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真菌病害,以及作物病毒病害對農作物的危害有哪些?

2020-12-05 兔窩美食屋

一、作物真菌病害

真菌寄生於植物並引致的病害叫真菌病害。真菌在營養生長階段的結構叫營養體,主要功能是吸收.輸送和貯存營養,為繁殖生長做準備。真菌的營養體還可以形成菌組織以及菌體的變態結構。已記載的植物病原真菌有8000種以上。真菌可引起3$餘種植物病害,佔植物病害總數的80%,屬第一大病原物。一種作物上可能發生幾種甚至幾十種真菌病害。植物上常見的霜茁病、白粉病、銹病和黑粉病四大病害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歷史上曾流行的楨物病害多數是真菌病害。

常見的作物真菌病害症狀有霜黴、白粉、白鏽、黑粉、鏽粉、煙煤、黑痣、黴狀物、蘑菇狀物、棉絮狀物、顆粒狀物、繩索狀物、黏質粒和小黑點等,許多大的症狀可用肉眼直接觀察到。引起作物真菌病害的病原真菌有綿祗菌、腐黴菌、疫黴菌、白鏽菌、白粉菌、黑星菌、黑粉菌、囊殼菌和半知菌類等。

真菌病害的侵染循環類型最多,許多病菌可形成特殊的組織或孢子越冬。在熱帶和亞熱帶,不少病菌不越冬而越夏。大多數病菌的有性孢子在侵染循環中起重要作用,其無性孢子則起不斷再侵染的作用。真菌病害主要靠氣流、水流傳播,其次為風、雨、昆蟲傳播等。

例如,小麥銹病是由真菌擔子菌綱中幾種鏽菌侵染小麥引起的。受害小麥生長發育期在葉子或杆上出現鮮黃色或紅褐色的粉泡狀病斑。在顯微鏡下可見病斑中有很多單細胞的夏孢子,稱夏孢子堆,是由侵入到小麥植株內的菌絲體產生的。小麥銹病在整個生活史中,除了產生夏孢子卟,還產生其他類型的孢,最多可產生5種孢子,

旦以夏孢子危害嚴重。夏孢侵害和蔓延很快,它從侵到產生出新的夏孢子只需12天。因此只要條件適合,就會出現流行,造成的嚴重減產。小麥銹病有3種:一為小麥條銹病,是由專性寄生的條形柄鏽(小左條銹病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可發生在葉鞘和穗上,裡孢堆小。沿葉脈縱向排列成虛線狀,鮮黃色。該病主要發生在華北、西北、西南和淮北等地的冬麥區。二為小麥稈銹病,是由禾柄鏽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發生在葉鞘、莖稈和葉片基部。嚴重時也發生在麥穗的穎片和芒上。

有時在短期內造成較大損失。夏孢子堆紅褐色,長橢圓形。散生,不排列成條。該菌是一種轉主寄生菌,生活史中有兩個寄主。先是小麥,在其上產生夏孢子和冬孢子,冬孢子萌發產生擔孢子,再侵害另一類植物,即小檗,在其上產生性孢子和鏽孢。以後鏽孢子再侵染小麥,進行新的循環。三為小麥葉銹病,是由小麥隱匿柄鏽菌引起的病害。主要發生在葉片上,也能侵害葉鞘,很少發生在莖稈或穗部。夏孢子堆圓形或近圓形,橘紅色。俗話說「條鏽成行葉鏽亂,杆鏽是個大紅斑」,是對三種銹病的形象描述。

二、作物病毒病害

作物病毒病是由病毒寄生引起的病害。病毒包被在蛋白或脂蛋白保護性外殼中。病毒區別於其他生物的主要特徵是個體微小、結構簡單:主要由核酸及保護性衣殼組成,它是只能在適合的寄主細胞內完成自身複製的一個或多個基因組的核酸分子,又稱分子寄生物。病毒的複製依賴於寄主的核酸和蛋白質合成系統,需要寄主提供原材料。病毒是嚴格寄生性的一種專性寄生物,離開生物活體不能生存,也不能在人工培養基上培養。植物病毒作為植物的一種病原,主要由機械摩擦和介體昆蟲傳毒,植物病毒病害的數量和危害,僅次於真菌病害,列第二位。植物病毒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作物病毒病常有如下症狀:一是變色。葉片上產生花葉、斑點、環斑、條紋、脈帶和黃化等,有的花色變成綠色或雜色。二是壞死。病毒寄生會導致細胞或組織死亡,變成枯黃色至褐色,有時出現凹陷。葉片上常呈現壞死斑、壞死環或壞死條等。三是畸形。如莖間縮短,植株矮化,叢枝或叢簇,葉片變形、捲曲等。

