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在日常生長中,難免會遭受病蟲害,蟲害一般可以肉眼可見,快速判斷出具體的病害,但在遭受菌類侵染時,情況就複雜了,存在細菌、真菌、病毒,甚至是非侵染性病害等,不同病菌有著不同的特點,需要不同的防止手段,唯有快速診斷病原體,對症下藥,才能及時止損,保證農作物良好生長。
首先在生物學的概念裡,真菌細菌病毒三者的區別是:真菌具有真正的細胞核和完整的細胞器,故又稱真核細胞型微生物;細菌僅有原始核結構,無核膜和核仁,細胞器很少,屬於原核細胞型微生物;而病毒則沒有細胞結構,屬於原生微生物。而在植保方面,真菌細菌病毒的區別如下:
一、真菌侵染:
常見表現:壞死、腐爛、萎焉,少數為畸形
櫻桃褐斑穿孔病
主要辨別標誌:存在病斑,且病斑有黴狀物、粉狀物、粒狀物,形狀和顏色不一(這是真菌病害區別其他病害的重要標誌)
主要侵染方式:很多真菌的病原菌都是生活在潮溼的土壤中,經常引起植物的根部和莖基部的腐爛,或者幼苗的猝倒,尤其是溼度大的時候,還往往在病部長出白色綿絮狀物。因此,及時打掉底葉老葉,保證通風,能在一定程度預防真菌類疾病。
二、細菌侵染:
常見表現:壞死、腐爛和瘤腫等、並時常有菌膿溢出
草莓細菌性葉斑病
主要辨別標誌:
1、病部有水漬狀,油漬狀
2、在潮溼環境,有黃褐色或者乳白色、膠黏、似水珠狀的瘤腫
3、病害部位通常有惡臭味
主要侵染方式:細菌一般通過傷口和自然孔口侵入植物,在田間病原細菌主要是通過流水(雨水、排灌水等)進行傳播。因此,在遭受暴風雨後,環境潮溼,植物出現傷口,非常容易滋生細菌性感染。
三、病毒侵染:
常見表現:花葉、黃化、矮皺、皺縮、叢枝
主要辨別標誌:
1、絕大多數是系統性侵染,全株發病
2、壞死病斑均勻分布
3、隨著氣溫的變化,特別是高溫條件下,病毒病害時常發生隱症現象。
主要侵染方式:多數是昆蟲傳播,大多數的真菌和細菌病害會隨著溼度增大而加重危害,但病毒是隨著溼度減少而加重危害,因為乾燥環境下,有利於昆蟲的活動。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種子自帶病毒,多數是因為遺傳變異引起的,屬於正常現象,在苗期時多數表現是花葉黃化,需要及時清除處理掉。
綜上所述,在侵染性病害方面,真菌細菌病毒在初侵染和傳播上的途徑是部分相似的,在初侵染方面,一般是種子苗木本身帶有、田間病株、病殘體、土壤、糞肥、昆蟲和其它媒介,在傳播方面,一般是氣流、水流、昆蟲和人為因素,比如是使用帶有病菌的農具等。
非侵染性病害:
主要辨別標誌:
1、大面積
2、時間短
3、沒有明顯的發病中心,
4、多集中在植物某一部位,如葉片新芽等
5、不會逐步蔓延
主要是由於不適宜環境條件而引起的,病因主要包括了不合適的光溫水熱等物理因素,以及營養失調、環境汙染和藥害肥害等化學因素。若病害只限於某一品種發生,表現為生長不良或系統性症狀相似,多為遺傳性障礙。
責任編輯:白茶清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