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動的「蝙蝠翼」揭示行星形成的奧秘!

2021-01-13 牧夫天文

周一 · 知古通今   |   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   |   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   |   周六 · 茶餘星話   |   周日 · 視頻天象

原作:Chelsea Gohd

翻譯:饒文衝

校譯:牧夫天文校對組

編排:李子琦

後臺:庫特莉亞芙卡 李子琦

原文連結:

https://www.skyandtelescope.com/astronomy-news/flapping-bat-wing-planet-formation/

這是這顆恆星的星盤在巨蛇尾投射出的蝙蝠狀陰影的原始圖像。

圖片來源:STScI

巨蛇座星雲中的「蝙蝠翼」提供了一幅獨特的、間接的行星形成圖像。天文學家們正在使用這顆年輕行星的新圖像,以及它所投射出的飄動的影子來揭示這個星系的原行星盤。


2018年,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這顆位於巨蛇尾的、年輕的類太陽恆星——HBC 672。就像燈罩擋住燈泡的光一樣,原行星盤投射出一個蝙蝠形態的影子。現在,對同一顆恆星進行的追蹤拍攝顯示,影子的角度發生了輕微的改變。這一改變很可能是原行星盤的旋轉導致的,而年輕的行星正孕育其中。


「這是一個迷人的天體,兼具趣味性和神秘性。」來自空間望遠鏡研究所(Space Telescope Science Institute,STScI)的Klaus Pontoppidan說。Pontoppidan和他的同事們捕捉到了這些扇動著的翅膀的原始圖像,這表明原行星盤幾乎是斜對著太陽的。原行星盤本身仍然無法被看到,因為它離地球太遠了。


當研究小組再次使用哈勃望遠鏡對他們發現的年輕行星進行追蹤拍攝時,他們驚奇地發現陰影移動了。進一步的探測發現,原行星盤上的微小變化被印在了類似翅膀的影子上,這將使研究人員能夠及時追蹤原行星盤的情況。Pontoppidan在夏威夷檀香山市召開的美國天文學會半年度會議上公布了這一新發現。


圖片來源:NASA / ESA / Hubble K. Pontoppidan et al.


巨蛇座星雲是一個恆星搖籃,年輕的恆星們在此誕生。恆星形成後,它們周圍殘留的塵埃和氣體會坍縮成原行星盤,其中一些物質最終會形成行星。觀測這些原行星盤,比如圍繞著HBC 672的這個,可以動態地顯示行星的形成過程。


當光線通過恆星周圍的物質時,物質會影響陰影的深度,就像燈罩的瑕疵可能會使燈光投射在牆上的陰影變亮或變暗一樣。HBC 672周圍陰影的每一面都延伸了將近15000個天文單位,大約是太陽系寬度的100倍。


最初的圖像已經揭示了重要的線索,因為影子膨脹的形狀表明在圓盤中有一個富含氣體的環境。陰影也揭示了圓盤的集中程度。當行星的核心聚集在一起時,它們通過圓盤向內漂移,直到它們足夠大,能夠清除一條塵埃和氣體的通道,從而阻止它們向恆星的方向移動。沿著陰影邊緣的變化可以為核心提供證據,暗示著正在成長的世界和它們所清除的路徑。


正如在新圖像中看到的,這片移動的陰影,給了科學家們觀測原行星盤演變的機會。由於光需要88天的時間才能跨越影子的長度,所以每張圖片都顯示了前三個月原行星盤旋轉的記錄。但是只有陰影的內部是清晰的,足以顯示出原行星盤的細節;在更遠的距離,背景恆星使得探測陰影深度的相對變化變得更加困難。儘管如此,有了足夠多的圖像,天文學家們可以在一次完整的旋轉中拼湊出這個原行星盤的「指紋」。


「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Pontoppidan說。


在未來,Pontoppian和他的同事們希望每隔40天左右將哈勃轉向「蝙蝠翼」,觀察它旋轉時的影子,以及對應的原行星盤。如果影子繼續以一種循環的方式擺動,周期的長度可以告訴原行星盤旋轉的速度有多快,從而揭示在那段時間內原行星盤的變化。即使影子在兩次旋轉之間的變化不相匹配,它仍然可以告訴我們年輕的原行星盤內部發生了什麼。


