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長過程中對環境有何要求?掌握以下6點,助農民科學種植...

2020-11-27 騰訊網

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我們所說的食用菌,指的是真菌界可供人類食用的肉質、膠質或者膜質的大型真菌。它僅僅是一種命名方式,而不是分類學中的分類單位。可供人類食用的食用菌種類非常多,農民在栽培食用菌的時候,不僅要了解食用菌的形態結構,還要加以區分不同環境條件。今天,山九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食用菌在生長過程中對環境有什麼要求?它的結構形態特徵包括哪些方面?希望給有需要的農民朋友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一、食用菌的形態結構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在生物學上,食用菌屬於真菌界、真菌門中的擔子菌亞門和子囊菌亞門,其中95%的食用菌屬於擔子菌亞門。雖然食用菌看起來形態各異,但基本結構大致相同。正常情況下,主要由菌絲體、子實體和孢子三個部分組成。

1.菌絲體

菌絲體是由大量菌絲交織在一起而形成的,菌絲則是由孢子在適宜條件下萌發,形成管狀細胞,集聚形成絲狀。我們可以從菌絲的分類、形態以及組織體三個方面來加以了解。

第一,菌絲的分類。一般來講,按照隔膜有無的分類標準,可以將食用菌的菌絲分為有隔菌絲和無隔菌絲。按照細胞核的個數不同,可以分為單核菌絲和雙核菌絲。按照生長部位不同,可以分為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

第二,菌絲體的形態生產上,一般按照發育順序和細胞核數,將菌絲分為初生菌絲、次生菌絲和三生菌絲。初生菌絲是由孢子直接萌發而形成的菌絲,一般都不會形成子實體。次生菌絲是有兩條初生菌絲結合,經過質配而形成菌絲,是食用菌菌絲存在的主要形式。三生菌絲是次生菌絲在不良條件下或達到生理成熟時,就緊密扭結,分化成特殊的菌絲組織體,進一步發育而成的已組織化的雙核菌絲。比如說菌核、菌索、子實體中的菌絲等等。

第三,菌絲的組織體。食用菌的菌絲體在適應不良環境或者繁殖的時候,存在一種休眠體,能行使繁殖功能,這就是菌絲的組織體。具體包括菌核、菌索、菌絲束、子座、菌膜等

2.子實體

當菌絲體達到生理成熟的時候,便會發生扭結,形成子實體原基,進而形成子實體。實際上子實體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主要生長於基質表面,消費者通常所看到和購買的菇、蘑、耳就是子實體。一般情況下,子囊菌產生的果實叫做子囊果,擔子菌產生的果實叫做擔子果,通常人們食用的多為擔子果

第一,子囊果的結構。根據產生子囊的方式,可以將子囊果分為以下5種類型:裸果型、閉囊殼、子囊殼、子囊腔、子囊盤。

第二,擔子果的結構。根據擔子果的種類不同,其形態、大小、質地均不相同。一般我們比較常見的形態特徵有傘狀、喇叭狀、耳狀、珊瑚狀和塊狀等。質地有膠質、革質、肉質和木質等。比如我們以傘菌為例,就可以將其字體分為菌蓋、菌肉、菌柄、菌管、菌環和菌託等幾個部分。

3.孢子

孢子是真菌繁殖的基本單位,可以分為有性孢子和無性孢子兩大類。食用菌的孢子主要食有性孢子,但是不同種類真菌其孢子大小、形狀、顏色及表面紋飾都有較大的差異。一般情況下有圓球形、卵圓形、橢圓形、長方橢圓形、麻點和多角形等20多個形態。孢子的顏色有白色、粉色、奶油色、青褐色和黑色等多種。其傳播方式也十分複雜,有的是靠彈射傳播,有的則靠風雨傳播,還有一些是靠動物來進行傳播。成熟的孢子可以直接萌發產生初生菌子。

二、食用菌栽培過程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要知道,食用菌只有在合適的情況才會正常生長發育。如果環境條件不適宜,則會影響到食用菌的健康茁壯生長。更關鍵的是,不同品種、同一品種不同生長階段的食用菌對外界的環境都不一樣。這就必須要求我們嚴格做好食用菌的環境管理,具體來說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溫度條件

溫度是影響食用菌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因素。不同的食用菌,其適宜的生長溫度並不相同,而且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環境溫度的要求也有所差異。

