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關注蛋白質修飾研究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

2020-11-25 科學網
泛素、類泛素蛋白質研究國際會議
關注蛋白質修飾研究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楊靜)日前,第八屆「泛素、類泛素蛋白質修飾研究與應用進展」國際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行。在蛋白質SUMO修飾發現20周年之際,來自美國、法國和中國等國的200餘位專家學者圍繞泛素與類泛素蛋白質修飾研究最新進展,以及它們在人類健康中的應用與前景進行了廣泛深入的交流與研討。

「泛素、類泛素蛋白質修飾研究與應用進展」國際大會是該領域頂級會議,每兩年召開一次。本次第八屆大會由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和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聯合舉辦,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院長陳國強和安德森癌症中心愛德華·葉擔任共同主席。

「通過控制泛素化酶的活動,能調整蛋白質泛素化的過程以及腫瘤的發生、發展。」以色列科學家阿龍·切哈諾沃在會上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進展。2004年,正是由於發現了經泛素調節的蛋白質降解這一重要生理過程,阿龍·切哈諾沃等人分享了諾貝爾化學獎。

泛素、類泛素蛋白質其實是修飾類蛋白質。「在科學界看來,尤其是泛素修飾蛋白質的發現,具有非凡的開創性意義。」交大基礎醫學院院長程金科稱,正是通過它們的修飾,讓蛋白質發展出很多新的功能,生命現象也正通過這樣的修飾方式呈幾何級擴增。

《中國科學報》 (2016-11-03 第4版 綜合)

