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曆法」?它的產生基礎有哪些?我國曆法有多少種?

2021-01-13 城市船夫起

新春伊始是正月,又是一個新的年歲,萬物復甦,春暖花開。而後四季輪迴,春去秋來,日曆翻過一頁又一頁。寒來暑往,時光從未停止流轉;日月穿梭,星辰轉換,晝夜交替,人們如何記得得活了多少年歲?只有那太陽升了又落,落了又升;月亮圓了又缺,缺了又圓;鳥兒飛走了又飛回,枝葉黃了又綠。人類是聰明的,在如此多的物理天文現象中,人們發現了它的規律,並總結了出來,形成了指導人們生產生活的時間點,這就是「曆法」。

古代曆法壁畫·網絡供圖

「歷」,是指「經過」;「法」原指「效仿」,後引申為「標準、規律」。因此曆法的含義就是「通過天文星相及萬物的現象和經過,總結出來的相關規律」。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這就是說人生存在天地之間,只有依據天時而動,憑藉地利而起,才可能使自己的生活與天地萬物的存在規律相吻合。天時地利如何對應,這就是我們要說的曆法。

月亮盈缺·網絡供圖

古代人們沒有文字、數字及明確時間觀念的時候,常採用「結繩記事」的方式去記錄事件和時間點,而這裡所謂的時間點,就是「晝夜變化」。但通過長期的生產生活,從晝夜變化中就發現了「月亮的運行圓缺規律」,這樣就是記時方式的升華。這種以「月亮圍繞地球自轉一周」為依據,後來就形成了「太陰曆」,簡稱「陰曆」。通過這一運轉規律記時,就確定了日和月。

月亮圍繞地球自轉·示意圖

另一種曆法的計算方式稱為「太陽曆」,也稱「陽曆」,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這在曆法中稱為「一個回歸年」;因此定「年」是以此為標準的。既然是以「地球繞太陽自轉」為基礎,由於太陽在不同角度照射地球的方位不同,那就有了「寒來暑往」,即四季冷暖變化。古代「天幹地支」其實是指太陽和地球的關係,這樣就把一個「回歸年」分成十二份配以「十二天幹」,形成了「幹支歷」,因此「幹支歷」是「陽曆」。據記載這一曆法在商朝就已經使用了,一直延續到春秋戰國時期。

地球圍繞太陽公轉·示意圖

以上這些都不是我們現在使用的「農曆」,也稱「夏曆」。據統計,我國的「曆法」約有102種。但是無論哪種曆法,都是以太陽、月亮、地球三者間的關係為基礎的。統計來說,眾多的曆法都可歸於三類,即太陰曆、太陽曆、陰陽合曆。而農曆,其實就是「陰陽合曆」,即通過月亮繞地球自轉的朔望之期確定「月的長度」,參考「太陽繞地球公轉」的「回歸年長度」而制定的。

