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巴士集團同國外同行分享抗疫經驗:外國人很驚訝我們的「黑科技」

2020-12-02 騰訊網

28日,深圳巴士集團國際業務與品牌部副經理廖茗鈺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此前中國疫情暴發時,國際公交聯盟等多個境外組織向深圳巴士集團提出願意提供援助。然而隨著疫情在國外多地蔓延,深圳巴士集團將該公司應對疫情的經驗翻譯成外語,並自20日以來召開了多次線上經驗分享會,將中國公交公司的抗疫經驗分享給國外同行。廖茗鈺表示,國外同行很驚訝於中國公交應對疫情使用的一些黑科技,未來深圳巴士集團還計劃將抗疫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同行。

曾獲多國同行關懷後 深圳巴士集團向國際同行分享公交抗疫經驗

「上周我們搞了4場分享會,最多的一次,有300多外國同行在線聽了我們深圳巴士集團分享的抗疫經驗。」28日,深圳巴士集團國際業務與品牌部副經理廖茗鈺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從3月20日以來,深圳巴士集團通過在線分享會的方式,將中國公交公司應對此次疫情的經驗分享給了歐洲、大洋洲和拉美地區的公交公司同行,供他們更有針對性地應對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

廖茗鈺介紹,早在今年2月份中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發展的時候,包括國際公交聯盟在內的不少國外同行、行業組織就給深圳巴士集團發來郵件,表達關心之情,並詢問是否有任何需要幫助的地方。「當時我們感覺到,世界各國的同行都在關心我們,讓我們非常感動。」

廖茗鈺談起深圳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表示那段時間公交車上顯得空空蕩蕩,「每天的客流量大約只有往年平均客流量的十分之一,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現在深圳公交車的客流量恢復到了往年平均客流量的50%到60%。但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積累了不少應對疫情的經驗,因此在3月初的時候,我們就將這些經驗匯總,準備記錄下來。」

也正在3月上旬這段時期,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多個國家蔓延,「我們當時就想,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各國同行都表示願意幫助我們,那如今他們遇到了困難,我們也可以把我們應對疫情的經驗分享給他們,盡力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廖茗鈺說,她和同事們一起,用了5天時間將深圳巴士集團總結的經驗翻譯成英文,並做成了一本手冊,發給了包括國際公交聯盟在內的多個同行或行業組織。

一、二天後,廖茗鈺就收到了國際公交聯盟的回信,「信裡面說,非常感謝我們分享的手冊,希望我們還能再做一個分享會,讓更多的同行能夠獲得我們的經驗,並能更好地針對各個國家不同的情況,在線交流。」

就這樣,20日,一場交通領域的抗疫經驗在線交流分享會在網絡上召開了。

分享個人防護、車輛消毒經驗 疫情中深巴集團尚無一人感染

廖茗鈺介紹,外國同行首先關心的公交的運營問題,其次還很關心公交司機、乘務員如何進行個人防護。「我們告訴他們,從疫情暴發之後,我們就規定了詳細的消毒措施,消毒後要進行記錄並將記錄貼在車上的顯眼處,告知乘客。我們還規定司機、乘務員要佩戴口罩上班。」

在春節快結束時,深圳巴士集團對食堂也做了一番調整,「我們給國外同行展示了我們現在食堂的照片,告訴他們如何將食堂的座位距離控制在安全距離。我們還規定了員工分批用餐的制度並規定只有在吃東西的時候才可以摘下口罩。對於春節後從外地返崗上班的職工,我們還安排了專門的宿舍作為隔離點,免除返崗員工的後顧之憂。」

「我們特別介紹了今年1月份,一艘載有多名湖北籍乘客的郵輪抵達深圳接受檢查時,我們的公交車承擔了轉運船上大量旅客的任務。」廖茗鈺介紹,在這次轉運中,公交司機穿戴了嚴密的防護服,並佩戴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設施,做到了「裝備全保險」。在完成轉運任務後,所有參與任務的工作人員均在指定的地點進行了14天的自我隔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集團還有專門的心理疏導專員為被隔離的司機進行疏導,幫助他們調節心態。這些心理疏導專員後來還為我們集團滯留湖北無法返崗工作的員工做了心理疏導。」

