication:中國科學家發現抗擊H7N9禽流感病毒新抗體
    2015年4月2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中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協和醫學院研究人員關於應用單克隆抗體治療H7N9禽流感病毒的最新研究進展
  • 外媒:新冠病毒感染人類的新路徑是什麼?
    參考消息網9月28日報導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經濟新聞網9月27日發表記者胡安·迪利翁的一篇文章,題為《新冠病毒感染我們的新路徑是什麼?》直至不久前,人們知道的是SARS(嚴重急性呼吸症候群)病毒和新冠病毒都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作為宿主受體。經過這一步後,病毒進行繁殖。不過,科研人員發現了另一個「入口」,它與一種存在於細胞表面的蛋白質——神經纖毛蛋白-1(NRP1)有關。
  • 土耳其首次發現禽流感病毒 2000隻火雞死於感染
    最新報導:土耳其出現首起禽流感感染病例 感染村莊被隔離   新華網消息:據土耳其電視臺CNN8日報導,土耳其西部地區發現2000隻火雞死於禽流感病毒,這是禽流感爆發以來,在該國首次出現此類病例。  土耳其農業部長說,「很不幸,昨天我們國家發現了禽流感病例。」
  • 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中國科學院
    禽流感病毒威脅動物與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自2014年,流感中心持續開展我國活禽市場和主要野鳥遷徙路線禽流感病毒的變異和傳播動態研究,在禽流感實時監測預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有關部門:或感染禽流感...
    有關部門表示,它們可能感染了禽流感病毒H5N8。據悉,H5N8型禽流感病毒是一種禽類之間傳播的高度傳染性病毒,歐洲多國2016年曾陸續暴發H5N8型禽流感疫情,導致大量家禽和野生鳥類死亡。英北部現禽流感 一萬多隻火雞將被撲殺英國環境、食品與農村事務部29日證實,由於發現禽流感,位於英國北約克郡的一家商業養殖農場的10500隻火雞將被撲殺。目前發生禽流感農場的周邊區域已經設立隔離區以防止禽流感傳播蔓延;公共健康部門隨後將公布有關禽流感起源的調查細節。
  • 發現病毒受體揭示感染奧秘,我國科學家首獲B肝研究全球最高獎
    2003年非典(SARS)爆發後,他和同事日夜奮戰,在國際上第一個發現了SARS病毒的受體ACE2,在國際同行中引發轟動。2007年,李文輝回國加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開始聚焦B肝和丁肝病毒的感染研究。
  • 終於明白了,這些病毒都和野生動物有關
    ,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人類疾病。 1997年5月,香港發生禽流感疫情,有18人感染禽流感病毒,6人死亡。為控制疫情,香港特區政府宰殺了130萬隻家雞。 2003年3月,荷蘭發生了H7N7型禽流感暴發疫情,約900個農場內的1400萬隻家禽被隔離,1800多萬隻病雞被宰殺。在疫情暴發期間,有89人感染了禽流感病毒,其中1人死亡。
  • 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與公共衛生風險預警研究獲進展
    禽流感病毒威脅動物與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該研究延續了2014年至2016年流感中心對禽流感病毒的監測預警工作,對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我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16091份樣品開展禽流感病毒檢測和遺傳演化研究,發現與2014年至2016年禽流感病毒陽性率26.90%相比,2016年以來禽流感病毒陽性率下降至12.73%。
  • 解開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密碼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而新機制的發現為抗伊波拉病毒的藥物設計提供了新靶點,讓我們可能設計出治療伊波拉的特異性藥物。 高福團隊如何解開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密碼? 做「表面文章」的實驗室 伊波拉,被認為是人類歷史上最致命的病毒,自1976年在伊波拉河地區被首次發現後,已在非洲時隱時現,所到之處哀鴻遍野,足足肆虐了近40年。
  • 病毒如何感染人類?人類如何阻斷病毒?
    編者按:「戰疫」是一場人類與病毒的較量,也是一場科研與時間的賽跑。3月16日,北京生命科學院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李文輝在《理解未來》科學講座上,帶來了一篇「從頭開始」的通俗科普。從病毒複製的機制、侵入細胞受體的機制,抽絲剝繭,通向藥物研發的基本科學知識。  李文輝的演講全文由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博士生張倩倩整理。
  • 有關新冠病毒的二三事—病毒能在物體表面存活數小時至數天,它不是...
    科學家發現,可檢測到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SARS-CoV-2)在氣溶膠中存活長達3小時,在銅上長達4小時,在紙板上長達24小時,在塑料和塑料上長達2至3天。不鏽鋼。這提供了有關SARS-CoV-2穩定性的關鍵信息,SARS-CoV-2引起COVID-19新冠疾病,這證明人們可以通過空氣和接觸被汙染的物體而感染病毒。
  • 中國禽流感病毒進化變異和公共衛生風險預警最新研究進展
    禽流感病毒嚴重威脅動物和人類健康。H9N2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H5Ny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等不同亞型的禽流感病毒在世界範圍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主動監測預警是科學防控禽流感的最佳策略。自2014年起,流感中心持續開展我國活禽市場和主要野鳥遷徙路線禽流感病毒的變異和傳播動態研究,在禽流感實時監測預警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古代獵人經常接觸野生動物,為什麼他們沒有被病毒感染?
    在人類文明誕生早期,人類依靠著捕獵以及採集生存。甚至在人類文明誕生之後很長一段時間,仍舊有文明延續著遊牧生活,以打獵動物為生,既然如此,那他們為什麼沒有被病毒感染呢?病毒想要入侵宿主細胞,需要與宿主細胞表面的受體蛋白質相匹配,如此一來才能通過受體進入到細胞內部,感染宿主。然而我們知道,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擁有同樣的受體蛋白質,比如:新冠病毒可以通過ACE2受體進入人體, 但是在魚類動物中,則不含有該受體,因此新冠病毒無法感染魚類。
  • 科學家發現攔截病毒方法!在大流行開始前攔截,或將挽救更多生命
    當新聞報導新冠病毒像野火一樣在人類中間傳播時,我們才開始了解這種病毒。有沒有一種方法能夠在這些病毒開始流行前就將其截住呢?在近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個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攔截的方法。他們希望通過嚴密調查養豬場中一種新的豬流感病毒的傳播情況,以便了解如何在病毒給人類造成嚴重破壞之前就截住這種病毒。
  • 科學家首次鑑定出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的受體
    科學家首次鑑定出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的受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0 14:35:04 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Michael S. Diamond研究小組發現,LDLRAD3是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的受體。
  • 科學家發現史前神秘巨型病毒感染條件,能否感染人類有待研究
    近年來,從西伯利亞解凍的永久凍土,到南極時光深處的冰層下,科學家們陸續發現了一些神秘的史前巨型病毒。在被鎖進冰層封凍在時間膠囊中數千年後,因為氣候變暖帶來的機遇,它們又重新甦醒過來,煥發了活力。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發現的巨型病毒,甚至在永久凍土中封凍3萬年後,仍然具有感染能力。那麼這些病毒究竟是如何感染宿主的,人類會不會受到感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