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普通信:松山湖模式下的企業成長樣本

2021-01-08 南方新聞網

  脫胎於一家研究機構的小科技企業在松山湖短短幾年實現了三步跨越,成長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從當初成立時註冊資本僅600萬元,到今年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從一家掛靠在廣州市科技局名下的研究機構,到成為如今國內唯一的時鐘晶片製造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廣東大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下稱「大普通信」)跨越式的發展軌跡堪稱「松山湖模式」的最好詮釋和樣本。

  始終堅持自主創新,並實施獨特的人才戰略,大普通信迅速成長為松山湖園區內「銳公司」的代表,在成為中國時鐘頻率器件行業的領軍者後,這家「銳公司」的下一站是順利登陸創業板。

  技術先行

  小科技企業完成三步跨越

  2002年的一天,廣州市科技局的一家研究機構裡,13位意氣風發的年輕人在謀劃著一件改變未來人生軌跡的大事:他們想把自己研發出來的時鐘頻率技術轉化成產品,推向市場。他們堅信採用自己技術的產品一定會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很快,一家名為「大普通信」的公司在廣州成立。不過,公司成立後的頭三年,他們並沒有急於轉化自己的技術,而是繼續埋頭相關技術研發。付出就有回報,就在這三年中,他們的兩項科研成果震動業界,其中一項技術甚至獲得了科技部創新立項。

  臥薪嘗膽,厚積薄發,在13位年輕人的多年努力下,大普通信終於羽翼漸豐,他們也覺得是時候走出實驗室到市場上一展身手了。他們將自己的「根據地」建立在了距離廣州數十公裡,東莞中部地區一個風景秀麗,當時還鮮為人知的地方。幾年以後,大普通信和它的落戶地都已名揚天下,一個成了中國時鐘頻率器件的領軍者,而另一個則成了「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新區」——松山湖國家高新區。

  回憶起當初的創業情形,大普通信年輕的女董事長陳寶華記憶猶新。在她看來,松山湖是大普通信真正產業化的開端,當初選擇松山湖,是被園區優美的自然環境、巨大的發展潛力所打動。

  經過一番考察,陳寶華決定進駐松山湖中小企業創業園,將公司從廣州遷入松山湖。從東莞市民營科技企業到廣東省民營科技企業再到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大普通信在松山湖完成了三步跨越,成就了一段不平常的創業歷程。

  政府搭臺 研究機構蛻變成現代企業

  「理想和激情是創業的基礎和動力,但僅有理想和激情是遠遠不夠的。」陳寶華說,成立不久的大普通信,由於創業團隊中的絕大部分是技術研發人才,比較缺乏企業經營管理經驗,亟須解決如何從一個研究機構跨越到現代企業的改制問題。

  「最初的創業團隊中大多數成員都是搞技術出身。」陳寶華說,除了企業經營管理上的問題外,年輕的大普通信還面臨著對資本運作不熟悉的難題。

  「松山湖管委會的幫助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在引進股東方面。」陳寶華介紹,起初,大普通信的註冊資本是600萬元,在松山湖設立企業總部,流動資金一度遇到困難,正是由於松山湖管委會相關部門的支持與協助,企業找到和引進了一些股東,這些股東的進駐,不僅解決了企業的資金難題,還為企業的發展注入了現代企業管理經驗和成熟的管理制度。

  而在企業最核心的自主創新問題上,大普通信除了依靠穩定的創新團隊之外,還在松山湖管委會的幫助下,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

  據介紹,在大普通信近200人的員工隊伍中,就有52名研發人員,平均每四名員工中就有一位是研發人員。而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大普通信已與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中科院深圳研究院等國內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開發智慧機器人、時鐘晶片、時鐘模塊等。目前大普通信研製的高補償能力的時鐘晶片和兼容北鬥/GPS雙芯時鐘模塊已超越國際水平,並填補了國內空白。

  轉型升級 松山湖自主創新氛圍成推力

  如同松山湖其他企業一樣,大普通信並不是一家靠「製造」取勝的企業,而是建立在自主研發基礎之上的「智造」企業。「松山湖有自主創新的氛圍,科技含量低的企業進不來。」陳寶華說。

  在陳寶華看來,當初13位創業者至今仍是公司技術研發的核心力量和骨幹,但從公司的長期發展目標看,一個光靠理想和激情的企業是走不遠的,還必須建立一套成熟完善的科研創新體系。

  陳寶華深知,要建立起企業的自主創新體系,人才是根本,人才從何而來?除了企業自身培養外,還必須從外面引進更多的高層次人才。

  「我們在武漢、北京、杭州等地建立了研發中心,從當地招收高層次人才。」陳寶華介紹說,企業與高校進行產學研合作時,注重讓高校學生大規模地介入產學研項目中,此舉一方面是企業考察學生,另一方面也是為今後做人才儲備,以充實公司自主創新的團隊。

