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格式
APA格式是一個為廣泛接受的研究論文撰寫格式,特別針對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規範學術文獻的引用和參考文獻的撰寫方法,以及表格、圖表、註腳和附錄的編排方式。
其規範格式主要包括文內文獻引用和文後參考文獻列舉兩大部分。APA格式強調出版物的年代而不大注重原文作者的姓名。引文時常將出版年代置於作者縮寫的名之前。中國的外語類期刊(語言學刊物為主)及自然科學類的學術刊物喜歡使用APA格式。
1、APA格式要求:
每一段的開頭應當按一下鍵盤上的Tab鍵再開始寫而不是直接空格首行縮進,雙倍行間距,字體要求Times New Roman
2、標題是用來組織文章,使得其有層次架構。APA格式規定了文章內"標題"的特定格式(1到5級),第六版APA修訂和簡化的之前的標題格式。級數和格式如下:
第1級:居中、加粗的大小寫標題
第2級:左對齊、加粗的大小寫標題
第3級:縮進、加粗,以句號結尾的小寫標題
第4級:縮進、加粗、斜體,以句號結尾的小寫標題
第5級:縮進、斜體,以句號結尾的小寫標題
3、文獻引用是在一篇文章的段落或文字之中"參考來源"的標註。APA格式使用哈佛文章引用格式,通常來說,一個引用包含了作者名和發表日期,以括號夾注放在引用文字或句子之後。詳細的引用或參考資料則放在位於文章最後的參考文獻或"Works Cited"部分。APA格式明確的定義"參考文獻"只放入文章內容引用的來源,所以有些文章才會有"參考文獻"和"Bibliography"的分別。(Bibliography另外包含了作者背景知識的來源,不一定是直接被引用的文獻。)
單一作者:格式應為"(作者姓氏(非首字母),發表年份)"。若作者姓名在文章中已被提及,只需標出年份就好(若需要可加上頁數),仍需使用括號。多位作者以上同理。
兩位作者:作者姓氏必須以他們的名字在其發表文章內的順序來排序。若兩個作者都在括號內引用,名字中間需加上"&"符號;若不在括號內則使用"and"。
3至5位作者:第一次引用時需列舉全部的作者,往後若引用相同的文獻,只需舉出最主要的作者,再加上"et al."。但是,在參考文獻部分,全部作者的姓名皆需列舉出來。
6位作者以上:舉出第一位作者即可,格式應為"(作者 et al.,年份)"。在參考文獻部分,全部作者的姓名皆需列舉出來。
多篇文獻,同一作者:若一作者有多篇你想引用的文獻,只需用逗號來區隔作品的發表年份(最早到最晚依序排列)。若多篇文獻在同一年內發表,請在年份後面加上a、b、c……等標註。(按:abc的使用需與參考文獻部分有所對應,而這些文獻的編排以標題名稱的字母來決定。)
多篇文獻,多位作者:根據上一個的規則,並且使用分號隔開。排序先依照作者姓氏的字母,接著是發表年份。
直接引述:格式與前述無不同,一樣為"(作者,年份,頁數)"。
文章內容轉載自網絡,侵刪請聯繫meeloun論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