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類DNA中潛伏巨型病毒基因組

2020-11-24 科學網

作者:文樂樂

2003年,科學家在病毒世界裡發現了巨大的東西:一些大到用標準顯微鏡就能看到的病毒。當時,這些巨大的寄生者被認為是罕見的,但後來研究證明,它們比預想的更常見。據《科學》報導,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在幾種常見藻類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完整的巨型病毒基因組。這一發現表明,這種奇怪的病毒群比科學家想像的更多產,也更具有潛在的影響力。

「這些病毒為宿主貢獻的DNA數量和基因多樣性令人震驚。」未參與這項工作的美國康奈爾大學基因組生物學家Cedric Feschotte說,「大量遺傳物質的注入」可能會影響宿主的新陳代謝和生存。

典型的病毒沒有足夠的基因以獨立生存,它們必須依賴其宿主——無論細菌、人類細胞還是其他有機體。病毒通過讓宿主複製它們的遺傳物質和製造自我複製所需的蛋白質進行繁殖。因此,今年早些時候,當發現巨型病毒含有似乎不需要的基因,即對細胞代謝很重要但對病毒代謝不重要的DNA片段時,研究人員感到很驚訝。

維吉尼亞理工學院微生物學家Frank Aylward及其博士後Mohammad Moniruzzaman對這一謎團進行了研究,將在巨病毒DNA中發現的基因與之前在其他基因組中發現的基因進行了匹配。「病毒匹配不斷出現在藻類基因組中。」 Aylward說。

因此,這對搭檔和同事系統研究了代表綠藻類植物所有測序DNA的基因組。研究小組日前在《自然》上報導稱,這些物種的DNA中存在一種完整的巨型病毒。

總的來說,這些病毒在藻類中添加了78到1782個基因。兩種藻類的DNA中甚至含有兩種巨型病毒的全部基因組,其中一種佔藻類總基因數的10%。

目前尚不清楚為什麼這些病毒會將DNA「埋伏」到宿主的基因組中,而不是在細胞內複製。這可能是病毒確保其遺傳物質代代相傳的一種方式。愛滋病病毒和其他病毒也是將基因整合到人類DNA中,這是它們很難被免疫系統或藥物消滅的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發現,其中一些巨型病毒可能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事實上,一些病毒DNA在基因中獲得了被稱為內含子的非編碼DNA。它們的一些基因現在被複製或丟失了,這種變化不太可能發生在僅漂浮於藻類細胞中的病毒身上。

「他們提出了一個確鑿的案例,即鑑定的病毒序列很可能是宿主基因組的一部分。」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醫學研究所環境病毒學家Matthias Fischer表示。

「我對這種巨型病毒(合併)能夠發生並廣泛傳播感到驚訝。」植物和微生物學研究所微生物學家Chuan Ku補充說。Ku已經搞清了一種感染名為Emiliania huxleyi的微小藻類的巨型病毒的生命周期。「研究這種(結合)是否會對(宿主)基因組進化產生持久的影響是很有趣的。」

藻類中的病毒DNA甚至可包括從其他藻類中截取的基因。因此,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進化生物學家Andrew Roger說,這些巨型病毒可能是在物種間傳遞基因的一種方式。所有這些新的DNA可以使宿主基因組發揮新功能,提高藻類生存能力,並可能塑造了藻類的多樣性和分布。

「這些相互作用從生命開始就一直在進行。」 Fischer補充道,「它們繼續在細胞進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文樂樂)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924-2

