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根系轉錄組與根中的真菌群落結構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2020-12-06 趙峰愛體育

本文系作者趙峰愛三農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對擬南芥、水稻和玉米的研究表明,根際區域的微生物群落結構受土壤類型的影響,而且與土壤質地和有機質含量有關。改變土壤營養狀況、pH、溫度、水分和通氣等會影響土壤理化性質的措施也會對植物根際區域微生物群落結構產生影響。劉俊傑等(2008)研究表明,施磷會顯著影響大豆根際細菌和真菌群落結構。在特定土壤類型及環境下,植物類型是影響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的主要因素。

大豆種植田

近期的研究表明,相同植物的不同基因型會影響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植物細胞可以感知微生物釋放的信號分子並啟動免疫防禦代謝反應,而且普遍認為植物免疫防禦系統是影響其根際微生物群落結構的主要因素。另外,將分別來自擬南芥(不滅菌培養)根系和葉片的相同種類細菌,按一定比例組合,組成「人工細菌群落」,接種到種植擬南芥的無菌土壤中。結果發現該擬南芥葉片中細菌群落結構與不滅菌擬南芥葉片細菌群落更相似,根中細菌群落結構與不滅菌擬南芥根系細菌群落更相似,表明了不同植物器官與微生物的相互選擇或適應。

擬南芥

作物如玉米的軸根和側根在結構和功能方面具有顯著遺傳學差異。玉米不同根系類型對局部硝酸鹽處理具有顯著的側根密度響應及轉錄組功能差異。在水稻研究中也發現,叢枝菌根真菌在軸根和側根中的群落分布不同,並且軸根和側根受到叢枝菌根真菌侵染後表現出轉錄組功能差異。以上研究表明,作物根系在響應非生物及生物脅迫時表現出明顯的根系類型差異特徵即在同一根系的不同類型之間存在著結構功能互補及微生物互作特點。

玉米根

結合高通量轉錄組測序技術和擴增子基因測序技術,對缺磷和充足供磷下田間吐絲期玉米在0~30cm土層中的軸根和側根進行轉錄組和真菌群落結構鑑定,發現不同根系類型(軸根、側根)和供磷水平間玉米根系轉錄組存在差異,且軸根、側根間的差異大於供磷水平間的差異,表明轉錄組特性主要由根系類型差別而定。供磷水平也顯著影響玉米吐絲期土體土及玉米不同類型根系中的真菌群落結構。根中的真菌群落結構在軸根、側根間和供磷水平間均存在差異,而且均與土體土真菌群落結構存在差異。進一步分析OTU及真菌群落多樣性發現,低磷土壤的土體土真菌群落多樣性顯著高於高磷土壤,並且不同磷水平下不同根系類型顯著富集特定的真菌OTU,如低磷軸根富集40個OTU,高磷側根中富集55個OTU。

玉米吐絲期

另外,在不同供磷強度下側根中的真菌多樣性高於軸根,同樣側根中真菌群落對磷的響應高於軸根。說明植物根系對微生物群落具有明顯選擇性富集的現象。田間研究發現,不同玉米根系類型同樣影響內生真菌的群落組成。在低磷條件下接合菌門和子囊菌門為側根的優勢門類,而軸根以壺菌門為主;高磷條件下,側根中擔子菌門和球囊菌門為優勢門類。以上結果說明,側根是真菌菌群主要活躍的優勢載體,並且隨著磷水平的變化,其真菌群落複雜性相應發生變化。表明玉米根系類型選擇性吸引寄生真菌直接受到供磷水平的影響,或者間接受根系分泌物的影響。已經在擬南芥和甘蔗中發現,根系和葉片中的細菌及真菌群落顯著不同。我們的研究表明,即便在同一器官的不同部分中,真菌群落結構同樣具有差異。

玉米根系

對不同根系類型響應供磷水平的差異表達基因分析發現,低磷條件下有954個特定的差異表達基因,高磷下有3277個特定的差異表達基因。對特定的差異表達基因進行Mapman功能分析及 Fisher精確檢驗表明,細胞壁、次級代謝、激素代謝及脅迫過程為不同供磷下較為保守的生物學過程。進一步對差異顯著的生物學過程進行卡方檢驗分析,發現低磷下細胞壁代謝過程主要在軸根中富集,而高磷下主要在側根中富集;另外,刺激代謝及脅迫反應過程在高磷下顯著在側根中受到誘導。以上功能分析說明,根系轉錄組變化受到根系類型及磷水平的共同影響。已有研究發現,植物自身的磷營養狀況及獲取磷的能力可以影響植物根系的細菌群落構成,還影響內生真菌侵染寄主根系的能力。

