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谷歌出海會客廳 | 經濟學人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張宇亮專訪

2020-11-29 36kr

2020 年已經過去大半。COVID-19 疫情的衝擊,全球政局的風雲變換,讓今年的企業出海面對前所未有的不確定性。我們相信「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在不確定性中獲得成功,離不開對趨勢的時刻關注和思考。今天我們邀請到的是經濟學人集團大中華區副總裁張宇亮,為大家帶來這個有 180 年歷史的頂級智庫關於全球趨勢的最新觀點:

  • 到目前為止,疫情對全球經濟產生了什麼影響?

  • 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市場,疫情之下有什麼特點?

  • 「去全球化」會真的發生嗎?

  • 如何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復甦?

  • 「黑天鵝」頻出,中國出海企業如何迎接挑戰?

點擊下方視頻觀看嘉賓專訪:

採訪摘要

Annabel:先請 Brian 簡單地介紹一下經濟學人集團在中國主要聚焦在哪些地方?

Brian:大家可能對《經濟學人》這個名字都不陌生,都覺得我們可能是一本雜誌或一個媒體。但其實經濟學人集團是於 1843 年在英國成立的,距今已有將近 180 年的歷史。在這 180 年的進程中,我們充當了一個將讀者、客戶與世界連接到一起的橋梁角色。同時我們關心當下世界發生的重要事情。

20 年前經濟學人集團就已經進入中國市場,業務內容包含:媒體事業部,也就是大家都熟知的《經濟學人》雜誌、年刊、特別報導;除此之外,還擁有頂級的經濟學人集團智庫,主要關注全球的宏觀經濟報導、全球各個國家或區域的宏觀經濟數據的人口數據、地區政治風險,以及國家風險預估等;我們還有《經濟學人》會議、《經濟學人》企業家網絡,我們在北京和上海都有兩個大的外企網絡;最後,我們還針對中國市場推出《經濟學人》商論的 App、《經濟學人》微信公眾帳號。把這些都整合在一起,其實就是我們在中國的足跡。

Annabel:《經濟學人》既看 GDP 又看政治風險、經濟成長,在這麼多資訊中,哪些是你們著重關注,用以幫助你們來洞察世界、輸出觀點的呢?

Brian:既然叫《經濟學人》,從創刊開始我們的理想就是捍衛全球化和自由貿易,這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在全球化自由貿易這個大背景下,我們首先會關注全球政治關係,比如現在全球政治關係的核心——中美關係,另外還包括美歐關係和中歐關係。

第二:我們會看全球貿易整體的發展和體系演變,同時也會關注產業和經濟政策。比如我們在中國有一個專門的團隊叫 Access China(經濟學人智庫中國研究團隊),研究中國地區和區域城市經濟發展,例如新興二線城市的人口、經濟、產業布局等。

最後:我們會根據全球當下的情況,做一些關注點調整。比如今年,我們會特別關注 Post-COVID (後疫情時代),疫情後的全球經濟恢復及中國經濟恢復的情況。還有美國大選、中美關係引發的中國企業出海遭遇地緣政治的困境,這是近期我們研究的重點。

Annabel:COVID-19 疫情引發很多政治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疫情對全球經濟,具體到上半年對每個國家的經濟有哪些影響呢?

Brian:從經濟學人集團角度來講,疫情對全球經濟毫無疑問是一個極大的衝擊。針對這半年的恢復情況來講,我們給到一些大概的預測: 

  • 中國:一開始我們認為中國是一個」V」型反彈, 觸底時間比較短,會快速恢復。但結合實際,更確切的是W型反彈,即「V」型之後不排除接下來再次觸底接著又迅速復甦,再回到一個增長的狀態; 

  • 印度和印尼為代表的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將會是一個長時間的U型反彈。觸底後,在底部停留時間非常長,經濟恢復需要很長時間。 

  • 美國和歐洲:美國這次對疫情的處理,是我們意料之外的。根據經濟學人集團對全球衛生公共體系的評估,多年來美國都是世界第一。但這次美國對疫情的判斷、後續疫情的治理上都出現了明顯的失誤。所以美國也需要很長一段時間進行經濟恢復。歐洲的恢復周期會比較慢,但和美國差不多在聖誕節前後開始恢復。不過歐美的特點是一旦恢復,後續經濟起飛速度會很快。這與它們本身經濟成熟度、抗風險性緊密相關。 

Annabel:經濟學人集團是根據什麼的樣因素、指標來預測每個國家是W型還是U型的恢復形式呢?