相關焦點

  • 編寫Python代碼解析病毒基因組
    此時病毒被呼吸細胞所分泌的粘液所包繞,並且周圍還有分泌的抗體、小免疫系統的多種蛋白質。病毒由包膜包裝,包膜上含有S蛋白、M蛋白、E蛋白。病毒內部為病毒RNA。病毒游離於細胞之外時,沒有複製能力,不表現任何生命特徵,只是一種有機物質的存在的形式;但進入細胞後就表現出生命的特徵,能利用細胞體系進行複製,感染鄰近細胞,是一種非常小的感染性細胞內(分子)專性寄生物。言歸正傳,今天就讓我們來編寫Python程序解析病毒基因組。首先,下載病毒基因組信息。
  • 巨型病毒的廣泛內生作用塑造了綠藻的基因組
    巨型病毒的廣泛內生作用塑造了綠藻的基因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2 23:46:20 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Frank O.
  • 科學家研究單純皰疹病毒基因組的冷凍電鏡結構
    他們提出了單純性皰疹病毒1型病毒粒子的頂端入口和包裝基因組的低溫電鏡結構。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2019年5月29日出版的國際學術期刊《自然》上。 為更好地定義單純皰疹病毒1型基因組組織和包裝的結構基礎,研究團隊開發了連續的局部分類和對稱鬆弛方法,來處理1型單純皰疹病毒粒子的低溫冷凍電子顯微鏡(冷凍電鏡)的圖像,使他們能夠分離和重構偽二十面體衣殼內的異源對稱和不對稱元素。
  • 什麼是B肝病毒dna 它是怎麼檢查的
    B肝這種疾病大家都很熟悉,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聽說這種疾病。但是B肝病毒dna大家都不怎麼了解。那麼,什麼是B肝病毒dna呢?B肝病毒dna檢查是怎樣的呢?檢查需要空腹嗎?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吧。什麼是B肝病毒dnaB肝病毒dna是判斷B肝病毒有沒有複製的指標,主要是來判斷人的身體內B肝病毒的多少和傳染的程度。
  • 巨型病毒是如何釋放DNA物質感染細胞的?
    巨型病毒是指比普遍感冒病毒體型大10倍以上的病毒,它們會滲透到細胞中,通過一種叫做「星門(stargate)」的特殊組織釋放自己的DNA。現在最新詳細的圖像揭曉了巨型病毒星門如何打開,以及實現病毒感染細胞組織的過程。
  • Koala基因組逆轉錄病毒侵襲後的piRNA反應
    γ-逆轉錄病毒產生剪接環境變化MRNAs和編碼gag、POL和病毒基因組的非剪接轉錄本,但KoRV-A pRNAs幾乎完全來源於未剪接的基因組轉錄本,且具有強烈的感覺鏈偏向性。我們推測,繞過剪接會產生一種保守的分子模式,將前病毒基因組轉錄本引導到pRNA生物發生機制,而這種「先天」的piRNA反應抑制轉位,直到產生反義piRNA,從而建立序列特異性的適應性免疫。
  • Nat Commun:為何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人類機體中會長期潛伏?
    研究者Judith Breuer教授說道,從研究人員首次描述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在人類神經細胞中潛伏到現在已經30多年時間了,從那時候開始研究人員就開始不斷深入研究希望能夠鑑別出促使病毒保持潛伏狀態的因素,本文研究或為研究人員闡明控制病毒潛伏能力的機制提供了關鍵的步驟。
  • 血液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的應用
    一、背景 血液基因組DNA提取試劑盒採用可以特異性結合DNA的離心吸附柱和獨特的緩衝液系統,提取全血基因組DNA。離心吸附柱中採用的矽基質材料為新型材料,能夠高效、專一吸附DNA,可最大限度去除雜質蛋白及細胞中其他有機化合物。提取的基因組DNA片段大,純度高,質量穩定可靠。
  • 科學家在半水生藻類基因組中找到了陸地植物起源的部分秘密
    他們的論文「瑪格麗塔柱形鼓藻(Penium Margaritaceum)基因組:陸地植物起源的標誌」於5月21日發表在《細胞》雜誌上。 瑪格麗塔柱形鼓藻是一組淡水藻類,屬於輪藻門,雙星藻綱,鼓藻目,與約6億年前的第一批陸地植物有著共同的祖先。
  • 巨型病毒點燃進化樹之爭
    巨型病毒點燃進化樹之爭 Mimiviruses直徑400納米,大約是大腸桿菌細胞寬度的一半,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包含DNA編碼分子,將RNA信息轉變為蛋白質,在這方面它們是獨特的。普通病毒讓宿主細胞為它們生產蛋白質。 發現Mimiviruses的團隊認為,病毒製造自身蛋白質的能力表明,這些病毒巨人起源於可能不再存在的古代獨立生存的細胞類型。
  • 未知基因組的神秘「巨型病毒」揭示病毒世界變異性