相關焦點

  • 瑪雅曆法是什麼?
    學了瑪雅很久了,也幫很多小夥伴解讀了瑪雅,每次解讀之前都要跟大家說一下瑪雅曆法是什麼,這次乾脆寫出來吧。
  • 你可能對曆法有什麼誤解
    什麼是陽曆?陽曆,從名字上就能看出,應該是和太陽有關。很早之前,古人就感受到了季節的周期性變化,而且認識到了這個變化和太陽有關,陽曆就是反映四季更替周期的一種曆法。由於地球自轉的軌道和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不在一個平面,有一定夾角,所以當地球繞太陽轉到不同位置時,太陽直射到地球上的位置會發生改變,從而產生了四季的變化,這個變化的周期就是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所用的時間。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大約為365.2422天,陽曆就是以這個時間為參照,安排一年當中有多少天。有時候一年有365天,有時候一年有366天。
  • 古代曆法很多,有史可查的都近100種,是怎麼保證準確性的?
    所謂曆法,其實就是根據天象轉換以及自然規律等推算出來的一種時間間隔,從而達到對年、月、日、時、分、秒、以及春夏秋冬四季變化的有效判斷。就拿我國來說,現如今普遍使用的是一種名為「格里高利曆」的國際曆法,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公曆」或者「陽曆」。
  • 中國農曆有多厲害?著名作家王蒙:世界上沒任何其他曆法可以相比
    ——阿諾德說到農曆,作為中國人,一定都不陌生,它是中國古代人在對自然規律進行了長時間的研究之後,為了來幫助自己更加合理的安排農事從而產生的一種智慧的結晶,而大家也都知道,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人民百姓就是靠種莊稼為生,因此在古代人們為了更合理的安排農事,就產生了這樣一種曆法,它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在世界其他國家是根本不存在的。
  • 曆法科普:四年一次的2月29日是怎麼來的?閏月又是如何產生的?
    2020年,是公曆曆法中的閏年,今年有366天,2月有29天。同樣,今年也是中國農曆的庚子年,也是一個閏年,增加了閏四月。兩種曆法都是閏年,為何公曆只增加了一天,而農曆卻增加了一個月?要解釋這些問題就要系統地了解一下現行的公曆與農曆是如何編纂出來的。
  • 你應該懂的基本天文曆法
    原標題:你應該懂的基本天文曆法 一、曆法與曆書 推算年、月、日的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制訂時間順序的法則叫"曆法"。"曆書"是排列年、月、節氣等供人們考查的工具書。曆書在我國古時稱通書或時憲書,在封建王朝的時代,由於它是皇帝頒發的,所以又稱"皇曆"。
  • 古曆法之陰曆、陽曆及陰陽合曆
    1.古曆法包括哪些?奇門遁甲中有許多古代曆法的術語,古代曆法種類繁多,主要分為陽曆、陰曆、陰陽合曆三種。因為計算時間,或以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周期為基礎,或以月亮繞地球公轉的周期為基礎,或把兩種周期加以調和。前者屬於陽曆系統,後者屬於陰曆系統,調和者屬於陰陽合曆系統。
  • 探尋古代曆法變遷史,追溯閏日起源知多少
    1、大部分古代曆法都有閏月 中國曆法追溯至夏代,而瑪雅人早已掌握豐富的天文知識,制定出22種曆法,涵蓋太陽系及眾多地外星球運行周期。
  • 瑪雅曆法是什麼?如何解析天賦?
    瑪雅歷,準確的說叫13月亮歷,它與我們所說的公曆、農曆一樣都是關於時間的曆法,它來自於瑪雅的古老智慧,是一部揭露宇宙能量的強大工具,是能夠感知宇宙和諧頻率的一把鑰匙13月亮曆法緣起於墨西哥,公元1952年瑪雅國王帕克·沃頓(Pacal Votan) 的墓被考古人類學家發掘,從棺蓋上柘下的碑文被解碼後,墨西哥的荷西·阿圭列斯(Jose Argiells)博士結合了天狼星、卓爾金歷、哈布歷、月亮歷等銀河文明,重新編碼傳導而來,是時間法則智慧的基礎。
  • 農曆豬年「無春」 天文曆法是主因
    「這種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根據,出現這種現象與天文曆法有關。」1月21日,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研究員黎耕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說,沒有立春的現象是由於農曆和公曆的推算方法不同產生的,而「無春年」不宜嫁娶更是無稽之談。不同曆法差異導致「無春年」民間所謂的「無春年」「兩頭春」等都與春節的陽曆日期不固定有關。「至於春節的陽曆日期為何不固定,那就要從曆法的來源說起。」
  • 人類歷史上最早的曆法什麼時候出現的
