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探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影響—新聞—科學網

2021-01-19 科學網

 

我國生鮮肉加工、貯藏、流通過程存在品質劣變快、損耗高的突出問題。從分子水平揭示生鮮肉品質形成與劣變的代謝通路,精準控制生鮮肉劣變和靶向調控肉品質,是我國肉類產業亟待攻克的重大難題。

中國農科院肉品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近十年來聚焦宰後早期能量代謝與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關聯調控肉品質的分子機制,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基於該團隊已有研究基礎,近日其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影響肉品質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梳理,綜述了蛋白質磷酸化、乙醯化、亞硝基化和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的影響,重點討論了蛋白質磷酸化對肉品嫩度、色澤、持水性的影響以及影響蛋白質磷酸化功能的機制和因素。相關成果發表於《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綜合評論》。

現有研究表明,肉品質受多種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共同調控,為進一步闡明肉品質調控機制及其影響因素,不同類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間互作以及蛋白質翻譯後修飾與宰後早期能量代謝關聯調控肉品質機制有待進一步開展深入研究。該綜述為深入研究生鮮肉品質調控機制提供了新方向,為實現肉品減損保鮮提供了新思路。

據悉,該團隊研究發現蛋白質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影響肉品質,揭示了宰後早期能量代謝與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關聯調控僵直和成熟進程而調控肉品質的新機制,在《食品化學》等領域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1541-4337.12668

 

版權聲明: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誌」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註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繫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相關焦點

