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冰洋巨型冰山在海洋藻類固碳中發揮重要作用

2020-12-05 中國氣象局

  1月11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發表題為「巨大的冰川施肥使南大洋海洋生產力增強」(Enhanced southern ocean marine productivity due to fertilization by giant icebergs)的文章指出南冰洋在全球碳循環中的作用舉足輕重,通過浮遊植物生長等生物、化學的綜合效應過程所實現的固碳量佔海洋固碳總量的10%。

  海洋中的浮遊植物主要指浮遊藻類,而藻類是地球上固碳固氮的重要生物,一旦死亡或被其他海洋生物吃掉,往往會帶著所吸收的CO2一起沉入海洋深處,從而發揮有效的固碳作用,這對減緩全球變暖非常重要。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175張衛星圖像,這些拍攝於2003—2013年的圖像顯示了南大洋漂浮有巨型冰山的海域。研究人員重點觀察了這些海域海水顏色的變化——這是海洋表面浮遊植物繁盛與否的一個重要指標。

  研究人員發現,從冰山附近一直延伸至數百公裡的範圍內存在生長活躍的浮遊植物帶,提高的浮遊植物生產力直接影響海洋的碳儲存,並且即便冰山「漂走」,原本所在海域內的這一現象還能持續至少一個月。其原因很可能為冰山融水中含有豐富的鐵以及其他營養物質,這有利於海洋浮遊植物的生長,並最終提升了該海域的固碳能力。以往的研究表明,來自冰山的海洋營養物質對浮遊植物吸收CO2的貢獻相對較小。但該研究表明,巨型冰山可能在南大洋碳循環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南大洋海域20%的固碳量與冰山融水有關。如果巨型冰山崩解融化繼續加劇,其對碳循環的負反饋作用可能將更大。

(來源:《氣候變化動態》 責任編輯:吳鵬)