  「松山湖出臺的人才政策資助額度高,覆蓋面廣,大大推動了企業人才引進的步伐。」她說,正是松山湖在創新體系、環境建設、配套設施、行政服務等方面採取的措施,為科技企業、研發機構和科技人才打造了更加舒適、便捷的生活工作環境,同時也引發了企業吸引外地人才來莞工作的熱潮。

  從進駐松山湖到現在,大普通信實現了從一家研究機構向現代企業的轉型。陳寶華坦言,除了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努力之外,松山湖濃厚的自主創新氛圍也是重要原因。

  「選擇來松山湖創業,看來這個決定是對的。」陳寶華說,松山湖引進了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為周邊的企業出謀劃策,並形成「上中下」遊的產業集群,真正實現「產、學、研、用」的研發氛圍。(編輯 張穎)

相關焦點

  • 投資2.4億元,大普通信重磅項目松山湖動工
    廣東大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總部及研發中心大樓項目工程6月22日在松山湖舉行奠基儀式,該項目集運營總部、研發中心、中央研究院三大功能於一體,整體佔地約20畝,總投資約2.4億元,未來將承載該公司業務快速發展,保證其在通信關鍵領域技術的持續突破。松山湖黨工委委員、管委會總經濟師盧鋼,東莞市科技局副局長肖錚勇,市工信局調研員陳杞渭,市金融局調研員黎潔敏,松山湖科技教育局局長梁展鴻等參加了當天的活動。
  • 大普通信總部及研發大樓昨日奠基
    6月22日上午,廣東大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普通信」)總部及研發大樓完成奠基儀式,大普通信董事長陳寶華感慨道。活動當天,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工作局、松山湖管委會科技教育局等相關負責人出席。奠基儀式在大普通信總部及研發中心大樓施工現場舉行,地點位於松山湖高新科技產業園新城道與興園路交會處。
  • 大普通信總部及研發大樓完成奠基儀式
    6月22日上午,廣東大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普通信」)總部及研發大樓完成奠基儀式,大普通信董事長陳寶華感慨道。活動當天,市科技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金融工作局、松山湖管委會科技教育局等相關負責人出席。新址位於松山湖新城道與興園路交匯處奠基儀式在大普通信總部及研發中心大樓施工現場舉行,地點位於松山湖高新科技產業園新城道與興園路交匯處。
  • 前一天剛交申請 次日就獲得審批,大普通信擴產項目彰顯「東莞效率」
    日前,廣東大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普通信」)的擴產項目在松山湖啟動,公司董事長兼CEO陳寶華對東莞強化投資鬆綁加快項目落地的做法點讚:「這真是妥妥的高效!」大普通信位於松山湖高新區,是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以高端SOC晶片、時鐘器件、射頻器件等產品為主營業務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包括華為、愛立信、中興通訊、諾基亞、三星、思科等國際頂尖客戶及全球1000多家通信設備客戶,已成為全球時鐘器件和射頻器件領域技術領先和市場領先的企業之一。「我們在全球的5G基站設備時鐘器件市場佔有重要份額,佔據5G產業鏈重要的核心地位。」
  • 大普通信:打造國產高性能時鐘晶片全鏈條
    以大普通信時鐘事業部總經理邱文才的話來說,時鐘是標準、根本,是萬物之始,相當於「心臟」,這樣設備才能在時鐘脈衝的驅動下執行相應的指令,如果時鐘不能正常工作,意味著設備也將失控。 正是作為基礎技術,時鐘晶片的應用空間也十分廣闊,在通信網絡、工控、儀器儀表、醫療、航空航天、定位導航等領域都大有可為。
  • 松山湖科學城:打造美好生活樣本
    科技與自然深度融合,首次入圍《2020影響中國人生活方式TOP10》榜單松山湖科學城打造美好生活樣本而在疫情衝擊下,世界一度停擺,「不見面辦公」成為一股新潮流,釘釘、騰訊會議等線上協作軟體成為新方式的載體,闖入千萬人的生活。縱觀《2020影響中國人生活方式TOP10》榜單對象,不難窺見獨特的時代浪潮,如何塑造著2020年新的生活方式。不過,今年在一眾熱門產品或平臺之中,松山湖科學城作為城市首次進入榜單,則呈現出了另一種潮流方向。
  • 引爆5G時代元器件市場,大普通信與紫光國微戰略合作
    7月29日,大普通信與紫光國微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晶體晶振、通信晶片、物聯網產品等重要領域全面深化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促進雙方的業務發展和產品延伸,繁榮產業生態,佔據5G先機。大普通信董事長陳寶華、首席技術官田學紅,紫光國微董事長馬道傑、副總裁蘇琳琳等領導出席籤約儀式。
  • 大普通信應用與市場經理陸建波:物聯網將在5G時代迎來大爆發
    廣東大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應用與市場經理陸建波在2018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期間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大普通信第十三次參加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大普通信傳統業務聚焦於時頻領域。此次展會上,大普通信帶來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588同步晶片系列,該系列是目前國內唯一高集成度的完整1588解決方案,在國內、國際客戶中均有很高知名度。
