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深圳巴士集團國際業務與品牌部副經理廖茗鈺告訴北京青年報記者,此前中國疫情暴發時,國際公交聯盟等多個境外組織向深圳巴士集團提出願意提供援助。然而隨著疫情在國外多地蔓延,深圳巴士集團將該公司應對疫情的經驗翻譯成外語,並自20日以來召開了多次線上經驗分享會,將中國公交公司的抗疫經驗分享給國外同行。廖茗鈺表示,國外同行很驚訝於中國公交應對疫情使用的一些黑科技,未來深圳巴士集團還計劃將抗疫經驗分享給更多的同行。
曾獲多國同行關懷後 深圳巴士集團向國際同行分享公交抗疫經驗
「上周我們搞了4場分享會,最多的一次,有300多外國同行在線聽了我們深圳巴士集團分享的抗疫經驗。」28日,深圳巴士集團國際業務與品牌部副經理廖茗鈺告訴北青報記者,自從3月20日以來,深圳巴士集團通過在線分享會的方式,將中國公交公司應對此次疫情的經驗分享給了歐洲、大洋洲和拉美地區的公交公司同行,供他們更有針對性地應對正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
廖茗鈺介紹,早在今年2月份中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發展的時候,包括國際公交聯盟在內的不少國外同行、行業組織就給深圳巴士集團發來郵件,表達關心之情,並詢問是否有任何需要幫助的地方。「當時我們感覺到,世界各國的同行都在關心我們,讓我們非常感動。」
廖茗鈺談起深圳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表示那段時間公交車上顯得空空蕩蕩,「每天的客流量大約只有往年平均客流量的十分之一,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現在深圳公交車的客流量恢復到了往年平均客流量的50%到60%。但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積累了不少應對疫情的經驗,因此在3月初的時候,我們就將這些經驗匯總,準備記錄下來。」
也正在3月上旬這段時期,新冠肺炎疫情開始多個國家蔓延,「我們當時就想,國內疫情嚴重的時候,各國同行都表示願意幫助我們,那如今他們遇到了困難,我們也可以把我們應對疫情的經驗分享給他們,盡力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廖茗鈺說,她和同事們一起,用了5天時間將深圳巴士集團總結的經驗翻譯成英文,並做成了一本手冊,發給了包括國際公交聯盟在內的多個同行或行業組織。
一、二天後,廖茗鈺就收到了國際公交聯盟的回信,「信裡面說,非常感謝我們分享的手冊,希望我們還能再做一個分享會,讓更多的同行能夠獲得我們的經驗,並能更好地針對各個國家不同的情況,在線交流。」
就這樣,20日,一場交通領域的抗疫經驗在線交流分享會在網絡上召開了。
分享個人防護、車輛消毒經驗 疫情中深巴集團尚無一人感染
廖茗鈺介紹,外國同行首先關心的公交的運營問題,其次還很關心公交司機、乘務員如何進行個人防護。「我們告訴他們,從疫情暴發之後,我們就規定了詳細的消毒措施,消毒後要進行記錄並將記錄貼在車上的顯眼處,告知乘客。我們還規定司機、乘務員要佩戴口罩上班。」
在春節快結束時,深圳巴士集團對食堂也做了一番調整,「我們給國外同行展示了我們現在食堂的照片,告訴他們如何將食堂的座位距離控制在安全距離。我們還規定了員工分批用餐的制度並規定只有在吃東西的時候才可以摘下口罩。對於春節後從外地返崗上班的職工,我們還安排了專門的宿舍作為隔離點,免除返崗員工的後顧之憂。」
