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重點糾正網際網路非支付業內,非專業論述的關於聚合支付的基本現狀。
聚合支付相對於支付寶、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而言,則屬於在這個基礎上進行了技術融合,屬於第四方平臺。
底層邏輯
聚合支付,從字面理解來說,就是融合了多方支付通道的平臺。
舉個通俗易懂的例子。支付寶是個藍色水管,微信支付是個綠色水管,商家通過這兩個水管往自己的蓄水池裡灌水,也就是通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來收錢。藍色水管和綠色水管都往蓄水池裡灌水,到晚上商家要盤點當天的營業收入時,需要分別對藍色水管和綠色水管的蓄水量進行盤點。
而聚合支付的作用就在於,它把兩個水管的通道聚合成了一個水管,藍色水管和綠色水管的水會流通到一個水管,而這個聚合水管會識別水是從藍色水管進來的,還是從綠色水管進來的。
對於商家來說,可以直接了解當天的需水量是多少,而且也可以實時了解水都是從哪個水管裡進來的,商家不需要再區分水的來源。

結算與安全
聚合屬於第四方支付,其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不參與任何清算。
換句話說,資金安全完全在於第三方支付或銀行。然而第三方和銀行都是國家嚴格檢查管控的實體,安全上自然沒什麼問題。(如果那個聚合支付對接了二清機構,那就同樣不安全了)。
錢先哪裡了
在說明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件事——「斷直連」。
「斷直連」之後聚合支付是這樣的:從第三方支付或銀行拿到接口通道,將這接口整合,商家可以切換各自的通道;然而這些通道早已是聚合過的通道;也就說,無論哪個通道,都可以使用任意支付方式(微信、支付寶、花唄、京東等)。這些整合過的一個個通道是由「網聯/銀聯」分發給各個第三方支付或銀行的。
「斷直連」之前是這樣的:從第三方支付或銀行拿到接口通道,將這些接口整合為一個接口;從第三方支付或銀行拿到接口通道並不是「銀聯/網聯」分發下來的,是單一支付機構獨有的接口。
就是說,以前聚合公司要做的聚合任務已經由「網聯/銀聯」做過了;但是,「網聯」只是做成接口,將行動支付的整個中間環節全部打包,並沒有做實際落地可用的系統。那麼這個系統就要交給了聚合公司來完成。
我們繼續講「錢先哪裡了」的問題。由於網際網路寫手多,但是真正明白的人較少些,所以網上經常會出現一些錯亂或者或是的信息。一下是筆者看到的已經過時或者說壓根就是個錯誤的例子,如下:
這裡需要進一步說明一下,目前聚合支付有兩個通道,一個是官方通道,即支付寶、微信支付、翼支付等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平臺;另一個是銀行通道,如網商銀行、平安銀行、民生銀行等等,都在從事聚合支付業務。我們先來說一下官方通道,聚合支付平臺會為商戶對接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商家在收款時,通過聚合支付二維碼(或者是其他收銀工具,如掃碼槍、掃碼盒子)收到的錢,會自動識別來源,如果消費者用的是支付寶,那麼會實時到達商家的支付寶餘額,如果是微信支付,會到達微信商家平臺,商家第二天可以去平臺提現到微信錢包內。再來說一下銀行通道,商家收到的錢首先會到銀行,再由銀行結算後轉入商家指定的銀行卡帳戶,一般籤約哪家銀行通道,就會轉入該銀行卡帳戶。
聚合支付一樣有一個收款帳戶,是銀行卡!
如果到帳到對應商戶的「微信」、「支付寶」...,那麼提現費由誰來承擔?並且直接到帳銀行卡也為支付的中間環節減少了不少資金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