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曆有多牛?王蒙:世上沒有任何曆法可以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

2021-01-21 騰訊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民以食為天",早年間的中國是完完全全的農業國家如果不能創造出適合耕作的曆法,那麼很難做到旱澇保收。此外小農經濟十分脆弱,若是播種或者耕種的時間掌握不好,就很有可能會導致歉收,一家人來年可能就要忍凍挨餓。

(一)、海上生明月,日從東山升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種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這首《二十四節氣歌》,可謂是婦孺皆知。在這短短的數語之間,蘊含了巨大的智慧,即使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它也能夠派上巨大的用場。

古代農民們什麼時候,該做什麼樣的事都包含在其中。它對農業生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牽扯到了百姓們的衣食住行,巧妙的把日月運行規律以及自然節律和民俗結合了起來,二十四節氣屬於幹支歷,也是農曆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中國農曆到底有多牛呢?

農曆並不是所謂的陰曆,陰曆只包含了月亮的運行規律而農曆則囊括了太陽與月亮,古人以月亮為陰,日頭為陽因此也被稱之為"陰陽曆"。當然對於農曆的叫法各不相同,每個人也都有自己的習慣。

王蒙是一位曾經差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同時在作家富豪榜上也是名列前茅。

他在參加竇文濤的《鏘鏘三人行》時曾說"我習慣於把中國的古曆法稱之為中華歷,它不能被簡單的叫作陰曆,農曆其實是陰陽合曆,在世界上找不到那麼好的曆法,世界沒有任何一種曆法同時知道太陽和月亮"。

"太棒了!又能知道陰晴圓缺,又能知道太陽進行到了哪一步"。從王蒙的這番話中,可以看出他溢於言表的激動之情,心中難掩的喜悅自是不用多言。古人的智慧,令今人嘆為觀止。

很難想像他們在沒有先進設備的幫助下,是如何得知宇宙運行規律的。當然,這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定是千百年來人們不斷的記錄,不斷的觀察所得出的結論。這其實也是為了生產,所謂農曆就是耕作曆法。

古人們害怕自己的勞作沒有跟得上天地運行規律,逆天而行因此才費勁千辛萬苦創造出了農曆。到了今天農曆仍然在發揮著它的巨大作用,農民們如果不按照農曆來耕種可能就會離絕產不遠。

農曆並不適應全球各地使用,它是根據中原以及華北地區來制定的。因此只有在那裡使用,才具有奇效。

(二)、中國農曆多厲害?

農曆體現出太陽,地球和月亮三位一體的思想。純陽曆是將月亮單獨的排除在外,它無法準確的預測到天氣。然農曆則在這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例如"初一落,初二散,初三落月半"。

如果每個月的初一下了雨,初二必定會是晴天。倘若初三還在下雨,這場雨很可能就會持續近半個月。農曆時至今日還在被使用,不是沒有道理的。它除了代表國人追古念古不願拋棄祖宗智慧以外,對農業生產和日常生活都有著很強的預測作用。

如王蒙先生所言"中華歷在世界上擁有著無法替代的影響,它左右著國人的耕作以及起居"。華歷是唯一囊括了太陽與月亮的曆法,它完美的體現了古人敬畏天地和積極探索的精神。

國人應當自信起來,老祖宗在什麼都沒有的環境下尚能創造出如此偉大的曆法,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更應該具有開拓創新精神。在古代大家都是看天吃飯的,因此他們必須對天十分熟悉。

不論是雷霆還是雨露,都將其視作上天給自己的恩賜。這其實並不是迷信,而是對大自然出於本能的敬畏。他們如果不能熟知天地間的運行規律,就無法按照準則來從事農業生產。

農曆的出現,其實也是古人對生存的一種渴望。他們盼望著能夠過上好日子,也祈盼著旱澇保收,在一次次摸索中不斷的前進終於整合出了適合自己所用的曆法。

這也是王蒙在訪談中如此激動的原因,他的內心裡充滿了驕傲與自豪。

當說出那句"世上沒有任何曆法可以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時,他是如此的激動。連說"太棒了,太棒了"。可能他一時也想不出其他的言語,來讚美古人。那三個字,就是發自肺腑的稱頌。