    來源:新浪科技該病毒被稱為「Yaravirus」,是在巴西貝洛哈裡桑塔城帕普哈人工湖中發現的,它是以巴西神話傳說中「水仙(Yara)」的名字命名的。它是一種具有未知基因組的神秘巨型病毒。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2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具有未知基因組的神秘巨型病毒。該病毒被稱為「Yaravirus」,是在巴西貝洛哈裡桑塔城帕普哈人工湖中發現的,它是以巴西神話傳說中「水仙(Yara)」的名字命名的。儘管該病毒可能不是什麼超自然警報,但它可能像神話中的「水仙(Yara)」一樣神秘。
  • Cell:新研究揭示EB病毒潛伏感染新機制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蛋白EBNA1是EBV能夠轉化人體細胞並導致癌症的關鍵因子。
  • 巨型病毒會打開「潘多拉的盒子」嗎?
    實驗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種新型的巨型病毒,其生存的時期在距今3萬多年前,正是史前人類尼安德特人滅絕之時。在光學顯微鏡下,這種病毒顆粒的形狀像橄欖球一樣瘦長,直徑可達1.5微米,比之前發現的巨型病毒紀錄保持者潘多拉病毒更大一些,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最大病毒。由於一端有開口,看起來像一個細長的罐子,科學家將其命名為西伯利亞闊口罐病毒。
  • 基因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難長存
    新冠病毒是否將徹底滅絕?不少專家認為,新冠肺炎可能轉化為一種慢性疾病,新冠病毒有可能在人體內長期潛伏,和人類長期共存。難道說我們真的要長期生活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對此,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不同看法。
  • 巨型病毒點燃進化樹之爭—新聞—科學網
    巨型病毒點燃進化樹之爭 Mimiviruses直徑400納米,大約是大腸桿菌細胞寬度的一半,能在顯微鏡下看到,它們包含DNA編碼分子,將RNA信息轉變為蛋白質,在這方面它們是獨特的。普通病毒讓宿主細胞為它們生產蛋白質。 發現Mimiviruses的團隊認為,病毒製造自身蛋白質的能力表明,這些病毒巨人起源於可能不再存在的古代獨立生存的細胞類型。
  • 新冠病毒可以逆轉錄並整合入人體的基因組中?
    12月13日美國麻省的Whitehead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學家Rudolf Jaenisch在bioRxiv上傳了一篇文章,題目是SARS-CoV-2可以逆轉錄並整合入人體的基因組中。昨天,我最近剛提過的Jon Cohen在Science發表了一篇評論,採訪了我們HIV領域的3位教授(Yuanshi):HIV發現者之一Robert Gallo;獲得1975年獲貝爾獎的逆轉錄過程(RT)發現者David Baltimore;Tufts大學逆轉錄病毒專家John Coffin。這三個人分別是逆轉錄、HIV病毒和HIV病毒基因組研究的奠基人。
  • 巨型噬菌體的CRISPR-CasΦ是一種新型基因組編輯器
    巨型噬菌體的CRISPR-CasΦ是一種新型基因組編輯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7 17:10:12 美國加州大學Jennifer A.
  • 重大進展,首次從靈長類動物基因組中編輯出類似HIV的病毒
    近日,天普大學劉易斯·卡茲醫學院的科學家們已經成功地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出了與HIV類似的病毒——SIV。這一重大突破使科學家們向開發人類HIV感染的療法邁進了一大步。該研究的共同通訊作者Kamel Khalili博士說:「我們首次證明,單次接種由腺病毒攜帶的CRISPR基因編輯構建體,就可以在恆河猴的感染細胞中編輯出SIV基因組。」特別重要的是,這項新工作表明,該團隊開發的基因編輯構建體可以到達被感染的細胞和組織,這些組織也就是SIV和HIV的病毒庫。
  • B肝病毒DNA與人基因組互作景觀圖
    因此,研究B肝病毒與宿主基因組相互作用特徵具有重要意義。近期,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楊鵬遠課題組與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季雄課題組合作,在Cell Discovery上,發表了題為3D landscape of Hepatitis B virus interactions with human chromatins的研究論文。
  • 南冰洋巨型冰山在海洋藻類固碳中發揮重要作用
    1月11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發表題為「巨大的冰川施肥使南大洋海洋生產力增強」(Enhanced southern ocean marine productivity due to fertilization by giant icebergs)的文章指出南冰洋在全球碳循環中的作用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