第一,食用菌不同生長階段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在孢子萌發期間,多數食用菌適宜溫度在20度至30度之間。比如說木耳孢子產生的適宜溫度在22~32度,金針菇孢子萌發的11溫度在15~24度之間。在菌絲體生長期間,其適宜溫度在5~33度左右。當然我們要知道,適宜溫度指的是生長最快的溫度,並不是說菌絲體健壯生長的溫度。在生產上一般會將溫度調整到比最適宜生長溫度略低2~3度左右,這樣可以保證菌絲體的健康茁壯成長。在子實體分化和發育期間,發育時的溫度比分化時的溫度略高。

第二,食用菌的溫度類型。如果按照子實體形成來劃分的話,可以將食用菌劃分為低溫型、中溫型和高溫型。其中低溫型最高溫度為24度,最適宜溫度為13~18度。中溫型最高溫度為28度,最適宜溫度為20~24度。高溫型最高可達到40度,最適宜溫度為24~30度。如果按照食用菌子實體分化來進行分類的話,可以將食用菌劃分為恆溫結實型和變溫結實型兩類。比如草菇、金針菇、木耳、銀耳等都屬於恆溫型,而香菇、平菇、杏鮑菇等屬於變溫結實型。

2.空氣條件

任何生物生長都需要空氣,食用菌的栽培也不例外,它是一種耗氧性的生物。但是在不同的生產階段,食用菌對氧氣的需求量是完全不同的。

第一,菌絲體對空氣的要求。相對而言,菌絲體比子實體更耐缺氧,耐高氧化碳,但是如果培養料過於緊實,空氣嚴重不足的話,還是會影響到菌絲體的正常生長。所以在生產上,一般配料的時候,要相對準確的控制培養料含水量和培養量的鬆緊度,保證菌絲周圍有足夠的氧氣含量,並且在後期要加強通風換氣,改善栽培場所的空氣品質。這對於菌絲體的健康旺盛生長十分關鍵。

第二,子實體對空氣的要求。子實體在分化的時候對於氧氣有一定的需求,所以要及時的通風換氣。但同時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對二氧化碳比較敏感,如果二氧化碳濃度過高的話,會導致菌蓋發育受阻,造成畸形菇現象。所以在整個生長發育階段都要注意通風換氣,通過調節栽培場所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濃度來實現特殊的種植要求。通風的效果以聞不到異味,不悶氣,並且感覺不到風的存在,不引起溫度的大幅度變化為基準。

3.水分條件

萬事萬物離不開水分的參與。食用菌在生長過程中不僅可以用水來新陳代謝,水分更是菌絲吸收輸送養分的介質,而且在不同的生長階段,食用菌對水分的要求也不一樣。

第一,菌絲體對水分的要求。一般來講,食用菌菌絲中的含水量為70%~80%,而其對培養料的含水量要求為60%~65%。如果含水量不適的話,會造成菌絲體生長不良。比如說當培養料的含水量下降到40%~50%左右,就屬於典型的缺水現象,菌絲生長很快,但是比較稀疏。如果培養料的含水量高達70%以上,這意味著菌絲生長非常緩慢,而且容易產生雜菌。所以在菌絲體生長階段,栽培場所空氣中的相對溼度應該保持在60%~70%之間。

第二,子實體對水分的要求。在子實體生長階段,培養料中的含水量基本上和菌絲體階段保持一致,但是對空氣中的相對溼度要求要高得多,一般要達到85%~90%。但是,這次實體生長階段再被場所的空氣溼度也不應該超過95%。因為溼度過高很容易產生雜菌,導致食用菌發育不良,質量不佳。

4.酸鹼度條件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菌類都適合在偏酸性的環境中生存,但是食用菌的酸鹼度條件卻不僅僅局限於酸性環境,它一般可以在ph值3.0~8.0之間存活。食用菌最適宜的酸鹼度ph值為5.0~6.0之間,當然不同的食用菌種類,其對培養料酸鹼度的要求也不相同。比如說木生型菌類生長適宜的酸鹼度ph值在4.0~6.0之間,而糞草型菌類生長最適宜的酸鹼度ph值為6.0~8.0之間。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講的菌絲生長最適宜的酸鹼度ph值,並不是配製營養基時所需配置的Ph值,因為培養基在滅菌和菌絲生長新陳代謝的過程中,會積累酸性物質,從而導致營養基的ph值下降。所以,在生產上通常會在配製營養基的時候,適當調高Ph值,比如說使用新鮮石灰粉,將ph值調到8.0~9.0之間。這樣在後期菌絲生長的時候,就能夠讓其保證在一個相對合適的酸鹼度Ph值上。

