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文章開始之前,學農想和大家一起複習一下昨天的內容。昨天《根系篇(上篇)》第一部分介紹獼猴桃樹根的「喜氣」和「喜水」習性,這裡的重難點在於「氣」和「水」彼此有點不對付:土壤泡水,那裡邊還能有氣嗎?學農仔細想了想,覺得咱們說獼猴桃「喜水」,不如說獼猴桃「喜溼」,這樣大家就不會記混、出錯了。「喜氣」「喜溼」的獼猴桃根系,對土壤透氣性和保水要求高。針對這一點,多次少量的澆水方法、鬆土、使用有機肥、培養菌群,都是改善土壤通透性的好辦法。
有的朋友會提出來,「行間生草」也是土壤保溼的好法子。是的!行間生草對根系和葉片都有很大的益處。生草能夠增大土壤溼度,蚯蚓幫助農民翻鬆土地,利於獼猴桃根系的呼吸。生草的作用不止如此,益處很多,但操作也有很多難點:什麼時候生草?怎麼生?是否應該割草覆蓋土地?如果操作出錯,那也會出大問題。由於篇幅限制,我們主要把生草放在《葉片篇》裡去講。學農之前也有推送過文章:《獼猴桃園該生草嗎?方法正確,增樹勢、促根系!怎麼做?牢記3招》,等不及的朋友們可以先去看一看。
又有朋友說了,怎麼有的人說獼猴桃「怕溼」呢?先賣個關子,我們開始今天的內容。
「根」是什麼根
一、主根弱,側根強?翻鬆土地要留心!
獼猴桃根的第三個特點是側根發達,主根細短。之前說獼猴桃是「渴死鬼」。小獼猴桃樹心想,要是澆下來的水還沒有滲下去幾釐米,我就已經已經喝到口,這該多好!所以獼猴桃幼樹發展根系,就有分布廣而淺的特點。為了發展側根,犧牲了主根的營養,主根弱也是自然的事情。由於幼樹紮根需要營養,這時候生草不合適,否則新草也要和幼樹的樹根來爭肥爭水。
但是即使不生草,獼猴桃幼樹周圍也會長出雜草。果農需要在雜草剛剛長出來的時候儘早出除去。如果等到雜草長高,獼猴桃的根也成熟了。因為主根弱的緣故,淺耕除草也會對樹根造成很大傷害。所以除雜草一定要儘快,把雜草扼殺在萌芽狀態。
此外,由於獼猴桃生根時求廣,樹盤生長會很快超過定植穴的範圍。樹根在狹小的定植穴內堆積生長,根系可以呼吸的氧氣越來越稀薄。因此為了保證果樹的長勢,深翻擴穴也是必要的。抓住擴穴的時機,在果樹根部摻進優質的、和肥料拌過的土壤。
該怎麼做?
(1)鬆土時除雜草:
時機:鬆土要在雨後或澆水後,地表還未結塊時進行。操作方法:為了避免傷害樹根,鬆土深度以5~10釐米為合適。以樹幹為中心向外,由淺入深地翻鬆。超過樹盤可以深至15~20釐米,促進根系向下發展。在此過程中拔出細、小、弱的雜草,防治雜草和幼樹樹根爭肥爭水。後續:鬆土工作結束後及時培土,防止雨水衝刷,水土流失。
(2)深翻擴穴:
時機:最好在採摘果實之後,冬天之前進行。春天結束後也可以進行深翻作業。操作方法:獼猴桃根系分布深度一般在40釐米左右,因此深翻達50~60釐米即可。在原本的定植穴的基礎上向外深挖,把石塊翻出來,達到疏鬆土層40-60釐米。這時是培肥、改造自家土壤的好時機。將農家肥和無機肥料拌勻,深翻時放在手邊。把挖出的表土(大概一犁深的土)和底土分別堆成兩份。由於植物和動物在地面上腐爛,這種表層土壤富含營養物質和水分,是植物生長的完美基質。用表土混合拌好的肥料,填入擴張後的定植穴內。後續:雨後同樣要及時培土,防止水土流失。竅門:結合施基肥,以每年或隔年在根系外圍深翻挖施肥溝,在樹冠內宜淺,待修剪、清園結束時,將施肥溝以外的土壤再深翻20-30釐米。
二、獼猴桃樹根與真菌共生?得真菌病,可以用真菌治!
