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主持制定的農業行業標準《小麥孢囊線蟲檢測技術...

2021-01-08 食品夥伴網
  近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召開農業行業標準審定會,由中國農科院植保所主持制定的行業標準《小麥孢囊線蟲檢測技術規程》通過審定。來自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中國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項目參加單位和審定專家20多人參加審定會。全國農技中心科技體系處周陽處長主持審定會,植保所科研處處長張禮生研究員出席會議並致辭。


  會上,作物線蟲病害流行和防控創新團隊彭煥副研究員匯報了該標準的起草工作情況和主要內容。專家組審閱了標準文本和有關材料,對標準送審稿展開了認真的審查和討論。經過專家組評議,一致同意該項標準通過審定,建議作為推薦性行業標準發布實施。


  自2019年以來,項目首席科學家彭德良研究員帶領作物線蟲病害流行和防控創新團隊多名骨幹人員,組成了標準起草組,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起草組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開展了廣泛的調研和徵求意見,先後組織召開了多次標準專家研討會和標準預審會議,徵求了20多家單位的意見和建議,在相關單位開展了標準試用,確保了標準的科學性和適用性。2020年7月1日,由作物線蟲病害流行和防控創新團隊主持制定的 《小麥孢囊線蟲鑑定和監測技術規程》(NY/T 3533-2020)、《小麥品種抗禾穀孢囊線蟲鑑定技術》規程(NY/T 3568-2020)和《小麥孢囊線蟲綜合防控技術規範》(NY/T 3559-2020)等3項農業行業標準頒布並實施,為我國小麥孢囊線蟲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相關焦點