廖茗鈺表示,截至目前為止,深圳巴士集團的3萬多員工沒有一人感染了新冠肺炎,這一點也讓不少外國同行為之讚嘆。

另一方面,廖茗鈺給外國同行分享了在疫情期間,公交公司都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的經驗。在平日,春節假期就屬於各地血液中心獻血難度較大的時間,此次疫情暴發後,街頭人流量大幅下降,給無償獻血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深圳巴士集團也有下屬的計程車公司,我們的計程車就和血液中心合作,為想要獻血的市民提供免費接送服務,幫助社會渡過難關。」廖茗鈺說,在分享會中,深圳巴士集團還分享了武漢公交為疫情中的市民運輸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案例,「哪怕情況嚴峻,我們公交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服務社會。而且對於國外的公交公司來說,通過服務社會,也能更容易地獲得政府的補貼,有助於公交公司的運營。」

分享會聽眾驚訝中國的「黑科技」 稱想疫情結束後來深圳看看

在分享會中,廖茗鈺還分享了中國應對疫情的一些黑科技,「我們向外國同行展示了我們的APP和二維碼,我們規定了乘車的乘客需要進行相應的登記,通過在APP上預先登記,乘客可以更方便地搭乘公交車,節約了時間。」廖茗鈺表示,她告訴國外同行,登記相應的信息是為了當車上乘客出現確診病例後,能夠及時地通知其他乘客,幫助這些乘客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是對乘客負責的舉措,「國外同行聽過我們的介紹後,對我們的做法表示了認可,也對中國這麼多『黑科技』感覺很吃驚。」

廖茗鈺說,從20日到25日,她和同事們先後在線上召開了4次經驗分享會,最多的一次有300多人在線「聽講」,「有一次,在一個德國政府下屬部門組織的分享會後,組織方給我們發來了感謝郵件,還告訴我們,大家對於中國分享的經驗受益匪淺,特意又總結了30個問題,希望我們能夠進一步給予解答。」

此外,在一次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方面組織的分享會後,環境規劃署的工作人員在給廖茗鈺發來的感謝信中稱:「大家的反響非常熱烈,提了那麼多問題,這說明你的介紹讓我們有多麼激動。非常感謝你為我們分享了這麼多的抗疫經驗,也謝謝你為了我們熬夜到這麼晚。」廖茗鈺告訴北青報記者,因為這場分享會的對象多是來自拉丁美洲國家,分享會是在傍晚11點才召開的。

廖茗鈺告訴北青報記者,已有不少分享會的聽眾告訴她,希望等疫情結束之後能到中國深圳實地看看中國的公交和公交人。「下一周預計還將有一場在線分享會,我希望深圳巴士集團的抗疫經驗能夠幫助更多的國家早日渡過難關。」

(北青報記者 屈暢 通訊員 羅嵐)

--------------------------------------------

徵集採訪對象及相關線索:

如果您在湖北或是其它出現疫情的區域;如果您是醫生、護士、患者、患者家屬、服務人員或是防護設備生產商;如果您想要將工作或生活經歷講述出來;如果您看到或了解有關應對疫情的相關線索,請您與我們聯繫。我們願讓大家了解更多信息,一起參與到防疫工作中!記者聯繫方式(手機微信同號,可以先添加微信,加時煩請自我介紹):

