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分辨細菌真菌病毒

2020-12-07 百度經驗

園藝作物通常包括果樹、蔬菜、各種觀賞植物、香料植物及藥用植物等,主要分為果樹、蔬菜和觀賞植物三大類。但是在你種植的過程中,你能區分得了它們是為什麼會枯萎死亡等嗎?是因為細菌、真菌、病毒,下面我教你們如何分辨細菌、真菌、病毒。

白粉類:在花、果、葉及嫩枝上覆蓋白色粉狀物,後期在白粉物上出現散生狀針頭 大的顆粒,顆粒由白變黃,最後變黑。這類病害通稱白粉病,是子囊菌中的白粉菌引起。如 狹葉十大功勞白粉病、月季白粉病、紫薇白粉病。

煤汙:在葉、枝、果實表面覆蓋一層煤煙狀物,很易用手擦去。常稱為煤汙病。這 種病害發生通常與蚜蟲、木蝨、蚧蟲密切相關,病菌大多屬於子囊菌中的小煤*菌目和煤菌 目,半知菌中的多種病菌。如枸骨煤汙病、大葉黃楊煤汙病。

鏽粉:葉、果、枝、幹上出現疣狀、條狀、毛狀或氈狀突起,後期常破裂,散出淡 黃色、桔黃色、鏽褐色或黑色粉狀物,是病菌不同階段的孢子,常稱為銹病。病菌屬於擔子 菌中的鏽菌目。如楊樹銹病、梨銹病。

霜黴:可為害葉、果、嫩枝,以葉片最為明顯,在葉片背面形成灰白色霜狀物,霜 狀或稀或密,葉片正面往往黃色,無明顯邊緣,常稱為霜黴病,病菌屬於霜黴屬。如葡萄霜 黴病、月季霜黴病。

白絹:通常危害靠近土面的葉、莖、根頸,環境潮溼時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乾燥 時菌絲易消失, 後期產生油菜籽大小的菌核, 菌核初期乳白色逐漸變黃變褐, 常稱為白絹病。 病菌屬於半知菌中的小菌核菌。如馬蹄筋白絹病、白三葉草白絹病、結香白絹病。

斑點:花、果、葉上局部組織患病死亡後出現的症狀。形狀有角斑、圓斑、條斑、 不規則斑,顏色有灰色、褐色、紅色,有的病斑邊緣和中間顏色一致,有的不一致,病斑大 小不一。根據病斑形狀、顏色、大小名稱為圓斑、角斑、灰斑、褐斑、黑斑、輪紋、枯斑等 等病名,後期病斑上出現黴層、黑點等各種顏色、形狀、病症、黴層類病菌大多屬於半知菌 的叢梗孢目。如大葉黃楊葉斑病、西府海棠葉斑病。小點狀類病菌大多屬於半知菌的球殼孢 目和圓盤孢目,如桂花枯斑病,山茶灰斑病。

炭疽:與斑點相似,但顏色常常是黑褐色,病斑上有輪生狀排列的小黑點,潮溼時黑點出現粉紅色膠狀黏液,其是炭疽病特有的症狀。炭疽病也出現在果實,莖幹和芽上。病 菌屬於半知菌的黑盤孢目刺盤孢屬。如葡萄炭疽病。

畸形:植物受害部變大或縮小,生長不勻,失去原來形狀。後期在受部位出現病症。 如外囊菌引起的桃縮葉病,外擔子菌引起杜鵑葉腫病。

潰瘍:發生在枝幹皮層,病斑形狀有圓形、近圓形、長形,通常病斑周圍稍隆起, 中部組織死亡,下陷,乾裂。後期常產生小黑點,或盤狀物,病菌通常屬於半知菌和子囊菌。 如楊樹水泡性潰瘍病。

腐朽:發生在喬灌木的枝幹或根部木質部,使木質部變質、變色、腐朽,樹幹內因 木質部腐朽出現空洞,枝幹遇強風易折斷,受害部位表面後期往往出現大型真菌繁殖體,如 木耳、蘑菇或馬蹄狀等各種形狀繁殖體。病菌大多屬高等擔子菌的多孔菌、傘菌,如柳樹腐朽病,桃樹木腐病。

腐爛:常分為溼腐、幹腐二種。多汁部位破壞解體後產生溼腐或軟腐如梨輪紋病在 果實上的症狀。含水量低植物組織軟硬部位病死後產生的組織死亡,稱為幹腐,在枝幹上常 與潰瘍相似,如各種樹幹的枝枯病。