相關焦點

  • 關注蛋白質修飾研究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新聞—科學網
  • 關注蛋白質修飾研究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
    2.科學網新聞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蛋白質修飾研究的最新篇章
    蛋白質修飾檢測技術進展近年來,基於液相色譜與生物質譜聯用技術( LC-MS) 的蛋白質組學策略發展迅速,為系統水平上的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提供了強有力的研究工具。且基於質譜的蛋白質組學大大擴展了人們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的發生和動態的了解。
  • 程金科: 蛋白質SUMO修飾與炎症
    來自科研及醫療領域的科學家及醫生學者們共聚一堂,對蛋白質修飾與降解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交流探討。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程金科教授作為第一個演講嘉賓,圍繞著"蛋白質SUMO修飾與炎症"帶來了精彩的演講。程教授在報告中介紹了SUMO修飾通過改變靶蛋白的位置與活性,以及與其他蛋白質幾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而成為了蛋白質調控的一種新的機制。
  • 中外專家紀念蛋白質SUMO修飾發現20周年 —新聞—科學網
    日前,第八屆「泛素、類泛素蛋白質修飾研究與應用進展」國際會議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舉行。
  • 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圓滿落幕
    蛋白質的修飾與降解,和生命活動以及各種人類疾病密切相關,這一領域已成為全球生物醫學界關注的焦點。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磷酸化修飾、乙醯化修飾、泛素化修飾、亞硝基化修飾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裝備,對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蛋白質的正確的修飾對於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循環。
  • 科學家探討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影響—新聞—科學網
    中國農科院肉品加工與品質調控創新團隊近十年來聚焦宰後早期能量代謝與蛋白質翻譯後修飾關聯調控肉品質的分子機制,取得系列重大突破,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徑。 基於該團隊已有研究基礎,近日其對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影響肉品質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了系統梳理,綜述了蛋白質磷酸化、乙醯化、亞硝基化和泛素化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對肉品質的影響,重點討論了蛋白質磷酸化對肉品嫩度、色澤、持水性的影響以及影響蛋白質磷酸化功能的機制和因素。相關成果發表於《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綜合評論》。
  • 水生所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研究獲進展
    蛋白質的翻譯後修飾,如磷酸化、乙醯化等,是調節蛋白質生物學功能的關鍵步驟,是蛋白質動態反應和相互作用的一個重要分子基礎,也是細胞信號網絡調控的重要靶點。由於翻譯後修飾蛋白質在樣本中含量低且動態範圍廣,其研究極具挑戰性。近期,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研究員學科組在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組學及其功能方面展開了深入的研究並取得了系列進展。
  • 蛋白質修飾與腫瘤研究
    蛋白質的修飾這一領域已成為全球生物醫學界關注的焦點。除了一些傳統的磷酸化和泛素化,硝基化、乙醯化、SUMO化引發關注外,還有一些修飾策略,如PEG化修飾、脂質體化、糖基化,這些複雜的調控作用在眾多慢性疾病(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腫瘤、心血管、內分泌等)以及一些炎症等中都起到關鍵調控作用。通過對蛋白質修飾的調控和反調控可能給眾多臨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帶來契機。生物谷整理了一些蛋白質修飾在癌症方面的研究。
  • 順磁標記蛋白質在溶液與細胞內研究中的應用
    在介紹該領域最新重要進展的基礎上, 該文主要討論了該課題組通過利用順磁效應在結構生物學和化學生物學中的工作: 多結構域蛋白質中的結構域動態取向分析; 非平衡態下低含量、不穩定蛋白質複合物的三維結構測定; 贗接觸位移測定活細胞內蛋白質的三維結構; 順磁核磁和電子自旋共振在結構生物學研究中的互補性以及應用雙電子自旋共振在細胞內高分辨距離測定方法.
  • 蛋白質修飾研究現狀與未來
    蛋白質的修飾與降解,和生命活動以及各種人類疾病密切相關,這一領域已成為全球生物醫學界關注的焦點。蛋白質的糖基化修飾、磷酸化修飾、乙醯化修飾、泛素化修飾、亞硝基化修飾等,是蛋白在生物代謝過程中的重要裝備,對研究疾病具有重要意義。蛋白質的正確的修飾對於蛋白降解也非常重要,從而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循環。
  • 2015蛋白質修飾與降解論壇今在滬隆重開幕
    來自科研及醫療領域的科學家及醫生學者們共聚一堂,對蛋白質修飾與降解的最新研究進展進行交流探討。本次會議為期兩天,本次會議邀請了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的程金科教授、軍事醫學科學院放射與輻射醫學研究所的張令強研究員、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鄭曉峰  教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李衛研究員等眾多領域專家。
  •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定位研究取得進展
    蛋白質在發生翻譯後修飾後,理化性質會發生顯著改變,從而實現了蛋白質功能的指數級擴增。
  • 丙二醯化修飾影響2型糖尿病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團隊在蛋白質組學研究國際頂尖期刊《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上發表了他們的最新研究進展
  • 蛋白質組學研究進展與趨勢
    蛋白質本身的存在形式和活動規律,如翻譯後修飾、蛋白質間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質構象等問題,仍依賴於直接對蛋白質的研究來解決。雖然蛋白質的可變性和多樣性等特殊性質導致了蛋白質研究技術遠遠比核酸技術要複雜和困難得多,但正是這些特性參與和影響著整個生命過程。        傳統的對單個蛋白質進行研究的方式已無法滿足後基因組時代的要求。
  • 年終盤點:2018蛋白質修飾研究的現狀與未來
    蛋白質翻譯後修飾(PTM)包括磷酸化、甲基化,乙醯化等。蛋白質表達受基因組和表觀遺傳學的調控,並且在表達以後還需要經過不同程度的修飾才能發揮所需要的功能,PTM研究至關重要。下面讓我們看看2018年蛋白質修飾領域有哪些重要研究。
  • 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輝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合作,在生物分子模擬應用研究中取得新進展,以共同通訊作者形式在Nature 雜誌上發表全文(Article)。
  • 港大化學系抗菌藥物研究獲得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訊 (記者韓琨)近日,記者從香港大學處獲悉,由香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李學臣團隊及其在美國佛羅裡達大學和香港理工大學的合作夥伴在國際學術期刊
  • 乳腺癌類器官研究進展及臨床應用前景
    文題釋義:類器官:具有幹細胞潛能的細胞進行體外三維培養後形成的細胞團,其能自我更新和自我組裝,並表現出與來源組織相似的結構特徵和功能特性,不僅能夠長期傳代培養,而且具有穩定的表型和遺傳學特性,是近年來突破發展的一種體外三維組織培養技術,備受研究人員的關注
  • 菸草所首次揭示植物蛋白質的巴豆醯化修飾—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菸草研究所菸草病蟲害防控科研團隊在菸草蛋白質翻譯後修飾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發現菸草蛋白質巴豆醯化參與細胞碳代謝等多種生物學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