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FDA公布植物和動物生物技術創新行動計劃

2020-09-05 科學視角Mlrage

基因組編輯等科學進步已經使人們能更加有效和精確地改變動植物的基因組以產生期望的性狀。動物和植物基因組編輯在食品和飼料、農業和衛生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這些應用包括:①改變植物或真菌食品的特性和應力(例如增強其對環境的耐受性),轉變人類食用油料的脂肪酸譜;②改善食用動物(例如抗病豬)的健康和福利,如非洲豬瘟、豬繁殖和呼吸症候群病毒;③生產供人類醫療用(例如異種移植、藥品生產)的植物或動物;④改變生物(例如登革熱、寨卡病毒和瘧疾的攜帶者蚊子,和傳播導致萊姆病病原體的蜱蟲等)以減少或消除其攜帶或傳播傳染病的能力。

近日,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公布了一項植物和動物生物技術創新行動計劃。該計劃概述了FDA致力於動植物生物技術創新和為達成該機構的公共衛生使命而選取的優先事項,旨在基於科學和風險政策避免植物和動物生物技術可能對未來創新造成的阻礙,為確保消費者和公眾能理解FDA監管制度和此類產品的安全性所採取的措施。該行動計劃確立了3個重點領域的具體優先事項。

1、推動創新與提升公共衛生水平

(1)促進動物生物技術發展。FDA將對生物技術食品和動物產品採取靈活的基於風險的監管方法,重點關注與每種產品預期用途有關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管理問題。

FDA即將開展一項名為獸醫創新計劃(VIP)的新示範項目,將FDA批准的故意轉變動物和動物細胞、組織、細胞或組織製品中的基因組DNA,用於人類健康、動物健康和動物福利(例如畜牧業改良)或食品生產的開發者提供技術和方案援助。FDA計劃將公布對通過基因組編輯等方法故意轉變動物基因組的監管辦法。

(2)促進植物生物技術發展。在植物生物技術創新領域,FDA將著力確保源自基因組編輯的作物食品或飼料的食用安全。FDA具有超過25年對新植物品種生產基因工程食品安全性的監管經驗。FDA將從中吸取經驗教訓,研究出監管基因組編輯作物的食品安全性的方法。FDA計劃為工業界制定相關的指導方針來解釋當前對源自植物新品種的食品監管政策,並徵求意見稿。

2、加強公眾宣傳與溝通

FDA將在專員和高級機構領導們的直接支持和參與下,採用強有力的公共傳播戰略,與利益相關方就植物和動物生物技術創新進行交流協作。FDA將致力於解釋基於科學的監管方法,以增進人們對保障公共衛生監管框架的理解,使利益相關方充分了解FDA正在開展的工作,並提供公眾參與這些工作的機會。

3、加強與美國國內和國際合作夥伴的聯繫

該計劃的另一重要目標是與美國國內和國際公共衛生夥伴建立密切的聯繫,推動動物和植物生物技術創新。FDA將通過各種協作行動,積極加強與國內和國際夥伴的聯繫,以保障監管和協作效率,提高監管的科學性,為決策者提供有效信息。

參考文獻

[1] FDA’s Plant and Animal 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ion Plan. https://www.fda.gov/downloads/Safety/Biotechnology/UCM624517.pdf