猝倒和立枯: 大多出現在播種育苗的苗木上。 小幼苗根頸部發生腐爛使植物猝然倒, 由於發生過程迅速,地上部分仍保持正常膨壓,維持正常狀態,稱為猝倒。若幼苗根頸已木 質化,頸部腐爛後不倒伏,地上葉子乾枯,稱為立枯。這類病害大多由半知菌中的絲核菌、 鐮刀菌引起。

葉片病斑無黴狀物或粉狀物。長不長毛是真菌性 病害與細菌性 病害的重要區別。 如黃瓜細菌性角斑病與霜黴病症狀相似,葉片都出現多角形病斑,容易混淆,但霜黴病在潮溼時病斑上長有黑色的黴,而角斑病則沒有。

根莖腐爛出現黏液,並發出臭味。有臭味為細菌性 病害的重要特徵,如大白菜軟腐病。

果實潰瘍或瘡痂,果面有小突起。例如番茄潰瘍bing、辣椒瘡痂bing。

花葉表現為葉片皺縮,有黃綠相間的花斑。黃色的花葉特別鮮豔,綠色的花葉為 深綠色。黃色部位都往下凹,綠色部位往上凸。

相關焦點

  • 細菌、病毒、真菌都是微生物,可是區別大不同
    、病毒、真菌和少數藻類等。[i]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7大類:細菌、病毒、真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想要真正探究微生物的奧秘,就從細菌、真菌、病毒三類最常見的微生物開始了解吧!細菌細菌,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微生物,其基本形態呈杆狀、球狀、螺旋狀,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等構成,是細胞內沒有成形細胞核的單細胞原核微生物。
  • 初中生物練習題之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及病毒
    期末複習(四)課題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及病毒     課程類型複習課主備課人     課時數8第7課時、總第38課時、備課組長籤字     一、知識概念強化複習     第五節人類對細菌和真菌的利用     知識點36
  • 細胞支原體汙染與細菌、病毒、真菌汙染的區別
    那麼,如何區分支原體汙染與細菌、真菌、病毒的汙染呢?它們的各自表現如下:細菌汙染細菌在普通倒置顯微鏡下為黑色細沙狀,根據感染細菌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外形,培養液一般會渾濁變黃,對細胞生長影響明顯,細胞大多在24小時死亡。
  • 初中生物知識點梳理之細菌、真菌、病毒的比較
    營   養   方   式 生殖方式 細菌 (3)自養,如:硫細菌和硝化細菌等。 分裂生殖 真菌
  • 同樣是菌,細菌和真菌到底哪裡不一樣?
    、病毒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與人類關係密切。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香菇等,但大部分細菌、真菌只能在顯微鏡下看到。細菌的大小只有真菌的1/10:細菌為原核生物,一般較小,直徑為1μm~10μm;真菌為真核細胞,細胞較大,直徑一般為10μm~100μm。
  • 2019年中考生物細菌和真菌專題複習
    中考專題複習12:細菌和真菌 1.細菌、真菌、病毒三類微生物的比較: 項目細菌真菌病毒 個體單細胞單細胞(酵母菌)多細胞(蘑菇、青黴)比細菌小 形態桿菌、球菌、螺旋菌由菌絲構成沒細胞結構 結構沒成形細胞核,有抵抗不良環境的休 眠體—芽孢,有細胞壁
  • 這個藥細菌、真菌、病毒都管用,使用時一定要注意這3點
    1、關於氯溴異氰尿酸  氯溴異氰尿酸是一種廣譜、高效、無公害、低殘留的產品,兼有內吸和保護雙重作用,能快速有效地殺滅危害作物的真菌、細菌、病毒,不僅用於農作物病害的防治  在農業生產中,氯溴異氰尿酸在被噴施到作物表面以後,會慢慢地釋放出次氯酸和次溴酸,這兩種成分是很強的氧化劑、溴化劑,它們是一種很強的氧化劑,它通過擴散作用,可以穿透病原菌的細胞膜結構,與其內部的原生質發生反應,使其失去生理活性,從而導致病原菌的死亡,到達防治細菌
  • 好真菌·壞真菌·抗真菌
    □記者 楊青平    生物界大致可以分為人、動物、植物、真菌、細菌、病毒。我們平時常說細菌,很少說真菌,甚至把真菌也當成細菌。細菌是單個的細胞,肉眼看不見。真菌按形態可以分為酵母菌、黴菌、擔子菌。
  • 2019中考:細菌和真菌知識點