(三)、千年歷史為依託,昂首挺胸立群雄

王蒙在採訪中還說道"我主張把春節更名為大年;同時為中華歷正名,不能把它作陰曆"。其實王老先生,說出了很多人心中共同的夙願。畢竟現在是公曆與農曆並行,元月一日是元旦,這是西方人傳過來的,國人應該更好的保持自己的傳統,將正月初一改成是大年,如此可以壓元旦一頭。

王蒙也在《光明日報》上,表達過同樣的觀點,立刻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和全國範圍內的大討論,支持他的人不在少數。當然,農曆也有它的局限性自然也會有一些反對的聲音。

春節固然要文藝些,不過不如大年來的"霸氣"。前文贅述過陰曆不是農曆,應該把農曆冠之以中華歷的名號,這畢竟是中國老祖宗發明的產物本無可厚非。

如此一來,可以極大的提高國人對傳統文化的認識提高農曆的影響力,不再讓西洋歷壓其一頭。農曆的魅力遠遠不止於耕作和起居,在風水堪輿方面也發揮著其巨大的作用。

這並不是簡單的迷信而是有它的實際道理,其中大多數的書籍都是以農曆為基準所作,它也完美的契合了古人地球、月亮以及太陽三者相依的觀念。

縱觀世界上任何一種文化,都不如中華文化來的長遠,在先進性上中國的古文化也是要更勝一籌。因此,應當不遺餘力的弘揚傳統文化這才是留給後世的寶貴財富。不忘本,才能夠走的更加長遠。