持續的觀察也可能會揭示另一種可能性,即周期性移動的陰影根本不是由一個原行星盤造成的,而是由圍繞著原行星盤的另一顆恆星——一個意想不到的伴星——造成的。然而,Pontoppidan說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還沒有其他關於第二顆星的線索。


待2021年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發射後,我們將能夠更近距離地觀察陰影。「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能夠用更長的波長觀察影子,這可能會讓我們對原行星盤上吸引塵埃的性質產生獨特的見解。」Pontoppidan說。


金牛座內的暗星雲

影像來源: Oliver Czernetz 


相關焦點

  • 扇動的「蝙蝠翼」揭示行星形成的奧秘
    圖片來源:STScI巨蛇座星雲中的「蝙蝠翼」提供了一幅獨特的、間接的行星形成圖像。天文學家們正在使用這顆年輕行星的新圖像,以及它所投射出的飄動的影子來揭示這個星系的原行星盤。2018年,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這顆位於巨蛇尾的、年輕的類太陽恆星——HBC 672。
  • 在1400光年外,哈勃拍攝一隻宇宙蝙蝠,而且翅膀還在扇動拍打!
    有時比你想像的更接近現實,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一張驚人的圖像,一顆年輕恆星不可見的行星形成盤,在恆星形成區域的更遠雲層上投下了一個巨大陰影,就像一隻蝙蝠徘徊在牆上閃耀的手電筒光束中。這顆年輕的恆星名為HBC672,陰影特徵被戲稱為「蝙蝠影子」,因為它看起來像一對翅膀。
  • 在1400光年外,哈勃拍到一隻宇宙蝙蝠,而且翅膀還在扇動拍打!
    有時比你想像的更接近現實,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一張驚人的圖像,一顆年輕恆星不可見的行星形成盤,在恆星形成區域的更遠雲層上投下了一個巨大陰影,就像一隻蝙蝠徘徊在牆上閃耀的手電筒光束中。這顆年輕的恆星名為HBC672,陰影特徵被戲稱為「蝙蝠影子」,因為它看起來像一對翅膀。
  • 在1400光年外,哈勃拍到一隻宇宙蝙蝠,而且翅膀還在扇動拍打
    有時比你想像的更接近現實,美國宇航局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一張驚人的圖像,一顆年輕恆星不可見的行星形成盤,在恆星形成區域的更遠雲層上投下了一個巨大陰影,就像一隻蝙蝠徘徊在牆上閃耀的手電筒光束中。這顆年輕的恆星名為HBC672,陰影特徵被戲稱為「蝙蝠影子」,因為它看起來像一對翅膀。
  • 蝙蝠的飛行絕技--中國數字科技館
    要解開蝙蝠的飛行密碼,當然需要從翼手上尋找線索。  蝙蝠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們支撐起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蝙蝠的皮膜擁有良好的彈性與伸展性,每次它拍擊雙翼時,皮膜和翼骨都會隨之改變形狀。
  • 哈勃圖像隱藏著一個不可思議的秘密:「蝙蝠翅膀」
    據外媒BGR報導, 哈勃太空望遠鏡拍攝到了一顆遙遠的恆星向太空中籠罩「蝙蝠翅膀」陰影的圖像。 這顆恆星的亮光正打在恆星周圍的碎片盤上,投下了我們能看到的寬大陰影,這要感謝哈勃。由於碎片環的波浪形,翅膀甚至會 「扇動」。
  • 鳥兒在空氣中扇動翅膀與人在水中扇動臂膀
    鳥兒在空氣中扇動翅膀與人在水中扇動臂膀:1,水,是流體,它彈性大,所以人扇動臂膀,水可以把人彈起來浮起來。2,空氣,是流體,它彈性小,所以人在空氣中扇動臂膀,空氣不能把人彈起來浮起來。3,鳥兒翅膀面積大,扇動翅膀得到下方空氣大的反作用力,彈力。這個彈力把鳥兒彈起來飛起來。4,日常生活中,水看得見,摸得著。而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它與水一樣,是物質緊密排列的流體飽和空間,即空氣物質緊密排列的流體飽和空間。其實宇宙空間也是暗物質緊密排列的流體飽和空間。
  • 科學家研究機械蝙蝠已掌握蝙蝠飛行特性
    科學家研究機械蝙蝠已掌握蝙蝠飛行特性,關節慾動和各種飛行參數。據每日科學網報導,美國布朗大學的研究人員藉助機械蝙蝠揭開了蝙蝠飛行的四個要素:特殊結構的韌帶,彈性的皮膚、肌肉的支撐和靈活的骨骼。具備了這幾個要素,讓蝙蝠可以快速上升和下降。研究人員採用一個複雜的系統的關節、機矽彈性體的柔性膜和伺服電機、一個皮帶輪系統使用與蝙蝠翅膀相同的質量製成了一個機器翼。