    初中生物細菌和真菌 知識點 菌落: 一個細菌和真菌繁殖後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菌落。 細菌和真菌的分布: 細菌和真菌的種類多、分布廣。 細菌和真菌的生存條件: (1)一定的水分和適宜的溫度。 (2)絕大多數細菌和真菌需現成的有機物作為營養。
  • 看圖分清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
    分清真菌病害、細菌病害和病毒病這三種病害,對於防治,特別是藥劑防治來說是十分重要的。不同藥劑防治不同病害,能殺真菌的藥劑未必能防病毒,能治病毒的又管不了細菌。由於能夠使作物生病的真菌是一些絲狀體,細菌是單細胞,病毒是沒有細胞結構的分子生物,他們的新陳代謝方式以及脾氣秉性也有很大區別,對症的藥劑也就不同了。真菌性病害症狀類型真菌性病害是已知病害中最多的病害,症狀類型多,出現在植物的各個部位。
  • 科學家首次在細菌中發現朊病毒
    此前只被發現存在於真核生物細胞中
  • 病毒、細菌、真菌性病害傻傻分不清?教你辨別,對症下藥!
    農作物在日常生長中,難免會遭受病蟲害,蟲害一般可以肉眼可見,快速判斷出具體的病害,但在遭受菌類侵染時,情況就複雜了,存在細菌、真菌、病毒,甚至是非侵染性病害等,不同病菌有著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防止手段,唯有快速診斷病原體,對症下藥,才能及時止損,保證農作物良好生長。
  • 細菌、真菌、黴菌、放線菌的區別
    每次在培訓新人時,很多人都會把細菌、放線菌、真菌和黴菌混為一談。這些都屬於眾多微生物中的常見門類。
  • 真菌、細菌、和病毒引起土傳病害該如何防治
    土傳病害是指病原體如真菌、細菌、和病毒隨病株殘體生活在土壤中,條件適宜時從作物根部或莖部侵害作物而引起的病害。疏菜土傳病害的主要種類包括:十字花科(白菜、甘藍、青花、榨菜)根腫病;瓜類(黃瓜、西瓜)枯萎病;茄黃萎病,褐紋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白絹病、青枯病,病毒病、辣椒炭疽病,疫病、豆類銹病,菠菜、蔥類的霜黴病等。
  • 比細菌和病毒更可怕的,是超級細菌
    本周六,中國農業大學的劉德俊博士將帶來「動物源性細菌耐藥現狀和研究」的主題講座,討論威脅人類健康的細菌耐藥性是如何發生發展的。面對這一挑戰,人醫、獸醫、農業、環境、經濟等領域應怎樣合作解決問題。詳情見文末海報。
  • 科學網—細菌或助蝙蝠對抗致命真菌
    引發白鼻症的真菌會侵蝕蝙蝠的翅膀。
  •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
    什麼是病毒?它和細菌有何異同?病原微生物包括寄生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等等。病毒就是一種常見的病原微生物。據說,人類疾病中有50%都與病毒有關,而且病毒性疾病基本都是傳染性疾病,例如,目前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危害極大。因此,了解病毒有利於我們增長防病治病的知識。二、病毒與細菌有何異同?
  • 細胞培養之真菌,細菌的防治
    請遵守細胞汙染永恆定律:無論什麼細胞只要是不重要的細胞汙染了,立刻加84棄之,重新復甦新凍存管培養;實在需要挽救的請參考以下:細菌汙染:主要有洋蔥霍爾伯德菌型汙染確定是非常珍貴的細胞 建議分別配置含10倍慶大黴素和兩性黴素溶液(G/A)的PBS和5倍慶大黴素和兩性黴素溶液(G/A)的完全培養基各一份。
  • 病毒,真菌,寄生蟲:入侵物種的「生物武器」
    這種對紅松鼠致命的病毒對於灰松鼠的影響並不大,因此對於灰松鼠而言,它成了擴大自身勢力的關鍵「子彈」。在一個世紀時間裡,依靠這種致命的武器,灰松鼠擊潰了紅松鼠,勝利地佔領了大不列顛。而另一個相似的例子中,北歐螯蝦(Astacus astacus)成為了故事中的受害者:產自北美的通訊螯蝦(Pacifastacus leniusculus)帶來的龍蝦瘟疫真菌(Aphanomyces astaci)讓北歐螯蝦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 細菌和真菌的城邦——生物被膜
    除了人,細菌和真菌這些低級的生物也有類似行為,它們修建的城邦就是生物被膜(biofilm),「被」是被子的意思,這種城邦就像微生物蓋上了被子。比如革蘭氏陰性和陽性細菌都能產生自誘導物-2(autoinducer-2)和胞外DNA(eDNA)等物質,它們靠著這些化學信號實現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