Brian:根據智庫研究方法。第一,分析師用建模的方式去預估主要經濟體的增長和恢復情況。舉例來說,在今年第一季度對中國經濟的預測,經濟學人集團預測出的數值為 -6.7%,最後國家統計局給出的答案為 -6.8%,我們是全球所有相關機構中預測最精準的一個,這都歸功於我們的數據建模。

第二,高管調研。許多全球知名企業的高管是我們的企業家會員。我們會針對商業恢復的信心、某些貿易市場做一些調研。其中我們會設計一些問題,並根據調研結果做出商業恢復度、投資信心恢復度、貿易恢復度的判斷。 

最後,我們會基於歷史數據的一些分析,還有專門做地緣政治,以及國家風險分析的一些同事們,他們對於當下局勢的一些研判,把所有這些綜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們對主要經濟體未來復甦的預估。 

Annabel:在基礎設施欠缺的區域,比如印度和印尼,疫情前後經濟分別面臨何種挑戰?而拉美、中國的經濟又有哪些獨有的特點?

Brian:第一,像印度、印尼包括菲律賓,本身公共衛生體系較為薄弱,導致疫情基本上處於失控的狀態。加上他們人員追蹤、監督體系欠缺,我們會認為這些區域的實際感染人數、疫情嚴重程度比目前公布的會更嚴峻。但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年輕人佔極大比重,不像中國或日本,開始步入老齡化或已經是老齡化社會,這些國家的死亡率非常低。由於他們的勞動力沒有太大損失,未來他們雖然在底部會停留較長時間,但一旦有投資進來並復工,他們的經濟就可以恢復。 

第二,拉美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他們較早實行了福利社會政策,公共開支比較大。疫情開始前,拉美已經出現了比較強烈的民粹主義情緒。這次疫情對拉美社會、經濟衝擊非常大,預計疫情之後拉美民粹主義會再次上升,反過來又對經濟造成衝擊。 

最後目光落到中國。疫情開始前,直播、外賣、生鮮電商在中國已經如火如荼。疫情之後這些行業的發展有目共睹。在抵抗疫情時,冷鏈生鮮、外賣、直播等新經濟起了非常重大的作用。以上就是我們看到的疫情前後的一些對比。  

Annabel:疫情前後您對歐洲市場的洞察?

Brian:實際上歐盟框架下整體經濟發展水平不是非常平均,比如北歐、英國、西歐這一帶和;南歐、中東歐差距很大。 

從歐洲整體來看,我們認為疫情到今年第四季度就會到達一個比較溫和的點。像我之前講聖誕節前後會有一波經濟反彈,大家會出現類似於報復性消費的行為。像聖誕節的家庭消費、短途旅遊、生活必需品採買,都會讓經濟有一個較大的提升。而隨著疫情的緩解,歐盟內部各國封禁也會逐漸打開,商務客流會逐漸恢復,洲際貿易像歐洲、美國之間的貿易也會逐漸恢復。所以歐洲經濟實際上抗韌性比較強。比如英國阿斯利康疫苗的進展比較樂觀,一旦臨床三四期之後就可以大規模上市,歐洲經濟整體的復甦速度也就比預想的來得更快一些。  

Annabel:經濟學人集團的宗旨是促進更多的全球化,但最近很多政治變化裡面針對全球化有不同的聲音出來。能否從《經濟學人》的角度來分析一下疫情以及政治帶來的全球化或者去全球化的趨勢?

Brian:最近可能很多中國企業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相關新聞滿天飛,一些企業也處在風口浪尖上。《經濟學人》看來,去全球化這個趨勢肯定是存在的,但可能只是科技去全球化,貿易是不可以去全球化的。 

從科技角度來講,在一些技術手段,比如信息隱私方面可能產生了一些壁壘,雙方意見不統一,未來可能會形成中美兩套科技體系。很多企業要跟中美同時做生意的話,要去適應兩套科技體系。這個趨勢目前已在加速,我們希望中國企業要做好準備。 

但我們又講,貿易是不可以去全球化的。貿易這個詞本身就不可能是單方面的雙邊貿易。比如雖說現在中美之間的貿易開始有一些減少,但中國和東協、中國和歐洲的貿易實際上還是比較不錯的。特別是中國跟東協現在貿易在上升,過去有一些中國直接出口到美國的貿易,現在可能中國把半成品放到東協某個國家生產,之後由東協將成品再出口到美國。所以貿易是不可能去全球化的。這是在目前背景下《經濟學人》對於去全球化的觀點,總結一下就是:科技去全球化是真實在發生的,但貿易去全球化還是有很大難度的。 

Annabel:在科技去全球化的背景下,能否給一些出海企業未來如何做好出海工作的實用建議,讓出海變成可持續性的出海?