  • ...調控創新團隊在食品領域國際頂尖期刊發表綜述文章「蛋白質翻譯...
    我國生鮮肉加工、貯藏、流通過程存在品質劣變快、損耗高的突出問題,由此造成的重量損耗和質量損耗達8%以上,遠高於發達國家1-3%的水平,從分子水平揭示生鮮肉品質形成與劣變的代謝通路,精準控制生鮮肉劣變和靶向調控肉品質,是我國肉類產業亟待攻克的重大難題。
  • ...計劃項目「退行性疾病相關重要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化學生物學...
    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退行性疾病相關重要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化學生物學研究」中期總結會議召開   清華新聞網9月1日電 日前,由清華大學牽頭承擔的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退行性疾病相關重要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化學生物學研究」在清華大學召開項目中期總結匯報會。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科學家發現蛋白翻譯後修飾新方式
    近日來自芝加哥大學Ben Mary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新型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方式,並詳細闡述了其生物學作用。
  •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定位研究取得進展
    蛋白質在發生翻譯後修飾後,理化性質會發生顯著改變,從而實現了蛋白質功能的指數級擴增。
  • 趙英明課題組揭示新型蛋白質翻譯後修飾並鑑定出63個組蛋白修飾位點
    隨著人們對蛋白質功能和生物學機制的研究的逐步深入,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比如磷酸化、乙醯化、甲基化、泛素化和糖基化等翻譯後修飾是真核細胞生物調節蛋白質發揮生物學功能的重要方式,對發育、代謝、疾病等眾多生理過程均起到關鍵的調控作用。過去十年來, 50%以上的重磅抗癌藥物(年銷售額超過10億美元)的作用靶點是磷酸化調節酶。
  • 肉品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在食品領域國際頂尖期刊發表綜述文章...
    我國生鮮肉加工、貯藏、流通過程存在品質劣變快、損耗高的突出問題,由此造成的重量損耗和質量損耗達8%以上,遠高於發達國家1-3%的水平,從分子水平揭示生鮮肉品質形成與劣變的代謝通路,精準控制生鮮肉劣變和靶向調控肉品質,是我國肉類產業亟待攻克的重大難題。
  • 菸草所首次揭示植物蛋白質的巴豆醯化修飾—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菸草病蟲害防控科研團隊在菸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菸草蛋白質巴豆醯化參與細胞碳代謝等多種生物學進程
  • RNA修飾成學界熱點—新聞—科學網
    不過雖然存在這些技術上的障礙,科學家還是在細菌的RNA上發現了一些修飾現象,這也引起了Jaffrey 的興趣,她決定看看在哺乳動物的RNA裡是否也存在這種修飾。 她和同事、遺傳學家Chris Mason一起,首先將RNA分子切成小片段,然後用含有特異性針對m6A的抗體對這些片段進行洗脫,最後對富集後含有m6A修飾物的RNA分子測序。
  • 「賴氨酸翻譯後修飾及對蛋白質功能的調控作用」
    7月29日,科技部重大科學研究計劃「賴氨酸翻譯後修飾及對蛋白質功能的調控作用」項目中期總結會議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健康科學研究所學術報告廳召開。會議由項目首席科學家、健康所研究員秦樾主持。科技部基礎研究管理中心朱慶平副處長和健康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長孔祥銀研究員出席會議並講話。   孔祥銀代表項目承擔單位致歡迎辭。
  • Molecular Cell:蛋白質翻譯後修飾調控植物脅迫反應
    甲基化修飾與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依賴的亞硝基化修飾是高度保守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這兩類修飾參與調控眾多生物學過程,包括調控非生物脅迫反應。但二者調控非生物脅迫的分子機制不甚清楚。
  • 丙二醯化修飾影響2型糖尿病
    通常來說糖基化的血紅蛋白A1c(HbA1c)作為2型糖尿病的臨床檢測標準,而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在2型糖尿病中還有待揭示。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2型糖尿病及前驅糖尿病中malonyl-CoA水平有顯著上調,而malonyl-CoA又作為賴氨酸丙二醯化修飾的丙二醯基供體,其生物功能可能間接影響賴氨酸丙二醯化修飾的生物學意義,所以丙二醯化修飾引起了研究人員的興趣。
  • 關注蛋白質修飾研究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新聞—科學網
    泛素、類泛素蛋白質研究國際會議
  • 蛋白質的脂化修飾
    #蛋白質翻譯#蛋白質的脂化(lipidation)修飾是指脂類分子與蛋白質共價結合,從而改變其結構與功能。很多人將脂化修飾看作一種翻譯後修飾(PTM),其實有些脂修飾可以是共翻譯過程,如NMT催化的豆蔻醯化等。與糖基化相比,脂修飾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多樣性,這與兩種生物分子的結構特點直接相關。在生化中,糖與脂是處於兩個極端的分子。
  • 中外專家紀念蛋白質SUMO修飾發現20周年 —新聞—科學網
    在蛋白質SUMO修飾發現20周年之際,來自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以色列、瑞典、日本和中國等200位專家學者圍繞泛素與類泛素蛋白質修飾的研究最新進展,以及在人類健康中的應用與前景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與研討。包括兩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博士和阿弗拉姆-赫爾什科博士和中國、美國、法國科學院院士等20多位知名教授在大會上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 耶魯大學劉延盛團隊發現磷酸化修飾對蛋白質表達穩定性的影響
    細胞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功能分子是蛋白質,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是調控蛋白結構、定位、穩定性以及降解速率等特性的重要方式。最常見的磷酸化修飾對於蛋白質的特性和功能發揮著基礎作用。高分辨質譜技術的發展已經使得宏觀層面的整體蛋白修飾研究成為現實,然而,在蛋白質組範圍內磷酸化修飾位點對蛋白更新和表達穩定性的影響尚不完全清楚。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通常,蛋白質在表達以後還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修飾才能發揮所需要的功能。這種翻譯後修飾過程受到一系列修飾酶和去修飾酶的嚴格調控,使得在某一瞬間細胞中蛋白質表現出某種穩定或動態的特定功能。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通過共價添加官能團或蛋白質,調節亞基的蛋白水解切割或整個蛋白質的降解來增加蛋白質組的功能多樣性。
  • MCP:中科院科學家揭示蛋白質丙二醯化修飾與2型糖尿病的相關性
    然而,經過這麼多年的研究,科學家尚未能徹底了解清楚糖尿病的完整機理。研究人員通過檢測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多種蛋白質醯基化修飾,發現:•發生於賴氨酸殘基的丙二醯化修飾在2型糖尿病小鼠肝臟組織中明顯高於對照組小鼠,而其它醯基化修飾沒有明顯變化,提示丙二醯化修飾可能與2型糖尿病相關。
  • 鑑定蛋白質功能性修飾的新方法問世
    鑑定蛋白質功能性修飾的新方法問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 17:56:12 近日,美國芝加哥大學Raymond E.
  • 轉錄後修飾機制研究獲進展
    來自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Lerner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化所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oding Region Polyadenylation Generates a Truncated tRNA Synthetase that Counters Translation Repression」的文章,揭示了C末端斷裂調控蛋白生成過程中的一種常見機制,這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更進一步分析轉錄後修飾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