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高溼環境飼料易發生黴變導致豬黴菌毒素中毒,豬場重視了嗎?

2020-12-03 養豬前沿

現在正值炎炎夏季還是一個多雨的季節,這種高溫高溼的環境下必然會加大飼料的黴變發生的可能。當豬群食用了過多發生黴變的飼料,就會導致黴菌毒素慢慢蓄積在豬體內,引起豬群黴菌毒素中毒,會損傷豬群的消化系統、繁殖系統、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等,給養殖朋友帶來人力、物力、財力的增加造成經濟損失。

黴菌毒素超標對母豬造成的影響:

1、慢性中毒。

2、豬只採食下降,掉膘。

3、母豬屢配不孕,發生繁殖性障礙。

4、母豬死胎、流產、假髮情或不發情。

5、母豬產子數少,泌乳量降低,仔豬成活率低,容易形成僵豬。

6、破壞免疫系統,造成免疫力下降或者免疫麻痺,母源抗體不足,產房仔豬及保育階段發病率和死亡率高。

預防黴菌毒素中毒的措施:

1、加強飼料原料的管控

嚴格控制飼料水分。飼料及原料在庫房內要分類分級貯存,庫房應通風良好,保持環境乾燥,縮短儲存時間,特別是南方梅雨季節,飼料不宜儲存太久。

2、正確選擇脫黴劑

選擇市場上口碑較好的複合脫黴劑。脫黴劑主要採取吸附的原理,不能過度依靠脫黴劑。因為脫黴劑不能把黴菌毒素全部吸附乾淨,會有殘留。

3、解毒排毒,修復機體損傷

想要徹底解決黴菌毒素對母豬的危害,除了從防控飼料原料方面著手,更重要的還是要促進豬只體內毒素排出,修復機體內臟器官做起。建議在飼料中添加龍昌膽汁酸。

龍昌膽汁酸作為一種排洩液,可以有效的清除肝臟內蓄積的毒素,恢復肝臟功能!膽汁酸中的脫氧膽酸,能夠有效分解內毒素。脫氧膽酸和熊脫氧膽酸還可以促進肝細胞分泌大量稀薄膽汁,使膽道暢通,清除膽汁淤積,起到利膽的作用。很多藥物、重金屬、黴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質也從膽汁中排出,從而維護動物健康。