Brian:因為過去我是出海親歷者和參與者,非常關心整個出海生態。來到經濟學人集團後,也更多從宏觀政策、經濟發展去看出海這個事情。我認為過去中國出海從業者都會有一個特點就是「小步快跑 ,快速迭代」。以前中國出海企業想做一件事,不管那麼多先把產品框架搭起來然後去迭代這個產品,之後會非常注重數據分析、投放分析,再之後才去想怎麼做一個好素材吸引受眾,怎麼做轉化。 

這次疫情和國際政治局勢給我們敲響一個警鐘,就是過去我們可能跑太快了忽略了很多東西。比如,我們是否真的了解出海目的地國家政治、文化;是否去之前就準備好做一些政府公關或者是公共的傳播工作;還有我們是否對未來可能潛在存在的供應鏈風險、政局風險,有一個預案。這些都是中國企業未來出海需要考慮和面對的問題。 

特別之前提到的科技去全球化,如果出海企業有一些傳媒或內容在這個範圍內,那需要格外小心。建議去關注出海當地國家的風俗文化系統,把自己放在當地人視角去看問題。以前中國企業在中國得到一些非常好的方法論和經驗,但在出海時反而要抽離這些經驗。 

比如接下來出海企業應該做兩件事情:第一擁有「外太空視角」,抽離開地球這個概念來看地球的生意,把我源自哪裡這件事忘掉,擁有更廣闊的國際視野;第二個,用「村民視角」來看這個事情,所謂村民就是你去當一個你進入的國家的小小村民,去感受當地人是如何看待這件事。這兩個視角結合在一起,可能更有利於出海者去了解當地市場。 

Annabel:我知道疫情開始後,經濟學人集團有一個倡議叫 "Back To Better 從復甦到騰飛」,能否介紹一些這個項目,並闡述下你們如何在疫情後幫助不同的企業走上正軌?

Brian:"Back to Better"當時我們想用一個中文叫 「從復甦到騰飛」,我們希望是用十年的時間來追蹤整個人類社會在疫情之後的一個恢復狀態。整個項目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關於全球經濟復甦的訪談,最後形成全球商業晴雨表。我們對全球 2000 多位高管做了一個調研,從多維度去反饋他們對全球經濟復甦的信心,最終形成可視化的圖表放到網絡上。更新頻率每個月一次,希望是一個動態追蹤的過程。目前第一期商業晴雨表已在四月底發布了,希望大家有時間去看一下。 

第二階段是對疫情整體的反思,以及對決策者一些決策的建議。我們會將這部分分為八個主題,比如用可持續發展去重新思考城市功能、政府在重大公共危機事件上的作用、未來工作方式等。我們會將這些形成調研報告、CEO 訪談,做成 8 段紀錄片一樣的視頻或播客,分享給全球的企業決策者、重要人士。甚至邀請他們參與其中,也擬邀請一些重量級撰稿人,比如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行長、前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歐盟委員會主席等參與其中,一起討論。 

第三階段是對前兩個階段的總結,會有一個全球復甦的大會。在會上我們邀請全球重要決策層、企業家、商界名人,共同參與到全球疫情後世界恢復與療愈過程中。最後大家可以帶著相關議題回到各自崗位上,去踐行關於 "Back To Better" 的承諾和計劃。 

第四階段我們會有一個十年的追蹤。即從現在到 2030 年把我們想的、說的、做的,做一個追蹤,到 2030 年看看這些決策對我們的影響。我們認為未來 10 年我們當下的一些決定,可能會影響整個人類文明進程的走向。比如這次疫情,可以說是二戰之後人類遇到的最大的公共危機,我們希望可以用 10 年的時間去追蹤整個人類世界恢復的過程,這就是我們倡議"Back To Better"的初衷。 

Annabel:疫情對您個人帶來的影響或者最大變化是什麼?

