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曰:一念萬物生,一念萬物滅,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無限掌中置,剎那即永恆。
現代物理學家則說,世界其實很簡單,並不是由物體構成的,其實,所有物體都只是變化中的事件。在這個由變化的事件所構成的宇宙中,一切皆可扮演時間。
(傳統觀點的時間觀)
比如伽利略通過人類的脈搏發明了鐘錶,幾年之後,醫生們開始用鐘錶來測量病人的脈搏。
用脈搏來確定鐘擺的擺動是否規則,又用鐘擺來確定脈搏的跳動是否規則。
那麼時間在哪裡呢?這不是一個循環論證的怪圈嗎?但這是邏輯自洽的事件,並無時間的參與。
可見世界的運行中時間並不存在。
世界運行無需時間指揮,事物不是「在時間中」如何變化,而是事物「相對於彼此」如何變化。
愛因斯坦曾在寫給一個朋友的信件中表達同樣的觀點,「過去、現在和未來僅僅是一種錯覺,雖然是極為頑固的那種。」
現代量子理論也認為:量子場組成了原子、光以及宇宙的全部內容。
在普朗克尺度的量子世界,量子是粒子,與其他粒子相互作用時才會發生坍縮,出現確定的狀態。
沒有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時,它們就是一片「概率雲」
因此由粒子組成的世界,就是一群粒子之間相互發生作用而產生的基本事件。
因此時間只是事件過程長短和發生順序的度量,在基本的物理學定律中沒有時間概念,也不參與計算。
時間來自於人類,人類才是時間的創造者。我們的大腦能收集過去痕跡,讓它們形成記憶。
比如一張白紙,擺在哪裡,是沒有時間流逝的,但是當我們用鉛筆劃了一條線,白紙發生了變化,我們就感覺到了時間的流逝。
另外大腦還能把分散的記憶組合起來,以此來預測未來。
比如一隻玻璃杯,從桌子上墜落、著地、摔碎、人類的大腦並不會產生三個截然不同的信號,而是只會產生一個信號,人類看到的是整個事件的發生過程,雖然它由一個個瞬間組成,但大腦會把它整合成一個事件。
人類感受到的時間,其實是人類大腦製造出的一種連貫感覺。
所以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即非幡動,也非風動,乃是心動。
笛卡爾也說: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