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2021年1月,海口。
隨著年齡趨老,年輕時的多項體育愛好都逐步放棄,時至今日,競技性的項目僅剩一個:羽毛球。
年歲不饒人,就連碩果僅存的羽球,一周一兩次都無法保證,而且還只能雙打。
親朋好友都勸筆者掛拍,自己卻心有不甘,還想多打幾年。除感覺身體還能勝任外,主要還是一生熱愛運動,篤信體育鍛鍊能夠強身健體,所以才一路堅持到現在,哪怕傷累。為此,筆者還寫過一篇文章《我愛運動,故屢傷屢戰》(詳情請上頭條或百度搜)。
相對而言,熱愛體育鍛鍊的朋友們具有3個共性特徵:開朗、熱情、豪爽。
無論天南地北,無論男女老少,大家在體育鍛鍊中相識相知,快樂友愛。
四海為家、以球會友,是羽毛球愛好者(其他體育項目亦然)的本質屬性,到哪都能找到打球的場所,到哪都能以球會友。
我也屬於愛好者,在北京、昆明、海口甚至雅加達,都曾參加過AA制的群體堅持打球並結識了很多朋友,有的迄今仍有聯繫。微信中時不時出現的一聲問候,瞬間會讓大腦時空轉換,仿佛回到某年某地的球場上……
差不多20年前,羽毛球運動在我國普及程度低,當時我曾去過北京很多球館,空場地多,打球者少,水平也相應不高。
現如今,羽毛球已成為我國普及率極高的群眾性體育項目,地不分南北,人不論老幼,羽毛球愛好者與日俱增,羽毛球場地經常爆滿,大有趕超國球桌球的趨勢。
多年AA下來,筆者對部分地區的業餘羽球情況多少有些了解。
北京場館和愛好者越來越多,但場地費很貴,中檔球館每小時80元場地費是常態,黃金時段高達120元,非黃金時段或憑藉俱樂部會員優惠,每小時至少也要40元。參加AA制群體一次會費約45元(包括場地費和羽球費)。北京業餘羽球的水平越來越高,年輕人進步很快。
可能是高原的緣故,昆明羽球場地相對少點,AA一次會費才10元,由此可見場地費很便宜。有一點筆者很佩服,別看海拔高氧氣少,昆明參與羽球運動的中老年人似乎多於其他低海拔地區,以筆者參加的群體為例,65―70歲的愛好者只能算是「中年人」,70歲以上的愛好者大有人在,筆者見過的最高齡者是原武警雲南總隊政委,已高壽90。昆明那個AA群的群主杜師(昆明習慣的尊稱是師傅,簡稱就是姓+師),78歲高齡依然龍騰虎躍,滿場奔跑。高海拔地區鬍子長得慢,可羽毛球飛行速度很快,平原地區後場打後場很吃力,但在昆明非常輕鬆。唯一的美中不足是高原缺氧,外地人上場幾分鐘就不得不大口喘氣「拉風箱」。
羽毛球是印尼的國球,自然十分普及,無論城市鄉村,找塊空地拉起網子就開打,連很多小孩子的動作都有模有樣。雅加達的羽球場館多,愛好者也多,業餘水平普遍比我國高,當地人稱打羽球等室內鍛練是「找汗」。若按年齡男女分檔,同一球館中,在當地工作或暫住的中國人基本上都打不過當地人。在雅加達打羽球的最大挑戰不是體力而是天氣,幾乎每個白晝32―34攝氏度的潮溼高溫讓人難以持久,打球期間換3、4件球衣很是平常。讓筆者佩服之至的是當地人,幾乎個個都是「耐溫將軍」,有的年輕人一兩個小時奔跑下來僅僅是臉泛微汗,連髮型都沒變。印尼消費水平相對較低,羽球AA制花費也少,直至2015年5月,AA會費多的時候一次約20元人民幣,少的時候才幾元(因人數而定,人多分攤少點,人少分攤多點,一次一結)。
這次自駕來海口避霾過冬要住上兩三個月,筆者索性連球拍都帶上,沒幾天就找到「組織」並繼續以球會友。
可能是天氣的緣故和運動傳統,羽毛球在海口的普及程度很高,羽球場館多愛好者也多,球費不高,一次球費25―27元不等,時間3―4小時。
海口新埠島海鮮大世界四樓有個很大的羽球館,大約有20塊場地,離筆者居住的海甸島車程約4公裡。
筆者參加的海口「開心羽毛球AA群」人數上百,經常參與者保持在數十人,一周三次活動,組織者之一的宇女士很豪爽大氣,不僅熱情歡迎,還不厭其煩地介紹情況、幫筆者約搭檔對手並安排場地。
群裡成員來自各行各業,小夥子老夥子血氣方剛好勝心強,開打就是昏天黑地互不相讓;女士們以40―50歲的中年婦女為主,其體力技術,在我參加的幾個城市AA群中當屬上乘。
下了班或處理完家務,女士們服飾光鮮地相約球場,換好衣服就開打,有時鍛練完還要到樓下海鮮餐館繼續AA,大蝦鮑魚海鮮粥……練完吃,吃完練,既能強健體魄又能一飽口福,嘖嘖,瞧人家這生活品味。
海口這個AA群中,有一原籍孔聖人老家山東曲阜的「海南人」小呂(已在海南工作多年),人忠厚熱情,聽說筆者來自北方並喜歡羽球,又把筆者拉進另外兩個羽球AA群。
雖然筆者還未參與這兩個群的球場活動,但從群裡的聊天記錄看,關係都很融洽,熱情都很飽滿,鬥志都很昂揚,有時間一定去現場參與。
有緣球場來相會,筆者願與愛好體育鍛鍊的朋友們共勉:繼續堅持鍛鍊,繼續以球會友。
(註:圖片均攝自海口市新埠島海鮮大世界羽毛球館)
作者簡介:
李國章(網名:峇里海風、峇里海風雜貨鋪),退休前任經濟日報高級記者,在經濟日報工作22年,曾先後3次共13年常駐印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