病毒除借帶毒的繁殖材料如接穗、塊根等傳播外,主要通過昆蟲、蟎類、土壤中的真菌等介體傳播。傳毒昆蟲以具刺吸式口器者為主,如蚜蟲、葉蟬、飛蝨等,蚜蟲是作物病毒的主要傳播者。例如,主米粗縮病是由灰飛蝨傳播的病毒病。病株嚴重矮化,僅為健株髙的1/2~1/3。葉色深綠,寬短質硬,呈對生狀,葉背面側脈上出現蠟白色突起物,粗糙明顯。有時葉鞘、果穗苞葉上具蠟白色條斑。病株分叉多,根系不發達易拔出。輕者雖抽雄,但半包被在喇叭口裡,雄穗敗育或發育不良,花絲不發達,結實少,重癇株提早枯死或無收成。該病除危害玉米外,還可危害大麥、小麥、燕麥、卨梁、穀子等禾本科作物。病原為玉米粗縮病毒。玉米粗縮病主要靠灰飛蝨傳毒,據報導,雲南麗江地區傳毒昆蟲為白背飛蝨。

大麥、小麥和禾本科雜草看麥娘、狗尾草等是粗縮病毒越冬的主要寄主。粗縮病毒在灰飛蝨體內可增殖和越冬,但不能經卵傳給下一代。灰飛蝨主要在麥田、綠肥田和雜草根際越冬,春季在大麥、小麥、雜草上,隨後部分轉移到水稻上繁殖,在玉米上不能繁殖。灰飛蝨成蟲和若蟲在田埂地邊雜草叢中越冬,第二年春季遷入玉米田。冬小麥也是該病毒越冬場所之一。春季帶毒的灰飛蝨把病毒傳播到返青的小麥上,然後再傳到玉米上。玉米5葉期前易感病,10葉期抗性增強。該病發生與帶毒灰飛蝨數量及栽培條件相關。玉米出苗至5葉期如與傳#昆蟲遷飛高峰期吻合易發病,套種田、早播田及雜草多的玉米田發病重,玉米苗期是玉米粗縮病的敏感期。冬卷氣候溫暖乾燥季少雨有利灰飛蝨病毒發生。

20世紀6070年代,該病曾在我國部分地區嚴重發生,近年北方冀、獸、陝、晉、遼、津等省市暴發成災,嚴重威脅玉米生產的發展。究其原因,一是玉米品種不抗病。二是玉米與小麥套種或與棉花、蔬菜等插花種植,粗縮病向棉區和菜區、玉米田擴展。三是玉米感病生育期與灰飛蝨成發期相吻合,是當前玉米種植制度有利於粗縮病流行的重要原因。四是冬季溫暖乾燥、春季少雨為該病流行的有利氣候條件。