龍昌膽汁酸的添加,可以最大程度的減輕肝臟的負擔 ,加強肝臟功能,促進肝細胞再生!保證豬的健康成長。

相關焦點

  • 豬飼料中黴菌毒素對豬的危害與控制
    大多數真菌汙染事件都發生在操作不當的收穫、運輸、飼料原料和混合飼料儲藏過程中。黴菌的生長與產毒均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溼度。在低溫乾燥貯存條件下,黴菌總數和毒素含量變化較小,在保質期內不會超過國家標準限量;而在高溫高溼的條件下,黴菌總數和毒素含量變化顯著。大多數黴菌繁殖的最適溫度為24-32°C。在0°C以下或30°C以上,黴菌幾乎不能產毒或產毒能力很弱。
  • 重視麩皮中黴菌對於種豬、母豬的危害以及實測如何去掉、替代麩皮
    更重視黴菌,才能做好種豬母豬的飼養! 什麼是黴菌毒素? 黴菌毒素是一種隱形殺手,佔全世界穀物 25% 汙染黴菌毒素。
  • 高溫多雨季節:注意預防食物發黴變質,提防黃麴黴菌毒素中毒
    全國大部分地區,正式進入高溫高溼季節,飲食安全也緊跟著走進我們的生活,需要大家時刻注意。除了注意儘量保證生吃食物的衛生安全,更需要注意的是防止食物的發黴變質。高溫高溼季節,最容易出現類似的中毒事故。黃麴黴菌毒素夏天,高溫高溼的時節,特別需要注意的就是這種,聽到它的名字都感覺有點害怕的東東:黃麴黴菌毒素。黃麴黴菌毒素最容易在夏季裡感染糧食、油料作物、堅果類食品,還有甘蔗、茶葉等。
  • 黴菌簡單介紹
    黴菌毒素中毒在豬病發生學中的地位,全世界的穀物有25%以上受到黴菌毒素汙染,我國的汙染更為嚴重,中國農科院畜牧所的一項調查檢測表明,配合飼料中不同程度黴菌毒素的汙染高達80%以上。這說明生豬中少有不受黴菌毒素危害的,黴菌毒素中毒的患病率(包括顯性患病率和隱性患病率之和)遠遠高於任何一種侵襲性疾病。
  • 防止黴菌毒素作用 提高豬只性能
    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預測稱全球25%的糧食作物會受到真菌產生的黴菌毒素影響,引起黴菌毒素中毒病例。這些中毒通常是由於攝入了含有黴菌毒素汙染的飼料而造成的,它們會引起動物產生多種不同的臨床和病理症狀,大多數情況下還會與傳染性疾病有關。黴菌毒素的發生也有可能是某些未確診病例的真正原因。很明顯的是飼料中黴菌毒素的存在能夠產生明顯的經濟損失。
  • 黴菌毒素也喜低溫氣候!
    黴菌毒素都是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產生的嗎?答案當然不是!
  • 3種常見黴菌毒素對豬群危害極大,必須重視
    黴菌毒素是黴菌在生長過程中產生的對動物、人類和作物具有較大毒性的次級代謝物。目前已知的黴菌毒素種類超過300多種。其中,最常見的黴菌毒素有黃麴黴菌、T2毒素和嘔吐毒素。這些毒素像幽靈一樣時刻縈繞在豬群的周圍,直接危害了豬群的健康,那黴菌毒素對豬群究竟有哪些影響呢?
  • 豬飼料中毒了怎麼辦?還只會給豬耳朵放血、餵綠豆湯嗎?
    1.亞硝酸鹽中毒   亞硝酸鹽中毒多半是因為豬吃了腐爛的菜、草,或者是綠葉青飼料(紅薯葉、蘿蔔葉、白菜、牛皮菜、油菜等)一次性煮太多,分幾次甚至隔夜給豬飼喂。這樣會導致豬食中細菌大量繁殖,硝酸鹽轉變為有毒的亞硝酸鹽,從而導致豬亞硝酸鹽中毒。
  • 規模化豬場保育豬養殖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通常情況下,我們說飼料是保育豬能否安全度過這個時期的重中之重。飼料的好與劣將直接決定了保育豬的生長速度、適應能力以及存活率。很多養殖戶因為沒有相關的經驗,在給保育豬換料的時候,經常會將發黴、變質、過期以及摻雜了汙染物的飼料放入料槽,導致保育豬出現黴菌毒素中毒,腹瀉等其他的病症。
  • 母豬毒素蓄積引起亞健康和一系列繁殖障礙、影響產能,怎麼解決?
    一、造成母豬亞健康的原因 母豬一年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懷孕和哺乳時合成代謝能力遠高於空懷期,部分散戶為節約成本使用劣質飼料造成母豬營養不良。旺盛的合成代謝也使得豬體內氧化應激加劇和積聚過量的代謝廢物損傷臟器功能,影響母豬健康。體內毒素超標損傷臟器功能。
  • 非瘟大環境下,這種危害你注意到了嗎!