  • 蝙蝠的翅膀,它扇來一記響亮而沉重的耳光
    夜色斑駁,月影稀疏城市像一截枯萎的樹枝,一動不動只有那枯木般的高樓,泛著點點的淚光悽婉蒼涼,失落迷惘像那朵凋零在雨裡的花像那片飛舞在風中的葉秋風散去,只剩下一地的殘涼或紅或白地燈光在單薄的樓層裡搖曳樓裡是一顆顆燥動而又無處安放的心
  • 科學網—揭示近距雙星系統中S型行星形成機制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
  • 研究首次揭示一類特殊行星系統形成機制
    > 7月10日,《天體物理學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發表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季江徽研究員的研究團隊與南京大學學者合作的研究成果:首次揭示了克卜勒(Kepler)空間望遠鏡發現的一類特殊行星系統構型的形成機制。
  • 近距雙星系統中S型行星形成機制揭示
    21日,《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季江徽課題組對近距雙星系統中S型行星(行星環繞雙星中的一顆來運行)形成機制的研究。該工作揭示環雙星的多行星系統內部發生的散射過程和恆星與行星之間的潮汐作用,可在近距雙星內部形成S型行星。
  • 蝙蝠總是倒掛著的原因是什麼?
    蝙蝠總是倒掛著的原因是什麼?蝙蝠是唯一真正大部分時間都倒掛著的哺乳動物,倒掛是為了讓它們能起飛。鳥類的骨頭是中空的,昆蟲的骨頭是由輕質的幾丁質或者軟而輕的組織構成的,這使它們的身體輕盈,通過扇動翅膀就能從地面或者樹枝上飛起來。但是蝙蝠既沒有中空的骨頭,也不是由輕質的組成構成,因此翅膀扇動時的動力不足以讓它們像鳥或者昆蟲一樣起飛。
  • 揭示近距雙星系統中S型行星形成機制—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
  • 最大的猛禽能在空中飛行5h,不扇動翅膀飛行160多公裡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世界上最大的高飛鳥類-安第斯神鷲-可以在空中飛行5個小時,並且可以在不扇動翅膀的情況下飛行160多公裡。體重超過33磅(15公斤),翼展達到10英尺(3米),安第斯神鷲是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物種。
  • 詩歌:那一雙扇動的翅膀
    詩歌:那一雙扇動的翅膀作者/青草地*輕輕地我扇動了翅膀老師跟在您的身後我學著您的樣子飛翔陽光照著我通紅的臉膛也照著我扇動的翅膀媽媽說學校是知識的大海老師是我學習的方向老師說愛學習的我是爸爸媽媽的希望飛向藏著美麗神話的遠方老師又是一季雪花飄在我的肩上遠方依舊在時光裡迷茫迷茫的時光裡我又看到了您扇動的翅膀
  • 研究揭示近距雙星系統中S型行星的形成機制
    (行星環繞雙星中的一顆運行)形成機制的研究。該工作揭示環雙星的多行星系統內部發生的散射過程和恆星與行星之間的潮汐作用,可在近距雙星(間距為0.5-3 au,au為天文單位)內部形成S型行星。該項成果對深入了解雙星系統中行星形成與演化具有重要科學意義。   電影《阿凡達》描述了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雙星系統Alpha Centauri (AB)中的一顆S型大行星的衛星(潘多拉星球)上發生的故事。
  • 中外學者首次揭示植物代謝奧秘
    中外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首次在世界上揭開了植物代謝的奧秘。   中國農業科學院留荷學者、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生物信息中心傅靜遠博士和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的J.J.B.Keurentjes和C.H.R.deVos博士聯手,創造性地將遺傳基因組學的新理論,運用到代謝組學上。
  • 5500萬入股重慶翼動 聯絡互動進軍無人機領域
    5500萬入股重慶翼動 聯絡互動進軍無人機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17 20:22:19