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水果好吃果樹難栽。種好果樹,養好根系更是栽培種的重中之重。
「根深葉茂,葉茂根深」。根上根下的相互關係主要表現在:營養交換、相互依存,維持動態平衡,根系供給地上部分水分、營養物質、部分調節物質,根系發育需要來自地上部分的光合產物。根上根下相互交替生長。
南方柑橘樹根系發育有什麼特點呢?根系發育高峰又是在什麼時候呢?
柑橘樹根系屬於直根系,主根入地較深,鬚根發達,一般栽培的柑橘樹根系分布在10-50cm的土壤中,大約佔總根量的80%以上,尤其是樹冠下的土壤中最為密集。
主 根:
向下垂直生長,主根是根系的永久中堅骨架,具有支撐和固定樹體,輸送與貯存養料的作用。
側 根:
為永久性的根,骨幹根。側根也具有固定樹體,輸送和貯藏養料的作用。
須 根:
著生在主根和側根上的大量細小的根,稱為鬚根。經過鬚根的生長,構成了強大的根系,增強了根系吸收和輸送養料的作用。
菌 根:
柑橘根系一般不生根毛,而是靠與真菌共生所形成的菌根,來吸收水分和養分。真菌既能從根上吸收自身生長所需要的養分,又能供給根群所需的無機營養和水分。通過菌根分泌有機酸和酶,促使土壤中的難溶性礦物質分解特別是磷,增加土壤中的可供給養料。菌根還能產生對柑橘生長有益的生長激素和維生素。菌根的菌絲具有較高的滲透壓,可大大提高根系吸收養分和水分的能力,增強根系的吸收功能。
一、柑橘的根系生長
1柑橘根系生長的過程
地上地下部分的關係
當地上部分迅速生長時養分則集中在迅速生長部分,如果地上部分處於大量生長時,根系則處於緩慢生長。反之,地上部分大量生長根系生長慢。因此,根系的生長是與地上部分處於交替生長。也就是說柑橘的營養生長有一個營養生長中心,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其某一部分的生長。
從地上生長情況看根系生長狀況
根系生長與抽梢是交替進行的。如根系第一次生長高峰是早春梢停止生長後至夏梢抽生前;第二次在夏梢抽生後;第三次是在秋梢停止生長之後至果實成熟期。一般根系與樹冠的生長呈對稱狀,如果垂直根系發達,則地面部分的直立性就強,因而枝葉徒長,開花結果遲;水平根廣而鬚根發達時,則樹冠開張,形勢中庸,有利於花牙形成,可提早開花結果,並獲得高產。
柑橘根系的對應生長和交替生長
對應生長就是地上有個大枝,地下就有個大根;地上有個小枝,地下就有個小根;地上有許多葉片,地下就有許多毛鬚根。交替生長就是長根不長枝,長枝不長根。
2柑橘根系生長高峰的特點
一年中,柑橘根系生長有幾次高峰,且不同的柑橘產區有一定的差異。冬春溫暖,土壤溫度、溼度較高的我國華南柑橘產區,先長根,後發春梢,春梢大量生長時,根系生長微弱;在大量春梢轉綠後,根系生長開始活躍,至夏梢發生前達到生長高峰;以後秋梢大量發生前和轉綠後又出現根的生長高峰。但如果早春土壤過幹或溫度過低,柑橘則先發春梢後長根。
兩廣柑橘根系一般每年有三次生長高峰,與枝梢生長高峰相交錯,並形成相互消長的關係。即在每次新梢停止生長時,地上部供應一定量的有機養分輸送至根部,根系才開始大量生長。「樹靠根長,根靠葉養」,枝梢生長旺盛顯然有利於根的發育,而強大的根系也促使枝葉繁茂。
第一次生長高峰:春梢抽生後至夏梢抽生前,大概在4-5月。
正常年份,兩廣柑橘春季發芽前後,根系開始生長,在抽生春梢轉綠以後,出現第一次生長高峰。此時,新根開始的生長數量較小,至夏梢抽生前,新根大量發生,髮根量為較多的一次。
第二次生長高峰:一般在夏梢抽生後,秋梢抽生前,髮根量相對較少。大概在7-8月。
第三次生長高峰:發生在秋梢停止生長後,大概在9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這一次生長高峰,也能形成一定數量的根系。此後根系活動趨向緩慢。
柑橘根系生長與枝梢生長互為消長的現象,有整體與局部之分:對幼齡樹或在抹芽控梢的情況下,整株植株的枝梢和根部出現較明顯的交替生長現象,但對不進行控梢的成年結果樹,因其大根和大枝具有相對的獨立性,除春、秋梢與根系有較明顯的交替生長外,夏季各大枝,夏梢的抽生常參差不齊,與其相連的根部葉出現局部的交替生長。
所以,幼齡樹與成年樹促根施肥梢有區別:幼齡樹每批梢前都可以施促根肥,而成年樹重點在秋梢前和採果後。成年樹生產上要求採果前後早施冬肥,促使根系還在繼續進行生長活動時吸收營養,以利於樹勢恢復和樹體營養貯藏,保證花芽分化及翌年春季發芽開花的營養需求。