5.光照條件

食用菌跟一般的植物不一樣,不需要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在菌絲體生長階段一般需要避光,而在子實體的分化和發育階段,則需要一定的散射光。

第一,菌絲體對光照的要求。前面已經講過,菌絲體需要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才能正常發育生長。這是因為光線對於菌絲體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光照越強,食用菌生長越為緩慢。所以,在食用菌菌絲體的生長階段,一定要做好遮光處理,尤其是防止日光。

第二,子實體對光照的要求。子實體生長和分化過程中需要一定的光照。這是因為光照可以誘導子實體進行分化,很多食用菌在黑暗情況下無法形成子實體。光照對此子體發育的影響,主要是在形態建成和子實體色澤兩個方面。適當的光照可以讓食用菌的菌柄伸長,避免出現畸形菇情況。而且,光線能夠促進子實體色素的形成和轉化。比如說室內栽培的平菇顏色比較淺,室外栽培的平菇顏色較深,這就是因為光照對平菇子實體對生長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6.生物條件

食用菌在生長過程中,會與周邊的各種生物因子發生關係,比如說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等。這些影響因子對於食用菌的栽培種植有著非常重要的關係,在生產上我們必須加以重視。

第一,微生物對食用菌的影響。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種類很多,但總體而言對於食用菌的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第1種是有益微生物,促進食用菌的生長發育;第2種是有害微生物,抑制食用菌的生長發育。有益微生物可以為食用菌提供營養物質,幫助食用菌生長發育。而有害微生物則會通過寄生的方式直接從食用菌菌絲體或子實體內吸取養分,讓食用菌變成它們生成的容器和養料來源。另外有害微生物還會通過競爭的方式,與食用菌爭奪培養料中的養分、水分和生長空間,導致食用菌的產量下降,質量低下。

第二,植物對食用菌的影響。植物是食用菌培養料的來源,因為食用菌本身無法合成有機物,必須通過腐生、共生或寄生的方式來從植物中獲取養分。可想而知,植物對於食用菌來說,就是搖籃和港灣,為其提供一切的營養基礎。沒有植物來源,或者自然環境遭到破壞,植物遭受汙染,很多食用菌都無法正常生存。

第三,動物對食用菌的影響。雖然動物對食用菌的影響沒有植物那麼大,但是它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食用菌提供營養基礎,同時還可以作為食用菌孢子傳播的媒介。當然動物不僅僅對食用菌產生有利影響,在自然界的共生關係下,有些動物會以食用菌的菌絲和子實體作為食物來源。在人工栽培食用菌的過程中,就需要注意這些情況,以免造成減產絕收。