  • 開啟5G時代元器件市場,大普通信與紫光國微戰略合作
    7月29日,大普通信與紫光國微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晶體晶振等領域全面深化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促進雙方的業務發展和產品延伸,繁榮產業生態,佔據5G先機。大普通信董事長陳寶華、首席技術官田學紅,紫光國微董事長馬道傑、副總裁蘇琳琳等領導出席籤約儀式。
  • 引爆5G 時代元器件市場,大普通信與紫光國微戰略合作
    7月29日,大普通信與紫光國微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晶體晶振等領域全面深化合作,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共同促進雙方的業務發展和產品延伸,繁榮產業生態,佔據5G先機。大普通信董事長陳寶華、首席技術官田學紅,紫光國微董事長馬道傑、副總裁蘇琳琳等領導出席籤約儀式。
  • 大普通信內置晶體的高精度RTC晶片INS5902
    下表從影響精度的幾個變量維度,詳細分析了晶體電路外置與內置對各參數影響的處理方式。表1 精度影響分析更多產品信息請關注大普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官方網站:https://www.dptel.com或者掃碼關注時頻技術論壇:
  • 2020年松山湖功能區投資推介會④|松山湖功能區,投資興業的熱土
    該公司成立於1999年,總部位於松山湖功能區內的寮步鎮。廣東安達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劉飛說:「在東莞各級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近年來公司每年實現20-30%的增長,納稅額也突破7000萬,明年將有計劃籌備上市,實現新一輪發展。」大批重點項目籤約落戶,源於松山湖功能區相對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及服務鏈。
  • 2018松山湖中國IC創新高峰論壇特別報導(二):又會是十款爆品IC嗎?
    il1EETC-電子工程專輯活動上來自中星微人工智慧晶片技術有限公司、恆玄科技、深圳芯智匯、普冉半導體、矽睿科技、寧波琻捷電子、蘇州納芯微、思遠半導體、東莞賽微微、廣東大普通信等國內十家IC設計公司的高管或技術專家,向電子工程專輯在內的幾十家專業媒體、數十名投資人及東莞當地系統整機代表們,詳細介紹了他們的最新產品。
  • 聚焦新材料研發需求,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助力企業創新技術提升
    12月10日,由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公共技術平臺與浙江工業大學廣東群欣研究院聯合舉辦的第一期企業研發需求交流對接會在松山湖國際創新創業社區舉行。
  • 創新企業數位化賦能平臺落地東莞松山湖
    南方網訊 近日,在東莞華南設計創新院支持下,聚智誠(東莞)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聚智誠」)和接點智能技術(東莞)有限公司(下稱「接點公司」)在東莞市松山湖正式開業,兩家企業攜手打造的創新企業數位化賦能平臺同時揭牌啟用。
  • 東莞407家企業上榜!在這些企業上班太有福氣了!
    >名譽試點企業38松山湖東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名譽試點企業39松山湖廣東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名譽試點企業40松山湖48長安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名譽試點企業49長安東莞市三姆森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名譽試點企業50長安步步高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性能比肩英特爾SCM,大普微電子SSD成為谷歌供應商
    近日,國內企業級SSD創新領軍企業大普微電子宣布,經過長達4個月測試,該公司的高性能分布式存儲解決方案正式通過谷歌測試,成為其存儲產品供應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普微電子的兩款企業級SSD產品——Haishen3-XL和Haishen3在測試中展示了比肩英特爾SCM(存儲級內存) 和NVMe SSD(非易失性內存接口規範,採用PCIe方式連接,也稱為PCIe SSD)的不俗性能。
  • 松山湖憑什麼比東莞城區還「貴」?
    舊時的松山湖,是東莞曾經的「三不管」地帶,當時的人們,一提起「松山湖」,印象就是落後、偏僻、治安不好,雜草叢生,可現在的松山湖卻比東莞城區還要「貴」,這是多麼漂亮的翻身仗!自從華為遷入以後,承接了不少深圳企業的外溢環節,比如大疆、中集等都有生產線放到松山湖。名企業的品牌效應,帶來了高新技術和人才,帶來了經濟和產能上的增量,也帶來了高速發展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