相關焦點

  • 科學創新重要裡程碑事件!FDA 首次批准基因工程豬可用於食品和醫療
    12 月 14 日,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公告,批准了一種被稱為 GalSafe 的基因工程豬可用於食品和醫療。這是 FDA 批准的首個有意基因組改變(intentional genomic alteration,IGA)的可用於人類食用食物和作為潛在治療用途來源的動物。
  • FDA雜談之CDER新藥審評和新藥辦公室
    美國FDA,作為全球最具權威的藥監部門,其風吹草動極易引起業界的關注和討論;其下屬部門藥審中心CDER,對於創新藥物的受理
  • 湖南省公布化工新材料產業鏈五年行動計劃!
    近日,湖南省印發了《湖南省化工新材料產業鏈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圍繞石化合成化工新材料、鹽(氟)化工新材料、功能塗料化工新材料、軌道交通用化工新材料、農用化學品化工新材料、生物基化工新材料等重點領域,加大關鍵核心技術和行業共性技術攻關,深化產學研合作和產業對接,以重大項目為抓手,以培育產業鏈龍頭企業為引領,推進化工新材料產業鏈補鏈、強鏈、延鏈,引導化工新材料企業向園區集聚發展
  • FDA終於發布首個醫療AI行動計劃,一切要歸功於這個人
    醫療器械和放射健康中心(CDRH)下屬的數字健康卓越中心主任Bakul Patel表示:「該行動計劃總結了FDA下一步對基於AI/ ML的醫療設備軟體進一步監督的步驟,概述了一個基於整個產品生命周期監督的整體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這些技術在改善患者護理方面的巨大潛力,同時提供安全和有效的軟體功能,提高患者的護理質量。」
  • 美國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 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媲美
    美國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 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媲美  原標題:美國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 意義可與人類基因組計劃媲美  新華網華盛頓4月2日電(記者任海軍)美國2日正式公布腦科研計劃,以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
  • 晨光生物:植物提取領域的科技巨頭和隱形冠軍
    共獲批科技項目65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火炬計劃、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等國家級科技項目17項。 科技平臺21個,其中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等國家級平臺5個,河北省天然色素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國際科技合作示範企業、河北省兩化融合公共服務示範平臺等省部級平臺12個。
  • 2020上海「科技創新行動計劃」科學儀器領域擬立項項目公示
    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等文件要求,今日將上海市2020年度「科技創新行動計劃」 科學儀器領域擬立項項目予以公示。
  • 科技部公布2018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 [詳單]
    儀器信息網訊 近日,科技部正式發布了《科技部關於公布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的通知》。經申報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議和公示等環節,共產生了306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50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0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32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作為2018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對象。
  • 《美國腦科學計劃2.0》:通過推動創新型神經技術開展大腦研究
    《創新研究報告》第44期(總第376期)2020-08-09編者按: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於2014年啟動了「通過推動創新型神經技術開展大腦研究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於2018年4月成立腦科學計劃2.0工作組,並與2019年6月將報告《美國腦科學計劃2.0》提交給美國國立衛生院諮詢委員會。而「BRAIN 2.0」代表了從2020年開始到2026年結束的即將進行的計劃。
  • 美國「腦計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相媲美
    原標題:美國政府「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三年進展情況   [導讀] 美國政府2013年提出「推進創新神經技術腦研究計劃」(簡稱「腦計劃」),目標包括探索人類大腦工作機制、開發大腦不治之症的療法等。
  • 美國FDA緊急授權:通過唾液樣本檢測新冠病毒
    「壓力下的創新」、「患者可在醫療衛生機構中自行檢測,將減少醫務人員的暴露並節省個人防護裝備」[1]。 根據美國FDA公布的緊急使用授權書,羅格斯大學通過抽取60位疑似感染新冠病毒患者的唾液標本和鼻咽拭子樣本,對該方法的準確性進行測試,發現其結果與鼻咽拭子的結果匹配度達100%。FDA表示,如果唾液中的新冠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還應通過其他標本類型的檢測來確認。
  • 山東省生物技術與製造創新創業共同體獲批進入省級行列
    日前,省科技廳下發《關於公布第三批省級創新創業共同體名單的通知》,山東省生物技術與製造創新創業共同體名列其中,標誌著東營市在山東省高端石化創新創業共同體之後
  • 天津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天津市人民政府2020年11月21日       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打造我國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快本市科技創新發展,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 有哪些介於動物與植物之間的生物?
    在生物界,確實有些動物和植物存在難以區分的模糊情況。對於大多數動物和植物,都可以很容易進行區分,比如大部分動物可以自由行動、有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有明顯反饋;而大部分植物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細胞有細胞壁,無法進行自由移動等等。
  • 美國國土安全部發布《應對中國威脅的戰略行動計劃》
    報告評估了人工智慧(AI)軍事化應用的風險,指出通過單邊、雙邊和多邊行動建立信任措施(CBM)是減少AI風險的潛在工具。報告指出,AI軍事化應用風險包括使戰爭加速、失控或複雜化,新興技術具有局限性和漏洞以及在核行動等特定任務領域的不當使用等。
  • 亞馬遜創新:生物多樣性與生物技術
    從生物多樣性到生物技術; 揭開亞馬遜隱藏的秘密的潛力猖獗的流浪蜘蛛也被稱為香蕉蜘蛛,是巴西最可怕的生物之一。人們擔心它的一些痛苦的咬傷會引起一些男性受害者的特殊反應:一種持久而痛苦的勃起。僅去年一年,巴西衛生服務就從該物種註冊了四千個叮咬。
  • 加強我國戰略生物資源有效保護與可持續利用
    生物資源是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的基石生物資源既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對象,也是生命科學發展的基礎。醫學、生物學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對模式生物的研究以及對實驗動物的使用。模式生物給予了人類揭示生命本質的啟示和手段,對線蟲、果蠅、小鼠、擬南芥、大腸桿菌等模式生物的研究正在揭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重要基因功能和系統代謝網絡體系。
  • 生物多樣性保護河南在行動 全省已知高等植物4000餘種
    我省生物多樣性較為豐富  「生物多樣性不僅僅是物種多樣性。」著名鳥類科學家、河南省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所長路紀琪說,「還應包括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景觀多樣性。」  「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是維持和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提高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實現永續發展的有力保障。」省環保廳副廳長王朝軍認為。
  • 科技部公布2016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綜合評議專家名單(334位)
    日前,科技部發文公布2016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入選名單。經申報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議和公示等環節,確定314名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67個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3名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和33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入選2016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
  • 285個項目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附名單)
    原標題:285個項目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附名單) 11月22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辦公室發布《關於下達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入選項目的通知》 ,《分子植物》《工程》等285個項目入選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分獲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