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個飼料中黴菌毒素高通量檢測標準發布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北京1月11日電 (記者瞿劍)記者11日從中國農科院獲悉,最新農業行業標準《飼料中37種黴菌毒素的測定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發布,並將於4月1日起實施。由該院農業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飼料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創新團隊制定的該項標準,是全球首個飼料中黴菌毒素高通量檢測標準;其成功研發並發布,擴大了我國飼料及畜產品中黴菌毒素監測範圍,提升了風險發現能力。 團隊首席、中國農科院質標所研究員蘇曉鷗介紹,飼料及農產品中黴菌毒素汙染是一個全球性問題,給農業生產和食品安全帶來嚴重挑戰。
-
黴菌毒素對奶牛的嚴重威脅
一、黃麴黴毒素 起初黃麴黴毒素的毒性表現為採食量降低,而後是體重或增重速度降低。同時,飼料轉化效率和繁殖性能降低,容易產生應激,且對於犢牛的影響更明顯。 慢性黃麴黴毒素中毒的症狀是精神萎靡,食欲不振,鼻鏡乾裂,脫肛,肝臟損傷,腹部水腫等。飼餵黃麴黴毒素汙染的飼料能夠顯著降低產奶量。
-
如何實現對黃麴黴毒素的快速準確定量檢測?
如何實現對黃麴黴毒素的快速準確定量檢測?在 24-34℃之間, 黃麴黴菌產毒量最高。 幾乎所有穀物、飼草和各種食品(包括畜產品)都可作為黃麴黴基質。四、黃麴黴毒素常用檢測方法 目前檢測黴菌毒素的主要分為兩大類:即確認方法和快速方法。
-
黴菌毒素對人體危害大 市場呼喚食品檢測儀器積極參與
食品是人們生活的基本保障,但是近年來,食品安全事件卻屢屢發生,其中,較為常見的一個重要隱患就是黴菌毒素。黴菌毒素主要是指黴菌在其所汙染的食品中產生的有毒代謝產物,它們可通過飼料或食品進入人和動物體內,引起人和動物的急性或慢性毒性,損害機體的肝臟、腎臟、神經組織、造血組織及皮膚組織等。
-
芽孢桿菌—黴菌毒素的剋星!
黴菌毒素是某些黴菌在禾穀類植物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低分子量的次生代謝產物。迄今為止,已鑑定和報告的黴菌毒素多達500種。動物一旦攝食黴菌毒素超標的飼料,將會對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包括肝臟和腎臟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變和免疫抑制等,這統稱為黴菌毒素中毒。
-
廣東地區飼料黴菌毒素檢測技術培訓交流會圓滿成功
為貫徹實施《飼料衛生標準》,促進飼料行業規範化、標準化,切實提高飼料黴菌毒素快速檢測技術水平,保護生產經營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由廣東省飼料工業協會主辦,青島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辦的《飼料中黴菌毒素檢測技術培訓交流會》於2017年9月8日在廣州拉開序幕。
-
豬飼料中黴菌毒素對豬的危害與控制
張丞等對2009年上半年中國飼料和原料抽樣調查的結果顯示,在90份樣品中,完全沒有檢測出黴菌毒素的樣品僅8份,佔樣品總數的8.9%;只檢測到1種黴菌毒素的樣品數為7份,佔樣品總數的7.8%;同時檢測到含4種以上黴菌毒素的樣品數佔67.8%。可見,黴菌是影響世界農業、飼料業和養殖業發展的一大危害,必須引起高度重視。
-
黴菌毒素對水產養殖的影響及其防控措施
然而,隨著植物性原料的廣泛使用,黴菌毒素對飼料原料及其成品的汙染問題也日益突出。1.黴菌毒素汙染現狀黴菌毒素是產毒真菌在穀物或者飼料上生長繁殖產生的一系列種類繁多的有毒代謝產物(NRC, 1993)。這些產毒真菌能夠在穀物的生長、收穫過程中生長,或是在飼料的儲存、運輸和加工過程中生長,因而會在這些過程中對穀物或者飼料造成黴菌毒素汙染。
-
納米材料學:石墨烯場效應電晶體檢測黴菌毒素
當黴菌(真菌)在惡劣的環境中受到汙染時,會產生第二種代謝產物真菌毒素,以防止另一種真菌在同一物質上生長。一種黴菌毒素不會對動物和人產生影響,而另一些黴菌毒素可能會對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如今,對真菌毒素進行食品和飼料分析的常用方法是基於基於高效液相色譜法的複雜分析人員。
-
大冬天侃侃而談黴菌毒素,是在搞笑嗎?