    世界上曾經出現過有很多種曆法,比如:中國的授時日,歐洲的古曆法,希臘古曆法,古巴比倫曆法等。中國的古曆法根據月亮的運行軌跡和圓缺情況來定,歐洲的古曆法和希臘的古曆法根據星象的變化來確定。巴比倫的曆法根據星象和兩河水流來確定。
  • 從觀象授時到四分曆法
    所以顧炎武慨嘆:「後世文人學士,有問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20世紀60年代,張汝舟先生憑藉其紮實的古漢語功底、精密的考據學研究方法和現代天文歷算的知識,完整地釋讀了中國古代天文曆法發展主線。從夏商周三代「觀象授時」到戰國秦漢之際曆法的產生與使用過程,他撥開重重迷霧,釐清了天文學史中的諸多疑難問題,使得這一傳統絕學恢復其「大道至簡」的本質,成為簡明、實用的學問。
  • 月球運動與曆法(圖)
    大家知道,以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作為一年的曆法稱為陽曆,以月球繞地球一周作為一月的曆法稱為陰曆,兼顧月球和地球運行而制定的曆法稱為陰陽曆,或稱為夏曆、農曆。農曆對人類的生產與生活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中國仍在使用的夏曆(農曆)是一種結合月球和太陽運動的陰陽曆,其歷月的長度就是根據月相的循環制定的。
  • 天體運行與曆法
    事實上,天文學並不神秘,我們身邊就有天文學,譬如曆法。事實上,曆法是天文學的具體體現。譬如一年365天,就是地球圍繞太陽轉一周的時間。但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並不止365天,正確的是,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是365天5小時48分46秒。所以每隔四年就會積累到23小時15分4秒,就要加一天,加這一天的那一年就叫做閏年。
  • 彝族北鬥星月曆法譯註
    這部《彝族北鬥星月曆法》的「月」指的是月亮,但又不完全是月圓與月缺的概念,它是利用月球與星球自然運行規律來推算的「天文曆法」。這部《彝族北鬥星月曆法》運用是的是肉眼可見的月亮與北鬥七星的自然運行規律「相天擇日」的方法。即:月亮與北鬥七星運行一個周轉歷時28晝夜,並在第二十九天的某個時辰運行成一排。
  • 古巴比倫的曆法居然與我國農曆極其相似
    古巴比倫曆法中,一年從春分起始。每年12個朔望月,大小月相間分布,大月30日,小月29日,一年共354日。一個月分為4周,每周7天,一周中的7天由太陽神、月神和五大行星的神分別主管,這即是星期的來歷[5]。為了固定一年的開始,即春分,需要加入閏年。在很長時間內都是藉助觀測天狼星、大角星或昴宿星團在天空出現的月份,決定來年是否置閏,並由王室以信件公告。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制定出19年7閏的規則。
  • 瑪雅曆法的新解讀(三)
    長達5125年的瑪雅曆法周期在瑪雅曆法中13個白克頓周期等於一個曆法周期。周期長度大約5125年。有證據顯示大約5200年前,太陽的能量先是大幅降低然後又出現了一次短期的噴發。因此,湯普遜相信,這次太陽能量的大變動,是導致產生這些記錄在案的氣候變化的原因……這是否意味著,瑪雅曆法也在跟蹤太陽能量的變動呢?5個瑪雅曆法周期加起來大約是25627年,又非常接近地球歲差或大年。
  • 英文怎樣表達「曆法」
    不過因為這種曆法摻雜了一些宗教因素,導致一些非常時期閏年不能被正常宣布,所以和太陽運行的規律慢慢發生了偏離。   中國的曆法叫法很多,但基本都是對應的:   如果把格里曆叫做公曆(common calendar),那麼中國的曆法相對應的就叫農曆,農曆叫做agricultural calendar,新聞聯播裡面就經常說「今天是農曆……」;如果把格里曆叫做陽曆(Yang Calendar),那麼中國的曆法就叫做陰曆(Yin Calendar),這種說法滬江小編我個人感覺比較民間,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說今天是陰曆幾月初幾這樣
  • 瑪雅預言之瑪雅曆法
    根達亞文明毀於大陸沉沒,但是很少有資料提到過根達亞文明,所以沒有什麼現代的理論依據。第二個太陽紀是伊厄科特爾Ehecatl(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上個文明(根達亞文明)的逃亡者的延續。但是人們把以前的事忘卻了,超能力也漸漸消失了。
  • 女媧補天故事的曆法真相
    我們說過,古代的神話傳說,很大一部分都是天文曆法的寓言。女媧補天就是其中一個。一、立四極之鰲根據《列子》的記載,那些支撐天地的柱子應該有四根,據說是女媧用一隻大鰲的四隻腳給撐起來的。「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媧氏煉五色石以補其闕;斷鰲之足以立四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