Brian:疫情開始後,我告訴自己讓自己慢下來。過去在工作中,我一直覺得「快」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任何事我們都要不停推進,給自己一個最後期限,給自己一個上升目標,給自己設立一個延伸目標,一定要達到目的。相應的陪伴家人的時間也就比較少。 

從心境上我也會刻意告訴自己,要慢下來,要仔細關注身邊的人、身邊的每一件事,更看重過程和質量,以及對家人的陪伴。之前我是一個容易發火的人,慢下來以後身邊人都說我脾氣變好了。對我而言,這些都是疫情對我的改變。

相關焦點

  • Google 谷歌出海會客廳 | 樂信聖文劉禕瑋專訪
    CEO 劉禕瑋(Ryan Lau) 2016 年離開谷歌,創立了這家公司。樂信聖文的使命是「讓快樂美好和信仰觸手可及」,所以公司開發了很多遊戲產品幫助大家給生活減壓。公司目前在全球有 3 億用戶,每日活躍用戶數量接近 2000 萬。  點擊下方視頻觀看嘉賓專訪 專訪摘要 Annabel:您是如何一步一步帶領公司成長到現在的規模的。
  • 專訪因美納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慶
    第三屆國際進博會的間隙,因美納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慶接受了八點健聞的專訪,我們也得以有機會窺探到這家全球基因測序巨頭的真容△因美納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提供測序技術,而燃石會開發腫瘤測序試劑和生物信息學方案,為醫院和病人提供基因診斷。」
  • 經濟學人集團發布中文網站 深耕中國市場
    搜狐財經訊  英國經濟學人集團(The Economist Group)中文網站於近日正式發布。該中文網站主要內容為英國經濟學人集團業務、歷史、旗下品牌以及《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雜誌和其它著名出版物的介紹。
  • 谷歌副總裁McClendo被替 Google Earth何去何從
    據Business Insider透露:谷歌最具影響力的高管之一、曾負責谷歌地圖和谷歌地球產品的副總裁Brian McClendo於去年10月被Jen Fitzpatrick取代,後者於1999年加入谷歌,是公司第一批女性工程師之一
  • Polycom任命李金水為大中華區銷售副總裁
    作為行業領袖,李金水先生將帶領Polycom大中華區實現業務與利潤的雙增長。李金水先生擁有超過30年的大型科技企業管理經驗。Polycom日前正式任命李金水先生為大中華區銷售副總裁,該任命自2016年9月20日生效。
  • 思傑任命陳葵(Kathy Chen)為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
    發布日期:2017年11月13日 思傑任命陳葵(Kathy Chen)為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思傑繼續壯大亞太及日本地區領導團隊2017年11月13日-北京-思傑今天宣布,任命陳葵(Kathy Chen)為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總經理,並向思傑亞太及日本地區銷售與服務副總裁Stanimira Koleva報告。
  • 谷歌打不開?Google將谷歌香港伺服器移到美國
    最近有大量網友向小編反饋Google打不開,筆者近期也嘗試打開Google搜索,但不管是輸入google.com(谷歌全球域名)還是google.com.hk(谷歌退出大陸轉居香港後的域名)結果如下圖均顯示「無法顯示此頁」。作為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Google近期為什麼打不開呢?以下小編談談可能的幾種原因。
  • AMD全球副總裁Joe Macri專訪:遊戲是AMD的DNA
    AMD全球副總裁Joe Macri專訪:遊戲是AMD的DNA 2018年11月19日 16:27作者:李佳輝編輯:李佳輝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 谷歌關閉Google.cn 通過香港網站提供服務
    北京時 間3月23日凌晨3點07分,雅虎新聞頻道援引美聯社的報導稱,谷歌將轉移中國大陸的搜尋引擎服務,但會繼續保持在中國大陸的其它業務服務。 google.cn自動跳轉至google.com.hk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2點31分,google.cn自動跳轉至google.com.hk
  • 前谷歌全球副總裁劉允出任Afiniti中國區CEO
    就任Afiniti之前,劉允博士曾出任過谷歌全球副總裁暨中國區總裁,主管大中華區銷售,負責Google在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的業務。此外,劉允博士還先後擔綱SK電信中國區CEO,以及其它多家公司的高管職位。  近年來,人工智慧產業發展如火如荼,與現實結合的落地產品和項目數量不斷增多。
  • 谷歌地球 Google Earth Pro中文免費版
    谷歌地球(google earth)是一款谷歌官方推出的虛擬地球儀軟體,通過使用谷歌地球(google earth)軟體用戶能夠免費瀏覽各個國家和地區不同風景的高清衛星圖片,讓你足不出戶就了解全世界。並且還有很多特色的功能來等你體驗。