    四是積極配合當地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疫病監測排查,特別是發生豬瘟疫苗免疫失敗、不明原因死亡等現象,應及時上報當地獸醫部門。在做到防控非瘟的同時,提高豬群自身的抵抗力也是一種有效的必不可少方式。但是很多豬友忽略了飼料營養對豬群抵抗力的作用,這其中尤其忽略的是飼料黴變。
  • 廣東地區飼料黴菌毒素檢測技術培訓交流會圓滿成功
    為貫徹實施《飼料衛生標準》,促進飼料行業規範化、標準化,切實提高飼料黴菌毒素快速檢測技術水平,保護生產經營使用者的合法權益。由廣東省飼料工業協會主辦,青島普瑞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承辦的《飼料中黴菌毒素檢測技術培訓交流會》於2017年9月8日在廣州拉開序幕。
  • 【科為博動保】克黴博--物理吸附+生物降解,黴菌毒素無處可逃!
    目前已知的300餘種黴菌毒素中,有20餘種常見的黴菌毒素對動物生產產生危害,其中1.飼料中的常見黴菌大致分為:(1)麴黴菌屬 (2)鐮刀菌屬 (3)青黴菌屬 (4)麥角菌屬2.黴菌與黴菌毒素的關係(1)黴菌:活的生物繁殖體,新陳代謝過程產生毒素,對動物機體的危害主要通過黴菌毒素來體現
  • 黴菌繁殖季 甘蔗易黴變 醫生:蔗肉發黑或發紅應慎食
    前兩天正當我準備買甘蔗回家食用時,聽街邊的老人說,民間有「清明蔗,毒過蛇」的說法,意思是到了清明前後,隨著天氣逐漸轉暖,氣溫升高,許多甘蔗易產生毒素,人吃了可能導致中毒。不知這一說法是否屬實?該如何挑選到安全可放心食用的甘蔗呢?  目前,贛州街頭可見不少賣甘蔗的小攤,不少超市也把甘蔗放在顯眼的位置。
  • 豬場32條常見問題解答(養豬百科)—豬知樂整理
    答:初配、初產及十胎以上母豬較易發生不發情,夏季高溫母豬易乏情。幼年母豬及老母豬因性發育和機能處於穩定或減退狀態中,未經激發而表現為不發情,另母豬內分泌絮亂、卵巢萎縮及功能減退均可造成不發情。
  • 非瘟大背景下 仔豬少發病的秘訣——提高豬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
    眾所周知,秋冬季節是豬場問題的高發季節,尤其是在目前形勢下,保障豬群健康穩定越冬,不出紕漏,不給非瘟可乘之機是眾多養豬人面臨的重大課題!防控疾病都要分三步走:消滅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動物!保護易感動物的核心在於提升豬群免疫力!
  • 三種黴菌毒素危害大,母豬流產小豬體劣,脫黴產品就選它
    4個月以下的仔豬多發生急性中毒,出現精神錯亂,還會伴隨有不吃食、腿軟站不穩、糞便幹硬等情況。慢性的黃麴黴素中毒,會導致食欲不振、弓背收肚,中毒的後期可能會伴有眼周鼻周發紅,體表有紫色沉澱,身體抽搐等情況。 2.
  • 做好這幾點,提高你的豬場產能
    ,使得豬只胃腸蠕動減緩,豬群表現出採食量嚴重下降,育肥豬生長緩慢,母豬的呼吸頻率增加,導致供氧不足,胎盤效率下降,胎豬不僅營養缺乏,還會出現缺氧現象,母豬產仔時產力不足,產出弱仔、死胎比例增多。夏季一定要添加防暑降溫設備,預防熱應激導致的母豬產仔無力、產弱仔和無乳的發生,以及規避發情配種率下降。 4.2 黴菌毒素中毒 飼料在存儲過程中,環境中的溫溼度,使得飼料特別容易黴變並釋放黴菌毒素,玉米赤黴烯酮、黃麴黴毒素、嘔吐毒素、T2毒素等在飼料中的檢出率非常高。
  • 做好這幾點,提高你的豬場產能!
    由於非洲豬瘟目前不能治療,也沒有可用的商品疫苗,在我國肆虐流行,導致全國生豬供不應求,出現百年不遇的「金豬時代」。在現階段倖存下來的豬場,無論是自繁自養,還是賣仔豬,只要有豬就能賺錢!在如此周期超長的暴利時代,我們也需要思考一個問題:面對高漲的行情,許多豬場仍然產能低下,所獲得的利潤並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多因素導致的豬場的仔豬和肥豬的成本偏高。
  • 芽孢桿菌—黴菌毒素的剋星!
    黴菌毒素是某些黴菌在禾穀類植物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低分子量的次生代謝產物。迄今為止,已鑑定和報告的黴菌毒素多達500種。動物一旦攝食黴菌毒素超標的飼料,將會對其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包括肝臟和腎臟毒性、致癌性、致畸性、致突變和免疫抑制等,這統稱為黴菌毒素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