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絕對是生活中最糟糕的事。好吧,但這只是我們活著的一部分。在地球上每一個活著的生物都有可能感染病毒,從動植物細菌到單細胞的古生菌都如此。
那麼什麼是病毒?它又是如何傳播的呢?首先,病毒是一類體積微小,結構簡單,只含有一種類型的核酸,嚴格細胞內寄生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不能獨立存活,必須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細胞內。也就是它的存在只是為了繁殖,當它繁殖時,它的後代傳播到新的細胞和新的宿主中。其次,病毒通過以下途徑傳播。體液接觸如唾液咳嗽或打噴嚏。再者還可以通過性接觸受汙染的食物或水昆蟲的叮咬傳播等進行傳播。比如,當下全國各地,以及世界人民高度關注與重視的新型冠狀病毒。就是唾液、咳嗽或打噴嚏進行傳播的,也就是人與人之間傳播。
感染初期一些病毒在體內處於休眠狀態。當某些觸發刺激到這些病毒時,病毒就會被重新激活,像愛滋病毒(HIV)和單純皰疹病毒(HSV)的等的危害更大,因為他們能夠隱藏在我們的體內,只以DNA的形式存在。
但以上都是對活體的東西而言。但對非活體的東西而言呢?嚴格意義上來講,病毒並不是一種活的生物。那麼病毒能感染另一種病毒嗎?好吧,就目前來看檔案好像是不能,病毒是簡單的亞顯微寄生蟲,它比細菌要小100倍,沒有新陳代謝或蛋白質的。轉錄和複製它們和殭屍差不多,靠其他生物續命,因此,如果病毒都無法讓自身存活。它們又如何繁殖下一代呢?
大自然似乎總是能令我們感到驚訝,在21世紀初期科學家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病毒,這種病毒改變了我們對生命本身的理解,起初專家認為這是一種細菌,但實際上,他們發現的是一種巨大的病毒。該巨型病毒大到僅用顯微鏡就能將其觀測到。該病毒內部具有比一般病毒更多的基因。可以編碼蛋白質,有代謝途徑,甚至還有複製機制,專家們稱它為「米米病毒」,是擬菌病毒的簡稱。
不久他們就發現了其它類似米米病毒的病毒。這時候事情真的開始變得複雜了。因為如果米米病毒的發現是一個驚喜,那麼它的親戚所謂的「媽媽病毒」的發現則是一枚重磅炸彈,「媽媽病毒」比「米米病毒」稍大一些,在它的內部還隱藏了一種極微小的病毒這個名叫Sputnik的小傢伙,只有21組基因。這是首例受病毒感染的病毒,又感染了變形蟲的案例。
從那以後又發現了幾十種其他的病毒噬菌體。雖然我們還不大了解這種複雜情況,但基本原理是相似的。在感染第一個宿主的之後,Sputnik病毒將它的DNA釋放進變形蟲內。由於它不能自己繁殖。於是它附著在一個準備就緒要進行繁殖的媽媽病毒上。以同樣的方式將自己的基因感染到第二個宿主,一旦進入媽媽病毒體內,這個外來DNA就會劫持宿主的病毒工廠,從而開始複製。最終使媽媽病毒更難複製,這是縮小版的David和Goliath。
因此一些學者認為它們是病毒寄生蟲。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病毒,另一派學者則認為它們太簡單了,甚至不能被稱為病毒,但不管它們是什麼,它們可能很重要。我們越來越了解病毒噬菌體和巨型病毒,事實上就在去年一篇論文發表說發現了一些巨型病毒稱為「潘多拉病毒」,潘多拉病毒體型巨大到可以編碼數千種蛋白質。其中90%的蛋白質是地球上其他地方沒有的。另外,巨型病毒不僅會產生基因,還會竊取基因。Sputnik病毒和其他噬菌體與它們的宿主有著驚人的相似的基因,這讓專家們懷疑這些巨型病毒是否在通過竊取它們的病毒寄生蟲的基因來保護自己。所有這些仍有待討論,但病毒可以創造和轉移基因的觀點,確實與另一種理論相吻合。
10多億年前,一個發育中的真核細胞被一種以DNA為遺傳物質的巨型病毒感染了,以某種方式創造了第一個細胞核。正如我說的大自然充滿了驚喜,雖然有時他們是驚嚇但也算一種「驚喜」吧!
無論從何角度來看,病毒都是非常危險的。尤其是當下的新型冠狀病毒。雖然全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人持續減少,但是還沒有到疫情全部結束的時候。所以我們要時刻帶好口罩。勤洗手,少去人多的地方。家裡要經常開窗通風。注意飲食上的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粗糧,堅持每日鍛鍊增強抵抗力。我相信只要萬眾一心,終會打敗病毒!武漢加油!中國加油!喜歡的朋友幫忙點個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