  • Google Earth 谷歌地球app
    (app)由於google退出中國市場,中國大陸無法使用google相關軟體,但是可以通過ourplay框架,來使用Google相關軟體。也可以在框架中使用其他google軟體,請自行發揮。our框架下載網址:ourplay.net/downloadour框架下載網址:cdn.ourplay.net/gsaid/OurPlay-2.7.2.apkGoogle Earth 谷歌地球,通過衛星圖像、整個地球的3D地形圖像以及全球數 百個城市的3D建築圖像,從高空探索整個世界
  • Google關閉Google.cn 正式退出中國 通過香港站提供服務
    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消息,Google總部宣布穀歌中國正式退出中國。北京時間3月23日凌晨3:03,谷歌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律官大衛•德拉蒙德公開發表聲明,再次借黑客攻擊問題指責中國,宣布停止對谷歌中國搜索服務的「過濾審查」,並將搜索服務由中國內地轉至香港。
  • 谷歌秘密重返大陸?google.cn域名今日凌晨可以打開
    【TechWeb報導】1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有不少中國網友反映,從26日晚上到今日凌晨的某段時間內,谷歌.cn域名(www.google.cn)能夠被大陸網友訪問。有網友表示,.cn域名確實可以正常訪問,但僅限於手機;此外,雖然.cn頁面可以正常顯示,不再直接跳轉至Google.com.hk,但點擊搜索、圖片,仍為Google.com.hk提供的結果。
  • Afiniti:前Google副總裁劉允就任公司CEO一職
    10月12日,人工智慧公司Afiniti首席商務官於今日宣布前谷歌全球副總裁劉允博士正式籤約加入公司並擔任中國區CEO一職。也曾任谷歌全球副總裁、谷歌大中華區業務總經理。在谷歌任職期間,其主要負責Google在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的銷售及渠道業務。 谷歌代理商渠道負責人、中國渠道部北區總經理王欣宇曾這樣評價劉允,「劉允來之前我們也在做銷售,但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這麼多的支持。最大的不同就是谷歌更加重視產品營銷了。
  • 出海新手乾貨:怎樣安裝Google Play商店
    國內的安卓手機都沒有Google Play商店,由於谷歌很久之前已經退出中國大陸市場,因此在國內流通的安卓手機均沒有配置Google Play的相關軟體。想要出海進入Google Play商店,就需要我們自己手動在安卓手機中安裝相應的軟體,才能正確進入Google Play商店。
  • 京東集團副總裁 梅濤_人物專訪_中國新聞出版廣電網
    人工智慧賦能視聽產業創新發展——訪京東集團副總裁 梅濤  11月19日,首屆中國(北京)國際視聽大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辦。會上,京東集團副總裁梅濤進行題為《人工智慧賦能視聽產業新基建》的主題演講。會後,接受了CIAC組委會與《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聯合推出的專訪。
  • ...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藍偉綸:出海營銷,從 2020 到 2021 的變與不變
    本次,動點出海也有幸邀請到 Twitter 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藍偉綸,結合本報告為各位聊聊 Twitter 在 2020 年見證了出海市場的哪些變化及趨勢。此外,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全球領先,海外市場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需求也在增長,這為中國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出海提供了更多機遇。」然而,對於這些企業而言,雖然新興的海外市場充滿了潛力,但這也意味著是一種無法忽視的挑戰——作為身處出海初期階段的新加入者,它們往往會面臨消費者對品牌認知度低、經銷商對品牌的信心不足等難題。
  • 安捷倫任命第三位在中國培養的本土化全球副總裁
    2010年12月15日—— 安捷倫科技公司日前宣布,任命嚴中毅為安捷倫科技全球副總裁兼電子測量業務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負責安捷倫科技在中國大陸和港、臺地區電子測量銷售業務整體戰略的制定和實施。這是安捷倫科技今年在中國任命的第三位在中國培養的本土化全球副總裁。
  • 試試谷歌(google)地球吧
    谷歌地球 Web版早已上線(目前只支持Google Chrome瀏覽器)版本目前分為普通版/專業版,同時支持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谷歌地球加載中直接在谷歌搜索地球就可以了進去後需要加載一會,畢竟是把整個地球放給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