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前面介紹過 和 , 它們有一個共同特點,不僅能防治細菌性病害,而且還能防治一部分真菌性病害,那麼今天我們要介紹這個殺菌劑產品就更厲害了,除了防治細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以外,對病毒病還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且還是一款具有內吸和保護雙重作用的無公害殺菌劑,好多粉絲留言想讓葉雨拾光一定要分享一下這個「萬能型」的殺菌劑產品,這就是氯溴異氰尿酸。
1、關於氯溴異氰尿酸
氯溴異氰尿酸是一種廣譜、高效、無公害、低殘留的產品,兼有內吸和保護雙重作用,能快速有效地殺滅危害作物的真菌、細菌、病毒,不僅用於農作物病害的防治,還經常被用於供水公司、遊泳池、醫療場所等的殺菌消毒。
在農業生產中,氯溴異氰尿酸在被噴施到作物表面以後,會慢慢地釋放出次氯酸和次溴酸,這兩種成分是很強的氧化劑、溴化劑,它們是一種很強的氧化劑,它通過擴散作用,可以穿透病原菌的細胞膜結構,與其內部的原生質發生反應,使其失去生理活性,從而導致病原菌的死亡,到達防治細菌、真菌等病害的目的;
同時,氯溴異氰尿酸通過內吸傳導釋放次溴酸後,它的代謝產物為三嗪類及三嗪二酮類成分,這些成分則是應用廣泛的抗病毒物質,具有很強的殺滅病毒的作用。這也正是為什麼氯溴異氰尿酸能同時殺滅細菌、真菌和病毒的原因所在。
2、產品特點
(1)適用範圍廣、使用方式多樣。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氯溴異氰尿酸能夠同時防治作物的細菌性、真菌性、病毒性病害,由於與一些具有選擇性、只針對部分病原菌有用的殺菌劑不同,氯溴異氰尿酸的殺滅範圍更廣,因此特別適用於那些病因不明確或多種病害混合發生的情況。也就是說,如果實在拿不準是什麼病害或者不知道該怎麼防治的時候,不妨就試試氯溴異氰尿酸。
氯溴異氰尿酸除了對作物病害的防治,也經常被用作生活、養殖等場所的水體消毒,由於它對藻類的殺滅效果也比較突出,還可以用於防治水體或植物體表寄生性藻類,如青苔等。
氯溴異氰尿酸的使用方式也比較多,可以用來拌種、衝施、灌根、土壤處理等,但實際應用中,更多的還是莖葉噴霧,用來防治作物的細菌性病害或細菌性病害與其他病害混發的情況。
(2)同時具有保護和內吸作用,見效快。氯溴異氰尿酸同時具有保護和內吸作用,而且見效也快,可以快速的殺滅各種細菌、藻類、真菌和病毒,但持效期較短。在防治細菌性、病毒性等病害時,最好間隔一周連續使用兩次;僅用於防治真菌性病害時,不建議單獨使用,最好混配其他殺菌劑產品一起使用,即可以延長持效期,還能提升防治的速效性和可靠性。
(3)快速封閉創口、補充營養元素。作物發生病害以後,發病部位的蠟質層首先會被破壞,使作物更易於受到病菌侵襲,引起病害更嚴重發展,特別是細菌性病害導致的腐爛、潰瘍等,這種情況尤為明顯。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氯溴異氰尿酸釋放出的次氯酸等具有較強的氧化性,可以使病斑處最表層的植物細胞木栓化,將發病部位的創口快速封閉,從而可以有效的阻止病斑繼續發展和擴大。
由於氯溴異氰尿酸的起始原料,一般富含鉀鹽及微量元素群,因此,氯溴異氰尿酸在作物各種病害的同時,還有一定補充作物營養的作用。
3、使用與注意事項
目前,在中國農藥信息網上能夠查到的氯溴異氰尿酸相關登記共19條,其中原藥1個、混劑2個,其餘16個均為有效含量為50%可溶粉劑和可溼性粉劑,這也是市場上銷售的氯溴異氰尿酸的主要製劑產品,畝用量一般為40-60g,兌水30-50公斤,最好在發病前預防或發病初期使用。接下來重點說說氯溴異氰尿酸在使用中的幾個注意事項:
(1)混配順序很重要。使用時,噴霧器先加半桶水,將氯溴異氰尿酸單獨用水充分溶解稀釋,再倒入打藥桶充分攪拌,然後其他農藥再按順序二次稀釋配藥,混用不當容易發生危險;混用時最好在寬闊通風處,有些產品會有刺激性氣味,存放時應防高溫,防暴曬。
(2)不能與鹼性農藥、有機磷、無機銅等混用,不能與尿素、磷酸二氫鉀等含氮、含胺基酸、腐殖酸、海藻酸葉面肥混用;也不能與生物製劑如芽孢桿菌、蘇雲金桿菌等混用,會影響生物製劑的殺菌殺蟲效果。如果使用時實在搞不清哪些能混用、哪些不能混用,最好自己先做個簡單的混配試驗,或者直接單獨使用。
(3)在作物花期、幼果期慎用;部分農作物,如紅提葡萄、中華油桃等個別品種對氯溴異氰尿酸敏感,也需要謹慎使用;每季作物最多用不超過3次。
END
(來源/葉雨拾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