  • 預防線蟲是關鍵綜合治理為上策
    有數據顯示,線蟲病害可導致作物平均減產10%~15%,我國每年因線蟲危害造成的損失高達700億元。專家指出,線蟲病將發展成為第一大植物病害,線蟲防治是重要且必須要攻克的一大難題。在當前缺乏有效防治藥劑的情況下,線蟲的防治技術必須由單項技術向綜合治理技術轉變。
  • J HAZARD MATER | 中國農科院植保所鄭永權團隊為新型酶標抗體在真菌毒素快檢中提供新策略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鄭永權團隊在Journal of Hazardous
  • 線蟲趨化性研究取得進展
    在植物寄生線蟲與植物早期互作過程中,線蟲能夠感應植物或者根際微生物釋放的化學信號而尋找寄主,而根際土壤pH和無機鹽對線蟲的聚集性和對植物的趨化性影響鮮有報導。土壤環境因子對線蟲的趨避作用機制研究不僅能為線蟲尋找寄主提供理論依據,還有助於制定新的防治策略。
  • 中國農業科學院資劃所主持完成三項農業遙感農業行業標準
    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主持制定的《農情監測遙感數據預處理技術規範》(NY/T 3526-2019)、《農作物種植面積遙感監測規範》(NY/T 3527-2019)、《耕地土壤墒情遙感監測規範》(NY/T 3528-2019)三項標準,獲農業農村部批准發布為農業行業標準,自2020年4月1日起實施。
  • 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五年來,審鑑定和登記作物、蔬菜、果樹、畜禽等農業新品種510個;「花生單粒精播」、「蘋果免套袋優質高效生產」等87項技術列入全國或省農業主推技術;授權發明專利943件,認定國家、行業、地方標準302項;「魯原502小麥」、「花生抗逆高產栽培」等8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主要糧食作物一次性施肥」等11項成果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萬書波研究員先後獲得山東省最高獎和何梁何利獎,為實現全省農業高質量發展和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撐
  • 牧醫所主持制定的《巴氏殺菌乳生產技術規範》等5項農業行業標準...
    評審會上,標準起草組從國內外標準現狀、標準制定過程、標準重點內容、徵求意見情況等方面對《生乳生產技術規範》《巴氏殺菌乳生產技術規範》《超高溫瞬時滅菌(UHT)乳生產技術規範》《生牛乳質量分級》《乳及乳製品中乳鐵蛋白的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等5項農業行業標準的制定工作進行了匯報。
  • 中國農業科學「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報告會紀實
    上述研究為草地貪夜蛾的發生趨勢和防控提供了技術支撐,為確保糧食安全做出了積極貢獻。上述研究是在農業農村部、中國農科院領導大力支持下,是我們中國農業科學院和全國農技推廣中心,以及各省、市、基層植保站和科研單位一年來研究工作的進展,謝謝各位專家、各位領導的指導和支持。謝謝。主持人:感謝振營。下來有請中國農科院植保所張禮生研究員介紹「草地貪夜蛾天敵昆蟲的保護與利用」。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 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除蟲
    當前,隨著氣溫回升,草地貪夜蛾開始從周年繁殖區向遷飛過渡區遷飛,中國農科院相關專家表示,「今後幾年草地貪夜蛾將呈重發態勢」。4月6日,中國農科院發布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手冊全面解析了草地貪夜蛾的的生物特性、傳播途徑等。手冊同時也制定了生物、化學等綜合防治策略,已於4月9日出版。據介紹,中國農科院將推動新技術廣泛應用於技術培訓與生產指導。
  • 讓農業藉助科技的翅膀騰飛!山東省農科院發布百項農業科技成果
    會上,發布了山東省農科院「十三五」具有代表性的100項科技創新成果,其中,農業新品種38個,農業新技術45項,農業新產品17個,這批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創新性強,先進實用,生產應用效果顯著,受到廣大農民朋友的青睞,隨著這百項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將有力支撐山東省乃至黃淮海區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 寫在中國農業科學院建院60周年之際—新聞—科學網
    中國農科院六十年的科研歷程,就是這樣的「頂天立地」。 1957 年3 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農業科學院正式成立,同時成立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從此開始了勇攀科學技術高峰的歷程。 在中關村南大街上,中國農科院大院裡,有一個國家作物種質庫。
  • 它能讓根結線蟲死透?還同時消滅根腐線蟲、莖線蟲胞、囊線蟲?
    根結線蟲喜歡酸性土壤,危害呈逐年加重的趨勢,使作物減產達10%—70%,並時有發生毀苗。二、根結線蟲的深渡防治措施——同時針對根結線蟲、根腐線蟲、莖線蟲胞、囊線蟲1、農業防治:移栽時剔除帶蟲苗或將「根瘤」去掉。深翻土壤至25釐米以下,可減輕蟲害發生。輪作也可減輕根結線蟲的發生。
  • 農業部關於印發《2014-2018年農產品加工(農業行業)標準體系建設...
    (一)有利於完善農業行業標準體系  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是農業行業標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保障。當前,我國農產品加工業已經成為延長農業產業鏈、就業鏈和效益鏈,拉動農業農村經濟和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因此,加快建立和完善滿足行業健康發展需要的農產品加工標準體系建設,推動農產品加工標準化進程,是農業標準體系建設的必然選擇。
  • 中國化學會成立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錢旭紅任首屆主任
    2019年8月14日,「中國化學會農業化學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在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舉行。來自華東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中國農業科學院相關研究所,企業和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等單位的70餘位代表參加了成立大會。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韓布興院士、張德清所長到會祝賀。
  • 草地貪夜蛾呈重發態勢,中國農科院發布防控手冊「蟲口奪糧」
    自2018年12月侵入中國後,草地貪夜蛾對於玉米等糧食作物生產安全構成了重大威脅,引起高度重視。4月9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組織召開《草地貪夜蛾防控手冊》發布與防控技術視頻報告會,面向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植物保護總站發布草地貪夜蛾最新防控技術。
  • 聽聽中國農科院專家怎麼說
    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隨著我國農業科技的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比超過95%,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品種已實現完全自給。良種對糧食增產貢獻率已超過45%。據中國農科院黨組副書記、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孔明預測,「十四五」期間,我國良種覆蓋率有望達到97%以上。
  • 根結線蟲防治方法大全!
    目前農業生產中危害最普遍的線蟲種類主要有根結線蟲、孢囊線蟲、根腐線蟲、莖線蟲、腎狀線蟲、半穿剌線蟲、葉線蟲、松材線蟲等,其中以根結線蟲危害最重、損失最大。線蟲病往往沒有明顯症狀,容易與缺素症混淆,並與其它病原生物形成複合侵染。
  • ...系列報導之六(甘肅農業大學傑出校友篇)張學勇:小麥細胞遺傳...
    中國農科院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農業部作物基因資源與種質創製綜合性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973項目及十三五育種專項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物基因發掘與利用創新團隊首席專家。張學勇訪問英國劍橋大學張學勇長期從事小麥細胞遺傳學、遺傳多樣性和種質創新、產量性狀遺傳解析等方面的研究。
  • 李玉、南志標獲中國植物病理學會終身成就獎—新聞—科學網
    本次年會由中國植物病理學會主辦,山東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青島農業大學植物醫學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山東省植物保護總站、山東植物病理學會、山東省科學技術協會等聯合承辦。共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南非和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200多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業和技術推廣單位的1600名代表參加大會。
  • 黴菌毒素檢測標準 實現了產、學、研的深度融合
    記者11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最新農業行業標準《飼料中37種黴菌毒素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發布,並將於4月1日起實施。由該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飼料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創新團隊制定的該項標準,是全球首個飼料中黴菌毒素高通量檢測標準;其成功研發並發布,擴大了我國飼料及畜產品中黴菌毒素監測範圍,提升了風險發現能力。
  • 中國農科院發布升級版非洲豬瘟防控與豬場復養技術要點
    3月13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正式發布規模化豬場復養、非洲豬瘟診斷與檢測、非洲豬瘟清潔消毒3項升級版技術要點。  由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牽頭完成的《規模化豬場復養技術要點》已在黑龍江、天津、山東、江蘇、湖北等地區推廣,服務的企業包括大北農、豬世紀、上海農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