二、影響柑橘根系發育的因素影
響根系的因素很多,除品種特性和地上部生長情況以外,立地條件下根際環境,如土壤質地、土壤溫度、土壤通透性、含水量與土壤酸鹼度,以及土壤的耕作情況均可影響根系的生長。
(1)土壤質地
柑橘對土壤質地適應性較強,但是良好的柑橘園地應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質。土層至少有1米,俞深俞好;有機質含量要達2-5%。但是廣西柑橘產區土壤質地一般為紅壤。紅壤具有深厚的紅色粘土層,心土和底土為棕紅色,堅實粘重和鐵鋁膠體粘結,稜快壯結構。具有粘、酸、瘦、缺磷的特點。由於熱量資源豐富,宜種柑橘,但要獲得種植柑橘的成功,應針對紅壤的特性進行改良熟化土壤,其關鍵在於挖壕溝壓埋有機物,施用石灰,提高土壤pH值等措施。
(2)土壤溫度
不同種類柑橘根系所需的土溫有差異,但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基本上土溫達15度左右柑橘根系開始萌到,土溫達到45度以上時根系大量死亡,土壤溫度在22-28度左右柑橘根系生長最好。
(3)土壤通透性
土壤空氣中至少必須有3-4%的氧氣,含氧量在2%以下時根系的生長逐漸停止,低於1.5%時根有死亡的危險。土壤通氣良好則柑橘鬚根發生多,土壤孔隙量和鬚根量正相關。
(4)土壤含水量
柑橘根系生長適宜的土壤含水量約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80%,土壤絕對含水量17%-18%。田間含水量評判參考方法:單手用力抓能成團,鬆開落地能散開。
(5)土壤酸鹼度
柑橘為喜微酸性植物,最適pH值為6.0-6.5,根系能在pH4.8-7.5的土壤環境中生存。pH高時,會降低鎂、鐵、鋅、硼、銅和磷的溶解度,產生缺鎂、缺鐵等缺素問題;而土壤pH為4.5以下時,鋁、錳、銅、鎳等元素的溶解度過大,產生毒害,會誘發產生缺磷、缺鈣、缺鎂、缺鐵等缺素症。
三、內生菌根與柑橘根系的關係
柑橘根系共生的內生菌根一般是叢枝菌根,柑桔根系根毛較少,對叢枝菌根的依賴性較強。叢枝菌根真菌侵染寄主植物後,一方面向根內發展形成菌根結構,另一方面向根外擴展形成緻密的菌絲網,根外菌絲長度可達 12cm,因此,不同植株間的根外菌絲縱橫交錯,形成了菌絲橋,起傳遞礦質營養的作用。
影響因素
對地表土進行翻耕,則菌絲橋受到破壞,從而降低菌根的發育。
增施氮肥不利於叢枝菌根的發育。
翻耕不利於叢枝菌根的發育。
覆草:在柑橘滴水線以內覆蓋 5~6cm 厚的雜草,能改善土壤水分、肥力、透氣性和溫度等生態條件,從而增加新根密度,有利於叢枝菌根真菌的侵染和發育。
四、柑橘施肥
一、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料,實施橘園行間種植綠肥、生草覆蓋,培肥土壤、保持水土;土壤酸化嚴重的果園施用鹼性調理劑和有機肥進行改良。
(2)根據柑橘園土壤肥力和不同熟期柑橘品種及產量水平,適當調減氮磷鉀肥用量;在南方酸性土壤上注意補充鎂、鈣、硼、鋅等中微量元素,尤其是在春季柑橘萌芽前及開花前後補充硼和鋅。
(3)肥水管理應與綠色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結合,春季施肥前注意果樹的整形修剪,夏季易出現高溫伏旱,提倡柑橘園生草覆蓋和穴貯肥水技術,有條件的果園提倡水肥一體化技術;秋季注意深施有機肥。
二、施肥建議
(1)施用有機肥5-10公斤/株, 或者施用農家肥2-4方/畝;樹勢弱或肥力低的土壤多施用。全部有機肥作基肥最好於秋季施用,秋季未施用的在春季2-3月及早施入(尤其是晚熟柑橘在秋季不方便施用的情況下應在春季補施),採用開溝或挖穴方法施用。
(2)畝產1500公斤以下的果園,氮肥(N)10-15公斤/畝,磷肥(P2O5)5-7公斤/畝,鉀肥(K2O)10-15公斤/畝。畝產1500-3000公斤的果園,氮肥(N)15-20公斤/畝,磷肥(P2O5)6-8公斤/畝,鉀肥(K2O)15-20公斤/畝;畝產3000公斤以上的果園,氮肥(N)20-25公斤/畝,磷肥(P2O5)8-10公斤/畝,鉀肥(K2O)20-25公斤/畝。
