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中國農科院破譯環狀RNA調控豬產肉性狀形成分子機制

2021-01-09 科學網
中國農科院破譯環狀RNA調控豬產肉性狀形成分子機制

 

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創新團隊和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合作,開發出環狀RNA研究平臺,繪製豬環狀RNA時空圖譜,破譯環狀RNA對豬產肉性狀形成調控機制,並構建首個農業動物的環狀RNA資料庫。相關成果近期發表在國際基因組領域知名刊物《DNA研究》上,研究員唐中林為該文共同通訊作者,博士後梁國明為第一作者。

豬產肉性狀的改良一直是我國豬育種界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豬產肉性狀形成分子機制極其複雜,受miRNA、lncRNA和circRNA等多種RNA分子及其多維網絡互作調控。circRNA是區別於傳統線性RNA的一類新型RNA分子,具有閉合環狀結構,在許多生物學過程發揮重要調控作用。

研究人員從豬脂肪、心肌和肝等9種不同組織以及3個發育階段的骨骼肌中,系統鑑定5934個環狀RNA。分子特徵分析表明,豬環狀RNA表達具有高度的時空特異性,與小鼠和人等物種具有較強的保守性;30%以上的環狀RNA作為miRNA的核心(sponges)對基因表達發揮重要調控作用;發現數百條骨骼肌中特異性豐富表達以及產肉性狀相關環狀RNA分子。

進一步的功能分析表明:在豬出生後0~30天,circRNA主要調控骨骼肌的生長發育和肌纖維類型轉換;30~240天時,circRNA主要調控骨骼肌糖代謝和鈣離子信號。最後,研究人員構建了circRNA-miRNA-mRNA多維調控網絡和環狀RNA資料庫,這是農業動物首張環狀RNA的時空圖譜和首個資料庫。

豬是最重要的農業動物之一,也是大型生物醫學模式生物。該研究不僅為豬的分子育種和生物醫學利用在環狀RNA領域打開了大門,也為從事環狀RNA功能和進化等研究的科技工作者提供了豐富的基因資源。(方舍)

《中國科學報》 (2017-08-09 第6版 科研)