磷肥

我們發現土壤的供磷水平及根系類型特性同樣影響內生真菌群落構成,說明植物自身及外界磷狀況與根系真菌寄生能力具有密切聯繫。叢枝菌根真菌侵染根系增加對磷養分的吸收具有廣泛共識。研究發現叢枝菌根真菌在側根中侵染顯著高於軸根,與水稻中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一級側根的侵染顯著高於二級側根。叢枝菌根真菌相關的基因Pht1;2,Pht;5,和Phtl;6轉錄本累積與侵染結果一致。低磷條件下叢枝菌根真菌在側根中的高度侵染及相關的磷轉運蛋白基因的誘導表達,充分說明低磷下叢枝菌根真菌對磷素吸收途徑的重要性。已有研究表明,高磷抑制叢枝菌根真菌侵染及相關磷轉運蛋白基因表達。如果侵染的真菌不具備向寄主供應磷素的能力,寄主會抑制該菌的侵染,植物會選擇高效供磷的真菌物種抑制低效物種侵染。即便是在高磷條件下,側根的侵染強度及真菌群落結構仍然高於軸根,說明側根特定的細胞壁修飾過程起到關鍵作用。

相關焦點

  • COM:根系微生物組研究中的合成群落還原法
    這些研究的作者在受控條件下和在天然土壤中生長擬南芥植物,以避免風,雨和溫度的差異,同時允許植物從天然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組裝根微生物組(圖1a,b)。通過大量的生物學和技術重複,兩項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與土體土壤的微生物組相比,擬南芥植物具有獨特的根系微生物組。
  • 諾基爾:南方柑橘類果樹根系發育特點及追肥護根方法大全
    種好果樹,養好根系更是栽培種的重中之重。「根深葉茂,葉茂根深」。根上根下的相互關係主要表現在:營養交換、相互依存,維持動態平衡,根系供給地上部分水分、營養物質、部分調節物質,根系發育需要來自地上部分的光合產物。根上根下相互交替生長。南方柑橘樹根系發育有什麼特點呢?根系發育高峰又是在什麼時候呢?
  • 有了這一類細菌,植物根系可正常生長
    複雜的土壤環境中主要包括植物根系組織、非生物環境因素和豐富的微生物群落三方,其中微生物群落根據與植物的關係又分為有益菌和有害菌,這些菌落會隨著根際環境的變化調整與宿主的關係,甚至與其他菌落的相互作用,進而影響植物的健康【1】。
  • 辣椒的根系有什麼特點,管理中應該怎樣護根壯根?
    很多人無辣不歡,辣椒是餐桌上最常見的美食,在農村很多人都喜歡種植辣椒,在我國辣椒是僅次於大白菜第二大蔬菜作物。辣椒的根系有什麼特點?辣椒的根系不發達,根入土淺,根量少,根部損壞後再生能力比較弱,大部分根系分布在深度為10~18CM的土層內。
  • 科學家繪製水稻根單細胞轉錄組圖譜—新聞—科學網
    在植物整個生命過程中,根尖不斷分化發育,形成的根系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礦質元素,參與植物與生物或非生物信號的互作,並起到固定植株的作用。
  • 根系問題多?作物根系生長受這些因素影響!
    1.水分對根系的影響 當土壤水份過幹時,易促使根木栓化和發生自疏;過溼能抑制根的呼吸作用,造成停長或腐爛死亡。 圖1 根尖結構 2.酸鹼度對根系的影響 土壤偏酸性或偏鹼性,都會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養分的有效性
  • 這是植物的根!|科學人
    大部分植物根系發達,會在土壤中形成繁複的立體網狀結構。從一個人的鬍鬚不一定能判斷它的性格特點,但仔細分析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的三維分布規律,研究人員可以讀取的信息卻有很多。土壤中這兩種元素的水平,對根系構型的結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氮元素在土壤中主要存在形式具有較高的溶解性。通常而言,在土壤的深層,由於水分的增加,氮素的豐度更高。因此,植物為了提高對氮素的吸收,會增加根系垂直生長的程度,即形成更深的根系構型。對於鬚根系的玉米和水稻來說,要是土壤缺氮了,那麼它們根部不定根的萌發就會減少,而已有的根系則會扎得更深。
  • 微生物所等首次在真菌中發現操縱子結構
    其全部基因均排列在一起,且其中的若干個結構基因可通過轉錄形成一條多順反子mRNA。操縱子已被認為是原核生物基因組結構和調控的主要特徵之一。與原核生物相反,真核生物的蛋白質編碼基因是受獨立調控並轉錄成單順反子mRNA的。
  • 研究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穩定性、多樣性與作物產量的關係
    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細菌、真菌、線蟲等)以多營養級微食物網形態共存,尤其在根-土界面(根際微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直接或間接影響作物健康和產量。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穩定性、多樣性影響作物產量的作用機制,可為農業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 作物真菌病害,以及作物病毒病害對農作物的危害有哪些?