獼猴桃在擴大種植的過程中,出現了大量病害。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真菌病,包括褐腐病、軟腐病、炭疽病、灰黴病等等。植物上會長出病斑,斑上帶黴或者粉狀物。例如生炭疽病的獼猴桃,棕黑色斑點會滲出粉色粘液。這樣的病症,其實是因為真菌侵染了植物。
為什麼獼猴桃特別容易感染真菌病害呢?這裡就回答了開始咱們說到的問題——獼猴桃為什麼「喜溼」又「怕溼」?其實,適宜獼猴桃生長的溫度和溼度,恰好也適合真菌滋生。獼猴桃在抽梢、開花的時候,病菌也在暗處潛伏著。高溫高溼的夏季來臨,真菌病害的爆發期也就不遠了。
但是,並非所有的真菌都是壞菌。實際上,獼猴桃早就習慣跟一些真菌和諧相處啦。在2000多年的進化過程中,獼猴桃形成了和部分真菌的共生關係——獼猴桃的根,也被稱作內生菌根,寄生在獼猴桃根上的真菌被稱為「菌根菌」,對樹體有益處,能夠幫助樹根吸收土壤中的礦物質、提高植株的栽培成活率。其中,很重要的一種叫做「叢枝菌根菌」。這類益生菌能夠通過分泌抗生素,或者淨化根系生長環境的方法,提高果樹的抗病力。
也就是說,獼猴桃的益生真菌(菌根菌)能夠幫助植物,抑制有害病菌的發育和生存。菌根菌為果農提供了一種重要的生物防治方法。傳統方法傾向於使用化學藥劑防治病菌(如用土壤燻蒸劑或殺菌劑),這樣的確能夠殺死病原菌和線蟲,但也大幅度減少了土壤中益生菌的數量。有時燻蒸劑沒有達到病原菌、線蟲的致死量,卻已經殺死了對獼猴桃樹有益的菌根菌,這樣防治其實適得其反了。我們不妨使用生物防治的辦法,用真菌預防真菌病。
該怎麼做?
(1)播種三葉草
我們熟悉的三葉草除了可以充當綠肥作物,還含有菌根菌的大量孢子,也是叢枝菌根菌的宿主植物。前文提到生草益處良多,生三葉草確實也是預防真菌病害的方法之一。
操作方法:
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即可播種三葉草。一年中有兩次播種時機,第一次在3月下旬到4月上旬,第二次宜在8月中旬至9月中旬。播種時土壤墒情要好,採用條播的模式,行距30釐米左右,播種量每畝0.5~0.75公斤,覆土厚度1釐米。三葉草幼苗期苗弱根淺,要注意及時灌水和清除雜草。
(2)清理枝葉
7~9月份獼猴桃早期落葉。對於病葉、病果,要及時清理出園,集中處理,或燒或埋。
(3)及時鬆土通風,降低溼度
獼猴桃是喜溼植物,但溼度更是真菌滋生的前提條件。如果果樹患病,務必扒土晾曬通風,降低溼度。如果是土上覆草的果園,在雨季時及時進行草料除溼,防治黴爛影響果樹。
當然,對於獼猴桃果園來說,化學藥劑是必需品。真菌病害用藥也有講究,使用時間、藥劑種類、操作方法都得上心。在這裡不是本文重點,學農也推送過大量用藥文章。在這裡只簡要介紹常見兩種,更多內容請繼續關注學農獼猴桃。
化學防治
(1)灰黴病:
現象:雄花受害:初呈水浸狀,後變軟,繼之成簇衰敗凋殘,幹縮成褐色團塊。雌花被害後花蕾變褐,枯萎而不能綻開。在多雨條件下,病部長出白色黴狀物。
開花前和盛花末期要注意噴藥預防。病原菌無處不在,如果不用藥預防的話,一旦氣候條件適合,很容易發病。
藥劑:廣譜性的殺菌劑,可選用代森錳鋅、多菌靈、腐黴利 、異菌脲 等藥劑,要注意輪換用藥,大概每隔7~10次噴施一次,2~3次即可。
(2)褐斑病:
用銅製劑防潰瘍病,同時加入戊唑醇、苯醚甲環唑之類的藥劑,控制葉部的斑點類病害。
總結:
今天介紹了獼猴桃根主根弱、側根強的特點,根系分布廣而淺。此外,獼猴桃根還是菌根,根上寄生著有益真菌,可以抑制引發灰黴病、軟腐病的病原菌。對此我們要在幼樹時期儘早除雜草,仔細深翻擴穴。關於預防、防治真菌病,主要介紹非化學防治方法,可以播撒三葉草、翻土晾曬。希望對你有啟發。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明天推送《枝幹篇》,繼續向大家介紹獼猴桃樹。請持續關注學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