付垚:dandandeyaoyao

屈暢:lukant

王天琪:17801210070

郭琳琳:18910331878

張香梅:13321147001

戴幼卿:18101267701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黑科技滿滿!深圳全景觀光巴士來了
    *定格深圳 · 遊玩 第257期*屬於深圳的雙層觀光巴士終於來啦透明天窗360° 觀景八國語言播報介紹沿途風景全息投影技術這期和鍾小喵小姐姐一起來打卡「"紅胖子"觀光巴士」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巴士集團推出了旅遊觀光巴士項目觀光巴士外觀為紅色,車身又高又大
  • 外國人講述中國抗疫故事《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渝...
    2020年12月27日,由重慶國際傳播中心、新世界出版社舉辦的《凱哥日記》(中、英文版)新書發布分享會在重慶鍾書閣書店舉辦。《凱哥日記》作者喬拉凱伍德(Jorah Kai Wood,中文名:王凱)在現場與讀者分享了他的創作經歷。
  • 深圳「智慧未檢」,科技無感抗疫
    深圳「智慧未檢」,科技無感抗疫 2020-03-03 16: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張文宏:「中國的抗疫經驗將被記錄」
    疫情暴發之初,全國上下的醫務工作者同新冠病毒進行殊死搏鬥,公眾的情緒非常焦灼。  面對媒體,張文宏說了一番話:「(我)把科室所有崗位的醫生全部換下來,全部換成共產黨員。」他自己也是一名黨員,帶著科室黨員一起衝上去。
  • 我們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有怎麼稱呼我們呢?出乎預料又很簡單
    我們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有怎麼稱呼我們呢?出乎預料又很簡單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化學識大探索」,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叫外國人老外,外國人有怎麼稱呼我們呢?
  • 香港九巴入股深圳公交
    該市公用事業企業通過國際招標模式打破國有獨資局面  本報深圳訊 記者周敏報導:深圳國企改革又傳新聲,公用事業企業再次引進外資,香港九龍巴士控股有限公司參股的深圳巴士集團昨日掛牌。  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標誌著深圳公交集團改制工作全部完成。深圳公交集團採取國際招標招募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
  • 深圳機場:與巴士集團開展戰略合作 控股子公司擬全面退出地面運輸業務
    民航資源網2020年10月21日消息:深圳機場10月21晚發布公告稱,為貫徹落實國企改革要求,加快從不具競爭優勢的非主業領域退出,深圳機場擬與深圳巴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展戰略合作,打造深圳機場國際航空樞紐陸側交通「共享化、網聯化和一體化」運營的民航示範樣本,公司控股子公司——深圳市機場運輸有限公司將全面退出地面運輸業務
  • 連線非洲,武大人民醫院交流抗疫救治經驗
    該院專家與肯亞、坦尚尼亞的醫學人士分享了抗疫救治經驗。隨著中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力控制,同時非洲疫情逐漸蔓延,武漢新冠肺炎防治經驗日益被世界各國關注並借鑑。曾在武漢大學學習生活過12年,並獲得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碩士、博士學位的Dr Mohamed Salim (薩利姆),目前是肯亞第二大城市蒙巴薩市Aga Khan Hospital的一位心內電生理與介入科醫生。
  • 國外怎麼看待中國抗疫?機器人+人工智慧如何展現硬實力
    國外怎麼看待中國抗疫?但中國的抗疫之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可以為各國疫情防控提供經驗。疫情爆發時,如果機器人能夠最大的替代人類的工作,減少醫護人員的感染,就是科技最好的應用。 中國機器人防疫經驗被世界認可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外的人們還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中國模式開始被重視和學習。世界衛生組織在上個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大數據是中國應對COVID-19的關鍵。
  • ...廳長龔國平接受深圳報業集團記者採訪時表示:讓深圳高新技術的...
    深圳報業集團記者 古國真 李苑立「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對新時代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提出六項明確要求,我們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不負總書記的囑託,全力支持深圳做好科技創新工作。」