相關焦點

  • 種植業人,作物病害老是治不好?原因是沒搞清楚這種關係
    1 作物一旦發生病害,很多種植業人往往就一個勁兒去治病害,但殊不知,有些病害很可能是由蟲子引發的,不殺蟲,病害很難治好! 今天,給大家匯總下,當下發生比較嚴重的蟲害,可能與哪些病害有密切關聯。
  • 作物三大病害應該如何辨別?發生混髮式病害時應該怎麼辦
    莊稼患病後需要及時治療,而我們在防治時往往並不清楚具體病害,以至錯過了早期防治時間,使病害愈加嚴重,我們要認準病害對症下藥才能更好的控制住病害。作物的三大病害究竟應該如何區分呢?一、 三大病害的特點真菌性病害的特點:通常來說,發生真菌性病害的植株上,都存在病斑,病斑上一般會出現有黴層物,粉狀物、小黑點等病症,染病部位無惡臭,有酒味、黴味、酸度味等。
  • 人工智慧診斷作物疾病 根據照片即可識別出農作物病害
    傳統診斷農作物病蟲害的方法是人工目測,但這存在兩個問題:一方面,農民並不能保證根據經驗做出的判斷完全正確,另一方面,由於沒有專業人士及時到現場診斷,可能會使病情延誤或加重。現在,人工智慧可能會使這一問題得到解決。
  • 防治作物白粉病、褐斑病、炭疽病等病害的配方
    主要危害葉片,也危害莖和穗子。發病初期為白色病斑,而後顏色逐漸變為淺棕色,可通過自交或雜交形成黑色的子囊殼 。一般情況下部葉片比上部葉片多,葉片背面比正面多。黴斑早期單獨分散,後聯合成一個大黴斑,甚至可以覆蓋全葉,嚴重影響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幹擾,造成早衰,產量受到損失。這些年,白粉病禍害過的作物一般來說,不同植物上的白粉病病菌屬是不同的。
  • 【作物病害】茄科植物青枯病 你真的了解嗎?
    延伸閱讀:【作物病害】一文讀懂蔬菜土傳病害【作物病害】過完夏至 菜該怎麼管?【作物病害】再談病毒病【作物病害】南瓜常見病害識別及防治【南蔬技術】大蔥種植和病蟲害防治【作物病害】談一談卵菌引起的蔬菜病害>【作物病害】詳解西瓜蔓枯病【作物病害】主要蔬菜常見病蟲害防治方法!
  • 作物真菌病害有多種,別再傻傻分不清!只此一篇,看完全懂!
    作物真菌病害有多種,別再傻傻分不清!只此一篇,看完全懂!③卵菌門(3)真菌界:①壺菌門②接合菌門③子囊菌門④擔子菌門1、鞭毛菌亞門(1)引起病害根腫菌屬引起十字花科蔬菜根腫病;腐黴屬引起植物幼苗的根腐、猝倒以及果腐等;疫黴屬 引起黃瓜疫病、番茄晚疫等;霜黴菌類可引起多種植物的霜黴病。
  • 真菌性、細菌性、病毒病病害有何區別?三分鐘了解!
    在農作物浸染性病害中,主要有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和病毒性病害三種,由於其病源不同,其防治方法和藥劑使用也截然不同。所以,正確診斷區別三種病害,是防治作物病害的重中之重。 真菌性病害約佔病害的80%。
  • 真菌、細菌、和病毒引起土傳病害該如何防治
    土傳病害是指病原體如真菌、細菌、和病毒隨病株殘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疏菜土傳病害的主要種類包括:十字花科(白菜、甘藍、青花、榨菜)根腫病;瓜類(黃瓜、西瓜)枯萎病;茄黃萎病,褐紋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白絹病、青枯病,病毒病、辣椒炭疽病,疫病、豆類銹病,菠菜、蔥類的霜黴病等。
  • 看圖分清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
    分清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這三種病害,對於防治,特別是藥劑防治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同藥劑防治不同病害,能殺真菌的藥劑未必能防病毒,能治病毒的又管不了細菌。由於能夠使作物生病的真菌是一些絲狀體,細菌是單細胞,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分子生物,他們的新陳代謝方式以及脾氣秉性也有很大區別,對症的藥劑也就不同了。真菌性病害症狀類型真菌性病害是已知病害中最多的病害,症狀類型多,出現在植物的各個部位。
  • 這些蔬菜病害都是蟲子引發的!治病切記對症下藥!
    蔬菜一發生病害,你就一個勁兒治病害,但殊不知,有些病害很可能是由蟲子引發的,不殺蟲,病害很難治好! 今天,就給大家匯總下,當下發生比較嚴重的蟲害,可能與哪些病害有密切關聯。
  • 農作物病害發生與蔓延的三大主要因素
    病害是影響農作物生長發育和產質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農業生產中做好病害防治工作至關重要。那麼,病害發生、流行與蔓延與哪些因素有關呢?下面,主要介紹病害發生與蔓延的三大主要因素。 一、品種的抗性。