的確是哈,隨便百度一下,黴菌毒素適宜的溫度都是.我特意替大家百度了一下:溫度對黴菌的繁殖及產毒力均有重要的影響,不同種類的黴菌其最適溫度是不一樣的,大多數黴菌繁殖最適宜的溫度為25~30℃,在0℃以下或30℃以上,不能產毒或產毒力減弱。如黃麴黴的最低繁殖溫度範圍是6-8℃,最高繁殖溫度是44~46℃,最適生長溫度37℃左右。
-
黴菌毒素對毛皮動物的危害表現和防治
黴菌毒素是黴菌在適宜條件下在其汙染的飼料中產生的可以引起動物中毒的代謝產物。毛皮動物食入含有黴菌毒素的飼料後,可造成肝臟、腎臟、中樞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等多種實質器官的損害。
-
檢測多個樣品中的一系列黴菌毒素—用於免疫分析多路微流系統
在食品和原料中,真菌毒素的檢測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這些毒素,例如麴黴毒素A(ochratoxin A,OTA),黃麴黴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和 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都受到歐盟嚴格法規的約束。
-
黴菌毒素也喜低溫氣候!
黴菌毒素都是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產生的嗎?答案當然不是!
-
3種常見黴菌毒素對豬群危害極大,必須重視
黴菌毒素是黴菌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對動物、人類和作物具有較大毒性的次級代謝物。目前已知的黴菌毒素種類超過300多種。其中,最常見的黴菌毒素有黃麴黴菌、T2毒素和嘔吐毒素。這些毒素像幽靈一樣時刻縈繞在豬群的周圍,直接危害了豬群的健康,那黴菌毒素對豬群究竟有哪些影響呢?
-
三種黴菌毒素危害大,母豬流產小豬體劣,脫黴產品就選它
豬的群體性生活使得黴菌毒素難免滋生,不及時進行外部和內部的消毒和殺菌對豬的機體的損害是潛移默化的。大部分的毒素在豬吃食後的半小時後,開始擴散在消化道中,豬的小腸是吸收黴菌毒素的主要部位。
-
防止黴菌毒素作用 提高豬只性能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測稱全球25%的糧食作物會受到真菌產生的黴菌毒素影響,引起黴菌毒素中毒病例。這些中毒通常是由於攝入了含有黴菌毒素汙染的飼料而造成的,它們會引起動物產生多種不同的臨床和病理症狀,大多數情況下還會與傳染性疾病有關。黴菌毒素的發生也有可能是某些未確診病例的真正原因。很明顯的是飼料中黴菌毒素的存在能夠產生明顯的經濟損失。
-
高溫高溼環境飼料易發生黴變導致豬黴菌毒素中毒,豬場重視了嗎?
當豬群食用了過多發生黴變的飼料,就會導致黴菌毒素慢慢蓄積在豬體內,引起豬群黴菌毒素中毒,會損傷豬群的消化系統、繁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等,給養殖朋友帶來人力、物力、財力的增加造成經濟損失。黴菌毒素超標對母豬造成的影響:1、慢性中毒。
-
檢測三份花生米樣品 兩份黃麴黴毒素超標
實驗原理:黃麴黴毒素B1快速檢測卡應用競爭抑制免疫層的原理,樣本中的黃麴黴毒素B1在側向移動的過程中與膠體金標記的特異性單克隆抗體結合,抑制了抗體和NC膜檢測線上黃麴黴毒素B1-BSA偶聯物的結合。
-
李培武:黃麴黴毒素靶向抗體創製與高靈敏檢測技術
儀器信息網訊 黃麴黴毒素是廣泛汙染農產品的一類強致癌、劇毒性真菌毒素,黃麴黴毒素又分多種。目前常用黃麴黴毒素快速檢測方法常見以酶聯免疫為基礎的免疫分析法、免疫親和分析法等。但是這類方法通常有抗原抗體特異性差,檢測靈敏度低等缺點。
-
普達措國家公園成功舉辦「生態文明深度研學」
普達措國家公園成功舉辦「生態文明深度研學」(供圖) 普達措國家公園成功舉辦「生態文明深度研學」(供圖) 普達措國家公園成功舉辦「生態文明深度研學」(供圖) 近日,從滇中昆明和滇西迪慶,從西山滇池到香格裡普達措國家公園,經過七天六夜的深度研學,30名學員與6位導師,通過6次動手探究,5次專題講座,6次表達交流,完成了主題為「生態文明深度研學:高原湖泊的奧秘」的深度研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