相關焦點

  • 海洋藻類固碳原理發展
    藻類光合固碳的研究技術與解析方法[J]. 海洋科學,1999,6:37-41.光生物反應器內CO2傳輸與微藻固碳性能強化[J]. 中國環境科學,2018,38(10):3967~3974.[8] 藍藻光碟機固碳合成乙醇技術的發展回顧和未來展望[J]. 生物產業技術,2018,04:68-73.
  • 發展海洋低碳技術 挖掘海洋固碳潛力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的70.8%,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匯」聚集地。據目前測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約13%為陸地植被吸收,35%為海洋所吸收,而其餘部分暫留存於大氣中,因此,利用海洋的固碳作用,發展海洋低碳技術,對實現我國的減排戰略目標至關重要。 我們通常把吸收大氣二氧化碳的區域稱為「碳匯」,反之,向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區域稱為「碳源」。
  •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注重衛星遙感在海洋固碳技術開發中的作用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注重衛星遙感在海洋固碳技術開發中的作用 來源:中國氣象報   發布時間:2017-08-02 目前,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含量最直接的辦法是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但在新的能源技術獲得廣泛應用之前,將大氣溫室氣體轉移到地球其他圈層,也是緩解溫室效應不可忽視的手段。」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說。  在總的溫室效應中,二氧化碳的作用約佔一半。潘德爐介紹,「發展固碳技術,是在推行節能減排政策的同時,應對氣候變化、承擔國家減排責任的一項有效舉措。」
  • 研究揭示南冰洋如何成為最大海洋碳匯
    科學家稱,通過對從大漩渦到1000千米寬的激流的研究,他們已經揭開了大量的碳之所以能夠被「鎖」在南冰洋的海底深處之謎,從而增強了研究人員探測氣候變化影響的能力
  • 真核浮遊植物具強大固碳能力
    海洋中浮遊植物的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環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卻未被科學家充分了解。
  • 這種「個人固碳」裝置利用藻類從空氣中去除二氧化碳
    只需將其插入辦公室的hvac系統,並開始清除空氣中的排放物。它被設計成可以安裝在辦公室裡,並最終安裝在城市各處的屋頂上,它可以從大氣中捕獲相當於一英畝樹木的碳。而且已經有一個初步的原型在工作。在生物反應器內部,藻類起作用。超級巨人工業公司(Hypergiant Industries)執行長兼創始人本拉姆(Ben Lamm)表示:「藻類的驚人之處在於它非常便宜,而且容易生長——它需要的核心是陽光、二氧化碳和水。」
  • 深潛機器人幫科學家研究死亡藻類碳吸收課題
    作為微小的碳飢餓生物,藻類在清除大氣層二氧化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進一步突顯這種作用的重要性,科學團隊首次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調查。科學家使用先進的深潛機器人對海底進行了探查,從而研究已經死亡的海藻作為「海洋積雪」落入海洋深處後,海底所能承受的負載能力等等。
  •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碳中和 資料來源:氣候變化研究進展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上,同樣能發揮重要作用。攝影/章軻說起碳減排,多年來,人們將主要精力放在高碳行業的壓減、改造和提升上,比如壓減煤炭消費總量,淘汰鋼鐵、水泥、建材等產能,能源轉型和打造低碳產業上,而對於碳匯的關注度很少。
  • 業內: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 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森林草原溼地同樣發揮重要作用「實際上,森林、草原、溼地等自然生態系統在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上,同樣能發揮重要作用。」今天下午,國家林草局生態司氣候處三級調研員張國斌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說。最近一段時間,有兩個涉及碳中和的公式引發人們關注。
  • 藻類DNA中潛伏巨型病毒基因組
    因此,今年早些時候,當發現巨型病毒含有似乎不需要的基因,即對細胞代謝很重要但對病毒代謝不重要的DNA片段時,研究人員感到很驚訝。「病毒匹配不斷出現在藻類基因組中。」 Aylward說。因此,這對搭檔和同事系統研究了代表綠藻類植物所有測序DNA的基因組。研究小組日前在《自然》上報導稱,這些物種的DNA中存在一種完整的巨型病毒。
  • 深海潛水機器人研究「海雪」藻類的碳吸收
    作者:Nick Lavars2020年12月6日RV研究人員部署的機器人將研究藻類在去除大氣中碳方面的作用作為一種微小的嗜碳生物,藻類在清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一支首屈一指的研究探險隊將強調這一角色的重要性。
  • 冰山奇幻漂流記
    1992 年至今的南極冰山運動軌跡顯示,大部分冰山都會進入威德爾海。加速冰川入海的「塞子」對抗全球變暖的「同盟」幾百年來,南極半島東部的冰架一直在變薄。最近幾十年中,冰架斷裂事件發生得更加頻繁。造成冰川崩裂後向外漂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個重要因素便是溫度的變化。相對於氣溫升高帶來的冰川表層融化,冰山脫落現象更與海水溫度上升密切相關。
  • 土壤微生物碳泵開啟陸地固碳新篇章
    一直以來,關於微生物分解代謝的研究很多,但對微生物通過合成代謝實現固碳作用的關注卻較少。現有研究證據表明,來源於微生物同化合成的產物——微生物細胞殘體是土壤穩定有機碳庫的重要組分。因此,了解並掌握如何調控微生物來源碳對於更好發揮土壤長期固碳作用並據此建立可持續管理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 山東省科技廳副廳長、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李乃勝
    海洋覆蓋地球表面的70.8%,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匯」聚集地。據目前測算,地球上每年使用化石燃料所產生的二氧化碳約13%為陸地植被吸收,35%為海洋所吸收,而其餘部分暫留存於大氣中,因此,利用海洋的固碳作用,發展海洋低碳技術,對實現我國的減排戰略目標至關重要。
  • 發展海洋低碳技術的幾點思考
    所以,海洋是除地質碳庫外最大的碳庫,也是參與大氣碳循環最活躍的部分之一,海洋的固碳能力約為4000萬億噸,年新增儲存能力約5億~6億噸,碳元素在海洋中主要以顆粒有機碳、溶解有機碳和溶解無機碳三種主要形態存在。 海洋在調節全球氣候變化,特別是吸收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效應方面作用巨大。
  • 南冰洋
    南冰洋是圍繞南極洲的海洋,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南部的海域,以前一直認為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一直延伸到南極洲,南冰洋的水域被視為南極海,但因為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冰洋這一稱謂。
  • 科學網—揭示藍藻光合固碳關鍵酶的作用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海洋中真核浮遊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可小覷
    海洋中浮遊植物的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環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卻未被科學家充分了解。最近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真核浮遊植物的固碳能力可和眾所周知的藍綠藻類原核生物相媲美,其固碳總量接近海洋浮遊植物固碳總量的一半。 過去一直認為,在大部分海洋表面透光區都可見的藍綠藻主宰著海洋的固碳領域,其固碳能力在海洋浮遊植物中首屈一指。
  • 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 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發揮更大作用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我國森林植被總碳儲量已達92億噸實現碳中和 森林作用大(美麗中國·降碳減排在行動①)本報記者 寇江澤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攝於2020年10月)。  即日起,本版推出「美麗中國·降碳減排在行動」系列報導,圍繞森林碳匯、海洋固碳及工業節能減排、清潔能源發展等方面工作,展現我國為實現新的減排目標所做出的努力。近日,國家林草局生態司氣候處三級調研員張國斌既忙碌又興奮:「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提出了到2030年的新目標,其中,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森林碳匯將在實現碳中和目標過程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 巨型冰山即將靠近南喬治亞島,可能給島上動物帶來災難
    南喬治亞島是南大西洋中的一個海洋保護區,是象海豹、國王企鵝和藍鯨等瀕危物種的家園。科學家們正在密切關注A68冰山將會對島上的野生動物產生什麼影響。三年來,這座德拉瓦州大小的巨型冰山緩慢向北漂移,直到一股強大的洋流將其推入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