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當月亮和夜晚的天空之間二者對比非常明顯的時候,很多人只看到了夜晚的月亮。(當然了,排在在太陽之後)月亮是天空中第二亮的物體,另外一些有經驗的人可以在白天看到金星,因此在白天看到月亮並不會讓人感到驚訝。
那麼,為什麼還會有許多人在白天看到月亮時仍然會感覺驚訝呢?是什麼原因致使我們能在白天看到月亮呢?
想要知道什麼時間、什麼方法能在白天觀察到月亮,你要了解關於月相的問題。尤其是太陽、地球、月球彼此間的相位關係。下面的圖像將會通過簡單的幾何理論來解釋月亮不同的相位。
通過圖片就非常容易看出當地球在太陽和月亮中間時,我們就能看到滿月。當月亮在地球和太陽中間時,我們看到的是新月。其他位置就是新月到滿月到新月再到滿月的轉變過程。
月相的時間表。這個時間表明此時月亮在頭頂。
基於月亮的幾何運動軌跡,能夠確定的是太陽在白天和晚上的時候會有幾次照亮部分月亮。讓月周期變得更有意思的是月亮每天晚升起一個小時,然而,滿月則會在黃昏時升起、日出時落下。反之,新月在日出時升起、黃昏時落下。
看到上邊的圖解,就會想到一個問題:
為什麼在滿月時沒有月食、新月時沒有日食?
下一篇更新的文章將會解釋月食和日食的發生條件。
與此同時,在25號的周末拿出你的望遠鏡,從下個星期開始享受從凸月到殘月的變化,月亮將會開始它新一輪相位變化。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於月相的知識,或者什麼時候在你所在的地區能夠肉眼可見月亮,美國海軍天文臺有一個關於他的計算方法:
月球是一個天體,它繞著地球運行,是地球唯一的永久天然衛星。月球是太陽系中的第五大衛星,相對於它所環繞的行星(主行星)來說,它又是最大的行星衛星。在已知的密度行星中,月球的密度僅次於木星的衛星木衛一,還是太陽系中密度行星中排名第二的衛星。
月球被認為是形成在45.1億年前,在地球形成之後不久。普遍接受的解釋是:月球是地球和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忒伊亞(Theia)撞擊留下的殘片形成的。
相關知識
月球,即地衛一,俗稱月亮或月,古稱太陰、玄兔、嬋娟、望舒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的直徑略大於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約為地球的1/81,相對於所環繞的行星,它是體積和質量最大的衛星,也是太陽系內密度第二高的衛星,僅次於木衛一。 一般認為月亮形成於約45億年前,即地球出現後的不久。
太陽或日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其直徑大約是1,392,000公裡,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質量大約是2×10千克,約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同時也是27,173,913.04347826倍的月球質量。
作者: universetoday
FY: 海苔色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