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八屆「泛素、類泛素蛋白質修飾研究與應用進展」國際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行。在蛋白質SUMO修飾發現20周年之際,來自美國、法國、德國、加拿大、以色列、瑞典、日本和中國等200位專家學者圍繞泛素與類泛素蛋白質修飾的研究最新進展,以及在人類健康中的應用與前景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與研討。包括兩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博士和阿弗拉姆-赫爾什科博士和中國、美國、法國科學院院士等20多位知名教授在大會上作了精彩的學術報告。
「泛素、類泛素蛋白質修飾研究與應用進展」國際大會是該領域頂級會議,每兩年召開一次。本次第八屆大會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聯合舉辦,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教授和安德森癌症中心愛德華·葉教授擔任共同主席。
探尋泛素、類泛素蛋白質與人類疾病的關係,是國際醫學界的熱點前沿。「通過控制泛素化酶的活動,能調整蛋白質泛素化的過程,以及腫瘤的發生、發展。」阿龍·切哈諾沃在會上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進展。2004年,正是由於發現了經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這一重要生理過程,阿龍·切哈諾沃和阿弗拉姆·赫爾什科、歐文·羅斯分享了諾獎。
泛素、類泛素蛋白質其實是修飾類蛋白質。「在科學界看來,尤其是泛素修飾蛋白質的發現,具有非凡開創性意義。」交大基礎醫學院院長程金科教授稱,以1個細胞裡平均有4000種蛋白質表達來計算,單靠這4000種蛋白質沒法表現生命活動的多樣性,而泛素蛋白質就是一類修飾蛋白質,正是通過它們的修飾,讓蛋白質發展出很多新的功能,生命現象也正通過這樣的修飾方式呈幾何級擴增。
比如,泛素蛋白質的一大功能就是去修飾一些待處理的「垃圾」蛋白質,等於給它們貼上標籤,細胞內系統就會識別到這類「垃圾」蛋白質,並送去垃圾廠處理掉。「如果這個垃圾處理系統失控了,不工作或拼命工作,壞蛋白質不處理,好蛋白質被提前送到垃圾廠處理,蛋白質正常功能沒法發揮了,人就會生病。」程金科說,小小「垃圾工廠」,蘊含重要的發病機制。
程金科表示,他們目前正在開展一項肥胖方面的研究,通過去修飾相關蛋白質後,小鼠即便被餵食高脂飲食,也不發胖。也就是說,通過調節類泛素化修飾酶,能達到減肥效果。
「到底泛素化、類泛素化蛋白質是如何給其他蛋白質貼標籤的,它們會在什麼情況下、讓什麼蛋白質去『垃圾廠』,還有許多機制需要我們去探尋。」程金科說,摸清細胞內的精密機制,就有望找到對抗疾病「四兩撥千斤」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