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工作中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場景:
一群人在開會討論問題,當所有人都陷入僵局,想不出思路,集體沉默的時候,這時候有一個人跳出來,提出一個創意的點子,所有人頓時茅塞頓開,接著大家都會對那個提出點子的同事紛紛投去欽佩的眼光,感覺他是大神一般的存在。
有創意的人,在職場中總能獲得更多的青睞。因為職場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解決問題,升級打怪的過程,有創意的人,總能憑藉他們更多、更有創意的想法,從而更好的解決問題!
說起創意,許多人會覺得它是一種很玄幻的東西,要麼靠突如其來的靈感,要麼是本身的天賦之類,其實構思創意也是有方法的。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你只要掌握3個詞就可以形成一套創意的邏輯,這三個詞分別是「拆解」「列舉」「組合」。
一、拆解:拆解問題的維度。
二、列舉:列舉每個維度下的要素。
三、組合:組合要素。
接下來我們用一個例子來做具體說明。
比如,店裡面要研發一款新型的奶油蛋糕。
第一步:
拆解出蛋糕的相關維度(構成因素)。比如口味、硬度、形狀、吃法、適用場景、對象等。
注意點:
拆解維度(構成因素)的時候,我們需要儘量的系統與全面,特別是要把握住其中關鍵的維度。
第二步:
列舉每個維度下的要素。
第三步:
組合各個要素,形成各種方案,最後擇優選擇。
這個方法可以運用的範圍非常廣泛。大到商業創新,小到日常點外賣,都可以用它解決問題。
下面,我們再來看幾個例子。
比如,給抖音帳號想一個定位:
像抖音帳號「懂車偵探」的定位就是:汽車+劇情+科普+懸疑+不固定場景+真人出鏡,而像「辦公室小野」的定位則是:美食+展示+新奇+辦公室+真人出鏡。
通過這樣多維度交叉而成的定位,具備了更好的差異化,能形成自己更鮮明的帳號屬性。
比如,結合開學季熱點,想一篇文章選題:
我們可以圍繞「小學生+作業+盤點」形成「把家長氣到哭的小學生暑假作業盤點」的選題,圍繞「大學生+競選班委+乾貨」形成「大學生如何競選班幹部」的選題,圍繞「高中生+高考+解讀」形成「高考政策解讀」的選題等等。這樣一來,是不是比你東想西想來得高效呢!
甚至叫外賣都可以派上用場:
好了,以上的方法就介紹到這裡。看完後,就可以馬上運用起來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