(3)化肥分3-4次施用,第1次是秋施基肥,在上年9月到11月(晚熟品種最好在9月施用,其他品種在採果前後施用)氮磷鉀配合施用;第2次是春季施萌芽肥,於2-3月萌芽前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在5月根據掛果情況酌情施用穩果肥;第三次是夏季施壯果肥,於7月果實膨大期施用,以鉀肥為主配合氮磷肥。
(4)針對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缺硼、鋅和缺鈣的柑橘園,在春季萌芽前每畝施用硫酸鋅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硝酸鈣30公斤;缺乏嚴重的果園還應在花期葉面噴施2-3次0.2%硼砂,幼果期噴2-3次0.3%的鈣肥。缺鎂的柑橘園,在幼果期每畝施用硫酸鎂20-30kg,在秋施肥時鈣鎂磷肥30kg與有機肥配合施用。
五、有機肥黃腐酸對柑橘根系的作用
黃腐酸分為礦源黃腐酸和生化黃腐酸兩類,一般來說,礦源黃腐酸價格較高,但效果比生化黃腐酸效果高十倍以上。礦源黃腐酸對於大多數作物包括果樹都有很好的效果,是追肥產品中的佼佼者。
礦源黃腐酸的特點有哪些呢:
礦源黃腐酸是腐殖酸中的小分子結構體,是腐殖酸中活性最高、效果最好的物質,有機質含量高,富含多種作物所需營養,易吸收、適應各種水質,可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是生產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首選肥料。
主要功效:
1. 促進作物根系發達
黃腐酸鉀富含多種營養物質,使用3-7天即可見新根,同時大量增加次生根,快速提升植物吸收營養和水分能力、促進細胞分裂、加速作物生長。
2.提高肥料利用率
黃腐酸鉀為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活動提供所需的碳源、氮源,從而促進了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利於柑橘叢植菌根的生長,解磷、解鉀、固氮,從而大大提高氮磷鉀的利用率,一般提高利用率40%以上。黃腐酸的分子團可以和土壤中的鐵、鋅鈣等元素結合,形成作物易吸收的鰲合態元素,可有效解決果樹缺素型黃化。
3.提高植物的抗早抗寒抗病能力
黃腐酸鉀能夠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增強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增強植物的抗旱能力。黃腐酸鉀能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使柑橘細胞液中有機物增加,從而提高作物抗寒能力.植物根系發達,吸收養分水分能力大大增強,植株健壯,抗病能力強。
4提高產量,改善品質
黃腐酸鉀全水溶、易吸收、滲透性強,效果是普通腐殖酸10倍以上,黃腐酸的活性物質,使氮、磷、鉀吸收利用率增加40%以上,大大增強植物自身的營養吸收能力,提高產量,改善作物品質。
5. 改良土壤
黃腐酸與土壤中鈣離子結合形成穩定的團粒結構,土壤的水、肥、氣、熱狀況得以調解,土壤中有益菌大量繁殖,使土壤中的有害菌得到控制,改善土壤酸化情況,因而提高作物抗性,對因長期過量施肥造成的板結和土壤鹽漬現象有明顯的修復功能。
礦源黃腐酸一般有純品礦源黃腐酸鉀和含礦源黃腐酸水溶肥兩大類,他們的使用又有一些區別。
純品礦源黃腐酸鉀的使用,以諾基爾根霸1+1(主要成分:礦源黃腐酸500克含量50%,氧化鉀12%+300ml氨基菌素有機液體,含免疫蛋白0.1%、生物酶0.15%,聚穀氨酸2.5%,胺基酸12%)主要作用是生根促根護根,高抗土傳病害,缺點是肥料較少,需要配合大量元素肥料一起衝施。
柑橘類用法用量
滴灌、衝施,稀釋5000-8000倍,配合常規氮磷鉀混合施用,每棵樹用藥液量20公斤,每次使用需間隔7-15天,每季使用2-3次。
含礦源黃腐酸水溶肥料,以諾基爾根好(礦源黃腐酸含量6%,氮磷鉀12-8-13,枯草芽孢桿菌10億/ml)為例,主要作用是促根壯株,補充作物生長所需營養元素,對柑橘根系來說是最好的肥料。
柑橘類作物用法用量
滴灌、衝施,稀釋500-800倍,每次使用需間隔7-15天。每季使用2-3次,效果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