「我們特別介紹了今年1月份,一艘載有多名湖北籍乘客的郵輪抵達深圳接受檢查時,我們的公交車承擔了轉運船上大量旅客的任務。」廖茗鈺介紹,在這次轉運中,公交司機穿戴了嚴密的防護服,並佩戴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設施,做到了「裝備全保險」。在完成轉運任務後,所有參與任務的工作人員均在指定的地點進行了14天的自我隔離。「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集團還有專門的心理疏導專員為被隔離的司機進行疏導,幫助他們調節心態。這些心理疏導專員後來還為我們集團滯留湖北無法返崗工作的員工做了心理疏導。」
廖茗鈺表示,截至目前為止,深圳巴士集團的3萬多員工沒有一人感染了新冠肺炎,這一點也讓不少外國同行為之讚嘆。
另一方面,廖茗鈺給外國同行分享了在疫情期間,公交公司都可以為社會做些什麼的經驗。在平日,春節假期就屬於各地血液中心獻血難度較大的時間,此次疫情暴發後,街頭人流量大幅下降,給無償獻血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深圳巴士集團也有下屬的計程車公司,我們的計程車就和血液中心合作,為想要獻血的市民提供免費接送服務,幫助社會渡過難關。」廖茗鈺說,在分享會中,深圳巴士集團還分享了武漢公交為疫情中的市民運輸食物等生活必需品的案例,「哪怕情況嚴峻,我們公交人也可以做很多事情服務社會。而且對於國外的公交公司來說,通過服務社會,也能更容易地獲得政府的補貼,有助於公交公司的運營。」
分享會聽眾驚訝中國的「黑科技」 稱想疫情結束後來深圳看看
在分享會中,廖茗鈺還分享了中國應對疫情的一些黑科技,「我們向外國同行展示了我們的APP和二維碼,我們規定了乘車的乘客需要進行相應的登記,通過在APP上預先登記,乘客可以更方便地搭乘公交車,節約了時間。」廖茗鈺表示,她告訴國外同行,登記相應的信息是為了當車上乘客出現確診病例後,能夠及時地通知其他乘客,幫助這些乘客做好相應的應對措施,是對乘客負責的舉措,「國外同行聽過我們的介紹後,對我們的做法表示了認可,也對中國這麼多『黑科技』感覺很吃驚。」
廖茗鈺說,從20日到25日,她和同事們先後在線上召開了4次經驗分享會,最多的一次有300多人在線「聽講」,「有一次,在一個德國政府下屬部門組織的分享會後,組織方給我們發來了感謝郵件,還告訴我們,大家對於中國分享的經驗受益匪淺,特意又總結了30個問題,希望我們能夠進一步給予解答。」
此外,在一次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方面組織的分享會後,環境規劃署的工作人員在給廖茗鈺發來的感謝信中稱:「大家的反響非常熱烈,提了那麼多問題,這說明你的介紹讓我們有多麼激動。非常感謝你為我們分享了這麼多的抗疫經驗,也謝謝你為了我們熬夜到這麼晚。」廖茗鈺告訴北青報記者,因為這場分享會的對象多是來自拉丁美洲國家,分享會是在傍晚11點才召開的。
廖茗鈺告訴北青報記者,已有不少分享會的聽眾告訴她,希望等疫情結束之後能到中國深圳實地看看中國的公交和公交人。「下一周預計還將有一場在線分享會,我希望深圳巴士集團的抗疫經驗能夠幫助更多的國家早日渡過難關。」
(北青報記者 屈暢 通訊員 羅嵐)
--------------------------------------------
徵集採訪對象及相關線索:
如果您在湖北或是其它出現疫情的區域;如果您是醫生、護士、患者、患者家屬、服務人員或是防護設備生產商;如果您想要將工作或生活經歷講述出來;如果您看到或了解有關應對疫情的相關線索,請您與我們聯繫。我們願讓大家了解更多信息,一起參與到防疫工作中!記者聯繫方式(手機微信同號,可以先添加微信,加時煩請自我介紹):
付垚:dandandeyaoyao
屈暢:lukant
王天琪:17801210070
郭琳琳:18910331878
張香梅:13321147001
戴幼卿:18101267701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Qnews
【版權聲明】本作品著作權歸北京青年報獨家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獨家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