相關焦點

  • 食用菌生長過程中對環境有何要求?掌握以下6點,助農民科學種植
    在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通常我們所說的食用菌,指的是真菌界可供人類食用的肉質、膠質或者膜質的大型真菌。它僅僅是一種命名方式,而不是分類學中的分類單位。可供人類食用的食用菌種類非常多,農民在栽培食用菌的時候,不僅要了解食用菌的形態結構,還要加以區分不同環境條件。今天,山九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食用菌在生長過程中對環境有什麼要求?
  • 食用菌種植過程中,菌絲萎縮是什麼原因導致的?應該如何進行防治
    加之食用菌口感鮮美、營養豐富,受到很多消費者的喜愛,其商品價值和消費市場等方面都很喜人,如今在很多農戶普遍種植各種蔬菜之餘,也有一些農戶會進行食用菌的種植。在種植食用菌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出現一些問題,其中菌絲萎縮就是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
  • 香菇栽培對溫度有何要求?溫差對香菇生長有何影響?看完就懂了
    從整個生長階段來看,香菇是由孢子萌發形成菌絲,菌絲再通過一定的環境條件生長發育,分化形成子實體。在香菇栽培過程中,對於外界環境條件有自己嚴格的要求,主要包括水分、養料、溫度、空氣、光線和酸鹼度等。其中溫度是影響香菇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香菇生產核心要素就是溫度的調控。今天山九就和大家來聊一聊,香菇生長對溫度有什麼要求?
  • 平菇栽培有哪幾個生長發育階段?對生長條件有何要求?看完就懂了
    根據科學測定,在幹菇中蛋白質的含量達到了30.5%,粗脂肪的含量達到了3.7%,纖維素的含量達到了5.2%。平菇是我國品種最多,溫度適宜範圍最廣,栽培面積最大的食用菌種類。平菇在栽培過程中有哪幾個生長發育階段,又需要怎樣的生長條件呢?今天,山九就和大家一起來聊一聊有關平菇栽培的相關管理技術,希望給有需要的農民朋友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 如何給食用菌追肥?注意噴灑肥料,改善生長環境的溫溼度
    食用菌的種類現在是非常多的,各種不同的菌類,其食用和保健價值都較高,所以種植的區域也在不斷的擴大,也有更多的養殖戶們紛紛加入了種植的隊伍當中。其實這些不同的菌類,在生長當中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必須要在一個高溫高溼度的環境當中生長。
  • 食用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它們只營呼吸作用,要求良好的通風和充足的氧氣,要求清潔的環境和近於中性的培養料酸鹼度等。食用菌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是什麼?下面簡單介紹幾條。一、溫度從菌絲的生長來說,各種食用菌的菌絲皆在25℃上下時生長最好。溫度上升,菌絲生長雖快,但很虛弱,超過上限溫度,則菌絲休眠,甚至死亡。
  • 科學栽培食用菌,如何有效控制溫度和酸鹼度?看完這兩點你就懂了
    當時主要是以野生食用菌為主,後來慢慢變成了人工栽培為主,而現在隨著栽培技術的不斷提高,我國的食用菌開發和利用已經形成了一個規模龐大的產業。那麼食用菌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影響它的環境因素包括溫度、水分、溼度、空氣構成、光照、酸鹼度以生物因子等,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高效栽培食用菌過程中溫度和酸鹼度應該如何控制?
  • 食用菌生長的過程是什麼?它的生活方式有哪些類型?
    一、食用菌生長的過程食用菌屬真菌類,它的生長過程要經過三個階段,即孢子、菌絲體和子實體。孢子是食用菌的繁殖器官,實際上是一個單核細胞,是從子實體的菌褶中產生出來的。子實體老熟後,孢子也成熟,隨風飛散,落到有水分和有養分的地方,就發芽生出菌絲來。孢子生出來的菌絲是單核菌絲,這種菌絲的每一節中只有一個細胞核,單核菌絲沒有生產能力,不能產生子實體。必須是兩根單核菌絲經過結合,形成一根雙核菌絲,才能產生子實體。單核菌絲的結合有兩種方式,有些食用菌是「同宗結合」,而有些食用菌則是「異宗結合」。
  • 珍稀食用菌羊肚菌,喜歡什麼樣的生長環境?
    野生羊肚菌生長環境:一、植被;羊肚菌發生地的植被,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型:1、闊葉林;羊肚菌多發生在以櫟樹、樺樹、山柳為主的闊葉林內,植被以樺樹和山柳等闊葉林樹為主,發生地沒有灌木,另外在草本植物生長較好,有充足的陽光地方也會有羊肚菌發生,植被是以多以狗尾草、白茅、等禾本科雜草為主,二、土壤;闊葉林和闊葉混交林中的土壤,腐脂質含量高,其它營養物質含量也很豐富,是理想的天然培養基,非常適合羊肚菌生長,羊肚菌發生地的土壤有黑土壤、灰褐土、