  • "萬能殺菌劑"能治60多種病害,打上就見效!好用又省錢,這個藥一定要...
    1、關於氯溴異氰尿酸  氯溴異氰尿酸是一種廣譜、高效、無公害、低殘留的產品,兼有內吸和保護雙重作用,能快速有效地殺滅危害作物的真菌、細菌、病毒,不僅用於農作物病害的防治這也正是為什麼氯溴異氰尿酸能同時殺滅細菌、真菌和病毒的原因所在。  2、產品特點  (1)適用範圍廣、使用方式多樣。
  • 重茬種植的作物爛根死棵怎麼辦?哪些作物耐重茬,哪些不耐重茬?
    作物的重茬種植出現的生理障礙,就是連續多年重複種植同一個類型的農作物,造成土壤各種養分的失衡,從而誘發各種病害。重茬種植的時間越長,對農作物的產量質量的影響越大,農作物受到病害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常表現在農作物出現爛根,出現死棵,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更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絕產的風險增大。
  • 農藥種類多樣,農作物病菌、真菌所需農藥不相同
    首先,作物受到真菌感染後,會出現不同形狀的病斑,而且病斑上會產生不同顏色的黴狀物或粉狀物,無異味。而受到細菌傷害後,葉片上的病斑無黴狀物或粉狀物,由此可以來判斷,作物是受到真菌感染髮病還是細菌感染,從而來採取不同的應對措施。除此之外呢。
  • 如何準確判斷作物細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生理性四種病害!
    對於種植戶來講,施肥打藥是作物生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兩項措施,作物在生產過程中難免會發生一些病害,在防止作物病害的管理上,要根據作物的病害類型來準確判斷藥害的類型,然後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進行防治,這是防治藥害最基礎和有效的一個環節。
  • 聞之色變的土傳病害,你到底了解多少?
    在農業種植過程中,農作物大部分是由真菌病害,細菌病害,病毒在土壤傳播,隨著秸稈還田以及免耕技術的推廣,綠色農業的發展,生產中對植物殘體處理不夠,土壤中殘留了大量的植物病害病原菌。許多病原物通過植物殘體進行越冬越夏。在合適的條件下,土壤裡的病菌開始生長,並侵染植物,給植物的生長發育帶來嚴重影響。
  • 農作物病害的天敵竟然是它
    在農業生產中,各種病害會對農作物的健康造成極大地危害,嚴重的話甚至會造成「絕收「,給種植戶帶來非常大的經濟損失。農作物病害分為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其中侵染性病害又分為真菌性病害、細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線蟲病害等,真菌性病害佔總體病害的80%左右。
  • 這個藥細菌、真菌、病毒都管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這3點
    1、關於氯溴異氰尿酸  氯溴異氰尿酸是一種廣譜、高效、無公害、低殘留的產品,兼有內吸和保護雙重作用,能快速有效地殺滅危害作物的真菌、細菌、病毒,不僅用於農作物病害的防治,與其內部的原生質發生反應,使其失去生理活性,從而導致病原菌的死亡,到達防治細菌、真菌等病害的目的;  同時,氯溴異氰尿酸通過內吸傳導釋放次溴酸後,它的代謝產物為三嗪類及三嗪二酮類成分,這些成分則是應用廣泛的抗病毒物質,具有很強的殺滅病毒的作用。
  • 缺鋅對農作物的危害有哪些?哪些因素容易造成作物缺鋅?好好看看
    鋅是作物生長發育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鋅影響到體內生長素的合成,所以植物缺鋅時,植株矮小,葉子的分化受阻,而且畸形生長。很多植物的幼苗缺鋅時,會發生小葉病,有時呈簇生狀,葉片脈間失綠黃化,有褐色斑點,並逐漸擴大成棕褐色的壞死斑點。缺鋅對作物的生長影響十分明顯。在不同作物上表現各異。
  • 植物病毒性病害是什麼?常見植物病毒病及其防治辦法有哪些
    前言病毒由蛋白質衣殼及其包裹的遺傳物質組成,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生命形態。植物病毒通過將自身的遺傳物質導入植物細胞,引起植物體新陳代謝的異常,導致植物病毒病的發生。隨著大規模種苗調運、耕作制度改變等因素的影響,植物病毒病有加重發生的趨勢。多種植物病毒,如菸草花葉病毒、黃瓜花葉病毒等侵染農作物,能夠侵染多種農作物引發植物病毒病害,每年都給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