相關焦點

  • 中國農曆有多厲害?著名作家王蒙:世界上沒任何其他曆法可以相比
    王蒙稱讚中國農曆即使到了現在,古代人所研究出來的這種曆法,依然可以幫助農民進行耕種,說到中國古代曆法,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了,他就是中國著名作家王蒙,他也經常出現在中國作家富豪榜的榜單中,影響力非常大,就是這樣一個權威人士,曾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古代曆法的神奇之處,他還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曆法種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因此也沒有任何曆法能比得上中國農曆,這是唯一一個。
  • 農曆豬年「無春」 天文曆法是主因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經常會把農曆和陰曆畫等號,誤以為是一回事。其實,曆法分為3種,即陽曆(公曆)、陰曆和陰陽曆(農曆)。陽曆將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即一回歸年定為一年,一年劃分成12個月,平年365天,每隔4年便要閏一天,加在2月的天數上,即平年2月28天,閏年便是29天,其餘每月的天數不變。
  • 雞年再現「兩頭春」 中國農曆原來有這麼多秘密!
    這這這……不是動物大觀,而是中國農曆紀年中的神奇曆法現象。新年伊始,新春將至,一起看看中國農曆中的「秘密」吧!主要由農曆臘月是大月還是小月所決定。農曆中有一條重要原則:地球、月亮、太陽在一條直線上,即地面觀測者看不到月面任何明亮部分的那一瞬間,必須是每月初一。月亮從圓到缺的時間,平均周期是29.53天,而安排月份的天數必須是整數,這就導致了大月、小月的出現。
  • 農曆= 陰曆?你可能對曆法有什麼誤解
    陽曆,從名字上就能看出,應該是和太陽有關。很早之前,古人就感受到了季節的周期性變化,而且認識到了這個變化和太陽有關,陽曆就是反映四季更替周期的一種曆法。由於地球自轉的軌道和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不在一個平面,有一定夾角,所以當地球繞太陽轉到不同位置時,太陽直射到地球上的位置會發生改變,從而產生了四季的變化,這個變化的周期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所用的時間。
  • 現在中國同時使用公曆和農曆,那「佛誕」是按什麼曆法過的?
    因為歷史原因,中國現在事實上是通行兩種曆法的,一種是公曆,另一種是農曆,不過,正常的記錄時間都是公曆,農曆僅限於民俗節日等場合,但是,大家仔細想一個問題,在中國,有沒有哪種節日,無論用農曆還是陰曆過,都覺得有些不對?
  • 公曆和農曆:為何我國會存在兩個曆法呢?
    良月、子春、孟冬、初冬、坤月、吉月 十一月:建字、葭月、暢月、復月、黃鐘、寒月 十二月:建醜、嚴月、臘月、嘉平、殘月、冰月 農曆屬於陰陽曆並用,一方面以月球繞地球運行一周為一"月",平均月長度等於"朔望月",這一點與陰曆原則相同,所以也叫"陰曆";另一方面設置"閏月"以使每年的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回歸年,同時設置二十四節氣以反映季節的變化特徵,因此農曆集陰、陽兩歷的特點於一身,也被稱為"陰陽曆"。至今幾乎全世界所有華人以及朝鮮半島和越南等國家,仍舊使用農曆推算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節日。
  • 百年不遇的曆法現象:公曆閏年巧逢農曆閏二月
    :公曆閏年巧逢農曆閏二月  作者 郭軍 李建基  今年農曆將發生罕見的曆法現象———閏二月,這是一九四七年以來首次出現的閏二月。  農曆為何設置閏月  農曆一年按十二個朔望月計算,只有三百五十四點四天,比陽曆回歸年少十點九天,如果今年猴年不按插閏二月,那麼,明年春節就會出現在二00五年一月十日。再過幾年,農曆就會出現「六月飛雪」的現象,為了協調陰曆與陽曆的季節關係。中國在春秋時代就採用「十九年七閏月」。
  • 《陽曆》和《農曆》的來歷
    咱們中國人很早就根據自己的天文知識、氣候 知識和農事規律發明並制定了曆法, 這又稱年曆。早 先年曆只有一個名字:皇曆。這一則是因為這年曆是 由皇帝頒布的, 姓「皇」, 故稱皇曆; 另一則乃是沒有 其他什麼年曆同其分庭抗禮, 所以稱皇曆就是這一 個。19 世紀, 西方的曆法——我們稱其為公曆——傳 入我國, 這就有了兩種曆法。
  • 曆法分為公曆和農曆兩種,分別是依據什麼來制訂的?
    時間可以無窮大,大到我們不知道未來是否有終點,也可以無限小,小到可以容納光的速度。如果將時間分解成無窮盡的小片段,取一個點去影響它,就會發現它像多骨諾效應一樣引起連鎖反應,改變未來的整個方向。現在是過去的發展結果,也是未來的發展基礎,每個時間節點都是一個開始和終點,要想人生萬事順意,就要把握住所經歷的每個時間節點,用好每一分做好每一秒。
  • 陰曆、陽曆、公曆和農曆有什麼不同?
    農曆和陽曆作為現代人主要的曆法方式在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人將農曆稱為陰曆,但其實我們所用的農曆和陰曆有著較大的不同,今天來說一說陰曆和農曆有什麼不同。他們把一年分為12個月,每個月月牙初露的那天為月初,月亮最圓的時候為月中,月亮重新變回月牙形狀為月末。這樣的曆法將一年12個月劃分成了6個30天的月份和6個29天的月份,共計一年354天。這是大概人類最早的曆法之一。然而我們都知道一個回歸年有365天多,顯然這種曆法在精確性上有所欠缺。