  • 豬籠草的生長習性有哪些?種植過程中有什麼小竅門?一起來看看吧
    豬籠草的生長習性有哪些?種植過程中有什麼小竅門?一起來看看吧現如今,有很多人開始來到鄉村從事種植業。一方面是這個行業非常火爆,人們希望吃到純天然的食物,讓這些農作物水漲船高。另一方面國家對於農村有了很大的扶持。這些有利的條件帶動了種植業的繁榮。
  • 龍山鎮:種植食用菌增收好「錢」景
    ,我們明年還要繼續發展,多增加點收入。在食用菌產業發展過程中(居)發展食用菌種植120多萬棒,直接入棚種植農戶62戶,經濟效益明顯。,效益也比較好,截止目前,農戶種植有120多萬棒,目前的這個效益收有70萬斤,經濟價值有280萬元,預計今年總的全部收完有150萬斤,產值達到600萬元。
  • 小學生科學種植實踐:鳳仙花的生長過程記錄
    春天來了,科學課老師給班上每一位小朋友發大概10顆鳳仙花種子,讓小朋友在家種植,並觀察生產過程,作為科學課作業。鳳仙花,又叫指甲花,還有別名叫急性子、鳳仙透骨草。我小時候經常把花摘了來染指甲玩,但是對於現在的小朋友來說就很少見了。
  • 在進行人工種植豬肚菇時,有哪些核心技術,種植前景如何?
    由此可見,豬肚菇菌絲生長階段偏向中溫度型,而子實體發育階段卻屬高溫型。這與多數食用菌對環境溫度的要求是由高到低有所不同。◆水分菌絲生長適宜的基質含水量為60%~65%,原基分化時,空氣相對溼度低於75%,出現原基頂端龜裂。
  • 羊肚菌的種植方法和種植要點
    羊肚菌又稱又稱羊肚菜,屬於子囊菌亞門盤菌綱、盤菌目、羊肚菌科、羊肚菌屬,是世界上珍貴的稀有食用菌之一。羊肚菌一般生長在森林裡,種植很少,市場產量不高。此外,羊肚菌是一種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都很高的珍貴食用品種,市場價格一直在上漲。
  • 食用菌大棚永州建造供應商產品冬季的保溫方法
    智能溫室控制系統有待完善溫室大棚鋪設草皮有何益處?土壤環境溫室內的土壤溫度較高,日光溫室大棚建設溼度大,土壤中的微生物活動旺盛,因此土壤養分的轉化和有機質的分解速度會加快。  陰涼溼度大的環境中,感染出現病害部位會生成黑色黴菌,其中一些品種黴菌會出現黃綠色暈環,數量比較多時會引起葉片發黃枯萎。大棚是一種室內溫室栽培裝置,為了使所栽培的植物的生長,在對光和溫度等方面都有的要求。蔬菜大棚建設有以下幾個建設要點:棚向:以南北向為好,如受田塊限制,東西向也可以,儘量避免斜向建棚。
  • 乾貨分享:農民種植的6大要素,缺一不可
    農民在種植的過程中,都應該了解到各種植物都需要光、溫度、水分、二氧化碳、土壤條件、礦質營養六大要素,要根據自身種植條件適時的調節,才能保證植物健康的生長,並且大概率的提高產量,下面我們一一介紹每一個要素的具體作用。
  • 大道至簡,香菇、木耳、杏鮑菇等食用菌生長發育所需條件
    食用菌生長過程中對環境、溫度、水分、光照等有一定要求,很多人認為食用菌栽培管理是一件十分繁瑣的事,從而不敢涉足。但大道至簡,本文就食用菌生長發育所需條件做一個闡述,並總結一定的規律,以期對食用菌栽培有一個指導作用。
  • 羊肚菌如何進行常規栽培,要掌握哪些種植技術,種植前景如何
    人工栽培時注意調配好培養基中的有關營養成分,即可滿足生長要求。◆溫度菌絲在3℃~28℃均能生長,最適18℃~22℃,低於3℃停止生長,高於28℃停止生長或死亡。子實體在10℃~22℃範圍內均能生長,最適15℃~18℃。
  • 平菇,方便的食用菌類,種植的時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
    袋裝平菇的好處平菇現在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食用菌類,在生活中,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村朋友在種植這種實用菌。現在種植平菇的方法有很多種,有的人建造合適的菇房來種植,還有的是在袋裝裡面種植。淡妝的優點還是有很多的,它可以有利於控制雜菌和害蟲的危害,而且成功率是非常高的,他可以節省空間,充分利用空間佔地面積也特別的小。而且它的生長周期也大大地縮短了。袋裝的平菇,堆積發菌可以增高料的溫度加快發菌的時間,大大的縮短了菌絲的生長時期。
  • 中國貧困農民生產的食用菌可能成為人類「移民」太空的食物
    一個「生育室」裡大約有56000瓶左右菌菇在生長,總共有320間「生育室」,支持這一「生育」新華社記者 王翔 攝  這些不分晝夜蓬勃生長的菌菇不但為當地農民增收帶來希望,還可能為今後人類在太空生存提供一種食物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