    一、作物真菌病害真菌寄生於植物並引致的病害叫真菌病害。真菌在營養生長階段的結構叫營養體,主要功能是吸收.輸送和貯存營養,為繁殖生長做準備。真菌的營養體還可以形成菌組織以及菌體的變態結構。已記載的植物病原真菌有8000種以上。
  • 根系不好都是瞎忙活(下)!擴穴、治真菌
    又有朋友說了,怎麼有的人說獼猴桃「怕溼」呢?先賣個關子,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根」是什麼根一、主根弱,側根強?翻鬆土地要留心!獼猴桃根的第三個特點是側根發達,主根細短。之前說獼猴桃是「渴死鬼」。小獼猴桃樹心想,要是澆下來的水還沒有滲下去幾釐米,我就已經已經喝到口,這該多好!所以獼猴桃幼樹發展根系,就有分布廣而淺的特點。
  • 茶樹連作障礙與土壤微生物群落
    目前普遍認為導致連作障礙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1)土壤理化性質改變;(2)植物活體通過淋溶、殘體分解、根系分泌等方式向土壤釋放自毒物質而產生自毒作用;(3)土壤微生物群落結構失衡,病原微生物數量增加,病蟲害嚴重。
  • ISME:中科院南京土壤所褚海燕組揭示關鍵菌群的生物多樣性決定作物...
    在農業生態系統中,施肥被普遍用來提高作物產量,但同時也潛在影響了土壤生物多樣性在維持作物增產中的作用。施肥能改變土壤生物的多樣性和群落組成,並且不同施肥管理對微生物群落的影響也存在差異,因此,加深對土壤生物多樣性在調控土壤過程和農田作物生產力方面的認知將為糧食生產的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學指導。
  • 中科院微生物所等首次在真菌中發現操縱子結構
    glpks3/glnrps7操縱子及其產物xenolozoyenone操縱子是指啟動基因、操縱基因和一系列緊密連鎖的結構基因的總稱和轉錄功能單位。其全部基因均排列在一起,且其中的若干個結構基因可通過轉錄形成一條多順反子mRNA。操縱子已被認為是原核生物基因組結構和調控的主要特徵之一。
  • 田間菌根真菌對玉米根系的侵染及受土層的影響分別是什麼?
    雖然菌根真菌共生體建立的分子機制還不甚清楚,有研究報導該過程主要由植株體內的磷濃度系統調節。植物分泌的獨角金內酯是參與該調節過程的重要信號物質,它在根內的合成受地上部磷濃度的系統調節。類胡蘿蔔素裂解酶(CCD)是一類參與植物體內獨角金內酯合成的重要酶類。缺失該酶的玉米突變體表現為菌根真菌侵染嚴重下降。在環境中有效磷濃度高的情況下,獨角金內酯的合成和分泌受到抑制,植物根系菌根共生體的形成受到限制。
  • PLANT:叢枝菌根真菌群落隨環境梯度的變化
    Introduction 叢枝菌根真菌(AMF)以孢子和莖外菌絲的形式存在於土壤中,也存在於植物的根中,它們之間形成了互惠共生的關係。AMF通過植物接收生存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質,作為交換,它們增加了宿主的水分和養分,其效率更高從而提高植物生產力。AMF在土壤中通過葉外菌絲的作用促進團聚體的形成,並形成更大更穩定的結構來改善土壤結構因此,它們與農業地區和自然環境相關。
  • 舊話新提:ANR1促進菊花根系發育的分子機制
    該研究揭示了菊花MADS-box轉錄因子CmANR1能夠轉錄激活生長素運輸基因CmPIN2的表達,增加根系中生長素含量從而促進菊花根系發育的新機制,並培育了氮素高效利用的菊花新材料。氮素尤其是硝態氮(NO3-)可作為信號物質對植物根系發育起到複雜而精細的調節作用。
  • 「真菌王國科普系列之三」「小」菌根的「大」作用
    那麼,自然界中的真菌是如何與植物共同生活的呢?與植物共同生活的真菌多數存在於土壤中,而這些真菌與植物共生的結構稱之為菌根(mycorrhiza)。菌根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共生現象,是由土壤中的菌根真菌與高等植物根系建立的相互有利的一種共生體。
  • GC-MS非靶向代謝組+轉錄組學助力羅學剛團隊再發多組學植物鈾研究
    發表了題為「Unraveling response mechanism of photosynthetic metabolism and respiratory metabolism to uranium-exposure in Vicia faba」的研究文章,通過轉錄組學和GC-MS非靶向代謝組學結合植物生理參數分析等研究手段,發現放射性元素鈾對植物生長和根系微觀結構的影響,深入而透徹地闡明了鈾暴露對植物光合碳代謝和呼吸代謝的毒性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