相關焦點

  • 農科院破譯環狀RNA調控豬產肉性狀分子機制
    ,該所「豬基因工程與種質創新團隊」和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豬基因組設計育種創新團隊」合作,歷時3年,開發出環狀RNA研究平臺,繪製豬環狀RNA時空圖譜,破譯環狀RNA對豬產肉性狀形成調控機制,並構建首個農業動物的環狀RNA資料庫。
  • 中國農科院破譯環狀RNA調控豬產肉性狀形成分子機制—新聞—科學網
  • 非編碼RNA之環狀RNA最新研究進展
    2017年10月31日/生物谷BIOON/---環狀RNA(circRNA)是一類不具有5' 末端帽子和3' 末端poly(A)尾巴、並以共價鍵形成環形結構的非編碼RNA分子。環狀RNA是區別於傳統線性RNA的一類新型RNA,具有閉合環狀結構,大量存在於真核轉錄組中。
  • ...家在水牛基因取得進展:解析白毛色性狀的致因突變和分子調控機制
    該研究利用多種組學手段,對水牛白毛色性狀的致因突變和分子調控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討。(張毅拍攝)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重測序、轉錄組測序、Nanopore單分子測序以及基因功能研究,發現在白水牛Agouti信號蛋白基因(ASIP)上遊存在一個LINE-1轉座子的插入。
  • 科學家探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影響—新聞—科學網
    從分子水平揭示生鮮肉品質形成與劣變的代謝通路,精準控制生鮮肉劣變和靶向調控肉品質,是我國肉類產業亟待攻克的重大難題。 中國農科院肉品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近十年來聚焦宰後早期能量代謝與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關聯調控肉品質的分子機制,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 我國科學家在水牛基因取得進展:解析白毛色性狀的致因突變和分子...
    該研究利用多種組學手段,對水牛白毛色性狀的致因突變和分子調控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討。(張毅拍攝)研究團隊通過全基因組重測序、轉錄組測序、Nanopore單分子測序以及基因功能研究,發現在白水牛Agouti信號蛋白基因(ASIP)上遊存在一個LINE-1轉座子的插入。
  • 新研究助力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新聞—科學網
    來自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Yingqi Cai的最新研究,揭示了木聚糖特異性氧乙醯轉移酶(XOAT1)的結構信息和工作機制,為破譯植物細胞壁形成機制邁出了重要一步。相關成果4月30日在線發表於《植物細胞》雜誌。 植物細胞壁為植物細胞提供機械支持,決定其大小和形狀,並影響植物的發育和應力反應。
  • ...基因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解析白毛色性狀的致因突變和分子...
    雖然人們已經知道水牛白毛色是顯性遺傳的性狀,但其分子機制卻一直未被解析。 這些全新的「組學」 結果系統地揭示了水牛白毛色性狀形成的分子機制。普通牛與水牛的ASIP基因都存在獨立進化的LINE-1轉座子插入,導致其毛色模式的改變,呈現了一種轉座子調控基因表達並進而決定性狀形成的趨同進化現象。
  • 作科所從全基因組水平揭示了lncRNA調控水稻重要農藝性狀變異的...
    RNA(lncRNA)的注釋,研究了水稻lncRNA的進化歷史,並從全基因組水平揭示了lncRNA調控水稻重要農藝性狀變異的分子機制。闡明非編碼區變異是揭示作物遺傳變異的基礎,對農藝性狀多樣性形成的作用機理具有重要意義。普通野生稻是亞洲栽培稻的近緣野生祖先種,研究二者之間lncRNA的差異有助於深入了解水稻進化中重要農藝性狀多樣性形成的分子機制。
  • 環狀RNA促進骨修復機制獲揭示—新聞—科學網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教授範先群團隊研究發現了與成骨分化密切相關的環狀為此,範先群團隊利用環狀RNA顯著提高了ADSCs的成骨分化效能。研究表明circRNAs參與決定幹細胞/祖細胞的命運,但其在幹細胞/祖細胞成骨中的作用與機制仍未可知。 該研究發現,起源於vgll3基因座的circRNA-vgll3顯著促進ADSCs成骨分化,沉默circRNA-vgll3則顯著降低ADSCs的成骨能力。
  • 科學網—解析豬松果體褪黑素合成的調控機制
    本報訊 松果體是重要的內分泌器官,其分泌的褪黑素能調控相關時鐘基因的表達進而調節生物節律。
  •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調控肌內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研究進展 【頭條號】中國養豬網2018-05-31 18:01:07 閱讀(3562)
  • 非經典環狀RNA | 環狀分子研究新的突破口?
    環狀RNA機制與功能研究中,ceRNA的研究數量仍佔絕大多數,當下翻譯蛋白潛能以及 m6A 的加持可謂是炙手可熱;另外,線粒體以及病毒環狀 RNA 也成為了今年新晉熱點。其他種類環狀 RNA 用當前測序方式難以捕獲到信號在 exonic circRNA 研究越來越成熟的情況下,這些非經典的環狀 RNA 分子的研究卻屈指可數,那麼這些分子的生物學機制和功能到底是什麼呢?能不能像今年的線粒體或病毒環狀 RNA 成為新的熱點呢?
  • 【分子克隆專題】環狀RNA
    ②外顯子-內含子環狀RNA(EIciRNA)是一種外顯子和內含子同時環化的RNA。內部重複序列可能在其生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它們可能與EcircRNA類似(圖1)。③來源於內含子的環狀RNA(CiRNAs):由內含子環化形成(圖2)。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美國治療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在篩選神經元分化過程的功能影響時,丹麥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環狀RNA circZNF827,它令人驚訝地「踩下了神經發生的剎車」。這個結果提供了一個有趣的例子,circRNA和它的宿主編碼的蛋白產物共同進化,調節彼此的功能,直接影響神經發生的基本過程。正確的時間和神經元分化的精細控制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至關重要。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完成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與破譯
    近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宣布完成了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繪製與破譯,該研究成果於2012年11月25日在國際學術刊物《自然·遺傳學》(影響因子為35.53)上在線發表。
  • 肌纖維類型轉化與肉品質的關係|豬群保健【搜豬網_中國生豬預警網】
    肌纖維的生成在分子水平上受到肌細胞生成素基因的精確調控,肌纖維的類型在生長過程中不斷發生轉化,並受營養和非營養等因素的影響。肌纖維的類型對肉的品質有著重要的影響。4肌纖維類型轉化的調控4.1 營養對肌纖維類型轉化的調控    母體營養和其後代出生重影響著豬肌纖維的發育和類型的改變,這方面的研究國內外已有報導,但具體的影響機制還不清楚。
  • 環狀RNA(Circular RNA):noncoding RNAs的新明星分子
    同時,由於其環狀結構能抵抗RNase R的降解而比較穩定。circRNA由於其表達的特異性和調控的複雜性,以及在疾病發生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就像miRNA和長鏈非編碼RNA一樣,circRNA已經成為RNA領域的一個新的研究熱點。
  • 科學家發現肝癌細胞增殖非編碼RNA調控機制
    我國科學家通過定量蛋白質組學技術,發現了兩種非編碼RNA調控肝癌細胞增殖分子作用機制。這是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獲得的消息。據介紹,非編碼RNA是指不能編碼產生蛋白質的RNA分子。具有調控作用的非編碼RNA主要包括微小RNA,長鏈非編碼RNA以及環狀RNA等。
  • 玉米G蛋白可同時調控發育及免疫機制—新聞—科學網
    因此,確定既控制發育信號又控制免疫信號的關鍵調節機制對於最大化生產率至關重要。12月18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簡稱資源區劃所)最新成果,解析了玉米信號開關分子G蛋白對發育及免疫信號的雙重調控機制,為平衡發育及免疫應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