  • 中國巴士「智能網聯」新高度,解密海格客車 「深藍」渾身「黑科技」
    智能網聯 「深藍」渾身「黑科技」  「深藍」採用C919大飛機同一供應商的全鋁車身結構,應用永磁同步電機驅動,形式為4×2前置前驅,前懸架為前獨立空氣懸架,後懸架為單片導向簧的2氣囊空氣懸架,它擁有電子液壓助力轉向系統,可實現電液助力轉向。
  • 國外也開始用機器人抗疫了?網友:作業抄得不到位!
    但中國的抗疫之戰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可以為各國疫情防控提供經驗。疫情爆發時,如果機器人能夠最大的替代人類的工作,減少醫護人員的感染,就是科技最好的應用。中國機器人防疫經驗被世界認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外的人們還不知道如何正確應對,中國模式開始被重視和學習。世界衛生組織在上個月發表的一份報告中提到:人工智慧、機器人和大數據是中國應對COVID-19的關鍵。
  • 國外UP主抨擊外媒「無賴式」否認中國抗疫成果
    今日,知名國外UP主「火鍋大王(內森·裡奇 Nathan Rich)」在微博發布視頻,抨擊外媒「無賴式」否認中國抗疫成果的同時,表示中國疫情已經好轉,但每個人都還保持著謹慎的態度。「我最近看了很多報導,很多(外媒)說中國掩蓋了很多病例,情況很糟糕,」裡奇說道,「但我們要關注事實,街上的人變多了,疫情正在好轉,形勢正向好。目前來看,中國的(抗疫)舉措確實是成功的。」裡奇強調,上述外媒的說法,他沒有看到任何證據,「我在中國生活,一切都在慢慢恢復正常。到目前為止,可以說中國是全球處理新冠疫情最好的國家。」隨後,他開始拿外媒舉例。
  • 榮聯科技集團正式加盟國產測序平臺應用生態聯盟
    本屆大會的分享嘉賓中,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等大眾熟知的抗疫專家,也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卞修武,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 鍾南山院士全程英語與歐洲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世界各國及人民紛紛為我們中國在防控疫情中所採取的應對措施及取得的成績予以高度肯定,並紛紛豎起大拇指為我們中國點讚!世衛組織(圖自新華社)同時,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形勢日趨嚴峻的當下,世衛組織還號召全世界向我們中國學習,學習我們中國的防控經驗與應對措施等
  • 《深圳的腳步》第7期丨馬立安(Mary Ann):25年,我把青春給了深圳……
    她跟我們分享了第一次見到楊阡時的情形。她去深圳大學找一位老師交流一些事情,那位老師是楊阡的高中同班同學,交流臨結束,他問馬立安,「晚上有人請客吃飯,要不要一起去?」彼時的馬立安,初到深圳,很快發現,中國人在飯桌上說的話要有趣很多,和正式採訪時不一樣。於是當晚赴約,赴來一生之約。
  • 班會話戰「疫」,薪火永相傳|攜手抗疫,命運與共
    在中國抗疫最艱難的時刻,170多個國家、4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送來慰問與援助;多國政要「逆行」訪華;「巴鐵」以傾國之力馳援物資;日韓「風月同天」真情流露。通過不懈努力、付出巨大犧牲,中國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控制住了疫情,但是世界疫情卻迅速蔓延、愈演愈烈。中國毫不猶豫投入抗疫國際合作,迄今已向80多個國家和世界衛生組織、非盟提供援助,同各國分享防疫方案和治療經驗,派出20多支專家團隊支援他國。
  • 外國留學生倒時差同步學習 向家鄉分享中國抗疫經驗
    留學生「倒時差」同步學習 向家鄉分享中國抗疫經驗受疫情影響,許多高校尚未正式開學,採用網絡課堂的方式確保學生「停課不停學」。不少來華求學的留學生為了跟上學習進度,也堅持每天上網課,他們還積極向身邊的朋友分享中國的防疫經驗,期待自己的國家能與中國攜手,降低疫情所帶來的衝擊。
  • 鍾南山向歐洲同行分享中國經驗
    總部位於瑞士洛桑的歐洲呼吸學會10日接受採訪時表示,歐洲正在借鑑中國的抗疫經驗,積極為疫情暴發做準備,歐洲公共衛生專家已經認識到中國的快速診斷、可能的新療法,以及隔離策略的重要價值;學會讚賞中國團隊在臨床信息和病例結果上的快速分享和高度透明,並稱「這是非常寶貴的」。歐洲呼吸學會提到,歐洲正在世界衛生組織和歐洲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指導下,積極為疫情暴發做準備。
  • 《YOU AND ME·大道同行》天使2020公益演唱會即將啟幕
    、香港、澳門、臺北、首爾、東京六大城市及專業機構參與的《全球抗疫,大道同行·共築健康絲路》——天使2020公益演唱會(國際通用名:《YOU AND ME 大道同行》Angel 2020 Concert ),將於北京時間6月20日的18:00至24:00通過國內外眾多網絡平臺向全球盛大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