  •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嗎
    農曆和陽曆作為現代人主要的曆法方式在生活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有人將農曆稱為陰曆,但其實我們所用的農曆和陰曆有著較大的不同,今天就來說一說陰曆和農曆到底有什麼區別。陽曆的月份、日期都與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較好地符合,根據陽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出四季寒暖變化的情況;但在每個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我國的陽曆有四種:漢族的幹支歷、十二氣歷、天曆和彝族太陽曆。
  • 陰曆和陽曆分別是怎麼來的?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陰曆和陽曆分別是怎麼來的?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時間:2016-08-03 13:37   來源:新華網-科技創新裡程碑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陰曆和陽曆分別是怎麼來的? 農曆和陽曆有什麼區別?
  • 農曆和陰曆其實不是一回事,他們哪個才是以月亮制定的?
    又到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了,今天我們就聊聊農曆和月亮的關係,中國是最熱愛月亮的國度了,不說古人為月亮創作了多少詩詞歌賦,中秋節也是月亮節,而我們的陰曆其實就是根據月亮制定的。根據月亮制定的「陰曆」陰曆是我國古代根據「朔望月」來制定的曆法,「朔」指的是我們看不到月亮的時候,當月亮處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月亮黑的一面對著我們,我們就看不到月亮了。「望」指的是滿月,月亮最亮的時候,也就是地球處於月亮中間的時候。
  • 如何區別公曆、農曆、陰曆和陽曆?
    普通人如何分辨公曆、農曆、陰曆和陽曆?今天我們來繼續聊一聊曆法方面的話題。陽曆是根據地球圍繞太陽公轉來設計的曆法,這種曆法起源於古埃及。古埃及曆每月30天,一共12個月,年底增加5天的新年,一共是365天。
  • 「日月盈昃」,同時看月亮,古人為何這麼秀?
    這四個字看起來很難理解,但翻譯成白話文就比較簡單了,是太陽每天都東升西落,月亮也會有圓有缺。然而這只是這四個字的表面意思,只是對太陽和月亮自然現象的描述。在這四個字的背後,確實飽含了古人們對太陽和月亮運行規律的探索和思考,並總結了很多的規律,為人類服務。
  • 什麼是「曆法」?它的產生基礎有哪些?我國曆法有多少種?
    只有那太陽升了又落,落了又升;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鳥兒飛走了又飛回,枝葉黃了又綠。人類是聰明的,在如此多的物理天文現象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規律,並總結了出來,形成了指導人們生產生活的時間點,這就是「曆法」。
  • 光明日報:傳統曆法當活起來
    原標題:傳統曆法當活起來 國家標準委日前發布《農曆的編算和頒行》國家標準,首次將農曆編算和頒行納入國家標準化管理體系,同時對農曆的頒行提出規定,要求公開發行的日曆產品必須包含公曆和農曆的日期對照以及二十四節氣,且須符合標準規定的編排規則、計算模型和精度及表示方法。
  • 陰曆、陽曆、公曆、農曆的區別?
    很多人以為陰曆就是農曆,農曆就是公曆,其實這是不對的!陰曆和陽曆是曆法的兩種類型。陰曆是觀測月亮制定的,月亮的一個圓缺周期為一個月。又叫朔望月,是28天多,12個朔望月為一年。陽曆是福安冊太陽制定的,太陽直射難北回歸線的一個輪迴即為一個春夏秋冬為一年,又叫回歸年。是365天多一點,然後再劃分出12個月。陽曆是現有年,再算月,季節準。現在用的公曆,就是陰曆的一種。但問題來了,用陰曆算出來的一年,是354天,和一個回歸年差了11天!所以陰曆的月份和一年中的季節並不能吻合,過十幾年就會出現6月下大雪或十二月穿褲衩的詭異場景出現。那怎麼辦呢?
  • 英文怎樣表達「曆法」
    不過因為這種曆法摻雜了一些宗教因素,導致一些非常時期閏年不能被正常宣布,所以和太陽運行的規律慢慢發生了偏離。   中國的曆法叫法很多,但基本都是對應的:   如果把格里曆叫做公曆(common calendar),那麼中國的曆法相對應的就叫農曆,農曆叫做agricultural calendar,新聞聯播裡面就經常說「今天是農曆……」;如果把格里曆叫做陽曆(Yang Calendar),那麼中國的曆法就叫做陰曆(Yin Calendar),這種說法滬江小編我個人感覺比較民間,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今天是陰曆幾月初幾這樣
  • 古巴比倫的曆法居然與我國農曆極其相似
    經過長期的觀測,古巴比倫人知道了月亮和五大行星的運行周期,他們可以預測日月蝕和行星會衝現象。前375年巴比倫天文學家基丁努(Kidinnu)提出太陽年的精確時間,誤差僅4分32.65秒,比1887年的近代天文學家的誤差還小[5]。 古巴比倫曆法中,一年從春分起始。每年12個朔望月,大小月相間分布,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年共35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