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的300餘種黴菌毒素中,有20餘種常見的黴菌毒素對動物生產產生危害,其中
1.飼料中的常見黴菌大致分為:
(1)麴黴菌屬 (2)鐮刀菌屬 (3)青黴菌屬 (4)麥角菌屬
2.黴菌與黴菌毒素的關係
(1)黴菌:活的生物繁殖體,新陳代謝過程產生毒素,對動物機體的危害主要通過黴菌毒素來體現。高溫、酸性環境、紫外線容易將其殺死。
(2)黴菌毒素:黴菌的代謝產物,多為小分子活性蛋白質,飼料中含量極微,但毒副作用顯著。性質穩定,基本不可能滅活,亦不隨黴菌的死亡而失活。
3.已知黴菌毒素中毒性最大的:
(1)黃麴黴毒素(Aspergillus flavus,AF);黃麴黴毒素是一類結構相似的化合物,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定為I類致癌物,靶器官主要為肝臟。
(2)玉米赤黴烯酮(Zearalenone,ZON )又稱F-2毒素;禾穀鐮孢黴菌產生,是具有類似雌激素作用的黴菌毒素,臨床症狀因感染劑量和年齡不同而異。玉米赤黴烯酮對豬影響最大的部位是生殖系統。易感動物:包括豬、奶牛、雞、火雞、羔羊、老鼠。
(3)單端孢黴毒素
a. T-2毒素:由念珠球菌屬產生,可以直接損傷皮膚和黏膜。敏感動物:家禽,豬;
b. 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又稱嘔吐毒素(Vomitoxin,VT)
(4)赭麴黴毒素(Ochratoxins)是由多種麴黴和青黴菌產生的一類化合物,依其發現順序分別稱為赭麴黴毒素A(OTA)、赭麴黴毒素B(OTB)和赭麴黴毒素C(OTC);易感動物:豬、家禽。
4.已知黃麴黴黴菌對豬、牛、雞及其不同種族的損害及臨床症狀:
(1)豬:
臨床症狀:病豬開始食慾減退,喜歡稀食,體溫正常,糞便乾燥。病情嚴重者停食,後軀衰弱,黏膜蒼白或黃染,四肢內側及耳尖、耳根腹部皮膚出現紫紅色斑塊。病程長短不一,急性病例(2-4月齡體質健壯)發病後三至五天死亡,慢性者(育成豬和成年豬)可達二周,亞急性常介於急性和慢性之間。
(2)牛:
臨床症狀:a.犢牛生長發育緩慢,被毛粗糙逆立,食欲不振,磨牙,鼻鏡乾裂。常一側或雙側角膜混濁,腹瀉,有的可導致裡急後重和脫肛,個別牛還呈現驚恐或轉圈運動等神經症狀,後期陷於昏迷而死亡,死亡率高於成牛。b.成年牛多呈慢性經過。中毒時,心跳亢進,食慾廢絕,精神委頓,體溫正常,全身衰弱,行走搖擺,步伐不穩,胃腸膨脹,消化紊亂,初期便秘,後變為下痢,蠕動音消失,可視黏膜蒼白,排綠色水樣糞便或糞便常有腸黏膜。妊娠牛或發生早產或流產。
(3)雞
臨床症狀:a. 雛雞和雛鴨一般為急性,主要表現為精神萎頓,雙腿無力,厭食隨後出現閉目嗜睡,貧血,皮膚淤血、水腫,雙爪(或蹼)出現淡藍色浮腫,雙翅下靜脈怒張,全身皮下出現點狀出血或斑狀淤血,排血色稀便。3-4d後體溫下降,出現跛行、運動失調等症狀,死前呈現角弓反張。死亡率可達100%。b. 成年雞和鴨的耐受性較強。急性中毒與雛禽相似。慢性中毒的初期症狀多不明顯,通常表現為食慾減退,消瘦,不願活動,貧血,病程長的可誘發肝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